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妇幼保健》2019,(1)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心理健康及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高热惊厥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家长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家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家长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两组患儿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家长心理健康(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家长高热惊厥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家长行阶段性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家长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缓解患儿家长不良情绪,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对小儿高热惊厥开展综合护理其家属心理状态以及临床应用的价值,以此为临床提供相关指导。方法:采取抽签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104例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参照组(52例,给予开展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52例,给予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以及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参照组心理状态评分,数据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惊厥消失时间与退热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惊厥消失时间与退热时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给予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全面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其早日康复,患儿家属心理状态也具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家属心理状态及患儿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在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这段时间内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成两组,一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为观察组(30例);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两组家长的护理满意率和干预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结果: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家长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家长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患儿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提升护理满意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邢爱霞①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33(1):77-78
目的小儿高热惊厥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并对比分析患儿基础病情、SAS和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护理后退热时间为(26.8±6.4)h、惊厥消失时间为(4.3±0.8) h和住院时间为(6.2±1.2) d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在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儿的SAS为(33.10±6.92)分、SDS为(38.23±5.5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能够缩短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与退热时间,同时还可以缓解患儿家属的焦虑与抑郁,改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儿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产妇家属给予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实施后产妇的心理状态。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措施,不针对患者家属给予特殊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健康教育中针对产妇家属给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在健康教育前心理状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产妇健康教育3天后、出院时的焦虑抑郁状态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妇分娩后给予家属健康教育具有较好的效果,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率以及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中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虽不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但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更好地配合临床救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认知及行为的影响,强化患儿家属的保健意识。方法选取2014年4月1日—6月30日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家属104名,其中自愿接受健康教育的47名家属作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教育的家属57名作为对照组,健康教育前后对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前,2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实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发病原因(65.96%)、易感人群(89.36%)、传播途径(95.74%)、临床表现(91.49%)、预防措施(76.60%)、治疗及护理方法 (78.72%)、并发症(80.85%)等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居室定期开窗(89.36%)、通风,消毒、隔离行为(85.10%),饭前、便后洗手(97.87%),物品清洁、消毒(91.49%),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95.74%)等卫生行为实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路径健康教育侧重对患儿家属进行科学保健知识的传授,强化其卫生意识,能有效改变不良行为,提高患儿的照顾质量。 相似文献
9.
《社区医学杂志》2015,(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住院患儿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住院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评价两组干预后心理状态及治疗配合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焦虑、抑郁、恐惧评分分别为(2.82±0.21)、(2.28±0.42)、(3.08±0.37)分,观察组分别为(1.92±0.32)、(1.87±0.36)、(2.00±0.3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514、7.412、21.205,均P0.05)。对照组治疗配合度评分为(69.84±10.32)分,观察组为(86.79±9.7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39,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降低住院患儿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为指导的分级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病情转归、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救治的74例高热惊厥患儿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按患儿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以PEWS评分为指导进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惊厥发生次数及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惊厥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惊厥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各项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EWS评分为指导的分级护理有助于促进小儿高热惊厥病情恢复,对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保健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及其家属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三位一体(医院-社区-家庭)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保健行为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在疾病传染源、发病季节、传播途径及病变部位等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的满意度94.00%好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健行为能力好于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增加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提高保健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患儿家属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43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16例和对照组216例。