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助手作用。方法 选取1 200例社区居民进行研究,均签约“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引入前、后签约家庭医生的利用情况、年就诊次数和月复诊次数等。结果 引入后,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有效利用率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引入社区护士后居民就诊频次明显少于引入前次,月复诊次数明显低于引入前,P<0.05。引入社区护士后社区居民年均药费为(2 351.84±127.93)元明显少于引入前(2 579.72±226.41)元,P<0.05。引入社区护士后,签约居民满意度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结论 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1+1"组合签约模式下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家庭医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信息系统,调查54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资料、疾病情况、"1+1+1"医疗组合签约情况和签约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使用情况。结果 "1+1+1"签约者448例(82.5%)。签约者较未签约者参加免费体检和体重管理的比例显著增多(P均0.05)。2016年签约患者在2018年的月就诊次数、月就诊费用较2017年签约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6年签约患者的高血压、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2017年签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6年签约患者比较其签约后2年的月均就诊次数和月均就诊费用,发现每月在社区就诊的次数下降(P0.05)。2017年签约患者签约后每月在社区的就诊次数和就诊费用较签约前显著增多(P0.001)。结论 "1+1+1"组合签约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于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1+1+1"组合签约的居民1 044名,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包括完善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诊疗计划、提供长处方和延伸处方等特色服务。比较签约前后就诊服务覆盖率、就诊频次、药品支出费用、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签约后就诊频次、药品支出费用与签约前对比均下降,家庭医生就诊覆盖率和满意度均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医生开展"1+1+1"组合签约工作,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在提高家庭医生有效利用率、管理健康、控制费用、提高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制工作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1"组合签约模式下高血压病管理的效果和药品支付费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分析比较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月—2018年1月,参与"1+1+1"组合签约和未签约的3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各项指标、依从性、药品支付费用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1+1"签约组收缩压均值为(132.48±10.82)mmHg,舒张压均值为(78.24±6.52)mmHg,血压达标率为71.83%,BMI均值为(22.13±3.22)kg/m~2,患者的Morisky服药依从性、就医便利性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但患者的年药品总费用均值为(4 848.60±1 615.20)元,年人均药品自付费用均值为(607.30±198.50)元,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1+1"组合签约模式下家庭医生可以有效管理高血压病患者健康并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社区需进一步控制医药费用以符合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上海市的"1+1+1"模式就是希望通过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的手段引导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上海市的"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上海市的分级诊疗起到很好的作用,也赢得市民的尊重。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们又制定了新的"1+1+1"签约服务,称之为家庭医生签约2.0版。居民必须在社区签约1位家庭医生,但是1家二级医院和1家三级医院全市任选,签约重点人群是60岁以上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实行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服务工作进展情况,即"家庭医生制度2.0版",找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针对"家庭医生制度1.0版"存在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接受度不高、签约履约率低、居民无序诊疗和医疗费用逐年上涨等突出问题,上海市启动了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工作,通过3家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市级平台优先转诊;提供长处方和延伸处方的便捷用药服务等举措,努力尝试解决1.0版存在的问题。结果上海市2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工作。截止2018年底,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人数已超过666万人,已签约居民中77.09%在签约的3家医疗机构内就诊,在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率达到了57.77%左右,"家庭医生制度2.0版"对分级诊疗的落实和医疗服务下沉社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结论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2.0版"实施3年多来,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有序诊疗正在不断改善,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在实施中;延伸处方优惠政策凸显,医疗服务逐渐下沉社区。但是医疗费用仍然持续增长,后续需要家庭医生加大对签约居民医疗费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1+1+1"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从健康到康复的全科医疗服务。【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居委会,确定试点家庭,选拔优秀的家庭医生,落实签约服务,细化工作流程,提供优质的签约服务,探索"1+1+1"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工作。【结果】以家庭为单位的"1+1+1"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可提升家庭医生诊疗和健康管理水平,促进分级诊疗,方便病人就医。同时,也可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活动参与率、就医依从性及满意度。【结论】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试点工作,规范了家庭医生团队的医疗服务工作,推进了分级诊疗,加强了健康管理,有利于提升全人群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签约家庭医生的影响程度和应用效果。