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及钙尔奇D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骨科门诊就诊,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予阿仑膦酸钠片加注射用骨肽加钙尔奇D,对照组A予阿仑膦酸钠片加钙尔奇D,对照组B予注射用骨肽加钙尔奇D.连续治疗6个月后评估疗效.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6,P=0.013).治疗后3组腰椎总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骨密度增加率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2,P=0.017).试验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李亚军 《当代医学》2013,(4):147-148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钙尔奇D治疗,治疗组采用钙尔奇D+阿仑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钙、磷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组VAS疼痛评分、L2~4及股骨颈骨密度(BMD)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制剂及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1年2月常熟市沙家浜卫生院收治的60例DOP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钙尔奇D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阿仑膦酸钠片和阿仑膦酸钠片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骨代谢(TRACP-5b、BALP、BGP)和骨密度水平,并对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2组骨代谢指标均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BALP、BGP水平更高、TRACP-5b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2组不同部位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骨密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PG、2 hPG、HbA1c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 将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制剂和二甲双胍应用于DOP患者的治疗中,有利于降低血糖,且能有效改善骨代谢和骨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4.
谢树 《吉林医学》2012,33(21):4568
目的:探讨对于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51例。所有患者采用行1次/周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联合1次/d口服钙尔奇D(60 mg)进行治疗,治疗时间6个月。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身体疼痛程度、腰椎股骨及华氏三角区各点骨密度、肝肾功能及血清钙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身体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0.01),腰椎及重要关节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及血清钙情况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进行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及增加骨密度,且长期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故此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许娜 《当代医学》2016,(1):151-152
目的:分析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口服,每次70 mg,每周1次)联合钙尔奇D(口服,每次1片,每天3次)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钙尔奇D(用法及用量与观察组一致)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腰椎BMD为(1.17±0.05)g/m2,股骨颈BMD为(0.97±0.06)g/m 2;对照组腰椎BMD为(1.01±0.06)g/m 2,股骨颈BMD为(0.82±0.04)g/m 2;治疗后,观察组腰椎L 2~4、股骨颈骨密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为(1.98±0.81)分,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为(4.85±1.11)分,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加患者骨密度,改善疼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服用钙尔奇D治疗,治疗组18例,在服用钙尔奇D的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1月,判断患者骨骼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骨骼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按治疗时间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口服2次/d,600mg/次,连续服用8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口服1次/d,10mg/次,连续服用8周。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35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57%(45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及疼痛度相比,观察组[(0.77±0.13)g/cm_2、(1.1±04)分]均优于对照组[(0.64±0.16)g/cm_2、(4.8±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分析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实验组应用阿仑膦酸钠+注射用骨肽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的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1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2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骨密度变化率为(9.54±1.69)%,对照组的骨密度变化率为(6.39±1.44)%,实验组的骨密度变化率远远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预防糖皮质激索性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140例患有风湿性疾病需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非骨质疏松病人,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将上述病人随机分为:阿仑膦酸钠组74例(阿仑膦酸钠10 mg,1次/d,加上钙尔奇D 0.6 g,1次/d),单纯钙剂组66例(钙尔奇0.6 g,1次/d),疗程24周.分别测定用药前,用药24周后的骨密度、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骨钙素(BGP)、尿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的水平.结果 阿仑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腰椎、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的骨密度分别增加6.1%,6.3%,3.3%,2.2%,BGP较治疗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NTX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的腰椎骨密度下降了8.7%,股骨颈下降9.1%(P<0.01),大转子下降7.7%、WARD'S区下降6.4%(P<0.05),血钙、磷、BGP、尿NTX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仑膦酸钠可以提高骨密度,具有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作用;单用钙剂并不能阻止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阿仑膦酸钠维D3与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口服阿仑膦酸钠维D3片和阿仑膦酸钠片,各70 mg/周;同时两组患者均口服钙剂600 mg/d;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骨转换指标β-Crosslaps和TP1NP变化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骨密度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β-Crosslaps、TP1NP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两者下降更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6.19%,明显低于治疗组92.86%(P<0.05);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两种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均安全有效,但阿仑膦酸钠维D3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的价值,探讨其对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独特优势,进而对疾病进行临床分期并指导治疗。方法49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术前或术后行全身骨显像,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9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全身骨阳性显像27例,阳性率55.1%。27例骨显像阳性病例中,颅骨、肩胛骨、胸骨、脊柱、肋骨、骨盆及四肢骨受累分别为6例(22.2%)、2例(7.4%)、1例(3.7%)、10例(37%)、4例(14.8%)、8例(29.6%)及14例(51.9%)。单发病灶10例(37%),多发病灶17例(63%)。Ⅰ期5例,Ⅱ期9例,Ⅲ期8例,Ⅳ期27例。结论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诊断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临床分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Li XS  Sun J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8):1276-1278
目的利用胶原海绵及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脱细胞松质骨,原位修复兔上颌窦外侧骨壁伴黏膜缺损,观察BMP-2原位诱导成骨及上颌窦外侧骨壁、黏膜修复状况。方法制备复合BMP-2的片状脱细胞松质骨,单侧以生物蛋白胶固定薄层胶原海绵作为修复材料,未加BMP-2材料用做对照。手术去除兔上颌窦外侧骨壁及附着黏膜,胶原海绵侧面向窦腔,原位修复缺损,术后3个月进行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观察,了解其修复效果及成骨情况。结果兔术后健康状况良好,术后3个月大体观察兔上颌窦外侧壁缺损修复良好,窦腔内侧面有新生黏膜覆盖。病理学检查发现实验组脱细胞松质骨内有新骨形成,对照组仅有纤维结缔组织长人。结论BMP-2具有诱导成骨能力,胶原海绵可用作黏膜再生支架,脱细胞松质骨/BMP-2/胶原海绵,可用于修复上颌窦局部骨壁伴黏膜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骨不连接所需植骨材料,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活性诱导作用,促进骨修复.方法13例成人骨不连患者,选择4-10个月龄胎颅骨(FCB)作可吸收载体,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制备成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胎颅骨(bFGF/FCB),植入受骨区,以适当的内固定重新构建骨修复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骨性修复,且成骨效应明显.结论胎颅骨作为植骨材料既可以起到植骨作用,增大植骨面,增加骨再生诱发点,屏蔽了骨断面,也避免了自体植骨的手术创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诱导和促进骨修复,二者复合物是治疗骨不连接的一种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14.
