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前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变化,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于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测定肺功能、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另选取40例正常儿童为健康组。肺功能主要参数为潮气量(TV),呼吸频率(RR),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TEF/VE)。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TPTEF/TE和VPTEF/VE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SO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MDA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SOD及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氧化应激,布地奈德可改善患儿肺功能,但对氧化应激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笑英  黄庆辉  关江伟 《智慧健康》2024,(4):125-127+131
目的 研究毛细支气管炎采用重组人干扰素a1b雾化吸入治疗的价值与效果。方法 本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1月—2023年10月诊治的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分组,每组收入患儿2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重组人干扰素a1b雾化吸入,统计验证两组患儿肺通气功能、炎症指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RR低于参照组,VT及VPEF/VE高于参照组,TNF-α、CRP、IL-6均低于参照组,憋喘、肺啰音、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重组人干扰素a1b作用下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可有效调节肺通气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对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为改善毛细支气管患儿气道炎症状态,缓解患儿咳喘、喘息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和布地奈德混悬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缩短(P<0.05或P<0.01);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VT/kg、Ti/Te、VPTEF/VE、t PTEF/t E均明显增加,且实验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或P<0.01),两组患儿Rrs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IFN-γ、IL-10水平均明显增加,且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IL-4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可明显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阻塞情况,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患儿气道炎症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喘憋、咳嗽、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vs.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其喘憋、咳嗽、肺啰音消失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 (rh INF-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对其炎症因子、肺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3组各45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低剂量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剂量rh INF-α1b雾化吸入;高剂量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剂量rh INF-α1b雾化吸入。对比3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治疗前、治疗1周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潮气量(VT)、呼气达峰时间(TPTEF)/呼气时间(TE)、呼吸频率(RR)。结果治疗前3组患儿炎症因子及肺功能指标均接近。治疗后,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7 d后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T、TPTEF/TE均高于对照组,R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rh INF-α1b能够有效改善病毒性肺炎患儿炎症反应、提升肺功能,且低剂量或高剂量用药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沧州地区农村不同类型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后反复喘息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岁以下沧州地区农村毛支后反复喘息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哮喘预测指数分为阳性组45例和阴性组57例。另选30例健康婴幼儿为对照组。分阶段于喘息发作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喘息缓解3个月后)对两组患儿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比较参数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EF/VE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结果 在喘息急性期阳性组、阴性组的TPTEF/TE、VPEF/V、VT、Ti、T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TPTEF/TE、VPEF/V均明显降低(P<0.01)。在缓解期阳性组、阴性组的TPTEF/TE、VPEF/VE比急性期均升高,仍低于对照组,且阴性组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恢复期阳性组的TPTEF/TE、VPEF/VE较缓解期升高,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阴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沧州地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患儿,阳性组喘息缓解3个月后仍持续存在肺功能损害,较阴性组肺功能损害持续时间长,恢复慢,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可为早期识别哮喘并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防治哮喘的发生提供一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该院儿科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患儿入院后,先对其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对照组予以止咳、平喘、化痰、抗感染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观察并记录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探寻影响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三凹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母乳喂养、年龄8个月、RSV阳性双肺广泛哮鸣音患儿疗效更好。结论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病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4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荆门市中医院共收集符合研究条件35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入组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100~150 k U/kg/c),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主要疗效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所有患儿在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后,均未见明显呼吸道局部刺激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ID号进行随机选取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儿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后,记录比较两组患儿肺部啰音、三凹征、咳嗽、发热及喘憋改善时间,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三凹征、咳嗽、发热及喘憋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42、3.997、4.971、9.184、4.999,均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vs 11.67%,χ~2=0.370,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干扰素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雾化组和注射组各54例,注射组给予肌肉注射治疗,雾化组给予干扰素雾化吸入给药方式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各项体征及临床症状缓解消失时间,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雾化组患儿在退烧时间、咳喘缓解时间、呼吸憋闷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上均优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雾化组总有效率96%,注射组总有效率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两种给药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干扰素雾化吸入给药方式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头孢克肟与头孢克洛分别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另观察组采取头孢克肟治疗,对照组采取头孢克洛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中观察两组患儿每分钟呼吸次数(RR)、呼吸比(Ti/Te)值及潮气量(VT)与达峰时间比(TPTEF/TE)值指数、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RR、Ti/Te、VT及Tptef/t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RR、Ti/Te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VT与Tptef/te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R、Ti/Te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VT与Tptef/te的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IL-6及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数值,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及CRP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当(P0.05)。结论头孢克肟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切实,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远红外止咳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玉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α2b干扰素联合远红外止咳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肺部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喘憋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干扰素α2b联合远红外止咳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对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改善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不同治疗前后潮气肺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潮气肺功能法检测天津儿童医院呼吸内科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治疗前后的潮气肺功能指标,同时对20例无呼吸道症状的同年龄组婴幼儿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急性期与缓解期呼吸频率(RR)、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急性期和2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未治组比较缓解期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钠组与布地奈德组比较缓解期TPTEF/TE、VPTEF/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PTEF/TE、VPTEF/VE是检测小气道功能的敏感指标,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治疗组与未治组比较缓解期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孟鲁司特钠和布地奈德治疗均能达到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止咳、吸痰、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毛细支气炎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此外观察组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消失的天数.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儿体温、喘憋、咳嗽、肺部啰音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32、2.761、2.650、2.526,均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明显缩短发热、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配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T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82.4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咳嗽、细湿啰音、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配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获得确切疗效,并能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且安全性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研究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8月-2013年11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病毒唑+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缺氧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主要症状与体征缓解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布地奈德与干扰素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中,能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效地发挥了药物扩张支气管、抗炎作用,对提高临床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3%高渗盐水和0. 9%等渗盐水雾化吸入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于该院儿科住院治疗的94例2~24月龄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0. 9%等渗盐水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3%高渗盐水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肺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记录雾化吸入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儿潮气量、呼吸频率(RR)、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TEF/VE) 4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 05);观察组咳嗽、喘息、肺啰音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且住院天数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 05);雾化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有应激性咳嗽等不良反应,但均未影响雾化吸入治疗。结论使用3%高渗盐水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减少患儿住院天数,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该疗法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分析氧驱动雾化与超声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选取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患儿实施氧驱动雾化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雾化治疗方式对患儿临床病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实施氧驱动雾化治疗,患儿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明显比对照组超声雾化治疗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氧驱动雾化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超声雾化治疗效果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与超声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均具有一定的疗效,采用氧驱动雾化治疗效果更明显,能够大大改善患儿的临床病症痛苦,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Ca)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rh IFN-α1b)雾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4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均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及治疗组四组。各组均在相同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LMWH-Ca雾化吸入、rh IFN-α1b雾化吸入、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及LMWH-Ca联合rh IFN-α1b雾化吸入。比较各组气喘、咳嗽及肺啰音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及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4~+/CD8~+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各组间气喘、咳嗽及肺啰音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临床症状与体征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其他各组(P0.01);各组治疗后PaCO_2、PaO_2及SpO_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更为显著(P0.01);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治疗组最高;各组治疗后CD4~+/CD8~+及血清IL-4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较其他各组相比,改善幅度均更为显著(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采用LMWH-Ca联合rh IFN-α1b雾化治疗能迅速改善患儿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