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住院治疗的儿童哮喘病例48例,在规范治疗的同时,分别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的常规通气肺功能及在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呼出肺活量25%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25)、呼出肺活量50%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50)、呼出肺活量75%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75)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均较试验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急性发作期FEV1、FEV1/FVC、PEF、FEF25较缓解期改善明显[(17.08±8.14)%比(5.29±4.82)%、(16.73±8.31)%比(5.12±6.83)%、(15.52±9.22)%比(7.68±4.33)%、(30.72±21.92)%比(9.24±5.14)%,P<0.01].急性发作期FEV1、FEV1/FVC、PEF、FEF25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高于缓解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待病情进入缓解期后,反映小气道功能指标(FEF50、FEF75)的改善仍需要较长时间.支气管舒张试验中FEF50、FEF75的改善率对哮喘缓解期儿童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仪对小儿支气管哮喘肺功能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小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小儿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其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呼气中断流速(PEF25%)、呼吸中期瞬间流速(PEF50%)、呼吸后期瞬间流速(PEF75%),评估发作期、缓解期及健康人群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发作期与缓解期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PEF、PEF25%、PEF50%、PEF75%)均低于对照组,P<0.05;发作期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PEF、PEF25%、PEF50%、PEF75%)均低于缓解期,P<0.05;发作期患儿小气道指标多为重度、中度损伤,大气道指标多为轻度损伤;缓解期患儿PEF25%、PEF50%、PEF75%指标仍为异常,FEV1、FEV1/FVC指标均为正常,FVC指标接近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吸入治疗联合常规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共330例,正常小儿3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对比。结果慢性期以及急性发作期FEV、PEF、FVC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哮喘患儿检查中,采用常规肺功能检测,同时配合吸入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舒张试验在6至14岁儿童哮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4月至2006年11月在本院儿科哮喘专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儿童哮喘病例76例。其中,急性发作期组34例,缓解期组42例,以沙丁胺醇作为支气管舒张剂,用常规肺通气功能分析儿童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吸入药物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①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②两组FEV1,PEF,FEF21改善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③两组FEV1,PEF,FEF21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但两组FEV1/FVC,FEF50,FEF75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哮喘缓解期组患儿的FEV1,PEF,FEF75阳性率低于急性发作期组;儿童哮喘缓解期组患儿的FEV1/FVC,FEF50,FEF75阳性率接近急性发作期。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儿童哮喘的诊断和疗效判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儿童哮喘的肺功能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法国迪尔肺功能测定系统分别对哮喘儿童发作期、缓解期和正常儿童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发作期及缓解期大气道功能均以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敏感,小气道功能以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敏感,缓解期大部分患儿小气道功能仍有轻度损害. [结论]小气道功能的测定在病情程度判定、疗效观察、缓解期随访方面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及肺功能的检测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将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患儿、2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患儿及35例正常儿童进行血清IgE水平及肺功能的检测,并用血球分析仪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发作期患儿IgE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患儿,缓解期患儿IgE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外周血EOS计数于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3者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肺功能结果显示,发作期患儿的FEF25、FEF50、FEF75明显比缓解期患儿降低,并且发作期、缓解期患儿的FEF25、FEF50、FEF75均较正常患儿的FEF25、FEF50、FEF75降低;而FEV1、PEF、FEV1/FVC在发作期患儿、缓解期患儿及正常患儿中无明显差异。结论:外周血EOS计数对于判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情、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临床意义;IgE升高与哮喘发病有密切关系,但不能很好反映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情。肺功能中,显示小气道功能改变的FEF25、FEF50、FEF75在诊断及检测治疗效果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总免疫球蛋白E(IgE)、白三烯D4(LTD4)对早期诊断儿童哮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至8月在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哮喘患儿90例,根据哮喘患儿的分期标准分为急性发作期组46例和哮喘缓解期组4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25(OH)D与血清总IgE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LTD4水平,分析三种指标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并研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急性发病期组和缓解期组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121.266,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142.904,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高于哮喘缓解期组(t=74.280,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患儿血清LT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75.742,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组患儿血清LTD4水平高于缓解期组(t=3.170,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组患儿血清25(OH)D与总IgE水平呈负相关性(r=-0.568,P=0.024);缓解期组患儿血清25(OH)D与总IgE水平无相关性(r=0.254,P=0.093;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患儿血清总IgE与LTD4呈正相关(r=0.632,P=0.012;r=0.402,P=0.029)。