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将人外周血CD4~+CD25~- T细胞诱导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19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D4~+CD25~- T细胞,在抗CD3和抗CD28抗体存在条件下给予不同水平IFN-γ刺激72 h,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比例并以real time-PCR法检测其特异性表型标志FoxP3表达水平。将诱导生成的CD4~+CD25~+T细胞与自体CD4~+CD25~-T细胞共培养检测诱导生成的CD4~+CD25~+T细胞抑制CD4~+CD25~-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IFN-γ刺激后CD4~+CD25~+T细胞比例上调且其FoxP3表达较诱导前明显增高,当IFN-γ水平为20、40 ng/mL时,CD4~+CD25~+T细胞上调比例最高;40 ng/mL IFN-γ诱导的CD4~+CD25~+T细胞FoxP3表达最高,但不及CD4~+CD25~+Tregs。IFN-γ诱导所得CD4~+CD25~+T细胞可抑制自体CD4~+CD25~-T细胞增殖,40 ng/mL IFN-γ诱导的CD4~+CD25~+T细胞抑制能力与CD4~+CD25~+Tregs相当。结论 IFN-γ可诱导CD4~+CD25~-T细胞转化为CD4~+CD25~+T细胞,当IFN-γ水平为40 ng/mL时诱导率最高且诱导生成的CD4~+CD25~+T细胞表型和功能与CD4~+CD25~+Tregs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8~-和CD8~+CD28~- 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揭示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7例MS患者(MS组,复发期23例、缓解期14例)和33例健康对照(对照组)外周血标本(复发期患者进行甲泼尼龙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CD28~- T细胞数量及其表面CD25、CD45RA和CD45RO的表达,以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分析MS患者外周血CD28~-T细胞亚群,CD28~-T细胞亚群表面CD25、CD45RA和CD45RO的表达情况,以及MS患者不同疾病分期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CD28~-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并分析CD28~-T细胞亚群变化与M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S组CD4~+CD28~-T细胞数量升高(P=0.000)而CD8~+CD28~-T细胞数量降低(P=0.001)。MS组中,与CD4~+CD28~-T细胞比较,CD4~+CD28~-T细胞CD45RO表达升高,CD25和CD45RA表达下降(均P=0.000);与CD8~+CD28~+ T细胞比较,CD4~+CD28~-T细胞CD45RO表达降低(P=0.000)。与MS缓解期患者及对照组比较,MS复发期患者CD4~+CD28~-T细胞数量均明显升高、CD8~+CD28~-T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糖皮质激素治疗升高CD8~+CD28~-T细胞数量(P=0.028),而对CD4~+CD28~-T细胞无影响(P=0.128)。患者EDSS评分与CD4~+CD28~-T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621,P=0.000),与CD8~+CD28~-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r=-0.364,P=0.027)。患者年龄与CD4~+CD28~-T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386,P=0.018),与CD8~+CD28~-T细胞数量不相关(r=0.120,P=0.479)。结论 MS患者外周血中异常变化的CD28~-T细胞亚群具有不同的免疫表型,与疾病的复发、治疗和神经功能缺损有关,提示该T细胞亚群失衡可能在MS的免疫病理进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 family,TNFRSF)成员CD137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发病72h以内住院患者共46例,其中ACI组27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组19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流式细胞磁珠微阵列法(CBA)检测各组观察对象外周血CD4~+T细胞及其CD4~+CD28-T细胞亚群表面CD137的表达和血浆可溶性CD137水平。结果 ACI组外周血CD4~+CD28-T细胞比例[(14.13±4.42)%]、CD4~+CD28-T细胞CD137的表达[(2.60±2.14)%]、血浆sCD137[(3.43±2.48)pg/mL]水平显著高于ACS组[(9.03±4.60)%、(0.70±0.66)%、(2.07±0.814)pg/mL]和NC组[(8.08±3.30)%、(0.45±0.31)%、(1.26±0.70)pg/mL](P0.01),且ACI组CD4~+T细胞的CD137表达及血浆sCD137水平与NIHSS评分(P0.05)和梗死体积(P0.01)呈正相关。结论 ACI患者发病早期CD4~+CD28-T细胞、CD4~+T细胞及其CD4~+CD28-T细胞表面CD137、血浆sCD137水平升高,且CD4~+T细胞的CD137表达及血浆sCD137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作为评估脑梗死临床严重程度的外周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 low调节T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的百分比变化及两者在CI患者免疫反应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急性CI患者(发病2d)外周血中CD4+、CD25+、CD127 low调节T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的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CI患者(发病2d)外周血中的CD4+、CD25+、CD127 low调节T细胞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CD16+、CD56NK细胞的数量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CI患者发病2d,CD16+、CD56NK细胞表达水平上升,而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说明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是促进CI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炎性因子(hs-CRP、IL-6、TNF-α)及血液中CD4+T细胞浓度差异对穿支动脉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穿支动脉脑梗死患者134例,根据患者疾病进程分为:进展性穿支动脉脑梗死患者(n=68)例(实验组)和非进展性穿支动脉脑梗死患者(n=6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血浆hs-CRP、IL-6、TNF-α水平及血液中CD4+T细胞浓度,对影响穿支动脉脑梗死进展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另对进展性穿支动脉脑梗死组中不同严重程度组患者血浆hs-CRP、IL-6、TNF-α及血液中CD4+T细胞浓度进行比较,分析其与患者病情进展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液中CD4+T细胞浓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血浆hs-CRP、IL-6和TNF-α表达差异明显增大(P<0.05)。实验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浆hs-CRP、IL-6和TNF-α及CD4+T细胞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血浆hs-CRP、IL-6、TNF-α及血液中CD4+T细胞浓度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CD3、CD4、CD8、CD4/CD8变化及其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CD3、CD4、CD8、CD4/CD8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6例发病72 小时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组32例血清中CD3、CD4、CD8、CD4/CD8水平,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标准将脑梗死组分为轻、中、重三型,就CD3、CD4、CD8、CD4/CD8与脑梗死的轻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中、重型CD3、CD4、CD4/CD8明显降低,CD8升高,而轻型脑梗死组变化不明显:中、重型脑梗死随着病情加重CD3、CD4、CD4/CD8明显减低。