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患者脑立体定向手术前后脑脊液 (CSF)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 2 6例原发性PD患者 (PD组 )脑立体定向术前、后CSF中多巴胺 (DA)、5 羟色胺 (5 HT)、去甲肾上腺素 (NE)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 (HVA)、5 羟吲哚乙酸 (5 HIAA)、3 甲氧基 4羟基苯乙二醇 (MHPG)的含量 ,另外测定 2 5例外科疾病腰麻手术患者 (对照组 )CSF中HVA、5 HIAA、MHPG含量。结果 PD组CSF中HVA、5 HIAA、MHP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P <0 0 5、P <0 0 0 1) ;手术后组的CSF中DA、HVA ,、5 HT、5 HIAA、NE、MHPG含量明显高于手术前组 (其中DA、HVA、5 HT、5 HIAA和NE均P <0 0 0 1;MHPGP <0 0 5 )。结论 PD患者CSF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含量明显降低 ,脑立体定向术可提高PD患者脑部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移植入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侧脑室后的存活及分化情况,及其对PD大鼠模型旋转行为、纹状体区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6-羟多巴立体定向脑内注射制作PD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3组: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组(HAECs组)、磷酸缓冲组(PBS组)和帕金森组(PD组),1w后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观察各组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连续观察10w,HAECs组5w后用人特异性抗体Nestin和Vimentin检测人羊膜细胞的存活情况,10w后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观察各组PD大鼠模型黑质部TH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情况及HAECs的分化情况,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仪测定纹状体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等神经递质的水平.结果 HAECs在PD大鼠侧脑室内移植可以长期存活达10w,并且可以分化为DA能神经元,HAECs组大鼠旋转数较PBS组及PD组明显降低(P<0.01),黑质部TH阳性神经元数量较PD组及PBS组升高(P<0.01),HAECs组大鼠纹状体区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HVA含量较PBS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入PD大鼠侧脑室可以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纹状体区DA等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被动吸烟对帕金森病 (PD)大鼠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 6—羟多巴胺 (6 OH 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采用生化、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PD大鼠纹状体脑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 (GDNF)及多巴胺 (DA)含量的变化以及术前 4周开始给予被动吸烟 (持续 6周 )和术后 3周给予的被动吸烟持续 2周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术前及术后吸烟的PD大鼠纹状体DA含量、脑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较PD组有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被动吸烟能减轻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囊化牛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移植对伴Lewy小体形成帕金森病(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蛋白酶体选择性抑制剂lactacystin制作伴Lewy小体形成的PD模型;将微囊化牛RPE植入大鼠纹状体,移植分生理盐水对照组(NS)、RPE、空微囊(APA)及微囊化RPE(RPE-APA)四组;观察移植后旋转行为变化、纹状体中多巴胺(DA)和高香草酸(HVA)及酪氨酸羟化酶(TH)含量的变化。结果微囊化RPE的旋转行为在移植后第1周开始改善(改善程度为21.3%,与空微囊组相比P<0.05),第4周改善更加明显(改善程度为57.89%,与第1周相比P<0.05),并一直持续到第14周(改善程度为59.47%,与空微囊组相比P<0.05)。行为学改善的大鼠,纹状体内DA和HVA含量的变化同其行为学改善相符合。行为学有改善大鼠囊内细胞TH染色呈弱阳性,微囊周边的纹状体可见TH阳性纤维密度较空微囊组高。结论微囊化牛RPE脑内移植对伴Lewy小体形成PD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被动吸烟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6-羟多巴胺(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采用生化、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PD大鼠纹状体脑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GDNF)及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以及术前4周开始给予被动吸烟(持续6周)和术后3周给予的被动吸烟持续2周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术前及术后吸烟的PD大鼠纹状体DA含量、脑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较PD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被动吸烟能减轻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ecursorcell)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方法将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到神经前体细胞阶段后移植到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纹状体中,并设生理盐水组做对照研究,观察两组移植后行为学改变及检查纹状体内DA、DOPAC的含量。