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中青年颈内动脉血栓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为预防该类疾病、提高脑卒中诊治水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连续收集我院血管超声发现并经CT血管造影术(CTA)确诊的40例中青年颈内动脉血栓患者,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及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中青年ICH男性好发,非体力劳动者居多。伴发疾病中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最多见(20%)、大动脉炎次之(12.5%)。临床症状最多见的是单侧肢体麻木无力,53.3%患者有脑梗死。超声表现特点是动脉硬化程度轻,单侧好发,完全充填型血栓好发于右侧ICA,颈内动脉血栓内部回声多以暗淡回声为主(97.5%),少数患者受累侧颈内动脉内径变细(12.5%),而颈总动脉受累者(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占多数(60%)。随访该类患者预后不良,仅53.8%达到基本治愈、生活自理。结论中青年ICH患者具有一定发病特征及超声特征,且易伴发代谢性疾病,需引起临床重视,积极对原发病进行系统治疗,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白塞氏病伴发外周静脉血栓的超声检查意义。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为白塞氏病并伴肢体肿胀、疼痛的患者,进行外周深静脉和浅静脉的超声检查,二维超声观察静脉管壁、管腔及管腔内有无血栓,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观察有无血流信号异常。结果:10例下肢和2例上肢肿胀、疼痛的患者均发现外周静脉血栓。结论:白塞氏病引起血管损害者,经超声检查外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0%。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病程终末阶段有截肢和死亡的高风险。严重肢体缺血是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最晚期阶段,骨骼肌肉的新生微血管的形成和血流恢复能力降低,外周肢体缺血肌肉的情况更为恶化。影像学技术已经成为临床评估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骨骼肌微血管病变的新型诊断手段。作者就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骨骼肌微血管病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超声消融术治疗动静脉阻塞性疾病40例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动静脉阻塞性疾病微创、有效的新方法。方法 用腔内超声消融术治疗 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 ,3 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对近期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7例ASO患者 ,超声消融术后均达到了血管再通而无穿孔 ,血管造影示动脉狭窄由 93 %± 12 %减少到 3 5%± 6% ,肢体缺血症状明显改善。 3 3例DVT患者超声消融术后血管均再通 ,静脉平均狭窄由 10 0 %减少到 2 8%±8% ,肢体肿胀消失。结论 超声消融术是治疗动静脉阻塞性疾病安全、高效、微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超声消融治疗动脉闭塞性硬化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应用Acolysis血栓超声消融仪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进行治疗,评价其疗效。方法 10例ASO患者共11条肢体均经血管造影确诊,病程在15d至3年。在DSA下用Acolysis血栓消融仪行腔内超声消融治疗。配合抗凝,祛聚,扩张血管等治疗。多普勒超声随访。结果 10例患者除1例肢体因动脉再次闭塞外,9例患者10条闭塞的动脉管腔均经一次治疗后再通,随访1~3个月,10条血管保持通畅,有效率达90%。结论 血管内超声消融技术,可以有效地消融外周动脉的陈旧性血栓和斑块,重新恢复闭塞血管的血流,从而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挽救肢体。  相似文献   

6.
小腿静脉血栓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静脉造影对小腿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219例小腿静脉血栓,其中18例行下肢静脉造影.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小腿陈旧性或附壁血栓152例,新鲜血栓67例.与静脉造影对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小腿胫后静脉、腓静脉的敏感性分别为87.5%、90.9%,特异性分别为100%、100%,而对于小腿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间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显示率明显高于静脉造影.小腿静脉血栓发生于单侧肢体者明显多于同时发生于双侧肢体者.两侧小腿血栓分布部位的次序都是腓静脉(28%)>胫后静脉(23.0%)>肌间静脉(15.1%)>肌间静脉 腓静脉(14.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胫后、腓、胫前静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间血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了解小腿静脉血栓的发生部位、分布、延伸和大小的变化.静脉造影可以确诊胫后、腓、胫前静脉的血栓,但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有限.  相似文献   

7.
<正>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文献报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约为15%20%[1]。这类疾病的共同原因是外周动脉慢性闭塞导致下肢缺血,临床上ASO分级IIa(Fontaine分级)以上和TAO分级一期[2]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冷感、麻木、感觉异常和间歇跛行,这类患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  相似文献   

8.
朱社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84-318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价值。方法应用CDFI对下肢动脉疾病174例进行分析。结果 174例病例中动脉粥样硬化15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例,急性动脉栓塞8例,动脉损伤2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下肢动脉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床旁便携式超声筛查"4·20"芦山地震伤员外周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4月20日-5月5日住院的321例地震伤员中203例骨折伤员行床旁外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检出静脉血栓63例(31.03%)82个部位,其中髂静脉血栓1例,下肢静脉血栓53例共71个肢体,上肢静脉血栓9例共10个肢体。外伤后首次检查到患者血栓的时间为2~15 d,平均(6.1±3.8)d;入院时查见血栓45例,入院后血栓范围增加19例,血栓范围减少26例;新发生血栓18例。无患者因肺栓塞死亡。结论地震伤员外周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以小腿肌间静脉为主;外伤后发生血栓时间短;床旁便携式超声是观察外周静脉血栓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因下肢动脉壁硬化、内膜增厚或出现硬化斑块及血栓,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缺血性疾病。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经导管动脉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闭塞性病变已普遍开展〔1〕。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下肢动脉疾病无创性检查的首选方法,既可确定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及准确定位,又能对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再通情况等血流动力学信息提供帮助。笔者收集15例(18支病变血管)经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前及术后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彭饶  廖涛  喻杉  梁玉祥  罗海林 《当代护士》2021,28(8):121-12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周围动脉疾病(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发病率也逐年攀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是PAD的代表性疾病[1].主要发病原因是外周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理改变,造成动脉血管管腔进行性狭窄、闭塞.以下肢缺血为临床表现,患侧肢体末端麻木、发冷、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2].  相似文献   

