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评价ADC值对前列腺癌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共115例,所有患者均行3.0 T MR平扫及DWI检查,b值取0和2 000 s/mm2,根据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将其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低危组Gleason分值≤6,中危组分值为7,高危组分值≥8.将各组前列腺癌ADC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DC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15例患者共选取129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其中低危组29例(Gleason评分5分4例、6分25例),中危组48例(7分48例),高危组52例(8分21例、9分24例、10分7例).其中3组ADC值分别为(1.066 ±0.111)x 10-3 mm2/s、(0.782±0.129)x 10-3 mm2/s、(0.667 ±0.108)x 10-3 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764,P=0.000).多重比较显示,任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ADC值与Gleason评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768,P=0.000).结论:ADC值与Gleason分级呈明显负相关,通过ADC值有望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605-1606
目的: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定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疑诊PCa患者13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术前DWI及ADC图像,并对照病理取PCa癌灶、前列腺增生(BPH)结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Z)区测量ADC值,评价单一DWI图像、DWI结合ADC值测定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PCa癌灶、BPH结节、正常PZ区ADC值(×10~(-6) mm~2/s)分别约736.9±133.2、1 523.6±190.2、1 995.3±141.5,相邻两组之间虽存在少量重叠,但三组之间AD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单一DWI图像诊断P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6.8%和72.5%,DWI联合ADC诊断P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7%和90.2%,后者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前者(P<0.05)。结论:DWI联合ADC值测定较单一DWI图像对诊断PCa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在PC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中央腺体前列腺癌(CG-PCa)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7例前列腺疾病患者,根据病理将患者分为CG-PCa组(47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ADC值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对CGPCa的诊断效能。根据病理Gleason评分,CG-PCa组患者再分为低危组(Gleason评分<7分)、中危组(Gleason评分=7分)与高危组(Gleason评分> 7分),并与BPH组比较ADC值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CG-PCa患者ADC值与Gleason评分相关性。结果CG-PCa与BPH患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 513,P=0. 000); ADC值对CG-PC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83,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 50%和76. 59%。CG-PCa低危、中危及高危组与BPH组患者ADC值比较,4组患者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 321,P=0. 000),其中CG-PCa中、高危组与BPH组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G-PCa组患者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_s=-0. 619,P=0. 000)。结论 ADC值对CG-PCa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对癌灶的分化程度及危险性预估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461-46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2例前列腺病变患者资料,其中35例PCa患者记为PCa组,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记为BPH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列腺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比较两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度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和ADC值,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PSA水平,并分析上述DCE-MRI定量参数、ADC值与血清PS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PCa组DCE-MRI定量参数中K~(trans)、K_(ep)均明显高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65、7.204,P<0.05),两组V_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5,P>0.05);PCa组随b值升高,DWI信号强度随之增加,ADC值表现为低信号;BPH组随b值升高,DWI信号强度变化不显著,ADC值表现为高信号。PCa组不同b值DWI信号强度和ADC值均低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6、2.547、7.863,P<0.05),两组血清PSA均呈阳性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man法分析显示,PCa组K~(trans)、K_(ep)与血清PSA水平呈正相关(r=0.49、0.62,P<0.05),ADC值与血清PSA水平呈负相关(r=-0.47,P<0.05),BPH组上述DCE-MRI定量参数和ADC值与血清PSA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PCa和BPH患者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和ADC值有显著差异,且PCa患者上述指标与血清PSA有显著相关性,K~(trans)、K_(ep)联合ADC值可为临床诊断PCa和鉴别BPH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疾病的2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Ca者100例,BPH者1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1.5TMRI扫描和多b值DWI检查,比较不同b值两组ADC值。