结果移植组在2~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行为学上有明显改善(P〈0.01),纹状体内DA、DOPAC的含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可用于帕金森病的修复治疗,胚胎干细胞是良好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用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纹状体注射对双侧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自一侧纹状体注射6-OHDA,对照组注射PBS;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大鼠双侧黑质和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和纤维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双侧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双侧(毁损侧与其对侧)黑质致密区TH阳性细胞数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双侧纹状体区TH阳性纤维密度均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双侧纹状体区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双侧DOPAC和HVA含量也降低。结论6-羟多巴胺单侧纹状体注射制作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对侧黑质纹状体也有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粉防己碱合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脑内多巴胺及代谢产物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6-羟基多巴立体定向注射制作PD大鼠模型,将成功模型随机分为4组未治疗组(生理盐水)组,谷胱甘肽加粉防己碱(GSH Tet)组,谷胱甘肽(GSH)组,左旋多巴(L-dopa)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上述药物共50 d,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旋转行为,测定各组大鼠脑纹状体单胺氧化酶B(MAO-B),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仪测定纹状体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水平及DA的代谢率(HVA/DA).结果 ①GSH合用Tet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旋转行为[(7.72±2.05)r/min vs (12.39±3.20)r/min,P<0.05].②GSH Tet组的DA、HVA、DOPAC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且其DA,HVA含量与GSH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GSH Tet组的HVA/DA(11.48±1.08)及MAO-B活性[(10.5±2.50)U/h/mgprot]明显低于其他治疗组,与GSH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粉防己碱合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增强对PD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人羊膜上皮细胞在帕金森病鼠移植后的存活情况,以及它对帕金森病鼠旋转行为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6-羟多巴胺立体定向纹状体注射制作帕金森病鼠模型;51只大鼠随机分三组: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组、假手术PBS对照组以及空白模型对照组.制模成功后第5周用人特异性抗体Nestin和Vimentin检测人羊膜细胞的存活情况,第10周切片观察黑质部TH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情况,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仪测定纹状体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等浓度以及脑脊液DA的含量.结果 人羊膜上皮细胞帕金森病鼠侧脑室内移植可以存活达10周;移植组大鼠旋转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黑质部TH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升高(P≤0.01),纹状体区DA、HVA和DOPAC含量较PBS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0.05),移植组脑脊液DA含量较PBS对照组也显著增加(P<0.01).结论 人羊膜上皮细胞侧脑室移植可以改善帕金森病鼠的旋转行为,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纹状体区多巴胺等递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脂多糖 (L ipopolysaccharide,L PS)对大鼠行为学和黑质纹状体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立体定位注射 5μg L PS入大鼠脑黑质 ,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注射阿朴吗啡后的旋转行为学 ,及采用HPL C测定黑质纹状体单胺类递质的含量变化。结果  L PS注射后 14、2 1、3 0 d,大鼠出现向注射侧的旋转行为 ,在黑质和纹状体 ,DA及其代谢产物随时间改变呈不同程度下降 (P<0 .0 5) ,而 5-HT仅有短暂下降 ,NA无变化。结论  L PS注入黑质特异性损害 DA能神经元 ,可降低黑质纹状体 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 ,诱导大鼠产生旋转行为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内源性单胺氧化酶B抑制因子 靛红 (2 ,3 吲哚醌 ,isatin)对MPTP引起的小鼠纹状体DA含量降低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配电化学检测器测定纹状体DA ,DOPAC和HVA水平。