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究签约服务内容的更新变化,在同一个区域内进行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就诊选择和服务内容利用的描述与比较,把握两类居民使用基层医疗服务内容情况的差异。方法采用两阶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范围内抽取2 12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1.03%的签约居民优先选择在社区医院就诊,非签约居民仅为33.23%;与非签约居民相比,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显著高于未签约居民。结论随着上海市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创新服务内容,签约服务内容利用情况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两类居民对于基层卫生医疗服务的认可度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签约服务的吸引力仍有待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探究签约服务内容的更新变化,在同一个区域内进行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就诊选择和服务内容利用的描述与比较,把握两类居民使用基层医疗服务内容情况的差异。方法 采用两阶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范围内抽取的2 12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61.03%的签约居民优先选择在社区医院就诊,非签约居民仅为33.23%;与非签约居民相比,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显著高于未签约居民。 结论 随着上海市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创新服务内容,签约服务内容利用情况有了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两类居民对于基层卫生医疗服务的认可度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签约服务的吸引力仍待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对居民社区门诊就诊状况的影响情况。方法:采集2012—2015年上海市虹口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门诊数据,包括每名签约居民和未签约居民的基本信息和医疗费用、就诊次数等信息。结果:2012—2015年期间社区居民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发生的就诊数据呈现增长趋势,其中签约居民在年就诊人数、年医疗总费用、年人均医疗费用、年人均就诊次数方面的增长率分别为137.87%、203.02%、27.95%和31.40%,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的-18.55%、-32.46%、-15.25%和-21.69%。结论:家庭医生制度实施后,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利用水平显著上升,该项制度对引导居民就诊"下沉"社区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了分级诊疗、有序就诊和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普及。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18个居委100户居民家庭,共1 800名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更好地实现了有序就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双向转诊方面的比例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为35.15%,转诊的比例为21.43%,未签约居民分别为16.87%和9.61%。签约居民利用较多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包括:在社区看病配药、免费健康体检和参加健康讲座。未签约居民使用最多的项目同样如此,但使用比例低于签约居民。结论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下沉就诊比例更高并且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比例更高,这表明签约服务已经初显成效。扩大社区卫生机构药品目录、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是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了分级诊疗、有序就诊和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普及。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街道18个居委100户居民家庭,共1800名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更好地实现了有序就诊。在社区卫生中心首诊以及双向转诊方面的比例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为35.15%,转诊的比例为21.43%;未签约居民分别为16.87%和9.61%。签约居民利用较多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包括:在社区看病配药、免费健康体检和参加健康讲座。未签约居民使用最多的项目同样如此,但使用比例低于签约居民。结论 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下沉就诊比例更高并且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比例更高。这表明签约服务已经初显成效。扩大社区卫生机构药品目录、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是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实证调查研究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方法采用两阶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虹口区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是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江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 12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依托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更满意。在就诊环境、就诊设备、就诊体验、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等方面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对就诊环境满意为95.52%、服务态度为94.25%和沟通顺畅为90.24%,未签约居民分别为86.1%、82.39%和78.69%,满意项目与签约居民的相同,但满意度均低于签约居民。结论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实证调查研究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方法 采用两阶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虹口区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是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江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 12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依托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结果 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的服务更满意。在就诊环境、就诊设备、就诊体验、医疗技术、服务态度等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对就诊环境满意为95.52%、服务态度为94.25%、沟通顺畅为90.24%。未签约居民分别为86.1%,82.39%,78.69%,满意项目与签约居民的相同,但满意度均低于签约居民。结论 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对于社区居民自付医疗费用的影响,探讨签约对缓解居民医疗费用负担的成效。方法:2019年7—9月在厦门、杭州、上海、北京分别选择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街道的居民,根据调研时最新的家庭医生签约率,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1 508人。医疗费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次均就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以及年医疗总费用(均为自付)为指标,采用两部模型分析家庭医生签约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签约家庭医生的社区居民相较于未签约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率(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利用率)显著提高,但是没有显著影响次均就诊费用和年医疗总费用;降低了住院服务利用率,并且次均住院费用减少了673元。结论:家庭医生可以促使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但是其作为医疗费用守门人的职责还需进一步加强。这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加强团队间的协作,完善与上级医疗机构或者专科医生的合作机制,突出医疗保险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历程,分析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与设想,为试点工作在全市推广与深化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云管理APP,采集并分析上海市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工作相关数据,并通过专家咨询法,对知情人进行访谈。【结果】上海市全部2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启动了"1+1+1"签约服务试点,签约居民超过33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率达到65.80%;为签约居民开具延伸处方超过91万张;签约居民门诊在"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就诊为74.69%,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接近70%,在签约社区就诊达53.84%。【结论】签约试点进展良好,但仍然存在各社区试点进度不一、就诊频次过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性受限及供给模式单一等问题,需要从试点推广、落实服务举措、夯实运行机制、借助信息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已签约和未签约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差异,为进一步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8年江苏省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家庭健康调查表中数据,采用2周患病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其他慢性病患病率反映卫生服务需求情况,采用2周就诊率、住院率、自我治疗率、自行购药率、医疗费用及就诊和住院机构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签约居民2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非签约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签约居民住院率、自我治疗率、自行购药率均高于非签约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在首诊机构和住院机构的选择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签约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更高,同时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也更高;签约居民更倾向于去基层就诊;签约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尚未体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签约家庭医生的影响程度和应用效果。方法采取社区居民81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调查表进行研究和调查。结果有效研究人数760人,其中签约家庭医生居民320人(42.1%),未签约家庭医生居民440人(57.9%);近三个月以来,因为身体不适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签约居民(64.5%)明显比未签约居民(28.63%)高(P0.05)。家庭人均年收入、文化程度、性别、职业、自评健康状况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合理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能够提高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率,具有良好的签约效果,而且还能合理优化社区卫生资源,提高社区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差异,依此验证签约家庭医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主要使用卡方检验、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显著高于非签约居民,满意度的各项指标也普遍高于非签约居民。在控制了基本人口学变量后,满意度综合指标的回归结果也表明是否签约是影响满意度的核心解释变量。结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进而促成分级诊疗的有序医疗格局。服务利用提升的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居民对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相似文献   

13.
