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张虹 《中原医刊》1994,21(1):10-11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有把握地预防产后出血。但通过预测产前、产时、产后可能引起出血的各种状态,警惕产后出血的发生,做好应急准备,有可能降低产后出血和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产后出血的预测和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产前和产时因素评分预测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月6月-2007年月12月住院分娩产妇1 469例,采用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助组制定评分标准,对产前个6个因素、产时3个因素进行评分,统计各分组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平均产后出血发生率6.12%,0~3分组低于平均发生率,(P<0.01或P<0.05);4~6分组与平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分组显著高于平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产后出血率与预测评分显著正相关(r=0.278,P=0.000)。结论:产前和产时因素评分可以预测产后出血情况、筛选出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加强临床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联合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商丘市睢阳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预防措施,观察组使用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联合卡孕栓予以预防。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出血量以及宫缩强度。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2 h及术后24 h的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10、30、60 min的宫缩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联合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能降低产后出血率以及术后出血量,且有效增强宫缩强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联合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虞城县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产科分娩的6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检查+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检查+产后出血预测评估+卡孕栓,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段宫缩强度、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结果治疗组产后不同时段宫缩强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能有效预测产妇的出血量并制定预防方案,卡孕栓则能有效加强宫缩和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重产后出血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23例产后出血量结合休克指数比较诊断符合率与分娩方式关系。结果测定出血量和休克指数的符合率分别为57.26%或67.35%,均显著低于测定出血量结合休克指数的87.61%(P〈0.01)。三种诊断方法在剖宫产和阴道产中的诊断价值存在着不同的差异。结论应用测定出血量结合休克指数诊断严重产后出血,方法简单、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6.
7.
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高危因素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70~80%。 胎盘因素:①胎盘滞留,②胎盘嵌顿,③胎盘剥离不全,④胎盘部分黏连,⑤胎盘、胎膜残留等。  相似文献   

8.
王一枭  李婷  高娅  丁虹娟 《重庆医学》2022,51(4):579-583
目的 探讨严重产后出血(PPH)患者紧急子宫切除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发生严重PPH(产后24 h内出血总量超过2000 mL)的223例产妇资料,其中38例产妇行紧急子宫切除纳入观察组,其余185例产妇纳入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紧...  相似文献   

9.
叶龙飞  郑水娥 《吉林医学》2023,(12):3417-3420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产妇112例,根据产后是否出血将其分为产后出血的42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分娩的7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分娩前所有孕妇静脉血对其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查,观察其凝血因子、血小板参数以及凝血因子联合血小板参数对产后出血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凝血因子Ⅷ、XI、Ⅸ、FIB以及D-二聚体(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纤维素蛋白酶原(FIB)及D-D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以及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小板(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凝血新因子FIB以及血小板PCT和PLT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分别为0.218、0.982以及0.972,患者凝血因子FIB、血小板PCT以及PLT各指标水平上升为患者产后发生出血的保护因素,差异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联合护理干预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9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实施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筛查产后出血高危产妇,并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42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169例观察组产妇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共筛查高危产妇48例,占28.4%,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的临床灵敏度为39.6%,临床特异度为98.3%。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提出预防产后出血和降低产后出血量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14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娩方式和产妇年龄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大于阴道分娩出血量(P〈0.05),产妇年龄与产后出血相关(r=0.365,P〈0.05)。结论:降低剖宫产率和选择适宜时机的剖宫产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量,选择最佳生育年龄能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流行病学特征,为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6 059人临床资料,其中产后出血共223例,采用多因素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3.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多胎妊娠、子宫瘢痕、胎盘因素、巨大儿、产次是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而高龄、孕次与产后出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多胎妊娠、子宫瘢痕、内科疾病、胎盘因素亦是产后出血量≥1 500 mL的高危因素.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降低剖宫产率,规范治疗,对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房风险管理对于产妇心理状况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实施产房风险管理后在我院分娩的1010例孕产妇作为实验组,2011年1~12月在我院采用传统管理并分娩的100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等心理状况评价指标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分娩后的SAS及SDS评分均比分娩前有所下降,分娩后实验组产妇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率为0.6%,对照组为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量为(862.4±78.9)mL,对照组为(1139.6±98.4)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6.4%,对照组为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及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分娩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卡贝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笑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3):346-346,348
目的:探讨卡贝缩宫素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58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实验组),于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予卡贝缩宫素100U+0.9%生理盐水100mL快速静滴,与同期同种高危因素孕妇使用缩宫素(对照组)效果相比。结果:实验组产后2、24h出血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贝缩宫素具有方便、安全、快速、止血、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产后出血的的高危因素,针对各种高危因素做好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15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分娩的非产后出血产妇303例做为对照组。采取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根据观察组的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产组,剖宫产组根据处理方式又分为宫腔填塞组与B-Lynch术组;阴道产组分为缩宫素组与欣母沛组,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我院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4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产妇年龄、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产程异常、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畸形、妊娠合并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妊娠合并症、新生儿畸形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职业、分娩方式是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观察组中的剖宫产患者以B-Lynch缝合法更优,阴道产组以欣母沛处理更优。结论:产后出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产前应明确其高危因素而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316例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探讨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12月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316例产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性。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5.65%,相对独立的多个独立危险因素作用大小的顺位为: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多胎妊娠及胎儿体重≥4 000 g、分娩次数≥3次及剖宫产分娩、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及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绒毛膜羊膜炎。在阴道分娩的产妇中,作用相对的独立危险因素顺位为:胎盘粘连或植入、第三产程时间、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结论:做好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工作宣传,避免产前非意愿妊娠以减少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减少巨大儿、多胎妊娠发生;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倡导阴道分娩,控制剖宫产率,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7.