结论血清25(OH)D的缺乏是引起儿童哮喘发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血清总IgE水平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LTD4可作为临床监测儿童哮喘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实行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CCAAP)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管理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科诊治的64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CCAAP管理,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管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急性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总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97.06% vs.80.00%,χ2=4.761, P=0.029)。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pred)、用力呼气25%流速(MEF25)、MEF50、MEF75、CD3+、CD4+和CD4+/CD8+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细胞介素-4(IL-4)显著降低(P<0.05),急性发作率(14.71% vs.50.00%,P<0.05)和并发症发生较低(2.00% vs.10.00%,P<0.05)。结论 CCAAP可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有助于改善患儿肺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3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和健康对照组(25例)血清中IL-4水平,并同时测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4值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4水平下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P<0.01)。结论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4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其水平下降,并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常规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Master Screen系列肺功能测定系统,对40例不同病期哮喘患儿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因测定需要患儿配合,发作期患儿完成2l例,缓解期完成28例;选择发作期30例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患者肺功能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发作期与缓解期结果比较,用力肺活量、1秒钟用力呼气量、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最大呼气流量、排出25%~75%肺活量后用力呼气量的差异有显著性(t=2.47~5.37,P<0.01).发作期排出75%肺活量后用力呼气量总异常率达100.00%,缓解期排出75%肺活量后用力呼气量总异常率仍达53.57%,提示缓解期仍有小气道功能障碍.不同病期患儿肺功能测定结果用力肺活量、1秒钟用力呼气量、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最大呼气流量、排出25%肺活量后用力呼气量、排出50%肺活量后用力呼气量、排出75%肺活量后用力呼气量异常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分别为45.23、34.71、lO.90、22.19、17.90、5.64、13.27,均P<0.05).支气管舒张试验雾化吸入万托林后用力肺活量、1秒钟用力呼气量、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最大呼气流量、排出25%~75%肺活量后用力呼气量均明显增高(t=4.76~7.01,P<0.01),表明雾化吸入万托林可迅速减低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功能,进一步证明哮喘儿气道阻塞具有可逆性.结论 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可用于儿童哮喘诊断及治疗. 力呼气量、排出75%肺活量后用力呼气量异常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分别为45.23、34.71、lO.90、22.19、17.90、5.64、13.27,均P<0.05).支气管舒张试验雾化吸入万托林后用力肺活量、 秒钟用力呼气量、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最大呼气流量、排出25%~75%肺活量后用力呼气量均明显增高(t=4.76~7.01,P<0.01),表明雾化吸入万托林可迅速减低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功能,进一步证明哮喘惠儿气道阻塞具有可逆性.结论 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可用于儿童哮喘诊断及治疗. 力呼气量、排出75%肺活量后用力呼气量异常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分别为45.23、34.71、lO.90、22.19、17.90、5.64、13.27,均P<0.05).支气管舒张试验雾化吸入万托林后用力肺活量、 秒钟用力呼气量、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最大呼气流量、排出25%~75%肺活量后用力呼气量均明显增高(t=4.76~7.01,P<0.01),表明雾化吸入万托林可迅速减低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功能,进一步证明哮喘惠儿气道阻塞具有可逆性.结论 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开展"儿童哮喘健康之家"健康教育活动对学龄期哮喘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6例学龄期哮喘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延迟干预组)各33例,干预组患儿于2011.3.12-2011.6.12参加为期3个月的"儿童哮喘健康之家"健康教育活动,对照组患儿延迟到3个月后参加。采用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测定患儿的肺功能;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测评患儿自我概念水平;儿科哮喘生存质量调查问卷(PAQLQ)测评患儿生存质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组内和组间各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3个月后干预组患儿的FEV1和PEF值有所提高(P<0.05),患儿的肺功能得到改善;干预前后,干预组患儿PHCSS得分和PAQLQ得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患儿得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干预组患儿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得分(P<0.01),干预组患儿的自我概念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患儿。