12.
下肢动脉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下肢动脉疾病特别是闭塞性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有其独到之处.我们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动脉疾病2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深静脉造影相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疑诊下肢DVT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深静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80例可疑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65例下肢DVT,深静脉造影诊断64例;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好(Kappa值=0.8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敏感度为96.88%(62/64),特异度为81.25%(13/1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与深静脉造影相结合,作为诊断DVT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下肢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临床上常遇到的有两种类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TAO)和动脉粥样硬化症。前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后者多见于中老年患  相似文献   

15.
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疾病国内报道不多。而且下肢动脉疾病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截肢的主要原因,及早诊治是关系到患肢是否保留及挽救生命的关键。本文总结了彩色多谱勒超声(CDU)检查的78例下肢动脉疾病,探讨一下CDU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下肢血管性疾病中静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动脉性疾病,静脉疾病病程长、疗效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快速且准确的诊断是正确治疗方案制定的前提。目前影像学检查仍是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首选,多普勒超声、传统X线顺行造影、CT静脉血管造影(CTV)、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是比较常用的诊断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血栓应用血管超声进行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诊治的下肢静脉血栓85例患者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按照临床所用不同诊断方案分成2组,将应用造影检查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应用血管超声检查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结果:通过血管超声检查后,于急性期表现为静脉扩张,血栓能漂动,管腔出现完全或者部分阻塞;于慢性期表现为血栓再通,呈现溪流样细束血流;观察组总误诊与漏诊概率5.00%比对照组24.00%低,检查总准确概率95.00%比对照组76.00%高(P0.05)。结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应用血管超声诊断价值较高,能够获得清晰影像学资料,且减少误诊与漏诊发生,提高诊断准确概率,从而为疾病及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踝肱指数(ABI)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下肢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择73例ESRD患者,其中血液透析组4 2例,非透析组31例,采用HDI5 0 0 0超声仪和5~10MHz的超声探头依次探测患者双侧髂动脉、股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足背动脉的内膜、内径、收缩期峰速、舒张末期流速、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以及测定双侧肱动脉(造瘘者仅测非造瘘侧)、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收缩压,计算ABI。根据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诊断患者下肢是否为PAOD ,以此为标准判断ABI诊断下肢PAO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多普勒超声检测显示,5 0 .6 8% (37/ 73)ESRD患者下肢PAOD ,其中血液透析组5 0 % (2 1/ 4 2 ) ,非透析组5 1.6 1% (16 / 31)。以ABI≤0 .9为诊断下肢PAOD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81.0 8%和97.2 2 % ,Kappa指数0 .78。结论 ESRD患者下肢PAOD非常常见,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ABI是筛选ESRD患者下肢无症状PAOD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估全身外周动脉斑块,探讨其联合常规临床危险因素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疑似CA患者13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其分为CA组93例和非CA组39例。应用超声检测两组外周动脉斑块个数,计算斑块超声等级积分(PS);分析外周动脉斑块超声评估数据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调整常规临床危险因素,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超声评估数据与CA风险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超声评估数据联合常规临床危险因素对CA及其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下肢动脉斑块数,以及颈动脉和下肢动脉P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71、0.265、0.423、0.531、0.522、0.656,均P0.05);其中颈动脉斑块数、下肢动脉PS预测CA的曲线下面积最高,均为0.738。调整常规临床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动脉斑块数、PS与CA风险不存在独立相关性。全身外周动脉斑块超声评估数据联合常规临床危险因素预测CA风险及其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0.823,均高于常规临床危险因素模型的诊断效能。结论外周动脉斑块超声评估可以反映CA存在及病变程度,在常规临床危险因素基础上联合全身外周动脉斑块超声评估数据可提高CA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单侧肺动脉缺如(UAPA)患者临床发病特点、超声影像学特征,为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改善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连续收集超声心动图发现并临床确诊(手术、心导管或CT血管造影证实)的43例单侧肺动脉缺如患者资料,总结其临床发病特点及超声影像特征。结果 UAPA超声首诊正确率仅为56%。左侧肺动脉缺如者多见(58%)。多伴发其他心血管畸形(91%,39/43):其中以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ASD/PFO)最常见(58%,25/43),其次为动脉导管未闭(PDA,35%,15/43)、室间隔缺损(VSD,30%,13/43)。该类患者射血分数正常(100%),易伴发肺动脉高压(53%)。肺动脉高压者主要表现为右心容量负荷增加,肺动脉狭窄者主要表现为侧支循环增多(P0.05)。结论 UAPA容易漏诊,此类患者射血分数多正常,常合并ASD/PFO、PDA和VSD,且易继发肺动脉高压,主要表现为右心容量负荷增加,临床应重视肺动脉压的监测与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