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疗效及对患者气道重塑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AECOPD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1例,均给予激素、抗生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和NIPPV,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NAC雾化吸入,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炎症因子和气道重塑指标变化。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45%和82.93%(P>0.0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两组FEV1、FEV1%和FEV1/FVC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FEV1、FEV1%和FEV1/FVC高于对照组;两组pH和SpO2明显升高(P<0.05),PaCO2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pH和Sp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TGF-β1、MMP-2和TIMP-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GF-β1、MMP-2和TIMP-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T、WA及WA%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T、WA及WA%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T、WA及W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AC联合NIPPV治疗AECOPD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同时还可抑制气道重塑进程,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普仑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给予雾化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普仑司特+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两组患儿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发热消退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分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EV1、FVC、FEV1/FVC及PEF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FEV1、FVC、FEV1/FVC及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EOS、IgE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EOS、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普仑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可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有效调节EOS、IgE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茚达特罗/格隆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吸入马来酸茚达特罗吸入粉雾剂,观察组42例患者吸入茚达特罗格隆溴铵吸入粉雾剂用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统计急性加重的时间间隔、急性加重的次数,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FEV1、FVC、血清VEGF、ET-1、TNF-α、NO、CRP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FVC、FEV1血清VEGF、NO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CRP、TNF-α、ET-1水平均比治疗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比对照组低(P<0.05),下次急性加重的时间间隔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茚达特罗/格隆溴铵可改善AECOPD的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COPD患者为对象,采用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患者21例为对照组,采用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患者24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情况,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的FVC、FEV1水平均高于治疗3个月后(P<0.05);两组治疗前FVC、FEV1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的FVC、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的sICAM-1、TGF-β1水平均低于治疗3个月后(P<0.05);两组治疗前sICAM-1、TGF-β1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的sICAM-1、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两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可明显改善老年COPD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增强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原(Fbg)、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免疫球蛋白E(IgE)的变化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56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51例,ACO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检测受试对象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Fbg和IgE水平、FeNO以及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Fbg、FeNO、IgE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改善值,用力肺活量(FVC)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Fbg、FeNO、IgE指标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①三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血浆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三组患者之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CO患者血清Fbg水平高于哮喘组患者(P<0.05),FeNO检测值高于慢阻肺患者(P<0.05);②ACO患者FEV1、FEV1改善值和FV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慢阻肺组受试者,但是FEV1值高于哮喘组患者,而FEV1改善值和FVC值低于哮喘组患者(P<0.05);③ACO患者血浆Fbg水平与FEV1、FEV1改善值和FVC值均呈负相关性(P<0.05),而FeNO值仅与FEV1值呈负相关性(P<0.05)。而血浆IgE水平与FEV1改善值呈正负关性(P<0.05);④经ROC曲线分析,Fbg、FeNO、IgE联合检测ROC曲线的AUC为0.892(95%CI:0.773-0.94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和78%。 结论Fbg、FeNO和IgE与ACO患者肺功能指标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鉴别ACO、支气管哮喘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微小RNA(miRNAs)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94例,其中COPD稳定期51例为对照组,AECOPD 43例为观察组,检测两组肺功能指标[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外周血miRNAs(miR-21、miR-146a、miR-155-5p)的相对表达量;通过ROC分析miR-21、miR-146a、miR-155-5p诊断AECOPD的意义。 结果观察组FEV1 (1.10±0.18)L、FVC(1.53±0.18)L、FEV1/FVC(70.66±12.03)%低于对照组FEV1 (1.60±0.22)L、FVC(1.82±0.55)L、FEV1/FVC(76.20±7.76)%(P<0.05)。观察组miR-21 (1.87±0.49)、miR-155-5p(2.02±0.20)高于对照组miR-21(1.47±0.39)、miR-155-5p(1.60±0.27),miR-146a(0.44±0.05)低于对照组(0.82±0.23)(P<0.05)。miR-21、miR-146a、miR-155-5p诊断AE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0.943、0.836,P<0.05。外周血miRNAs联合诊断AECOPD的敏感度为0.882,特异性为0.930,准确率为0.904,阳性预测值为0.938,阴性预测值为0.870,Kappa=0.808。 结论COPD患者肺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时会发展为AECOPD,而miR-21、miR-146a、miR-155-5p的表达水平与AECOPD的发生密切相关,miRNAs联合检测对AECOPD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气道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延安市人民医院和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0例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疑似哮喘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测定患者FeNO及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比值]。所有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记录FEV1下降20%时吸入乙酰胆碱的累积剂量(PD20-FEV1),以PD20-FEV1<12.8μmol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提示气道高反应性,结合临床可诊断为哮喘。根据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n=65)和阴性组(n=85)。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哮喘患者FeNO与PD20-FEV1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阳性组FeNO、气流受限者占比高于阴性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FEV1/FVC比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i PAP呼吸机联合7 L/min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COPD患者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8例COPD患者作为对象,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入院患者作为对照组33例,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院患者作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i 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炎性指标、肺功能指标。 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炎性指标、肺功能指标。干预后,两组PaO2、PaCO2有所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白介素-6(IL-6)水平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FEV1(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VC(用力肺活量)、FEV1/FVC(用力呼吸总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率)均有所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Bi PAP呼吸机联合7 L/min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Bi PAP呼吸机联合7 L/min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改善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指标,降低炎性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索茶碱治疗不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哮喘-慢阻肺重叠(ACO)疗效分析及表观调控意义。 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ACO患者,根据患者FeNO水平分为观察组23例(FeNO>50 ppb)、对照组25例(25 ppb1%)、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组蛋白乙酰化(HAT)、去乙酰化修饰(HDAC)活性。 结果观察组治疗前FeNO、EOS%高于对照组,NEU%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NO、NEU%、血清总IgE降低,EOS%、FEV1%、FEV1/FVC升高(P<0.05);对照组NEU%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NEU%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AT活性低于治疗前,HDAC活性高于治疗前(P<0.05)。 结论多索茶碱治疗观察组FeNO的ACO效果好,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提高肺功能,其机制与表观遗传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胃食管反流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需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第四医院呼吸科住院的AECOPD需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胃食管反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第一秒用气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入院和治疗3 d后的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超敏CRP、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后,白细胞、超敏CRP、PCT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患者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需无创呼吸机亚组患者,抗胃食管反流不能改善肺功能,但可促进患者感染恢复,增加无创呼吸机配合程度,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维生素D(VitD)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其缺乏与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有关.目前,成人哮喘与VitD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少,且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的 探讨成人哮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肺通气功能、最小诱发累积剂量(Dmin)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  相似文献   

12.