结论:炎症反应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急性脑梗死后患者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并与其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患者TLR4 mRNA表达与TNF-α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及与TNF-α浓度的相关性,初步探讨TLR4在急性脑梗死缺血炎性损伤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分别运用RT-PCR法、ELISA法测定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TLR4mRNA表达及血清TNF-α浓度,同期与20例正常者、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发病第三天TLR4mRNA表达、血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TLR4mRNA表达与血清炎性因子TNF-α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mRNA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使炎性因子产生分泌增多来介导脑缺血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探索其在aSAH患者中的表达特性及意义。方法选取aSAH患者共计21例,根据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有神经症状组(GCS15分,10例)和无神经症状组(GCS=15分,11例)。另选取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D-1在各组患者外周血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特性及意义。结果无神经症状组PD-1~+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PD-1~+CD8~+ T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于有神经症状组(均P0.05)。aSAH患者PD-1~+CD4~+ 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PD-1~+CD8~+ 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GCS评分密切相关,Spearman系数分别为0.87和0.83(均P0.05)。aSAH患者中,有神经症状组肺部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无神经症状组(P0.05),且有肺部感染组PD-1~+CD4~+ 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PD-1~+CD8~+ T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组(均P0.05)。结论aSAH患者,特别是有神经症状的患者,CD4~+和CD8~+ T淋巴细胞PD-1表达强度明显增加,其表达强度增加与aSAH后神经症状严重程度和出血后肺部感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中协同刺激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簇80(chuster of differention80,CED80,B7-1)、白细胞分化抗原簇86(cluster of differention86,CD86,B7-2)、白细胞分化抗原簇28(cluster of differention28,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蛋白的表达和B7-1、B7-2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的表达其与急性脑血管病病损的关系。方法: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急性期脑梗死(26例),脑出血患者(26例)和年龄匹配的26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7-1,B7-2,CD28和CTLA-4蛋白的表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B7-1、B7-2mRAN的表达,各病列均经头部CT或MRI并计算病灶体积,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SSS)对临床神经功能 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B7-1、CD28和CTLA-4蛋白的表达,脑梗死组高于脑出血组,两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B7-2蛋白的表达,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未检测到CTLA-4蛋白的表达;外周血淋巴细胞B7-1mRNA的表达,脑梗死组高于脑出血组,两组均高于健康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B7-2mRNA的表达,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脑梗死组B7-1及CD28与SSS呈正相关,脑出血组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以及病灶的大小与SSS无相关性,脑梗死组病灶的大小与SSS呈正相关,结论:协同刺激分子B7-1、CD28和CTLA-4在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研究瑞舒伐他汀钙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2例为治疗组,以4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21例和安慰剂对照组21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6.67±0.79)%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3.41±0.67)%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瑞舒伐他汀钙干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3.38±0.64)%及安慰剂组(3.42±0.56)%比较,治疗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6.02±0.84)%显著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瑞舒伐他汀钙可能通过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L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观察组),以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测量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并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计算Crouse积分,比较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根据超声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比较2组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分析可溶性CD40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可溶性CD40L浓度(7.97±2.42)μg/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出粥样硬化斑块91个,其中不稳定斑块62个(68.13%)。不稳定斑块组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观察组IMT增厚、Crouse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与IMT、Crouse积分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为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指标,可溶性CD40L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越差,通过影响斑块稳定性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及其与早期脑梗死中典型炎症因子TNF-α、IL-6的相关性,旨在探讨TLR4在急性脑梗死中发挥的炎症损伤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的选取分为3组:(1)发病3 d的急性脑梗死组;(2)无急性脑梗死的脑动脉粥样硬化组;(3)健康人群组。组间比较3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所表达的TLR4mRNA、外周血中TNF-α、IL-6浓度。急性脑梗死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 mRNA的表达及其与TNF-α、IL-6浓度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TLR4 mRNA的表达和血清TNF-α、IL-6浓度均显著高于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健康人群组(P 0. 01)。急性脑梗死患者TLR4 mRNA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浓度均呈正相关(P 0. 01)。结论 TLR4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炎性损伤的过程有着重要作用,通过上调TLR4表达,推测可能是促使炎性因子TNF-α、IL-6等浓度增多,来介导脑缺血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42例)、稳定斑块组(58例)及不稳定斑块组(64例);其中Ⅰ、Ⅱ、Ⅲ级斑块各为37、45、40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血清hs-CRP及血浆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且随着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清hs-CRP及血浆TNF-α、IL-6水平也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血清hs-CRP及血浆TNF-α、IL-6水平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细胞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变化及作用关系. 