对观察组的患儿家属进行手足口病流行病学、预防、治疗、护理等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在对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传播途径、预防方法、护理等的知晓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规范地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对NICU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NICU主要收治在我院出生的有严重疾病的新生儿 ,如重度窒息儿、极低体重儿等。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 ,健康教育成为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 ,面对新生儿这一类特殊患者 ,为了使其尽快恢复健康 ,使他们出院之后 ,仍然能得到家属良好的生活护理、科学养育并能预防一些病症 ,我们 NICU护士对患儿的父母及其亲属进行了有效的健康教育 ,这对婴儿能健康地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1 资料我科 1999年共收治患儿 494例 ,最小胎龄 2 7w 6 d,最小体重 12 35 g,治疗后痊愈 483例 ,占 97.77% ,无死亡病例。因各种原因自动出院 5例 ,占 1.0 1%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心理疏导的介入对烧伤患者心理状态、自信心、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为临床烧伤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多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烧伤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自信心评分、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治疗配合度。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自行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下降,自信心评分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自信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功能、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配合度为76.00%(38/50),观察组治疗配合度为92.00%(46/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的介入,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有助于康复工作的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健康教育》2016,(10)
目的探讨对骨折患儿家属实施康复健康教育对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0月住院治疗的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家属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儿家属接受康复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儿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术后正确体位(68.00%vs46%)、康复训练知识(71.00%vs 43.00%)、疼痛控制知识(69.00%vs 50.00%)方面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对支具及护具佩戴(65.00%vs 51.00%)、预防并发症(66.00%vs 49.00%)、坚持康复训练(68.00%vs 54.00%)方面的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6.00%vs21.00%)低于对照组(χ2=8.01,P0.05);研究组患儿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总分[(114.36±16.57)vs(98.47±14.04)]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康复疗效[(28.89±6.24)%vs(19.21±7.58)%]高于对照组(P0.05);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患儿家属实施康复健康教育,可提高家属对儿童骨折相关康复知识的认知水平,进而促使其作出对患儿康复有利的指导行为,对患儿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颖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2):84-85
健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正确的行为和观念的活动,从而改变不良认识,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针对小儿烧伤常见的原因、地点、烧伤预防措施、烧伤后家庭急救处理方法等开展健康教育,目的是普及小儿烧烫伤知识,引起家长的重视,提高小儿看护者的烧伤安全防护意识,减少烧烫伤的发生,同时提高烧伤的急救处理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认知及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08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自行设计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比较教育前后对知识知晓率及行为改善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生活行为如:清洁消毒隔离(由37.96%上升到83.33%)、饭前便后洗手(由73.15%上升到91.67%)、开窗通风(由50.93%上升到86.11%)、勤晒衣被玩具(由54.63%上升到84.26%)及饮食习惯(由71.29%上升到93.52%)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家长的认知水平,强化保健意识,改变不良习惯,促进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8.
阶段性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对产程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索阶段性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 :对 15 0例有焦虑状态的初产妇进行分组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实验组进行阶段性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 ,不分阶段性。观察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分析、评价实验组产妇进行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前后的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焦虑分下降 ,同时产程时间缩短 (P <0 . 0 0 1) ,新生儿窒息率 1.33% ;实验组阴道产率 94.6 7% ,剖宫产率 5 .33% ;对照组阴道产率 77.33% ,剖宫产率 2 2 .6 7% (P <0 .0 1) ,新生儿窒息率 5 .33%。结论 :阶段性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可减轻产妇的焦虑与恐惧等负情绪反应 ,加速产程进展 ,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健康教育》2017,(6)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学龄期哮喘住院患儿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对家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对患儿进行多元化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哮喘认知水平测试,采用哮喘测试问卷(C-ACT)、儿科哮喘生命质量问卷(PAQLQ)评价哮喘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对疾病知识(70.00%)、药物应用(74.00%)、吸入器使用方法 (80.00%)、减少哮喘发作的方法 (80.00%)、胸闷憋喘时的处理方法 (70.00%)、急需就医情况(64.00%)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的疾病知识(54.00%)、药物应用(38.00%)、吸入器使用方法 (46.00%)、减少哮喘发作的方法 (42.00%)、胸闷憋喘时的处理方法 (44.00%)、急需就医情况(30.00%);研究组对按时按量用药(78.00%)、使用吸入器(80.00%)、写好哮喘日记(62.00%)的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的按时按量用药(58.00%)、使用吸入器(58.00%)、写好哮喘日记(52.00%);研究组C-ACT评分(28.48±6.47)高于对照组(23.17±4.38);研究组PAQLQ评分中的活动评分(25.78±4.27)、情感评分(36.15±5.38)高于对照组的活动评分(17.34±3.69)、情感评分(30.15±5.27),以上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学龄期哮喘患儿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进而促使其改变不良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患儿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