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痛经患者采用腹腔镜病灶切除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 (PGE2)及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吉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40例子宫腺肌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病灶切除联合GnRH-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PGF2α、PGE2及β-内啡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PGE2及β-内啡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GF2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两组患者的痛经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后3、6、12个月联合组患者的痛经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月经增多率4. 2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 71%及月经正常率90. 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 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子宫腺肌症痛经患者采用腹腔镜病灶切除联合GnRH-a治疗较单纯的病灶切除术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痛经症状,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降低复发率,提高手术治疗质量.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患者39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完成2年随访检查.根据随访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72例)和未复发组(324例).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方式对高龄子宫腺肌病患者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1日-2016年12月1日本院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有生育要求的35~45岁子宫腺肌病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52例为经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64例为腹腔镜组,同期住院分娩的未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病合并妊娠患者78例为对照组。比较妊娠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16例经手术治疗后,术后2年内妊娠65例(56.0%),但经腹组与腹腔镜组术后6个月、1年及2年妊娠及复发率无差异(P>0.05);术后妊娠组年龄<40岁、术后未复发、术后病灶未残留及术后应用辅助生殖技术等占比高于未妊娠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术后未应用辅助生殖为术后妊娠的危险因素(OR=3.580、4.927,P<0.05),术后未复发、术后病灶未残留为妊娠的保护因素(OR=0.220、0.173,P<0.05)。手术后妊娠组早产(9.2%)、流产(13.9%)、低体重儿(10.7%)、前置胎盘(6.2%)、分娩感染(7.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对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合并盆腔粘连者同时行粘连松解术,观察术后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47±17)%,30例(60%)痛经完全消失,13例(26%)痛经明显缓解,7例(14%)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和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2.8%。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是一种易被患者接受的、有效、安全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月在大冶市人民医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769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肌瘤特征、术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应用情况、手术方式、肌瘤病理类型、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肌瘤数目是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危险因素,肌瘤数目每增加1个,术后残留率增加1.085倍(OR=1.085,95%CI=1.019~1.154,P=0.010)、复发率增加1.043倍(RR=1.043,95%CI=1.014~1.073,P=0.003);肌瘤类型为肌壁间肌瘤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RR=1.665,95%CI=1.029~2.693,P=0.038)。病理类型中奇异型平滑肌瘤(RR=5.678,95%CI=1.373~23.490,P=0.017)、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RR=2.201,95%CI=1.466~3.303,P=0.010)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不是术后残留(P=0.828)、复发(P=0.193)的危险因素;术前应用GnRH-a不增加术后残留率、复发率(P=0.542,0.133);开腹子宫肌瘤切除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肌瘤残留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64,0.279)。结论肌瘤数目、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是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病理类型为奇异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率高于普通平滑肌瘤。术前应用GnRH-a及腹腔镜途径切除子宫肌瘤并不增加术后残留率、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整理我院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将患者的术前临床指标作为对照组,术后的临床指标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月经量、痛经情况等资料。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月经量、贫血情况、子宫体积以及痛经情况均明显由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保留子宫的前提下治疗患者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及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8月对北大医院1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加宫骶韧带切断术,随访术后病人的痛经缓解情况,月经量、腹痛、性交痛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13例患者痛经均消失或者明显减轻,术后重度痛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前,术前6例合并慢性腹痛患者,术后亦得到减轻。随访最长为15月。无明显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病灶剔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5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病灶切除手术的5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剔除术后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组(A组)26例,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孕三烯酮组(B组)33例。均于术后3、6、12、18、24个月观察子宫大小、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和月经量评分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B组比A组子宫体积小,术后12、18、24个月B组与A组相比痛经评分较低,术后18个月和24个月B组月经量比A组月经量评分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药物孕三烯酮比单纯采用病灶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更好,能更有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对1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施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第3天开始服孕三烯酮,2.5mg/次,每周2次,连用6个月。结果:治疗后12个月,16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4.1%。1例复发,4例不孕患者中3例妊娠。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复发率低,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19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临床资料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的复发率25. 13%,复发组患者术前NLR、CA125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CA199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吸烟、盆腔手术史、孕次、产次、病变部位、病变直径、r-AFS分期及术后用药等因素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饮酒、初潮年龄及月经天数等因素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NLR、盆腔手术史及r-AFS分期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年龄和术后用药是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手术后复发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识别复发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联合GnRH-a类药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52例子宫腺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联合GnRH-a类药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的月经周期、经期以及经量明显少于术前,血红蛋白高于术前,子宫体积以及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经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子宫腺肌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联合GnRH-a类药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月经量、痛经以及贫血等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联合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因子宫腺肌病保守治疗无效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予GnRH-α+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治疗,对照组66例,予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应激反应、术后引流液体总量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其术后3个月、12个月子宫体积、月经量评分及痛经分级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GnRH-α联合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期随访,研究其痛经、月经量、子宫体积的变化及对妊娠的影响。