方法 分别采取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法(ELISA)动态测定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起病后或入组后第3、7、10、14天外周血CD34+细胞和血清VEGF水平.分析其关系. 结果 脑梗死组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0天达峰值: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浓度在各时间点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第7-10天达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细胞水平与血清VEGF浓度两者存在正相关(r=0.452,P<0.01). 结论 脑梗死后外周血VEGF及CD34+细胞水平的升高将促进血管生成,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起到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越来越多的实验在分析免疫耐受标志,以期能够更好地辅助患者进行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肾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方法:采集62例肾移植后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移植稳定组40例)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抗凝血,经免疫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占CD4+ T细胞百分含量,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10的质量浓度。 结果与结论:移植稳定组中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占CD4+ T细胞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急性反应排斥组(P < 0.01);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含量与白细胞介素2呈显著负相关(P < 0.05),与白细胞介素10呈显著正相关(P < 0.01)。提示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肾移植后免疫耐受的机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B的表达与CD68~+小胶质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127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及40例瘤旁正常组织中LC3B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CD68~+小胶质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分析其相关性及意义。结果 (1)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C3B的表达在瘤旁正常组织、低级别胶质瘤及高级别胶质瘤中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CD68~+小胶质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在胶质瘤中的数量明显高于瘤旁正常组织(P0.05),且高级别胶质瘤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3)LC3B的表达与CD68~+小胶质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均呈正相关,低级别胶质瘤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466、0.599、0.537,高级别胶质瘤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657、0.608、0.561。(4)胶质瘤中LC3B的表达及CD68~+小胶质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与肿瘤的大小有关(P0.05)。结论在胶质瘤组织中LC3B、CD68~+小胶质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均呈高表达,且LC3B的表达与CD68~+小胶质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LC3B可能是影响胶质瘤细胞免疫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大量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蛋白表达存在差异,提示共刺激通路异常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有关。 目的:观察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信号分子CD28 mRNA在中的表达。 方法: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80例,其中M0型7例,M1型6例,M2型18例,M3型15例,M4型17例,M5型9例,M6型8例。并根据急性白血病疗效标准将80例患者分为完全治愈组、缓解组、未缓解组。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0例患者及76名健康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28 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1,M3和M4亚型中的CD28 mRNA表达量低于健康人群 (P < 0.05);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未缓解组中CD28 mRNA低于健康人群 (P < 0.05),完全治愈组和缓解组中CD28 mRNA表达与健康人群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存在CD28 mRNA表达缺陷,并与临床分期、病情进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首发ACI患者175例(ACI组)进行前瞻性分析,同期选取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ACI组于入院后第2天采集新鲜外周血标本,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和CD4+CD25+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MS急性期患者GC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和CD4+CD25+T细胞阳性率,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比较MS患者治疗前后扩展功能障碍状况量表(EDSS)评分的变化。结果M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的阳性率[(5.031±1.782)%]较正常对照组[(6.436±2.035)%]明显下降(P<0.05),经GC治疗后CD80的阳性率[(6.467±1.882)%]明显增高(P<0.01);CD4+CD25+T细胞阳性率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DSS评分[(3.64±1.79)分]较治疗前[(4.26±1.68)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GC可上调MS患者淋巴细胞CD80的表达,抑制细胞免疫,促进MS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血小板CD62P和sTLT-1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的形成,因此我们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血小板CD62P和sTLT-1的表达水平,以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功能指标。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7 d)10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来我科就诊的非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sTLT-1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血小板CD62P和sTLT-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62P和sTLT-1的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CD62P和sTLT-1之间呈直线正相关(r=0.247,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CD62P和sTLT-1在校正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CD62P(%)OR值=1.102,95%CI:1.062~1.143,P0.01;sTLT-1(pg/ml)OR值=1.004,95%CI:1.002~1.006,P0.01]。结论血小板CD62P和sTLT-1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