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秀军  詹玲球 《当代医学》2021,27(17):19-22
目的 探讨中药涂擦联合穴位按摩对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风肩手综合征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涂擦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水肿评分、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上肢运动评分及肩手综合征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疼痛及水肿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均大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干预前,两组上肢运动评分及肩手综合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FMA评分与SHS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涂擦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水肿程度,还能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降低肩手综合征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药酒涂擦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n=30)采用神经促通技术治疗4周,治疗组(n=30)采用中药药酒涂擦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4周。在治疗前1天和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分别进行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评分、Fugl-Meyer(FMA)患侧上肢功能评分和手部水肿分级评分。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的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67.7%(P&amp;amp;amp;lt;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上肢FMA评分和患侧手部水肿评分均有改善(P&amp;amp;amp;lt;0.05),并且,患者经过治疗后,身体状况有所改善,治疗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 (P&amp;amp;amp;lt;0.05)。结论:采用中药药酒涂擦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症状,患者疗效明显,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SHSⅠ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B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和VA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医学》2017,(3):222-223
目的探究气压治疗与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10—2016—10间南雄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37 7);研究组治疗后MBI及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和康复训练用于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显著,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操作简便、安全、舒适、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热敷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热敷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中药穴位热敷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悬吊循经弹拨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悬吊循经弹拨法,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次/d,5 d为1疗程,连续治疗8个疗程。8个疗程后,应用肩手综合征(SHS)评估量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治疗效果和统计分析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86.96%,对照组有效率78.26%,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HS、FMA、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循经弹拨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组(简称观察组)28例和康复训练组(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用康复训练,不做针灸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更有优势(P<0.05),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在改善疼痛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疗效优于仅用康复训练组.  相似文献   

8.
乔秀颀  丁潇 《广西医学》2020,(11):1463-1466
目的观察改良中药溻渍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溻渍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及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6.47%(39/51),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肿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改良中药溻渍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患肢的疼痛和肿胀程度,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技术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Ⅱ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水肿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UE、PROM、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VAS和水肿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FMA-UE、PROM、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和水肿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内效贴技术结合电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Ⅱ期患者的上肢功能,减轻疼痛与水肿,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肩三针穴位注射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针刺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肩三针穴位注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前后比较,2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疼痛评分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肩三针穴位注射与关节松动术结合治疗,可更好地提高疗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与肩关节活动度,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头体针缪刺法,均连续治疗4w。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肩痛、手部疼痛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肩痛、手部疼痛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各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积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病变上肢的活动、疼痛、协调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肌肉起止点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2组均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肌肉起止点(反阿是穴)疗法。疗程均为8周,2组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定肩手疼痛,改良的Fugl-Meyer(FMA)量表评定肩关节活动度,Barthel(BI)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手指尖至第一腕横纹的体积(ml)的差值评价手部水肿。结果2组治疗后肩手疼痛、FMA评分、手部水肿及BI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起止点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且利于促进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14天后分别进行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上肢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水肿症状,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治疗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温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天采用口述分级评分法(VRS)对2组患者患肢疼痛进行评定,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患肢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治疗和单用温针治疗都能明显地缓解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患者患肢的疼痛程度,但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疗效优于单用温针治疗,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发抑郁的疗效及其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15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塞平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记录精神状态,用Fugl-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HS)对患者上肢关节被动运动范围、上肢和腕关节的运动功能、疼痛及水肿程度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经治疗28 d后两组比较,HAMD、SDS评分及减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及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配合中频电疗,疗程均4周。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FMA)法和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结果共有80例完成了试验(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治疗后上肢疼痛、水肿、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佘丽亚  王培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45-47,50
目的 观察超短波物理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Ⅰ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60例患有Ⅰ期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同时给予超短波物理疗法,每日1次,共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疼痛-目测比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观察治疗后两组评分变化,并根据分数评定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后4周,治疗组患者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为(25.36±4.11)分及(74.51±13.03)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3.062,P=0.007;t=2.314,P=0.033),上肢自发性疼痛VAS评分和水肿评分分别为(3.08±1.05)分与(2.81±1.03)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2.138,P=0.041;t=2.060,P=0.044).结论 超短波物理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能进一步缓解Ⅰ期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水肿及自发性疼痛程度,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将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98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穴位疗法,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手肿胀评定、上肢功能评定表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和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肩膀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和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和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7%,与对照组的7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段银枝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59-296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患肢疼痛、水肿消除情况,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水肿、上肢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 VAS、水肿评分下降, FMA、MBI 评分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中医药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密集型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医共体针推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补阳还五汤及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密集型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及康复训练,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FMA评分、VAS评分、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A评分[(38.64±8.68)分]高于对照组[(34.00±7.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3.10±1.45)分],低于对照组[(4.37±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65.57±8.96)分]高于对照组[(57.40±8.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集型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药治疗,对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运动、减轻疼痛等方面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