结果PCa患者DWI上可见局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ADC图显示有对比周围组织较低的低值区;BPH患者DWI显示前列腺增生结节,呈高或稍高信号,ADC图显示有对比周围组织较低的低值区。不同b值下,PCa组ADC值均存在差异,其中b值=1500s/mm^2时的ADC值小于b值=800、1000s/mm^2时的ADC值(P<0.05),b值=1000s/mm^2时的ADC值小于b值=800s/mm^2时的ADC值(P<0.05);b值=800、1000、1500s/mm^2时,PCa组ADC值均低于BPH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b值=1500s/mm^2时,ADC值诊断效果最佳,所得阈值为1.013×10^-3mm^2/s,敏感度为96.00%,特异度为93.94%。结论1.5TMRI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可有效鉴别PCa和BPH,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leason评分进行分级。患者均行DTI检查,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分析FA值、ADC值与患者Gleason评分的关系。结果:低级别组DTI图表现为纤维束排列稠密、未见中断;中级别组DTI图显示纤维束排列紊乱、稀疏;高级别组DTI图显示纤维束中断;低级别组、中级别组和高级别组FA值逐渐升高,ADC值逐渐减小(P<0.05);ADC值和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FA值和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可作为无创评估PCa患者病理分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癌患者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资料,并以20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的ADC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ADC值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效能。根据Gleason评分将中央腺体癌分为低、中、高危组(≤6分为低危组,=7分为中危组,≥8分为高危组),比较各组间的ADC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3组ADC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中央腺体癌组ADC值和BHP组ADC值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1,P=0.000)。以ADC值1.158×10-3 mm2/s作为阈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其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8%和80.0%。中央腺体癌低、中、高危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93,P=0.014),组间两两比较时,低危组和中危组、低危组和高危组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21),中危组与高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9);低危组和中高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86,P=0.003)。中央腺体癌组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s=-0.469,P=0.016)。结论:ADC值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ADC值与中央腺体癌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可以反映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及其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搜集65例因前列腺疾病来我院检查的病人,对其行常规T2WI-FS及DTI扫描,经术后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得出病理结果,其中前列腺癌患者3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27例。分析两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分数(ADC)值及T2WI-FS图、FA图、ADC图,对比分析两组各参数有无统计学差异,并将前列腺癌组患者根据其病理按Gleason评分将其分为三组(高危组7例:Gleason评分≥8分;中危组17例:Gleason评分=7分;低危组14例:Gleason评分≤6分),分析比较DTI参数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FA值显著高于非癌区,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显著低于非癌区,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危险度分级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的FA值均有统计学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3.153,P0.05),且两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A值与Gleason评分危险度分级成正相关(r=0.934,P0.05);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危险度分级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的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6.993,P0.05),且两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与Gleason评分危险度分级成负相关(r=0.876,P0.05)。结论 DTI参数能够反映前列腺组织的微观差异,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对前列腺癌诊断有一定的诊断线索,可用于评价前列腺癌的分级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T 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前列腺癌中诊断的价值,及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52例前列腺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PCa)22例、前列腺增生(BPH)30例.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I扫描,以b=0、800 s/mm2建立ADC图及测量病灶ADC值,根据ADC值来鉴别诊断PCa和BPH.并评估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及PSA的相关性.结果:52例前列腺疾病病人ADC平均值为(1.028±0.310)×10-3 mm2/s,PCa病人ADC平均值为(0.788±0.204)×10-3 mm2,低于BPH的(1.204±0.251)×10-3 mm2/s(P<0.01).