结论 "儿童哮喘健康之家"健康教育活动适合学龄期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状态,提高自我概念水平和生活质量,更好地控制哮喘发作,利于患儿的成长和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7(IL-27)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84例儿童和同时期来本院就诊的56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外周血中IL-17、IL-27水平和FeNO水平,记录肺功能相关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峰值呼气流速(PEF)和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RV/TLC)。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IL-17、IL-27和FeNO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ROC工作曲线评估FeNO联合IL-17、IL-27检测对儿童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儿IL-17、IL-27、FeNO、FEV1、FEV1/FVC、PEF和RV/TLC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7.241、92.074、94.296、16.325、174.263、31.174、115.207,P<0.001)。哮喘患儿IL-17水平与FEV1、FEV1/FVC、PEF呈负相关(r=-0.690、-0.576、-0.613),与RV/TLC呈正相关(r=0.581)。IL-27水平与FEV1、FEV1/FVC、PEF呈负相关(r=-0.786、-0.818、-0.549),与RV/TLC呈正相关(r=0.513)。FeNO水平与FEV1、FEV1/FVC、PEF呈负相关(r=-0.667、-0.662、-0.637),与RV/TLC呈正相关(r=0.543)。IL-17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52.4%,特异度为76.2%,曲线下面积为0.684(95%CI:0.614~0.725);IL-27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68.5%,特异度为63.2%,曲线下面积为0.768(95%CI:0.710~0.805);FeNO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65.3%,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0.723~0.840);联合检测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86.9%,特异度为81.4%,曲线下面积为0.905(95%CI:0.802~0.941),与单独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IL-27、FeNO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相关,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儿童支气管哮喘者240例,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114例,哮喘临床缓解期126例,同时选取1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分为轻度发作组(n=48)、中度发作组(n=36)和重度发作组(n=30),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抽取空腹血标本测定血常规,计算NLR,对所有研究者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和哮喘临床缓解组相比,哮喘急性发作组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NC)和NLR均升高,淋巴细胞计数(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对照组和哮喘临床缓解组间无明显差异;重度发作组NLR高于轻度发作组和中度发作组,并且中度发作组NLR也高于轻度发作组(P 0. 05); 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中,NLR与FVC、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 196、-0. 208、-0. 219,P 0. 01); Logistic回归模型矫正一些危险因素后,NLR仍然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OR=2. 743,95%CI:2. 001~4. 381,P 0. 05)。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者NLR升高,NLR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下免疫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中度儿童哮喘的疗效,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可靠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门诊随访的中度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早晚各1吸。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皮下免疫治疗,总疗程为1年。比较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变化、临床控制率及每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吸入剂量。结果治疗后随访1年,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儿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呼气峰流速(PEF)占预计值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儿每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吸入剂量为均分布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皮下免疫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中度儿童哮喘的疗效显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发病规律及其诊治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向1996年7月1日零点-2010年7月1日零点出生的兰州市儿童或外地出生但在兰州居住和生活半年以上的儿童家长发放2010年第三次全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统一问卷,筛查儿童哮喘及过敏疾病。筛查阳性儿童由临床医生明确哮喘诊断后做进一步问卷调查,了解其哮喘诊治情况及伴发过敏性疾病情况。所有数据使用Epi-Info3.5.3软件进行双录入,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儿童11 068名,完成初筛问卷10 566份(95.46%)。共诊断哮喘298例2.82%,其中典型哮喘患病率2.51%(265/10 566)、咳嗽变异性哮喘患病率0.31%(33/10 566);54.36%(162/298)为既往已诊断哮喘;男性患病率3.31%(180/5 440),女性患病率2.30%(118/5 126)(χ2=9.761,P0.01)。不同发育阶段儿童以学龄前儿童(3~7岁)患病率最高为4.31%(116/2 690)。84.90%(253/298)的患儿近2年内仍存在哮喘症状,2年现患率为2.39%(253/10 566)。既往已诊断哮喘患儿中,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方案使用过吸入激素的为87.65%(142/162),而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87.04%(141/162)。