MPTP 30mg/kgip使纹状体DA ,DOPAC和HVA含量与各自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P <0 .0 1) ,预先靛红 (2 0 0mg/kg·d ,× 4d ,ig)几乎完全抑制了上述效应 ,并减少了MPTP对DA更新率的升高 ,说明靛红有预防MPTP对中枢DA能神经元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p53在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采用行为学方法检测行为学改变,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多巴胺(DA)、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两组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及SIRT1表达情况,TUNEL法观察黑质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TH、SIRT1、p53、乙酰化p53 (ac-p5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MPTP组小鼠爬杆转向时间及爬杆总时间均较对照组小鼠显著延长(P 0. 01)。HPLC结果提示MPTP组的DA、DOPAC及HV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0. 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PTP小鼠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目及SIRT1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TUNEL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的TH、SIRT1、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0. 01),p53、ac-p53、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 01)。结论MPTP模型小鼠行为学异常、TH阳性神经元减少、DA及其代谢产物下降提示成功复制PD动物模型,同时MPTP模型小鼠的SIRT1、p53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异常,提示该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PD的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持续鱼藤酮灌胃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将50只老年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连续灌胃12周,模型组予灌注0.01ml/g鱼藤酮氯仿溶液,对照组则予灌注0.01mg/g氯仿溶液。在灌胃前、灌胃6、12周时对2组小鼠行网格试验、爬杆试验和滚轴试验以检测行为学变化,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纹状体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等神经递质浓度;对肠、胸段脊髓、中脑行α-突触核蛋白(α-Syn)、硫磺素S(ThS)、酪氨酸羟化酶(TH)等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至灌胃12周时模型组行为学变化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纹状体DA、DOPAC、HVA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P〈0.01)。灌胃6周时模型组小肠内、胸段脊髓处α-Syn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ThS表达比例增多,而中脑处a-Syn及TH阳性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至灌胃12周时模型组中脑处Syn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要增多,而TH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经持续鱼藤酮灌胃制备的慢性进展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模拟了PD缓慢进展的病理过程,其机制可能是小肠神经丛局部的α-Syn多聚体通过类朊蛋白途径沿着神经传导通路播散至脑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三种神经元谱系相关转录因子(Ascl1-Brn2-Ngn2,ABN)脑内转移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采用SD大鼠单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法建立PD模型并分为高剂量治疗组(n=11)、低剂量治疗组(n=11)和空载病毒PD模型组(空载病毒组,n=8),另设PBS阴性对照组(n=6)。应用立体定向仪将携带ABN基因的慢病毒(LV)注射至PD模型大鼠纹状体,观察行为学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巴胺(DA)及二羟苯乙酸(DOPAC)含量。结果 PBS阴性对照组大鼠未出现明显旋转行为;所有PD模型大鼠自术后第7~10d左右开始出现偏侧PD症状,动物自发向右侧旋转,肌内注射APO后出现快速向右侧旋转(10~17次/min)。基因治疗前空载病毒组大鼠与两治疗组相比,平均旋转圈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载病毒组大鼠在空载慢病毒注射前后未见有明显旋转行为改善(P0.05);而两ABN基因治疗组在治疗后3周有显著的旋转行为改善(均P0.05),其中高剂量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出现平均旋转圈数减少,趋势较低剂量治疗组更加明显。PBS阴性对照组术侧黑质内TH表达最高,空载病毒组大鼠TH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经ABN基因治疗后的两组大鼠TH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载病毒组,但仍低于PBS阴性对照组。移植后12周,空载病毒组DA及DOPAC水平均显著低于PBS阴性对照组(均P0.05);而ABN基因高低剂量组中DA及DOPAC含量均明显高于空载病毒组(均P0.05),但仍低于PBS阴性对照组。结论 ABN基因脑内转移可显著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再生、增加纹状体多巴胺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被动吸烟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6-羟多巴胺(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术前4周开始被动吸烟及术后持续2周为预防组;术后3周给予被动吸烟持续2周为治疗组。采用生化的方法观察PD大鼠纹状体黑质自由基、抗氧化剂及多巴胺含量的变化。