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后续多周期助孕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胚胎移植助孕,诊断为RIF且行后续助孕治疗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结局指标为活产率和诊断RIF至获得妊娠的间隔时间。结果RIF患者后续助孕治疗的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及以上的活产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44例实现活产的RIF患者获得妊娠的间隔时间为5.00(3.13,8.52)个月。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后,囊胚移植的累积活产概率较卵裂期胚胎移植显著增加[P=0.002,RR(95%CI)=1.492(1.158~1.923)];年龄<35岁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高龄(≥35岁)患者明显增加[P=0.013,RR(95%CI)=0.694(0.521~0.925)];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8 mm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8 mm患者显著增加[P=0.016,RR(95%CI)=1.943(1.132~3.335)];仅1次RIF周期生化妊娠史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0次患者[P=0.001,RR(95%CI)=0.625(0.474~0.825)]或2次及以上患者[P=0.003,RR(95%CI)=0.414(0.233~0.736)]显著增加。结论移植胚胎类型、年龄、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RIF周期生化妊娠史是影响RIF患者后续累积活产概率的独立因素,应尽可能选择囊胚移植、通过合理的周期管理尽快行助孕治疗,仅1次RIF周期生化妊娠史可能预示着更优良的RIF后续周期的活产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卵巢低反应(POR)者IVF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非严重男性因素不孕患者行IVF-ET治疗POR的246个周期临床资料,比较常规行IVF(IVF组)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治疗者的正常受精率、周期取消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根据女方年龄分为35~40岁组和40岁组,分别比较两组行IVF和ICSI治疗的受精率、周期取消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根据获卵1、2、3枚分组,比较各组内不同受精方式者上述各项指标。结果:整体比较及不同女方年龄组、不同获卵数组中接受IVF与ICSI治疗的正常受精率、周期取消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CSI不能改善非严重男性因素不孕POR者的正常受精率和妊娠结局,女方高龄、取卵数少均不是ICSI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中获卵数≤3个患者的临床结局,为今后这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ICSI助孕治疗,获卵数≤3个的186例取卵周期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按年龄分为A组(35岁,68例)、B组(35~40岁,54例),C组(40岁,64例),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随年龄增长,患者采用非常规促排方案比例增加,窦卵泡数(AFC)、获卵数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累计临床妊娠率、累计活产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和C组患者较A组患者的流产率显著增加,活产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年龄对于获卵数≤3个患者的妊娠结局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来曲唑(letrozole,LE)联合克罗米芬(clomifene,CC)非降调节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共262个周期,其中LE联合CC组159周期,CC组103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与总量、促排卵相关指标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 (1)两组一般情况、卵巢储备功能及受精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 LE联合CC组诱发排卵日雌激素低于CC组,内膜厚度高于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使用天数、HMG用量、诱发排卵日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孕激素(progesterone,P),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周期取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LE联合CC组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较高,但两组间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 CC组全胚冷冻后首次复融移植周期妊娠率显著高于新鲜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LE联合CC的微刺激方案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高于CC微刺激方案,能够减少对内膜容受性的不良影响,是POR患者可行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既往采用常规降调节长方案行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失败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改用孕激素阻断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3月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行孕激素阻断方案促排卵的患者资料,从中筛选出既往曾行长方案促排卵,鲜胚移植周期及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均未获活产的卵巢正常反应的不孕患者共52人的病历资料。对照两种方案的促排卵、胚胎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孕激素阻断方案中Gn用量(2079. 81±534. 08) U显著低于长方案(2716. 82±825. 09) U (P 0. 05);获卵数、MⅡ卵率及正常受精率与长方案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 05),可利用胚胎数(2. 82±1. 91)个显著高于长方案(1. 49±1. 42)个(P 0. 05),优质胚胎率略高于长方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20例患者行FET,生化妊娠7例,临床妊娠9例,周期临床妊娠率45. 00%,胚胎种植率34. 38%,活产率35. 00%均显著高于长方案(分别为14. 29%、8. 47%、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常规长方案促排卵后IVF/ICSI助孕失败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孕激素阻断方案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为促排卵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就诊、拟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患者421例,分为对照组(A组,128例)、RIF常规治疗组(B组,128例)、低分子肝素组(C组,132例)及丹红注射液组(D组,33例)。比较4组患者FET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结果4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移植数目、基础性激素水平、内膜、本周期移植优质胚胎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C、D组与A组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D组与B组种植率(27. 59%vs 21. 08%)、生化妊娠率(42. 42%vs 34. 38%)、临床妊娠率(39. 39%vs 32. 03%)、活产率(39. 39%vs 25. 