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功能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抽调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护理差异分为两组均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运动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与心血管事件。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无差异,干预前两组患者GQOL-74评分情况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者各项心功能、GQOL-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28.89%,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PCI术后患者可采取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其心功能,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基于问题导向的沟通干预结合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98例PCI术后患者按照要求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基于问题导向的沟通干预结合运动康复训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LVEF、LVEDD、6MWD、NYHA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问题导向的沟通干预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PCI术后患者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功能及心肌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8月温州市中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被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2在曲美他嗪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运动训练。比较PCI术前和术后24 h,三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以及炎症因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浓度;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心功能指标、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PCI术后24 h,三组患者的CK-MB、cTnI、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CK-MB、cTnI、hs-CRP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2的LVEF明显高于观察组1(P0.05);观察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mension,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2的LVESD、LVEDD明显低于观察组1(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2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1(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2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1(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运动康复疗法能有效减轻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显著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PCI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的积极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8例PCI患者依据护理手段差异予以分组,其中73例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设为对照组,其余75例加强康复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康复干预后观察组心绞痛稳定水平、发病概率、运动、疗效与患者主观感受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患者术后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七步法康复运动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84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七步法康复运动护理,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结果:护理4周后,两组SV、LVEF、NO、6MWD水平和MBI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ICAM-1水平均低于入院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步法康复运动护理联合常规护理用于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可改善其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其MBI评分和6MWD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复运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成功进行PCI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9例,其中52例接受康复运动治疗为康复治疗组,37例为常规治疗组。康复组康复运动治疗6个月,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测定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康复组康复运动6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同期比较,生理领域、总体健康和生存质量、自我总评结果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领域较对照组同期比较略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运动有助于提高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姗姗 《黑龙江医学》2021,45(4):385-386
目的:探讨术前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ST-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术的82例急性ST-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观察者组术前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6MWT)、自理能力、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 d 6MWT、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CI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高于对照组(P<0.05),而室壁运动积分(WMS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CI术后1个月总体健康感、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ST-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自理能力、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甘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34-173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06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知识、自护能力、危险因素控制达标情况、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3、6和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知识评分及自护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3、6和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低密度脂蛋白、戒烟、空腹血糖及血压控制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3、6和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90例成功实施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n=95)、对照组(n=95)。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指导,运动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院内、院外心脏运动康复干预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6个月,运动康复组LVESD、LVEDD、LVEF均较出院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6个月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较出院前明显升高(P<0.05),且心理、社会关系维度评分运动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两组生理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组术后1个月内MACE总发生率为9.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 PCI术后给予心脏康复运动可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七步法运动康复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118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Barthel指数(BI)评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LVEF、CI、SV、一氧化氮水平及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内皮素-1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七步法运动康复可改善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其B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2例,诊断标准按〈WHO 1979年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心功能三级以上及关节、下肢有疾患的患者,按入院先后单双号分别分到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分别进行血压、血脂、心电图、心脏B超、颈动脉B超、心电图活动平板负荷试验和6 min步行试验等检查.康复组患者进行心功能评估后,按照个体化的康复运动训练处方进行有指导的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不予运动指导.24周后对全部项目进行复查.结果 观察期间两组无因意外退出观察病例 康复组患者大部分病例心绞痛发作减少,其中有32例无心绞痛发作(P〈0.01) 心电图大多有改善,其中16例心电图ST-T转为正常(P〈0.01) 血压、室间隔(IVS)、左室后壁(LVW)、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均有改善(P〈0.01),6 min步行距离和运动代谢当量也有改善(P〈0.01).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除LDL外(P〈0.05),TC、EF、颈动脉斑块、6 min步行距离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经过有指导的和个性化的康复运动训练后,对改善心功能、改善冠心病的预后,提高运动耐力有好处.  相似文献   

12.
于法忠 《河北医学》2014,(6):943-946
目的:观察康复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锻炼,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CO、SV、LVEF、CL、6min 步行试验及心功能NYHA 分级水平均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康复锻炼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水平,对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及心肺储备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比较康复前、康复6个月后心脏储备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安静时的峰值代谢当量、峰值心率(HRpeak)]水平、6 min步行距离(6MWD)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康复6个月后,观察组LVEF、HRpeak和峰值代谢当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MWD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8%(1/42),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可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脏储备功能指标水平和6MWD,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次进行PCI的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康复训练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患者于PCI术后开始进行不同阶段、不同运动强度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冠心病知识教育。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6-MWT、BNP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6-MWT、BNP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LVEDD及LVEF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该院行PCI术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康复锻炼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于PCI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有氧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核因子κB(NF-κB)水平,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问卷(CQQC)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训练后,观察组LVEDD、LVESD、sICAM-1、NF-κB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CQQC评分高于对照组,且6MWD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开展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可提高患者心功能、活动耐力和生命质量,降低sICAM-1、NF-κB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管理工具的护理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质量管理工具的护理模式。比较2组干预前(入院当日)、干预后(随访3个月)的6 min步行试验检测结果、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干预依从性评分,比较2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 min步行试验检测结果、护理干预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随访期间总计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质量管理工具能够分析影响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疾病的预后,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47-50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干预对射血分数保存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HFPEF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干预组加用运动康复干预,干预时间18周。分别在干预前后评估并比较两组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心肺功能的差异。结果干预18周后,两组6 min步行实验距离与MLWHFQ评分均较前改善(P0.05或P0.01),且干预组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干预18周后,两组肺功能peak VO_2、VE/VCO_2slop、VO_2AT、W、S与心功能LVEDD、LVEF均较前改善(P0.05或P0.01),且干预组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结论运动康复干预射血分数保存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及心肺功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