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1例乳腺病变患者(300个病灶)的二维超声、CDFI及SMI图像,对所有病灶进行Adler血流分级,比较CDFI与SMI检出血流的能力,观察乳腺病灶在CDFI及SMI下血管形态分布特征,并对乳腺病灶血管分布模式进行分型,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差异。结果 CDFI对乳腺病灶血流检出率为78.33%(235/300),SMI为90.33%(27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66,P<0.001)。CDFI及SMI对良性与恶性病变血流Adle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DFI与SMI模式间乳腺病灶血流Adle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722,P<0.001)。CDFI及SMI检测良恶性乳腺病变间血管形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良性病灶多表现为乏血管型、线性或曲线型以及树枝状,恶性病灶多表现为血管粗大扭曲、蟹足状。结论 SMI可以提高乳腺病灶的血管检出率,以SMI观察病灶Adler血流分级和血管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微血流成像技术评价甲状腺微小癌结节血流供应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术前疑似甲状腺微小癌结节(最大直径10mm)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微血流成像的Adler血流分级评价,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微血流成像评价的甲状腺结节Adler血流分级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微血流成像评价的Adler血流分级预测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效能。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的甲状腺良性与恶性结节Adler血流分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2.888,P=0.409 2),超声微血流成像评价的甲状腺恶性结节Alder血流分级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35,P=0.001 5)。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的甲状腺结节血流Adler分级相比,超声微血流成像评价的甲状腺结节血流Adler分级明显更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201.024,P0.000 1)。以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Adler血流分级1级为标准预测甲状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7.27%、83.33%,ROC曲线下面积为0.558 (95%CI:0.477~0.637),而以超声微血管成像Adler血流分级2级为标准预测甲状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6.36%、83.33%,ROC曲线下面积为0.629 (95%CI:0.549~0.704)。超声微血管成像Adler血流分级预测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Adler血流分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3.963,P=0.000 1)。结论超声微血流成像技术对甲状腺微小癌供应血管的显示率和对甲状腺癌的预测价值均明显优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  相似文献   

3.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对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例资料完整的乳腺肿瘤患者(91个病灶)进行二维灰阶、CDFI检查,用传统指标构建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评估,并进行SMI检查,比较SMI与CDFI血管检出的差异。结合SMI成像特点对BI-RADS分类重新评估,分析SMI在BI-RADS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CDFI血流检出率78.02%(71/91),SMI血流检出率85.71%(78/91)。SMI模式下良恶性肿物Adler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中心血流与穿支血管有助于定性诊断。SMI结合BI-RADS分类诊断乳腺恶性肿物的敏感度为95.45%(42/44),特异度为89.36%(42/47),准确率为92.31%(84/91)。结论 在传统超声表现基础上,SMI有助于对乳腺肿物定性诊断,对BI-RADS分类调整更适用于富血供肿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 low imag ing,CDFI)检出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血流情况的差异,并分析二者与肿物病理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对79名女性乳腺肿物患者共88个病灶(良性48个、恶性40个)进行SMI及CDFI检测,参照Adler分级标准,应用上述两种成像技术分别观察同一病灶的血流情况,Kappa分析以评估其一致性。对术后病理标本进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MVD表达,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分析MVD表达与两种模式的Adler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两种技术方法对所有病灶血流丰富程度的一致性不佳(κ=0.67);对恶性病灶血流丰富程度的二者检测一致性差(κ=0.39);而SMI和CDFI对良性病灶血流丰富程度的检出一致性较好(κ=0.79)。相比较CDFI,SMI与MVD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82、P0.01)。结论:SMI对乳腺恶性肿物的微血管检出效果更佳,与病理MVD相关性较好,可作为术前无创性评估乳腺恶性肿瘤微血管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微血管显像(SMI)在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2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91个病灶)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SM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共纳入91个乳腺病灶。良性病灶共64例,恶性病灶共27个。SMI血流检出率高于CD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3,P=0.025);CDFI、SMI检测的血流乳腺病灶Adler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01,P=0.029),且SMI检测的乳腺病灶3级个数高于CD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1,P=0.011)。结论:SMI在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肯定,可有效监测乳腺病灶内低流速、微小血管的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显示肝血管瘤血流信号能力及血流分布模式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32例患者,66个病灶,病理证实1个,典型的对比增强CT/MRI影像表现诊断65个,分别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和SMI检查,采用Adler血流分级法对血流进行分级,比较CDFI及SMI显示肝血管瘤血流信号能力,根据病灶回声表现分为三组:高回声型、低回声型及混合回声型,分析不同回声类型肝血管瘤的SMI血流分布模式。结果 SMI及CDFI对肝血管瘤血流分级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合回声型血管瘤最常见的SMI血流分布模式分别是弥漫点状型、带状边缘型、结节边缘型和结节边缘伴内部点状/条状型。 结论 SMI检出肝血管瘤血流信号的能力优于CDFI,肝血管瘤的回声类型可能影响其SMI的血流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超微血管成像(SMI)两种成像模式[彩色模式超微血管成像(cSMI)和灰阶模式超微血管成像(mSMI)]和CDFI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 对134例患者的146个乳腺肿块分别行CDFI及SMI检查,对CDFI、cSMI、mSMI图像的血流特点进行分型。