产后出血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并采用综合干预及预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及救治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产后出血发生率经产妇明显高于初产妇(P<0.05);有剖宫产术、妊娠并发症、流产史及产程延长者均高于无上述高危因素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原因位于前3位的为:宫缩乏力60例(66.67%);产程延长26例(28.29%);胎盘因素17例(18.89%)。出血量500~1000mL者67例(74.44%);1000~2000mL者16例(17.78%),出血量>2000mL发生失血性休克者7例(7.78%)。出血时间均发生在产后2h内。结论:剖宫产术、妊娠并发症、流产史及分娩史、产程延长与产后出血有相关性,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高危因素提高警惕,可以有效防治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影响经阴道分娩女性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myofascial pelvic pain,MFPP)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单胎顺产并在产后6~12周内进行随访的女性200例,根据诊断情况分为MFPP组和非MFPP组,每组各100例。对两组的人口学资料变量和产科相关资料变量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ASSO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然后以筛选变量为依据构建产后MFPP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图及采用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评估列线图模型的稳定性及预测效能。结果 产次、分娩方式、引产方式、阴道内操作(包括产程中的人工破膜、阴道内诊)、是否妊娠糖尿病、新生儿体质量、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孕期白蛋白、会阴情况(会阴裂伤或会阴侧切)9个预测变量可能是经阴道分娩女性产后MFPP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C-index指数为0.789(95%置信区间:0.724~0.854),说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模型的精确度及区分度较好。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经阴道分娩女性产后MFPP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了针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发生MFPP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评估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以及休克指数法测定产后出血量的精确率。方法选择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2010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276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称重组、容积组、面积组以及休克指数组,每组各69例,分别应用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以及休克指数法进行产后出血量的测定,比较不同测定方法计算的出血量以及产后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降低程度的差异。结果①称重组、容积组、面积组测定产后2、24h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称重组、容积组、面积组及休克指数组测定产后2h出血量与24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指数组测定产后2、24h出血量以及检测出产后出血概率明显高于称重组、容积组、面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指数组发生失血性休克的概率显著低于称重组、容积组、面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组内比较,产后30、60、120min时检测HB、HCT等指标下降程度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四组产后30、60、120min时HB、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组产妇产后30、60、120min心率〈90次/min、≥90次/min比例,收缩压〈80mmHg、≥80mmHg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休克指数法测定产后出血量更为准确,能够监测出隐性出血,作为抢救产后失血性休克扩容的一项客观指标,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0.
陈平  邓媚  彭燕霞 《西部医学》2014,(5):623-625
目的 探讨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旨在为采取针对性地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我院产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住院阴道分娩的9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初产妇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影响因素.结果 产后出血率为6.11%.多胎妊娠(β=0.66,P=0.000)、胎儿体重≥4 000g(β=0.23,P=0.026)、第三产程≥10min(β=1.44,P=0.000)、前置胎盘(β=0.85,P=0.000)、胎盘粘连或植入(β=0.98,P=0.010)、胎盘早剥(β=1.03,P=0.007)、贫血(β=0.38,P=0.002)、妊娠高血压疾病(β=1.20,P=0.000)是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