方法采取社区居民81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调查表进行研究和调查。结果有效研究人数760人,其中签约家庭医生居民320人(42.1%),未签约家庭医生居民440人(57.9%);近三个月以来,因为身体不适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签约居民(64.5%)明显比未签约居民(28.63%)高(P0.05)。家庭人均年收入、文化程度、性别、职业、自评健康状况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合理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能够提高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率,具有良好的签约效果,而且还能合理优化社区卫生资源,提高社区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自愿签约"1+1+1"服务模式前后的管理效果,以此推进基于社区的血压有效控制。方法对社区内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1+1+1"签约管理半年后,观察和分析患者在签约管理后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高血压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以及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1+1+1"签约管理后,患者的血压明显低于管理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压的控制率从管理前的21.82%上升至88.1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1+1+1"签约,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血压的控制率,改善患者的行为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目前正稳步推进的全科医生"1+1+1"签约服务现状,针对社区居民进行相关问题调查与分析。方法从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的10个居民小区居民中,分层随机抽取546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居民针对全科医生"1+1+1"签约服务存在以下问题:(1)总体知晓率不高;(2)对具体服务内容了解不全面;(3)已签约居民守约率(依从性)不高;(4)意见与建议集中在大医院就诊受限、社区医院处方药品种不全。结论全科医生"1+1+1"签约服务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对居民社区门诊就诊状况的影响情况。方法:采集2012—2015年上海市虹口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门诊数据,包括每名签约居民和未签约居民的基本信息和医疗费用、就诊次数等信息。结果:2012—2015年期间社区居民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发生的就诊数据呈现增长趋势,其中签约居民在年就诊人数、年医疗总费用、年人均医疗费用、年人均就诊次数方面的增长率分别为137.87%、203.02%、27.95%和31.40%,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的-18.55%、-32.46%、-15.25%和-21.69%。结论:家庭医生制度实施后,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利用水平显著上升,该项制度对引导居民就诊"下沉"社区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推荐了5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上海市"1+1+1"签约服务模式即居民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组合。这种模式构建了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提升了签约服务的能力和吸引力。2016年,签约居民在"1+1+1"组合内门诊就诊比例达78%,在社区就诊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与农村糖尿病患者"1+1+1"组合签约和分级诊疗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口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三家医院共同管理的农村糖尿病患者100例,依据管理方法不同与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家庭医生与患者"1+1+1"组合签约和分级诊疗服务组(观察组)、常规管理组(对照组),各50例。随访观察1年,分析两组患者的家庭医生服务利用情况、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指标、血糖、血压、血脂达标、联合达标情况。结果实施综合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门诊预约率、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率、家庭医生转诊率均高于对照组;药物服用、血糖监测、饮食、运动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血脂达标率、联合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与农村糖尿病患者"1+1+1"组合签约和分级诊疗服务的应用效果较常规管理好,更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率,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升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等达标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家庭医生制的实施效果,为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内容提供依据和支撑。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及效果评价"调查表,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所有的调查员均由复旦大学统一培训。结果 :共调查社区常住居民736人,其中签约居民412人(56.0%),60岁以上居民占60.1%,38.9%的调查对象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既往半年有就诊记录的调查对象中,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率(77.9%)是非签约居民(31.5%)的2.47倍(P0.01)。家庭居住区域、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家庭人均年收入影响社区居民的就诊行为。签约居民、低学历居民、41~80岁社区居民生病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诊意愿高于非签约居民(OR=1.80,95%CI:1.11~2.92)、高学历居民(其中初中及以下组OR=4.45,95%CI:1.86~10.61;大专组OR=2.29,95%CI:1.06~4.97)、40岁及以下居民(其中41~60岁组OR=2.78,95%CI:1.10~7.00;61~80岁组OR=3.46,95%CI:1.00~11.90;80岁以上组OR=4.55,95%CI:0.97~21.43)。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满意度非常高,总体评分为93.44。结论 :上海市长宁区试行的家庭医生制成效明显,为探索"优化社区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信息化手段支撑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方法】采集2016年和2017年同期某社区在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云管理平台上家庭医生工作完成情况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7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率、社区居民"1+1+1"签约率、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对象的签约率分别比2016年增加9.12%、4.14%、16.8%和21.93%。2017年该社区居民在社区人均月累计就诊次数和月人均门诊费比2016年增加,2017年签约居民月累计就诊人次数和月人均门诊费比2016年有所下降。