比较3种血流检测方法在良恶性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CDFI和cSMI图像显示乳腺恶性肿瘤的血流较良性肿瘤丰富;mSMI图像中良恶性肿瘤血流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0,P<0.001);CDFI、cSMI、mSM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敏感度分别为74.47%(35/47)、80.85%(38/47)、76.60%(36/47),特异度分别为89.90%(89/99)、86.87%(86/99)、95.96%(95/99),准确率分别为84.93%(124/146)、84.93%(124/146)、89.73%(131/146),三种血流检测方法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FI与cSMI、CDFI与mSMI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MI诊断恶性肿瘤的特异度大于cSMI(χ2=5.212,P=0.022)。结论 SMI与CDFI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可相互补充,但SMI可提供更多低速血流信息,SMI的两种成像模式中mSMI较cSMI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ic elastography,UE)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在微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并筛选相关的高危超声特征。方法:选取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为4类的乳腺微小病灶(最大径≤1 cm)87个,病灶来自85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2组间病灶的灰阶超声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特征、SMI分级及弹性评分,筛选微小乳腺癌的高危超声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微小病灶良性组与恶性组间的病灶形态、边缘、钙化情况、弹性评分、SMI及CDFI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边缘不光整、弹性评分≥4分及SMI的Adler分级≥Ⅱ级是预测微小乳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而三者联合诊断微小乳腺癌准确率最高(81.61%)。结论:SMI检查显示Adler分级≥Ⅱ级及弹性评分≥4分是诊断微小乳腺癌的高危超声特征,两者与病灶边缘不光整的超声特征联合时诊断的效能较高,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物血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超声检出并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70例78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40个,恶性病灶38个。按照Adler分级标准,采用CDFI和SMI技术分别观察同一肿瘤的血流情况,计算两种血流检测技术对于单个病灶检出血管条数的差值(SMI-CDFI)、单纯使用CDFI及SMI诊断恶性病变的最佳诊断阈值及相关诊断试验评价指标。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对所有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恶性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良性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CDFI诊断恶性肿物最佳诊断阈值为血管条数≥2,敏感度71.12%,特异度62.50%;SMI诊断恶性肿物最佳诊断阈值为血管条数≥3,敏感度92.11%,特异度62.50%;SMI-CDFI诊断恶性肿物最佳诊断阈值为血管条数差值≥3,敏感度84.21%,特异度85.00%。结论 SMI 技术可检测乳腺恶性肿物潜在的微血管,可为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微血管成像(SMI)与超声造影(CEUS)两种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共76个甲状腺结节分别进行SMI和CEUS检查,观察结节血流分布模式和CEUS增强模式,评价两者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价值。结果76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结节41个(53.9%),良性结节35个(46.1%)。CEUS诊断为恶性结节39个(51.3%),良性结节37个(48.7%);SMI诊断为恶性结节42个(55.3%),良性结节34个(44.7%);CDFI诊断为恶性结节34个(44.7%),良性结节42个(55.3%)。SMI与CEUS相比,其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MI技术较CDFI有更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技术及CEUS增强模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类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 和超微血流显像(Super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血流灌注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DFI及SMI分别观察正常受检者和CKD1-5期患者双侧肾脏血流灌注情况,并对肾脏血流分布情况进行分级,检测CDFI与SMI对CKD患者肾血流灌注改变的评价效果,并比较SMI与CDFI对各级肾血管的显示能力。同时采用Spearman分析法,将CDFI、SMI血流灌注分级与CKD前三期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对照组与CKD1期、CKD2期的CDFI及SMI肾血流灌注分级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CDFI肾血流灌注显像中,CKD前三期肾血流灌注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CKD4-5期与前三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SMI肾血流灌注显像中,CKD3期与CKD1期、CKD2期及 CKD4-5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4-5期与前三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随着CKD临床分期越高,SMI及CDFI的肾血流灌注分级均降低,且各期的SMI肾血流灌注分级均高于CDFI ,同时每组SMI检测出的高占比的血流分级均高于CD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尤其对弓形动脉和小叶间动脉的显示更清晰。5.SMI肾血流灌注分级与CKD临床分期有较强相关关系(Rs为-0.657,P<0.01);CDFI肾血流灌注分级与CKD临床分期有中等相关关系(Rs为-0.419,P<0.01)。结论 SMI可作为评价CKD肾血流灌注改变重要的影像方法,可有效协助临床对CKD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超声弹性成像超声(UE)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乳腺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3例,100个乳腺占位性病灶术前行彩色多普勒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UE)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敏感度90.2%,特异度93.9%,准确度92.0%,彩色多普勒超声中根据肿块内血流情况(对显示最多血管条数的肿块超声切面进行评价)参照Adler分级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敏感度64.7%,特异度77.5%,准确度71.0%,脉冲多普勒中根据血流的阻力指数(RI)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敏感度74.5%,特异度71.4%,准确度73.0%.联合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灵敏度为50.9%,特异度为89.7%,准确度为70%.