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组与C组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均能有效改善RIF患者再次助孕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提高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丹红注射液具有与低分子肝素相类似的作用,丹红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FET,可有效改善RIF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赠卵周期的体外受精率、活产率等结局参数,探讨年龄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对夫妇的103个赠卵周期,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男女双方的年龄、体外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早期流产情况等.结果:男性年龄与体外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无关,男方年龄超过38岁的夫妇的流产率增加.结论:男性年龄增长对体外受精和妊娠率、活产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能与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获卵少周期卵体外受精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治疗的807例获卵数≤5的患者的资料,比较常规IVF组和ICSI组的临床结局。结果:ICSI组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常规IVF组(P<0.05),多PN率显著低于常规IVF组(P<0.05),而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妊娠率、累积妊娠率、活产率、周期取消率、完全受精失败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着床率、妊娠率、累积妊娠率、活产率常规IVF组均高于ICSI组。结论:当获卵数少时ICSI可提高正常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降低多PN率,但并不改善临床妊娠结局。因此,ICSI并不能优化患者周期,获卵少周期卵并不推荐ICSI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脱氢表雄酮(DHEA)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卵巢反应性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接受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ET治疗的POR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其中治疗组(n=41)患者在超促排卵前接受DHEA辅助治疗,对照组(n=37)未行DHEA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卵巢储备功能和妊娠结局等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和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黄体生成激素(LH)等卵巢储备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卵泡数、获卵数和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促性腺激素(Gn)总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获卵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高于对照组,周期取消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年龄<37岁的患者获卵数、获卵率和胚胎种植率高于年龄≥37岁的患者(均P<0.05)。结论:DHEA辅助治疗可以提高POR患者的卵巢反应性,减少Gn用量,改善IVF治疗结局,年轻患者使用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妇女冻融周期胚胎移植(FET)策略及以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助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FET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找出高龄患者的年龄分界点,并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将高龄患者分为自然周期(NC)组、促排卵周期(COH)组和激素替代周期(HRT)组,根据移植胚胎类型分为胚胎移植组和囊胚移植组,分别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 38岁后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急剧下降,流产率明显升高。高龄患者在冻融周期内膜准备时,NC组、COH组和HRT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2. 95%、23. 68%、24. 58%,活产率分别为18. 03%、15. 79%、15. 92%,3组间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但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42. 96%,32. 26%)均明显高于胚胎移植者(15. 87%,9. 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结论 38岁是本中心高龄妇女的年龄分界点,高龄患者FET时,内膜准备方案并不影响临床结局,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的内膜准备方案,囊胚移植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与氯米芬(CC)微刺激方案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432个周期P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GnRH拮抗剂组(248个周期)和CC微刺激组(184个周期),比较2组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结局。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体质量指数(BMI)以及不孕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微刺激组比较,GnRH拮抗剂组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和Gn用量明显增多,内膜厚度、获卵数、有效胚胎数和鲜胚移植率增高,周期取消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CG日雌二醇、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胚数、种植率、妊娠率、继续妊娠率、活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OR患者采用拮抗剂方案可增加获卵数、有效胚胎数和鲜胚移植率,同时降低周期取消率,可作为POR患者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与氯米芬(CC)微刺激方案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432个周期P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GnRH拮抗剂组(248个周期)和CC微刺激组(184个周期),比较2组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结局。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体质量指数(BMI)以及不孕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微刺激组比较,GnRH拮抗剂组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和Gn用量明显增多,内膜厚度、获卵数、有效胚胎数和鲜胚移植率增高,周期取消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CG日雌二醇、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胚数、种植率、妊娠率、继续妊娠率、活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OR患者采用拮抗剂方案可增加获卵数、有效胚胎数和鲜胚移植率,同时降低周期取消率,可作为POR患者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保存卵裂期胚胎的时间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冷冻复苏移植的3 847个周期,包括8 767枚冻融胚胎。根据胚胎冻存时间分为5组,≤1年组,(1~2]年组、(2~3]年组、(3~4]年组和>4年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胚胎解冻复苏情况及临床结局的差异,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取卵年龄、移植年龄、冻存时间、移植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对移植结局的影响。