结果:78例患者术后半年内痛经缓解率达100.0%,术后1、3、6个月和1、2、3年痛经消失和明显缓解的患者分别为68例(87.2%)、72例(92.3%)、66例(84.6%)、53例(68.0%)、31例(39.7%)和20例(25.6%),随着术后时间延长,痛经缓解率逐渐降低(P<0.05)。术后1、2、3年分别有7例(9.0%)、12例(15.4%)和13例(16.7%)复发,多为术前严重痛经或病灶弥漫者。56例月经过多患者中,47例术后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复查彩超提示患者子宫体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37例术后有生育要求或未避孕者中27例妊娠,25例自然受孕(67.6%),16例(59.3%)发生在术后1~2年内,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受孕率降低,孕期合并自然流产7例(26.0%)、早产2例(7.4%)、子宫破裂1例(3.7%),孕足月者13例(48.1%),均以剖宫产方式分娩。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痛经及月经过多等近期疗效确切,能提高不孕患者受孕率,对年轻、未生育或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值得应用;但病灶弥漫、广泛者术后痛经等症状易复发,妊娠期并发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子宫大小如2+月孕,无生育要求且具有明显痛经和经量增多的子宫腺肌症和/或腺肌瘤患者13例,行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了解痛经和经量改善情况. [结果]13例患者术后经量均明显减少.10例术后痛经症状明显改善,其中3例于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痛经症状(症状轻于术前),经药物治疗后改善.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切除术可尽可能剔除子宫腺肌瘤及腺肌症病灶,是子宫腺肌瘤和腺肌症患者保留子宫血管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但手术的远期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临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常规病灶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术后6个月评估临床疗效,并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卵巢血流动力学及卵巢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两组最小血流速度(Vmin)、最大血流速度(Vmax)、血流阻力指数(RI)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min、Vmax均低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清E2、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卵巢血流动力学,促进卵巢功能恢复,减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6年11月在该院肿瘤科经手术治疗后行放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有52例患者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21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2例行肿瘤减灭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经超声检查评估患者预后情况,记录复发、转移、死亡、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情况。统计记录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无病生存患者与复发+转移+死亡患者在年龄、是否绝经、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肌层浸润间的差异,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放疗后2年总生存率、2年无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2年,80例患者中7例死亡,8例复发,6例转移,2年总生存率为92. 25%(73/80),2年无病生存率为73. 75%(59/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存患者在年龄、是否绝经、病理类型方面与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生存患者在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分期方面与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病生存患者在是否绝经、病理类型方面与复发+转移+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无病生存患者在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方面与复发+转移+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Ⅲ期+Ⅳ期、肌层浸润≥1/2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放疗2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OR1,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Ⅲ期+Ⅳ期、肌层浸润≥1/2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放疗2年无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OR1,P0. 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辅以放射治疗,可提升患者2年存活率,其中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Ⅲ期+Ⅳ期、肌层浸润≥1/2是影响放疗后患者2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Ⅲ期+Ⅳ期、肌层浸润≥1/2是影响放疗后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子宫腺肌症临床资料,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8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占同期妇科手术的7.3%,术前诊断为子宫腺肌症195例,诊断符合率68.2%.随访1~5年,经腹及经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痛经缓解率100%,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痛经缓解率95.3%.保守性手术配合药物治疗术后1年痛经缓解率91.4%,术后2年缓解率81.0%.有生育要求者共58例,术后妊娠22人次,足月妊娠14例,自然流产7例,孕6个月子宫破裂1例.结论 子宫腺肌症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子宫切除可达根治目的.对于年轻的患者,应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高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704-2705
目的:研究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和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腺肌症患者134例,根据患者的要求,其中86例行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48例行子宫次全切术,随访术后病人的痛经缓解情况、月经量、腹痛、性交痛情况和卵巢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子宫次全切术组术后的血清E2水平明显下降,痛经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组术后的血清E2水平无明显变化,痛经症状明显缓解,但有部分复发。结论: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可以明显改善症状,且不影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为提高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岳阳市云溪区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治疗)和研究组(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每组30例。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卵巢功能指标,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痛经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均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与术前比,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痛经评分均逐渐降低,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后,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卵巢功能,缓解痛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子宫畸形合并双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收治的1例双子宫畸形伴双侧子宫腺肌病与左侧子宫肌瘤患者,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围绝经期女性,有多次清宫、流产病史,痛经进行性加重15年,发现双子宫畸形7年,超声提示可疑双侧子宫腺肌病、左侧子宫肌瘤,查体两侧子宫分别增大如孕20周及12周大小,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e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预处理6个月后,入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临床诊断。结论双子宫畸形双侧子宫均发生子宫腺肌病,同时合并左侧子宫肌瘤在育龄期女性中极为罕见。但与正常子宫腺肌病发生类似,妊娠、多产及妊娠期宫腔内操作可能是双子宫腺肌病发生的高危因素。鉴于该类患者双侧子宫均增大,为保证手术安全、降低手术难度,合理的术前GnRH-a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