2017年签约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控制率比2016年有所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与2016年基本持平。【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引导居民逐渐改变就医习惯,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度增加,为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工业区家庭医生的康复服务能力情况以及“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残疾人机体功能改善、满意度、医疗费用支出情况,为后续精细化干预提供支持。 方法 通过自拟问卷于2016年8-10月和2017年8-10月调查金山工业区14名家庭医生基本情况及掌握康复服务技能种类等以及733名残疾人的基本人口学信息、残疾特征信息和机体功能改善情况、满意度情况和医疗支出情况等。 结果 14名家庭医生年龄集中在20~50岁,均具有多种康复服务技能,能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1+1+1”签约服务。733名残疾人男女性人数比为1.08:1,肢体残疾人数最多,为334人(45.57%),残疾等级中四级残疾人数最多,共342人(46.66%)。“1+1+1” 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人数和康复治疗人数较家庭医生制团队服务分别增加130人和312人。接受“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186名(25.38%)残疾人机体功能改善,47名(6.41%)残疾人机体功能恢复。签约残疾人满意度有一定提升,满意和非常满意人数总和由签约前的585人(79.81%)升至签约后的714人(97.41%)。签约残疾人医疗费用则呈现下降趋势,同比下降22.82%。 结论 “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提升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残疾人机体功能,降低残疾人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量中国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的偏好,为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离散选择实验,通过对北京、上海、杭州、厦门四市共40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条件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8项家庭医生服务内容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性病8周长处方相较于2周处方,居民选择签约的OR(Odds Ratio)为3.46;面对面健康咨询与通过电话、网络进行咨询相比较,OR为2.44;疾病治疗免挂号费、诊查费与自费相比,OR为2.24。"8周长处方+免挂号费、诊查费"、"8周长处方+面对面健康咨询"、"8周长处方+4次/年免费上门服务"、"面对面健康咨询+免挂号费、诊查费"这四种服务组合包能使90%以上居民愿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结论:对于社区就诊居民来说,最吸引其签约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是获得慢性病长处方、面对面健康咨询、疾病治疗减免挂号费和诊查费、一年4次免费上门服务。根据离散选择实验结果可以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内容,吸引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并增加签约居民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社区护士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对糖尿病患者个性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天津市和平区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家庭医生签约的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个性化管理,未签约的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比较家庭医生签约和未签约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效果("五驾马车":自我监测、饮食、运动、用药、健康教育)。结果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管理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非签约糖尿病患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士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管理服务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和提高,有利于患者掌握糖尿病健康知识,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1+1+1"组合签约模式下家庭医生服务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为临床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选取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31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采取"1+1+1"组合签约模式下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试验组和采取常规高血压健康管理干预的对照组,每组各105例,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睡眠质量和护理服务过程的依从性及满意度等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各项目的检测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抑郁情况、活动能力以及睡眠质量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试验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1+1+1"组合签约模式下家庭医生服务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管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大大提升了高血压患者的满意度,更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提高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杭州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更好的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和拱墅区三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抽样选取6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入户调查50户家庭。调查数据使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运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杭州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知晓率为44.9%,不同年龄、职业类型、文化程度、医保类型、个人健康水平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服务内容最了解的一项是门诊医保起付标准降低300元;了解签约服务政策的途径主要是社区宣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职业类型、是否具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个人健康水平对认知度有影响。居民签约与否对慢病长处方政策的认知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社区居民,尤其是年轻群体,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认知度有待提高;签约居民的认知度高于未签约居民。建议应提高宣传效果,发挥签约人群的"口碑"带动作用,加大对政策内容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