结果吸烟治疗组和吸烟预防组大鼠黑质自由基及抗自由基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吸烟预防组PD大鼠纹状体DA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吸烟治疗组PD大鼠纹状体DA含量较对照组无变化(P>0.05)。结论被动吸烟能减轻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尼古丁对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脑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羟多巴胺(6-OHDA)立体定向注射到大鼠右侧中脑腹侧背盖部(VTA)和黑质致密部(SNpc),建立PD大鼠模型。采用生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尼古丁对PD大鼠的作用,检测纹状体GDNF表达及DA含量的变化。结果 造模前及造模后皮下注射尼古丁的PD大鼠,纹状体GDNF表达及DA含量较PD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尼古丁可减轻6-OHDA对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伤,对PD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长期应用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 (PD)大鼠黑质多巴胺 (DA)能神经元和DA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制备部分损毁和严重损毁的PD大鼠模型 ,给两种模型口服不同剂量左旋多巴 /苄丝肼 3个月 ,通过观察大鼠旋转行为、酪氨酸羟化酶 (TH)免疫组化染色和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仪 (HPLC ECD)检测纹状体单胺类递质 ,研究左旋多巴对PD大鼠残存的黑质DA能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1)左旋多巴对PD大鼠的旋转行为无明显影响 ;(2 )TH阳性细胞数损毁侧 /非损毁侧比值在左旋多巴喂药组和不喂药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3)在严重损毁组 ,大剂量左旋多巴使PD大鼠损毁侧DA和 3,4二羟基苯乙酸 (DOPAC)水平明显升高(P <0 0 1)。结论 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对 6 OHDA单侧损毁的PD大鼠残存的黑质DA能神经元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内源性单胺氧化酶B抑制因子-靛红(2,3-吲哚醌,isatin)对MPTP引起的小鼠纹状体DA含量降低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配电化学检测器测定纹状体DA,DOPAC和HVA水平.MPTP 30 mg/kg ip使纹状体DA,DOPAC和HVA含量与各自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预先靛红(200mg/kg@d,×4 d,ig)几乎完全抑制了上述效应,并减少了MPTP对DA更新率的升高,说明靛红有预防MPTP对中枢DA能神经元的毒性.  相似文献   

19.
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左旋多巴 (L dopa)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异常行为、黑质抗氧化系统、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和神经递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立体定向注射制作PD大鼠模型 ,给PD大鼠L dopa 2 5mg/ (kg·d)灌胃 ,共 4 5d。给药前后分别进行行为学测试 ,给药后测定黑质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丙二醛 (MDA)、活性氧 (ROS)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水平 ,测定尾状核头部多巴胺 (DA)、高香草酸 (HVA)、单胺氧化酶 B(MAO B)的水平。结果  (1)L dopa组大鼠旋转速度给药前为(13.1± 1.5 )r/min ,给药后为 (7.2± 1.6 )r/min,给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2 )L dopa组GSH Px活性、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水平降低 ,MDA含量、ROS活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P <0 .0 1) ;(3)L dopa组MAO B活性、DA、HVA含量及DA/HVA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结论L dopa能有效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 ,但可加重黑质区氧化应激损伤 ,抑制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PD大鼠健侧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性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快速周期伏安法 (FCV)在体监测电刺激内侧前脑束 (MFB)诱发的正常和帕金森病 (PD)大鼠健侧及损毁侧纹状体 (Str)内多巴胺 (DA)的释放 ,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 (HPLC ECD)测定Str内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从在体和离体水平分别对PD大鼠健侧及损毁侧Str区DA的释放及代谢进行观察及评价。实验采用自身对照 ,先用FCV监测DA的释放 ,后行HPLC ECD离体测定Str内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表明 :(1)在PD大鼠损毁侧 ,用FCV技术几乎不能监测到DA的释放 ,而在健侧Str区监测到的DA释放量远大于正常对照 (P <0 .0 1) ;(2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为 :PD大鼠健侧Str区DA ,DOPAC和HVA的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但DA的更新率与正常大鼠相比升高 (P <0 .0 5 )。损毁侧Str内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均降低 (以DA的减少最明显 ) ,而DA的更新速度加快 (P <0 .0 1)。结果提示 :6 OHDA单侧损毁的PD大鼠损毁侧DA能系统的功能性改变对健侧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