结果:各组患者取卵年龄、移植年龄、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取卵年龄、移植年龄、冻存时间对临床妊娠、活产无影响(P>0.05),移植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对临床妊娠、活产有影响(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保存卵裂期胚胎的时间对胚胎复苏及妊娠结局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7月于本中心4 512例IVF-ET患者的临床结局,根据年龄分为6组:35岁组(3 619例,其中11例失访)、35~37岁组(479例)、38~40岁组(262例)、41~42岁组(90例)、43~44岁组(39例)和44岁组(23例),比较6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活产率。结果:35岁组临床妊娠率最高,为54.42%,随着年龄增长妊娠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早期流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00 1),35岁以上组明显升高(20%),40岁以上组高达40%;活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00 1),44岁以上女性活产率为0。结论:女性年龄是影响IVF-ET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38岁以上不孕患者的IVF-ET临床结局较差,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及后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中心接受IUI助孕的患者407例及后续IVF-ET治疗的患者21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IUI及后续IVF-ET助孕的临床结局。结果 IUI的临床妊娠率为14.5%,年龄≥35岁组的妊娠率明显低于30岁组(P0.05),IUI助孕周期各组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17例患者IUI失败后转行IVF治疗,临床妊娠率为42.4%,根据患者年龄分组,在各组内分别按1次、2次、3次IUI失败后转行IVF-ET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年龄30岁和30~34岁各组间Gn用量、Gn天数、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和着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组中IUI失败3次患者的胚胎着床率明显低于IUI失败1次者(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IUI助孕成功率的重要因素。≤34岁患者可适当增加IUI周期数以提高妊娠率,≥35岁患者应尽早接受IVF-ET治疗,以增加获得妊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常规体外受精(IVF)后新鲜周期移植非正常原核(0PN/1PN)来源胚胎的临床结局,探讨非正常原核来源胚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10 834周期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按胚胎来源将移植周期分为5组,A1组:均为0PN胚胎,A2组:0PN+2PN胚胎,B1组:均为1PN胚胎,B2组:1PN+2PN胚胎,C组:均为2PN胚胎,分别比较A1、A2与C组,B1、B2与C组及A1组与A2组的临床、实验室数据及妊娠结局。结果①A1组、A2组、C组年龄、不孕年限、刺激周期次数、周期获卵数、移植胚胎数、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且C组种植率、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A1、A2组,但流产率明显低于A1、A2组。②B1组、B2组、C组年龄、刺激周期次数、周期获卵数、移植胚胎数、种植率、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且C组种植率、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B1、B2组。③A1组、B1组周期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A1组高于B1组,两组间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常规IVF周期中,在无2PN受精来源的胚胎时,0PN/1PN来源的胚胎可在知情同意前提下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年龄对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果的影响. 方法 将38岁以上接受IVF-ET治疗的女性按年龄分为38、39、40、41和42 ~ 48岁组,比较其可移植周期率、移植周期妊娠率、流产率和抱婴回家率. 结果 42 ~ 48岁组的可移植周期率和移植周期妊娠率分别为48%、0,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流产率有增加趋势,抱婴回家率有下降趋势. 结论 高龄女性IVF-ET的结局与年龄负相关,42岁以上女性接受IVF-ET治疗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应用长方案降调节行IVF-ET共281个周期,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生长激素分为试验组(142例)和对照组(139例),对照组应用长方案降调节,以果纳芬、尿促性素超促排卵;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超促排卵。两组患者再根据年龄各分为年龄35岁及年龄≥35岁两个阶段。结果年龄35岁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年龄≥35岁对照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hCG日卵泡膜血流PI、RI显著高于治疗组(P0. 05),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单个卵E_2水平、获卵数、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试验组(P0. 05)。结论生长激素可减少体外授精—胚胎移植高龄患者超排卵的促性腺激素用量,改善卵子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共666例,根据GnRH-a/Gn/hCG长方案治疗后的不同获卵数,分为获卵数≤10组、获卵数11~20组和获卵数20组。对比3组年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支数和天数,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日测定其雌激素(E_2)水平。对比3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结果年龄、Gn使用天数和Gn使用支数随着获卵数增加呈下降趋势,hCG日E_2随着获卵数增加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获卵数11~20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获卵数≤10组和获卵数2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获卵数≤10组宫外孕发生率明显高于获卵数≤10组和获卵数20组;3组多胎和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获卵数11~20个时,妊娠结局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冻融移植周期中单、双囊胚和卵裂期双胚胎移植的结局。方法:2012年1月~2014年5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冻融移植周期2735个,其中卵裂期胚胎移植1648个周期,囊胚移植1087个周期。回顾性分析≤35岁或35岁患者移植单、双囊胚和双卵裂期胚胎的结局。结果:对于优质或次优囊胚移植,≤35岁或35岁患者单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足月分娩率、活产率、早产率和流产率与优质双卵裂期胚胎移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多胎率显著低于双囊胚移植(P0.05)。对于非优质囊胚移植,≤35岁或35岁患者单囊胚移植与非优质双卵裂期胚胎移植比较,除流产率外,临床妊娠率、种植率、足月分娩率、多胎率、活产率和早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囊胚移植的多胎率和活产率显著低于双囊胚移植(P0.05)。结论:冻融移植周期中,在患者年龄和胚胎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单囊胚移植能够获得与双卵裂期胚胎移植相似的临床妊娠率、足月分娩率和活产率,降低双囊胚移植带来的多胎妊娠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