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前给予丁苯酞针剂预处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于2016-11—2018-07就诊于新郑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疗中心,接受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前后丁苯酞针剂应用的不同顺序分为丁苯酞预处理组(48例)和丁苯酞后干预组(61例),比较2组溶栓后24 h、出院时(或7 d)的NIHSS评分,并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同时比较2组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7 d、3个月病死率。结果 3个月时mRS评分丁苯酞预处理组明显低于后干预组(mRS 0~1:62.50%vs 42.62%,P0.05)。丁苯酞预处理组颅内出血发生率较后干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vs 19.67%,P0.05)。3个月时丁苯酞预处理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vs 13.11%,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前给予丁苯酞针剂预处理对3个月后神经功能的改善优于溶栓后使用,同时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3个月后病死率可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rt-PA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04—2020-07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4.5 h内进行rt-PA溶栓治疗,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采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0小时内小卒中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均为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小卒中患者共90例,分别接受rt-PA静脉溶栓(溶栓组)或常规双联抗血小板(对照组)治疗,以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疗效比较、出血性事件发生率评价静脉溶栓安全性。结果溶栓组患者治疗后2 h(t=4.188,P=0.000)及7 d(t=4.105,P=0.000)时NIHSS评分逐渐降低,治疗有效率为60.47%(26/43),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04%(16/47);χ~2=6.299,P=0.012];两组良好结局者所占比例分别为溶栓组90.70%(39/43)、对照组65.96%(3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52,P=0.005)。牙龈出血(5例)为溶栓组主要并发症,与对照组大便潜血和皮下瘀斑(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252),均无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0小时内的小卒中患者安全、有效,且不会增加颅内出血风险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阿替普酶(rt-PA)治疗急性轻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110例起病4.5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分的轻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53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57例接受常规治疗,通过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及溶栓后24h、7d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90d的mRS评分及治疗期间的颅内出血转化、其他部位出血、药物过敏、死亡等不良事件,评估试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在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神经功能评分等基线资料中,既往脑出血史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基线资料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试验组NIHSS、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d后试验组NIHSS、mRS评分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时试验组mRS为0分、0~1分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2组中轻型出血转化各1例,无过敏及死亡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颅外少量局限性出血等不良反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症脑梗死接受rt-PA静脉溶栓有效和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从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深圳市6个卒中中心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共224例,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5分定义为轻型卒中(minor stroke,MS),共116例,NIHSS 5分为非轻型卒中(non-minor stroke,NMS),共108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两组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mRS)、治疗后7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 ICH)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发生率、90 d死亡率的差异。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rt-PA静脉溶栓的M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基线资料中,与NMS组相比,MS组心源性栓塞型卒中比例更低(7. 8%vs 17. 6%,P=0. 026),而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比例明显更高(41. 4%vs24. 1%,P=0. 006)。疗效性上,MS组90 d预后良好(mRS≤2分)比例明显高于NMS组(87. 9%vs 63%,OR6. 099,95%CI 2. 650~14. 040,P 0. 001)。安全性上,MS组7 d内END发生率高于NMS组(5. 2%vs 4. 6%); 7 d内s ICH发生率低于NMS组(4. 3%vs 6. 5%); 90 d内死亡率低于NMS组(1. 7%vs 7. 4%),校正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即使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END、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既往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与MS患者预后不良相关,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只有END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与NMS相比,MS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有助于改善90 d的神经功能预后,安全性与NMS相似。即使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END仍然是M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适应证问题上存在较多争议。为此,本研究进行了双盲对照研究,共选取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5例,其中61例予以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TOAST分型,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4.5h内,平均2.86±0.8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分为两组,溶栓组50例患者给予rt-PA 0.9mg·kg-1·d-1静脉溶栓,常规治疗组23例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比较溶栓和常规治疗后24h、7d及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7d及14d时,NIHSS评分较溶栓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头颅MRI/CT及临床表现提示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h内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2015-06—2016-12收治的发病4.5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分为溶栓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溶栓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及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及其他常规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和7d进行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后溶栓组的NIHSS评分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4.5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样本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93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4例和对照组300例。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原则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7、10、20天的临床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95例(30.76%),显著进步326例(51.42%),进步90例(14.20%),无变化22例(3.74%),恶化1例(0.15%),总有效率96.38%;对照组基本痊愈48例(16.00%),显著进步80例(26.67%),进步95例(31.67%),无变化76例(25.33%),恶化1例(0.33%),总有效率74.34%;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明显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所谓"三高"特征,疾病负担严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静脉溶栓是A IS患者目前最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71例,联合溶栓组46例,单用rt-PA组39例,单用尿激酶组34例,对照组52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d NIHSS评分,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 4组治疗后14d分别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14d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再发脑梗死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溶栓组脑出血率与单用rt-PA组及单用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溶栓治疗组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抗凝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NIHSS评分,随访3个月,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和ADL指数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NIHSS评分、CSS评分与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进一步提供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8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利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包括24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丁苯酞软胶囊可降低UPDRS评分(MD=-9.52,95%CI-11.23~-7.82,P<0.05),显著提高MMSE评分(MD=3.40,95%CI 2.74~4.06,P<0.05)与MoCA评分(MD=3.31,95%CI 3.04~3.57,P<0.05);丁苯酞软胶囊还可降低CRP水平(MD=-2.37,95%CI-2.49~-2.24,P<0.05)与PARK-7水平(MD=-9.39,95%CI-10.56~-8.22,P<0.05),升高NT-3水平(MD=8.04,9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10—2016-04收治的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3),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11%(31/36),对照组63.64%(21/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和FIB含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能显著降低其发作频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对脑梗死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静脉溶栓药物。既往静脉溶栓将80岁以上高龄患者排除在外,现年龄因素不再是应用排除标准。现对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性、时间窗、剂量、颅内出血并发症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对高龄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标准化诊疗流程实施效果。方法抽取2013-01—2015-10在我院依据标准化诊疗流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依据常规流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2组均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影像学检查时间、溶栓时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75.8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影像学检查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标准化诊疗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rt-PA静脉溶栓可有效缩短影像学检查及溶栓时间,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模式MRI检查指导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8例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院试验溶栓标准,CT检查阴性的新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多模式MRI检查,对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者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0me/kg)静脉溶栓治疗,并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21 d和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治疗前、治疗后21 d和90 d的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结果 纳入的20例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平均为(11.40±4.29)分,溶栓治疗后24 h、21 d和90 d分别降至(6.55±4.33)、(3.95±3.50)和(0.75±0.99)分,各时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10).溶栓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18.75±5.45)分,治疗后21 d和90 d分别升至(60.25±33.48)分和(92.25±12.09)分,各时限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溶栓治疗后90 d,20例中改良Rankin评分0~1分者14例(70%),2~3分者6例(30%).无一例发牛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超早期(<4.50 h)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0me/kg)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多模式MRI检查有助于筛选可能从溶栓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并可剔除存在出血转化风险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03-2014-11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加用丁苯酞治疗,疗程14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并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出院12个月的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4d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的病死率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3 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0例.溶栓组给予rt-PA总量0.9 mg/kg,最大剂量90 mg,10%剂量,2 min一次性静脉注入,其余1 h静滴;24 h经头颅CT证实无出血者,用奥扎格雷钠80 mg,2次/d静滴,连续14 d;对照组应用奥扎格雷钠80 mg,2次/d静滴,连续14 d;2组均辅以脑保护剂(银杏叶、血塞通、胞二磷胆碱等).结果 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96.6%,对照组有效率83.3%.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发病3 h内)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