磷酸钙骨水泥修复良性骨肿瘤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PC)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CPC修复33例患者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患者平均年龄38岁,肿瘤类型依次为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观察患者术中CPC固化时间,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血钙、磷值变化,X线片和CT扫描,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钙、磷值未见升高,X线片显示骨缺损处均填充良好,随访见所有患者均有CPC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良性骨肿瘤刮除后利用CPC填充修复骨缺损,可充分填充骨肿瘤刮除后不规则瘤腔,即刻恢复骨的强度.经骨替代后可真正完成骨修复。术式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25-27+31
目的观察美多巴对帕金森患者及正常同龄人骨代谢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45例为PD组及正常同龄人4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治疗前后血钙(Ca)、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交联末端肽(CTX-1)水平,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两组髋部骨密度(BMD)与腰椎骨密度。结果 PD患者血钙、PINP与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X-1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采用美多巴治疗3、6个月后血钙、PINP与25(OH)D3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血CTX-1水平下降(P0.05)。PD组经过美多巴治疗6个月后,腰椎及全髋BMD显著提升(P0.05);对照组经美多巴治疗6个月后,全髋BMD升高(P0.05);治疗3个月后PD组腰椎及全髋BMD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6个月后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 PD患者的血清钙、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末端肽(CTX-1)高于对照组,提示PD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美多巴可以改善因PD病导致的骨代谢异常、增加PD患者骨密度,并且对正常人群也有相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脱钙骨颗粒骨水泥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ao T  Fan Q  Zhang D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74-1376
目的 探讨脱钙骨基质颗粒(DBM)、骨水泥(BC)、牛骨形成蛋白(bBMP)的最佳比例和最方便的复合方法。方法 提取bBMP,制备狗DBM,二者按1:25的质量比用直接掺合法和吸附法复合后,再用BC按不同的质量比复合,将复合后的材料行体外生物力学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体内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和植入实验。结果 bBMP与DBM直接掺合和吸附法复合后,所得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无差别。复合材料中DBM的质量比≤40%时,材料内部的大部分间隙<100μm,空隙率<20%,不利于新生血管长入和新骨形成。DBM的质量比≥80%时,DBM和BC不能复合在一起,从而失去塑形性,DBM的质量比在50%-75%的范围内,随DBM质量比的增加生物力学强度逐渐降低而成骨诱导和血运重建的质量越好。结论 bBMP与DBM复合以直接掺合法最方便而不影响复合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DBM的质量比为50%-60%时,复合材料既具有相当的生物力学强度,又利于诱导新骨形成和血运重建,适宜于修复承重部位的骨缺损,比例为75%时可用于修复非承重部位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骨治疗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2月~2012年10月采用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骨的方法治疗的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患者12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植骨前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及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8个月,平均23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感染、骨髓炎、骨化性肌炎,内固定松动、钉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本组12例患者中9例骨关节功能为优,肱骨骨折1例(肩、肘),尺、桡骨骨折4例(肘、腕),胫骨骨折2例(膝、踝),股骨骨折2例(膝);良2例,1例桡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为良,1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为良;1例胫骨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差.骨折植骨术后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7%(11/12).结论 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骨治疗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均获骨性愈合,关节功能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研究表明骨髓脂肪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营养状况呈现不同的功能,其与骨密度的关系也呈现不一致性,且不同人群其含量变化趋势有差异。本文就骨髓脂肪与骨密度的关系及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沈莹  陆雷群  高平  陈玲 《海南医学》2014,(24):3624-362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BMD)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取大于60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97例,根据BMD水平进行分三组,骨量正常组72例、骨量减少组73例和骨质疏松组52例。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尿蛋白定量(U-PRO),测定三组患者的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TP1NP)及25-羟维生素D [25(OH)D]的水平,比较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骨代谢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FBG、PPG、HbAlc、病程及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质疏松组的BGP、β-CTX和TP1NP与骨量正常组比较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与BGP、β-CTX和TP1N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1、-0.244、-0.176, P值分别为〈0.01、〈0.05、〈0.05),与25(OH)D正相关(r=0.325,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骨代谢标志物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联合应用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减少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骨密度与骨代谢变化影响因素。方法制定自编问卷来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测方法收集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20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合并骨质疏松症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调查研究对象的甲状腺功能、体重指数、骨代谢指标、年龄、绝经情况、饮食生活、治疗史、骨折史、家族史等,并对甲状腺功能与上述多项研究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伴骨质疏松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尤其绝经后女性发病率显著上升。发病率与年龄、绝经、骨折史、家族史呈正相关,与体重指数等呈负相关。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应密切注意骨含量情况。不健康生活方式、年龄、绝经、骨折史等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