结论兰州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总患病率较十年前明显增加,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存在明显差异,仍有部分患儿未得到及时诊治,哮喘的管理水平亦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与哮喘发病的关系, 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变化在哮喘患儿中的意义, 完善儿童哮喘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6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69例, 及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42例为对照, 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测试、痰液的诱导和处理, 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哮喘组FEV1%和FEV1占预计值%等肺功能指标明显降低(P<0.05), 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提高(P=0.009);哮喘组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 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IL-4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降低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 可以结合肺功能指标更好地完善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白细胞介素(IL)-4及尿白三烯E4(LTE4)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8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采用超声雾化0.9%NaCl溶液诱导痰液,入院24h留尿标本.以ELISA法测定IL-4的水平,同时测定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计数,测定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比值(FEV1%).以ELISA法测定哮喘患儿尿LTE4水平.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IL-4、EOS计数、尿LTE4均高于健康儿童[分别为(111.00±180.30)ng/L比(4.78±1.98)ng/L、0.30±0.17比0.07±0.05、(28.20±5.72)pmol/μmol比(1.21±0.02)pmol/μmol],FEV1%则低于健康儿童[(50.96±24.77)%比(119.80±1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痰液中IL-4及尿LTE4与EOS计数呈正相关(r=0.482、0.437,P<0.01),与FEV1%呈负相关r=-0.647、-0.689,P<0.01).结论 测定诱导痰IL-4及尿LTE4可能较EOS计数更能准确反映哮喘患儿气道炎性反应及哮喘发作时病情程度,可作为临床评价哮喘病情及药物疗效的准确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 LTs)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16例哮喘患儿为观察对象,其中缓解期患儿108例,急性发作期患儿108例。同时选取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儿童外周血Cys LTs水平和气道反应性,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Cys LTs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哮喘缓解期组对照组(P0.05);3组研究对象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等容呼气中期流速变化率(iso FEF25%~75%)由高到低分别为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哮喘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哮喘急性发作期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例数多于哮喘缓解期组,哮喘缓解期组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外周血Cys LTs水平与FEV1%、FVC%、iso FEF25%~75%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 (阳性=1,阴性=0)呈显著正相关(r=3.622,P0.05;r=4.257,P0.05;r=4.328,P0.05;r=2.754,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儿Cys LTs水平较高,且气道呈高反应性,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客观指标肺功能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定儿童哮喘规范化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年龄≥5岁根据GINA哮喘控制水平分类属于未控制的哮喘患儿57例,按照GINA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每个月复诊1次,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进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预计值)检测及填写C-ACT量表,分析并比较.结果 FEV1%预计值从治疗前的(73.41±9.86)%升高到治疗后的(86.45±9.43)%,PEF%预计值从治疗前的(70.82±12.83)%升高到治疗后的(88.46±12.52)%,C-ACT评分从治疗前的(18.25±1.58)分增加到治疗后的(23.79±1.92)分,治疗前后FEV1%预计值、PEF%预计值、C-ACT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功能检测是评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C-ACT是一种简易而有效的评价儿童哮喘控制的方法,两者联合应用评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经GINA方案的系统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培养上清液中IL-13和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 ) 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3例中度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治疗前后、正常对照组儿童(20例) 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3水平, 并同时测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 )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3水平( 169. 66±14. 51 ) ng/L较正常对照组( 92 .68±13. 80) ng/L为高, 差别非常显著(P<0 .01)。同时显示,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FEV1 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为(69. 78±8 .3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8 .35±5 .36), 差别非常显著(P<0 .01)。哮喘患儿治疗前、后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3测定: 治疗后为(120 .21±16 .35) ng/L明显低于急性发作期, 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别非常显著(P<0 .01)。FEV1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测定: 治疗后为(82 .56±10. 40) 明显高于急性发作期, 肺功能有所改善, 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别非常显著(P<0. 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 哮喘急性发作期IL-13与FEV1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负相关(r=-0 493, P<0 05)。结论: IL-13在哮喘的急性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可能是构成气道慢性炎症的各类因素之一。IL-13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