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中的准确度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使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超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物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乳腺病变住院患者133例,观察乳腺肿物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的表现,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与乳腺恶性肿物有关的变量进入回归统计,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建立回归模型.结果 乳腺良恶性肿物在测量值的纵横比、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方衰减、回声类型、钙化、腋窝淋巴结、血流分级、血流形态、峰值流速,平均流速、PI、RI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将上述变量进入回归统计,显示肿物形态,边界,及肿物的血流Adler分级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物在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诸多方面均有差异,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肿物形态、边界、以及肿物的血流分级对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半定量分级在前列腺癌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筛选129例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以穿刺活检组织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等良性疾病纳入良性组,共40例;将前列腺腺泡腺癌纳入恶性组,共89例。依据灰阶超声及SMI共同检出的可疑病灶作为SMI半定量分析评价靶区。参照Adler血流分级及滑膜半定量评分系统的血流占比评价方式,将病灶内部微细血流行半定量分级,0级:病灶内未见微细血流;I级:病灶内探及稀疏1-2个点状血流信号;II级:病灶内部探及3-4条短线状血流、分布占比不超过病灶最大截面50%;III级:病灶内探及4条以上血流、分布占比超过病灶截面50%。结果 良性组中SMI0级7例、1级9例、2级12例、3级12例,恶性组中SMI1级2例、SMI2级10例、SMI3级77例。良性组中SMI表现各异,而恶性组中SMI3级为77例,占比高达86.5%。SM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6.51%、70.00%、86.51%、70.00%、81.39%。结论 在结合二维超声的基础上,SMI半定量分级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肿瘤上有一定应用价值,可联合血PSA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中。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及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缓解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RA临床缓解期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双侧腕关节、掌指关节及近端指指关节进行超声检查,记录PDUS及SMI对增厚滑膜内血流分级结果,观察两种血流模式对滑膜血流的显示率和滑膜血流分级的差异。 结果:在40例RA临床缓解期患者中,PDUS和SMI显示的缓解率分别为60%和27.5%,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例健康志愿者中SMI和PDUS对滑膜血流的显示率为0,但在40例RA临床缓解期患者中,PDUS及SMI对滑膜血流的显示率分别为8.64%、12.8%,两种血流模式的血流信号显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US与SMI对滑膜血流分级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41); SMI阳性患者继续强化治疗后,滑膜血流显示率明显下降。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期,SMI和PDUS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SMI比PDUS能够更敏感的发现手腕关节滑膜中的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评估乳腺癌手术前辅助性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术前采取辅助化疗方式治疗的8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60)和无效组(n= 28),对比两组化疗前后的原发病灶大小、病灶内血流分级特征、超声声像特征差异。结果化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病灶长、宽、厚、病灶面积、病灶体积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有效组患者的病灶长、宽、厚、病灶面积、病灶体积测定值均低于无效组(P < 0.05),两组患者的病灶长、宽、厚、病灶面积、病灶体积测定值较化疗前均降低(P < 0.05);化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病灶形态、边界、强回声带、后方回声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有效组患者肿瘤病灶规则形态、边界清晰、后方回声无异常的占比均高于化疗无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化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肿瘤病灶血流分级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有效组患者肿瘤病灶血流分级达到(0级+Ⅰ级)占比高于无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从病灶大小、血流分级、声像特征变化3个方面评估乳腺癌术前辅助性化疗效果,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手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超微血流成像(SMI)和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缓解期监测关节滑膜血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RA临床缓解期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其双侧腕关节、掌指关节及近端指指关节行超声检查,观察PDUS和SMI检测RA患者缓解情况,记录PDUS和SMI对关节滑膜内血流的显示和分级情况,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滑膜血流分级的一致性及显示率。结果 40例RA临床缓解期患者中,PDUS显示16例存在活动性滑膜炎,缓解率60.0%(24/40);SMI显示25例存在活动性滑膜炎,缓解率37.5%(15/40);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3,P=0.044)。SMI和PDUS对20例健康志愿者关节滑膜血流的显示率均为0,对40例RA临床缓解期患者关节滑膜血流的显示率分别为12.72%和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8,P=0.005)。Kappa检验显示PDUS与SMI对关节滑膜血流分级一致性较好(Kappa=0.741,P<0.01)。结论在RA临床缓解期,SMI和PDUS可通过检测手腕关节滑膜血流提示病情、指导治疗,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SMI较PDUS能更敏感地发现手腕关节滑膜中的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物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物的应用。 方法 95例乳腺病变住院患者,首先用二维超声明确肿块部位、形态、大小等一般情况,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记录血流分级,用频谱多普勒测量病灶内多处血管并记录最高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峰值流速等参数。 结果 (1)临床怀疑乳腺肿块95例,超声检出乳腺肿物93例;(2)良性组与恶性组肿物在Adle,分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频谱分析显示两组间峰值流速、平均流速、PI、RI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组均高于良性组。 结论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乳腺肿物准确,简便;(2)综合分析和评价CDFI血流Adler分级、肿物内血流速度、PI、RI等指标有助于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