We compared the bronchodilator response to salbutamol (albuterol) delivered by a compressed air nebulizer through a mouthpiece and via a facemask in 18 asthmatic children, to determine the most appropriate delivery method. Patients using a mouthpiece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mean percent increases in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 (FEV1) and in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than those using a facemask 30 min after inhalation (FEV1: 56.4 ± 32.6 % vs. 28.9 ± 19.1%, FVC: 34.4 ± 26.4% vs. 7.5 ± 14.9%, respectively). Nebulized therap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in children and should be delivered by a mouthpiece whenever possible in cases of exacerbated asthma.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合并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RF)患者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protease inhibitor C, 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激活素A(activin A, ACT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治疗的106例老年COPD合并RF患者为RF组,按动脉血氧分压(PaO2)将患者分为轻度组36例、中度组41例和重度组29例,另选取医院相同时间段收治的47例单纯COPD患者为非RF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CysC、VEGF、ACTA水平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差异,并分析血清CysC、VEGF、ACTA水平与FEV1%、FEV1/FVC相关性。 结果RF组患者血清CysC、ACTA水平高于非RF组(P<0.05),VEGF水平、FEV1%、FEV1/FVC低于非RF组(P<0.05);老年COPD合并RF患者病情越严重,血清CysC、ACTA水平越高,VEGF水平、FEV1%、FEV1/FVC越低,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老年COPD合并RF患者血清CysC与FEV1%、FEV1/FVC均呈负相关(r=-0.530,P<0.01;r=-0.594,P<0.01);VEGF与FEV1%、FEV1/FVC均呈正相关(r=0.571,P<0.01;r=0.668,P<0.01);ACTA与FEV1%、FEV1/FVC均呈负相关(r=-0.604,P<0.01;r=-0.557,P<0.01)。 结论老年COPD合并RF患者血清CysC、VEGF、ACTA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相关性,有助于对患者及时作出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4.
刘兴安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773-1775
目的 探讨溴化异丙托品和沙丁胺醇吸入佐治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溴化异丙托品和沙丁胺醇先后吸入.对治疗前后的显效率、喘憋、肺部啰音、住院时间和肺功能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缓解喘憋、肺部啰音消失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1).观察组吸药后30 min,其肺功能指标与本组吸药前以及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溴化异丙托品和沙丁胺醇吸入佐治AECOP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回顾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37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198例和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经口鼻面罩BiPAP无创机械通气。记录治疗前、治疗2 h、治疗后24 h的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治疗2 h后,观察组患者pH、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乳酸水平改善显著(P<0.05),对照组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pH、PaO2/FiO2、PaO2、乳酸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 d临床缓解率无显著差异(χ2=1.042,P=0.307),治疗后5 d、7 d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胀气、口咽溃疡、口腔真菌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肺性脑病发生率(3.03% vs. 10.0%,P=0.006)及气管插管率(7.57% vs. 11.11%,P=0.0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创通气合理使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 结论经口鼻面罩BiPAP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引起成年人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作为治疗此病的重要药物,其最佳疗程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如何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同时尽可能使患者获益是当前临床研究热点和难点.目的 探讨CVA患者疗效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疗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廊坊市人民医院门诊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C...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合用噻托溴铵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24例,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1例。给予对照组噻托溴铵吸入剂及其它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的肺功能指标值、血气指标值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时的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及呼吸困难程度。 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值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6、INF-γ、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3个月时的PaO2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的气流受限程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COPD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对哮喘患儿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呼吸科门诊收治入院的56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组14例、中度组25例、重度组17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儿保科体检合格的34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入组后24 h内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维生素D及MMP-9水平,并进行肺功能检查。比较四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肺功能指标、血清中维生素D及MMP-9水平,对血清中维生素D、MMP-9水平与肺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患儿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25%用力呼气流量(FEF25)、50%用力呼气流量(FEF50)及75%用力呼气流量(FEF75)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FEV1、FVC、FEV1/FVC、FEF25、FEF50及FEF75逐渐减小(P<0.05);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中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逐渐降低,血清中MMP-9水平逐渐升高(P<0.05);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FEF25、FEF50及FEF75呈正相关,血清中MMP-9水平与FEF25、FEF50及FEF75呈负相关(P<0.05);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血清中MMP-9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随病情程度逐渐下降,MMP-9水平随病情程度逐渐上升,同时其水平与肺功能密切相关,加强对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D及MMP-9的监测对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姜远普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1020-1021
目的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联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AECOPD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方法 52例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A、B两组,A组BiPAP治疗。B组BiPAP联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情况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结果治疗后B组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呼吸频率较A组改善明显(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少于A组。结论 BiPAP联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AECOPD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