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根据ROC曲线确定的ADC值最佳诊断界值点为0.831,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100.0%.ADC值与PSA之间呈负相关(r=-0.519,P<0.01),ADC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508,P<0.01).结论:ADC值定量评估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ADC值高低可初步判定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进而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和扩散峰度成像(DKI)参数在不同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PCa)间的差异,并评估其鉴别低高危PCa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18年1至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PCa的49例患者资料,其中低危PCa患者(Gleason评分≤3+4)13例,高危PCa患者(Gleason评分≥4+3)3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前列腺MRI、IVIM-DWI和DKI序列扫描。勾画PCa感兴趣区(PCa-ROI)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IVIM主要参数[真性扩散系数(D值)、伪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和DKI主要参数[平均扩散系数(MD值)、平均峰度(MK值)]。比较低危组与高危组间各参数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鉴别低高危PCa的效能。结果 低危组的ADC值、D值、D~*值、f值、MD值和MK值分别为0.654±0.125、0.355±0.142、18.700(4.290,48.300)、0.421±0.143、1.914±0.506、0.791±0.206;高危组的ADC值、D值、D~*...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两种处理后获得的ADC值、eADC值、FA值和可视神经纤维长度,研究弥散登记在磁共振DT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进行磁共振DTI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原始数据直接处理获得ADC值、eADC值和FA值,施加弥散登记处理后再进行ADC值、eADC值和FA值测量,同时对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进行纤维示踪成像,分别比较每例研究者的ADC值、eADC值和FA值在施加弥散登记前后变化,同时比较在施加弥散登记前后纤维示踪图像上相同兴趣区测量所得纤维束长度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施加弥散登记处理前后获得ADC值、e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3,P=0.6321),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1);研究组施加弥散登记处理前后获得ADC值、eADC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2039,P=0.0754),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施加弥散登记后可视纤维束变长。结论弥散登记处理可获得较好质量的ADC图、eADC图、FA图和纤维示踪图,并获得更为可靠的 ADC值、eADC值和FA值。可见纤维束长度变长,在磁共振DTI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急性脑梗死的弥散加权与扩散张量成像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弥散加权(DW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颅脑MRI、DWI及DTI检查.测量梗死灶中心区、边缘区及对侧镜像区的ADC值(DWI序列)或DCavg、FA值(DTI序列),并得到DWI图、ADC图(DWI序列)或DWI图、DCavg图、FA图、彩色编码FA图及皮质脊髓束图(DTI序列).结果 DWI序列比DTI扫描速度快.DTI序列获得的DWI图、DCavg图显示19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与DWI序列获得的图像结果一致.而且,DTI序列还可以获得FA图、彩色编码FA图.超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中心区DCavg值与对侧镜像区有统计学差异,边缘区DCavg值与对侧镜像区无统计学差异,与ADC值结果一致.白质纤维束三维重建显示皮质脊髓束为无受累、部分受累、完全受累,其临床肌力分别表现为无减退、治疗后肌力恢复或大部分恢复、无恢复.结论 DWI比DTI具有检查时间上的优势,而DTI能为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14.
庾建英  刘继新  朱沂  蒋杰 《西部医学》2011,23(4):635-637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之表观扩散系数(ADC)对急性后循环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发病一周以内行临床及磁共振DWI检查确诊为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患者,于二周后复查磁共振DWI检查。结果发病一周内,一侧枕叶和一侧小脑梗死的核心、梗死的边缘和其对侧镜像区ADC值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干梗死的核心ADC值和其梗死边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周后复查DWI检查,梗死的核心ADC值和其边缘及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梗死的边缘和镜像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侧枕叶梗死者有8例DWI高信号范围较前缩小,小脑梗死者有6例DWI高信号范围较前缩小,脑干梗死者有13例DWI高信号范围较前缩小。结论 ADC值是一种客观的评价脑缺血的方法,其定量分析有助于判断缺血的程度及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5.
弥散加权成像ADC值测量在脑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eoefficients,ADC)值测量在脑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例中经手术病理(8例)或临床随访(2例)证实的脑脓肿,在术前或治疗前接受了常规MRI检查及DWI,弥散敏感系数(b值)采用:b=0s/mm2及b=1000s/mm2,测量了脓腔、脓肿壁、脓肿周围水肿带以及对侧相应正常白质区的ADC值,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10例脓腔的ADC平均值为(0.57±0.11)×10-3mm2/s,脓肿壁ADC平均值为(1.14±0.06)×10-3mm2/s,脓肿周围水肿带ADC平均值为(1.74±0.21)×10-3mm2/s,对侧相应正常白质区ADC平均值为(0.77±0.05)×10-3mm2/s,它们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165.25,P<0.001;按α=0.05标准行组间比较SNK法检验两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WI的ADC值测量能发现脑脓肿脓腔ADC值的明显降低,且能区分脓肿壁及脓肿周围水肿带,在脑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Le Bjhan等于1986年发掘了扩散加权(diffusion weighted,DW)成像后,其很快被应用于临床。DW成像在神经系统的应用上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是一种非侵人性检查。其通过各个特定方向到扩散加权的数学运算,可以获得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DTI基础上发展了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Faphy,DTT)。DTT可以在活体上无创性进行人脑白质纤维束形态和功能研究。本文将对扩散对比的原理及其在颅脑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溴氰菊酯死后弥散现象的研究,观察不受死后再分布现象影响的组织脏器,为溴氰菊酯的法医学检材采取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家兔处死半小时后分别经口给予4LD50溴氰菊酯,室温下分别放置24 h和48 h解剖,检测心血、股动脉血、尿液、胆汁、心、肝、脾、肺、肾、脑、左下肢肌肉中溴氰菊酯的浓度,比较其变化规律. 结果 家兔处死半小时后经口给予4LD50溴氰菊酯,灌胃24 h后溴氰菊酯就可以从胃弥散至其他组织器宫,心血、周围血、尿液和胆汁中的浓度均高于其他脏器.与24 h组相比,48 h家兔尿液、胆汁、心、脾、肾和左下肢肌肉中溴氰菊酯浓度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溴氰菊酯在尿液、胆汁、心、脾、肾和肌肉中的浓度比较稳定,不受死后弥散的影响,在对溴氰菊酯中毒的法医学鉴定可以采取上述检材进行毒物检验和浓度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在恶性淋巴瘤诊断、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明确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患者40例,其中霍奇经淋巴瘤患者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3例;另选健康志愿者11例,行WB—DWI检查。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淋巴结ADc值,其中恶性淋巴瘤患者于化疗前、第3周期化疗后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ADC值,并进行前后比较,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结果:化疗前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平均ADC值为(0.67±0.42)×10^-3mm^2/s;行第3周期化疗后平均ADC值为(2.36±0.78)×10^-3mm^2/s;健康志愿者平均ADC值是(1.91±0.51)×10^-3mm^2/s。化疗前和第3周期化疗后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和健康志愿者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期化疗后和健康志愿者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DwI和ADC值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临床分期及疗效监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DTI及DTT在胶质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判断胶质瘤良恶性和侵袭性的价值及胶质瘤与脑白质结构间关系,观察纤维束受损情况,为制定胶质瘤手术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31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15例,高级别胶质瘤16例)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分别绘制FA图、DEC图并重建弥散张量纤维素成橡(DTT)图。选择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水肿边缘作为感兴趣区,分别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相应感兴趣区内的rFA值,并观察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的改变。结果: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FA值均表现出实质部分(低级别组0.428±0.078,高级别组0.366±0.055)、瘤周水肿(低级别组0.578±0.120,高级别组0.458±0.158)、水肿边缘(低级别组0.834±0.074,高级别组0.676±0.138)的顺序递增的趋势。高级别胶质瘤组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和水肿边缘的rFA值均较低级别胶质瘤组明显降低(P<0.05)。在FA图中各级别胶质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信号。DEC图中病变区颜色黯淡混杂、纤维束整体形态异常。在DTT图中低级别胶质瘤多数表现为纤维束部分中断(12/15),少数表现为受压、偏移(3/15);高级别胶质瘤中,纤维束多呈现明显的变形移位,多数表现为纤维束明显中断、稀疏(13/16);少数表现为纤维束全部或大部分中断(2/16);1例主要表现为受压移位。结论: DTI能够在术前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瘤细胞侵袭性并能较全面地观察纤维束改变,可为胶质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效果及观察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肾移植术后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与未发生DGF患者术后1个月的功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所对应参数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参数与移植肾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而评价功能磁共振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9月—2017年5月的肾移植病例,共选取23例DGF患者和26例非DGF患者。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这两组患者移植肾DWI与DTI对应的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将ADC值和FA值与移植肾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和血清肌酐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绘制髓质ADC、FA值诊断移植肾eGFR >60 mL/mi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肾移植术后1个月,DGF组与非DGF组移植肾皮质和髓质FA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术后1个月的移植肾髓质ADC值和FA值均与当时的eGFR呈正相关(P < 0.05);术后1个月的移植肾皮质ADC值与术后6个月血清肌酐值呈负相关(P < 0.05)。移植肾髓质FA值诊断移植肾eGFR>60 mL/min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671~0.928(P < 0.001);移植肾髓质ADC诊断移植肾eGFR>60 mL/min的ROC曲线AUC为0.796,95%CI为0.670~0.922(P < 0.001)。结论:功能磁共振DWI和DTI具有对移植肾的功能学和形态学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