张天晔  王玲  杨超  钟姮 《上海预防医学》2018,25(4):277-280, 285
目的回顾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历程,分析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与设想,为试点工作在全市推广与深化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云管理APP,采集并分析上海市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工作相关数据,并通过专家咨询法,对知情人进行访谈。结果上海市全部2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启动了“1+1+1”签约服务试点,签约居民超过33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率达到65.80%;为签约居民开具延伸处方超过91万张;签约居民门诊在“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就诊为74.69%,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接近70%,在签约社区就诊达53.84%。结论签约试点进展良好,但仍然存在各社区试点进度不一、就诊频次过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性受限及供给模式单一等问题,需要从试点推广、落实服务举措、夯实运行机制、借助信息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居民感受最为直观的医疗费用个人现金支出的分析,探讨签约对缓解居民医疗负担的成效。方法:依托问卷跟踪调查采集上海市协同改革试点长宁区居民数据,通过签约与未签约居民的医疗费用比较、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签约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签约居民医疗费用高于未签约居民,但是在纳入年龄结构与疾病特征后差异消失;模型检验结果显示2016年签约居民医疗费用低于未签约居民593.6元,而在2013年签约居民费用仍然高于未签约居民;在认知、行为与慢病服务三大作用机制中,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点知晓、就诊医疗机构选择是家庭医生影响个人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慢病服务还未发挥作用。结论:年龄与疾病结构导致了签约居民个人现金支出高的假象,随着时间推移签约对医疗费用的抑制作用已初显成效。而依托家庭医生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医疗费用的管控有赖于有效的健康管理,这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对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的差异,了解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为完善甘肃省乡村医生家庭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确定甘肃省农村地区1 900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后进行数据描述、χ2检验等。结果签约居民首次诊疗选择家庭医生、接受慢性病服务和接受健康体检服务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签约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是家庭医生的服务态度、签约服务模式、技术水平和报销比例,分别为95.77%、92.51%、87.88%和85.18%;对村卫生室医疗设备配置、药品种类和药品价格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51.95%、65.31%和75.24%。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显著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居民满意度较高,但村卫生室医疗设备配置、药品种类和药品价格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2020年天津地区家庭医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二元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结果: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比未签约居民高17%(P<0.001)。从签约时长来看,签约时长在1年及以下3年以上的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比未签约居民高20%~24%(P<0.001)。从服务质量来看,高质量组的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比未签约居民高39%~42%(P<0.01)。此外,亲戚签约家庭医生可以通过促进居民自身签约家庭医生,进而影响居民就诊行为。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居民基层就诊比例,且对签约时长在1年以上3年以下的居民影响较大。高质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较大。此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天津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4—6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签约居民和社区医院就诊的居民患者共200名,进行问卷现场自填,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认知情况和满意度指标。结果不同性别、家庭月收入和文化程度等的签约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签约服务满意度为"非常同意"的前3位指标为就医便捷(46.5%)、服务态度良好(43.5%)和排队等候时间短(36.5%)。结论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服务的可及性较好且满意度较高,需要加强培养高水平的家庭医生队伍;进行多样化的宣传可以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提升满意度,深化基层社区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1+1"组合签约模式下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家庭医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信息系统,调查54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资料、疾病情况、"1+1+1"医疗组合签约情况和签约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使用情况。结果 "1+1+1"签约者448例(82.5%)。签约者较未签约者参加免费体检和体重管理的比例显著增多(P均0.05)。2016年签约患者在2018年的月就诊次数、月就诊费用较2017年签约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6年签约患者的高血压、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2017年签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6年签约患者比较其签约后2年的月均就诊次数和月均就诊费用,发现每月在社区就诊的次数下降(P0.05)。2017年签约患者签约后每月在社区的就诊次数和就诊费用较签约前显著增多(P0.001)。结论 "1+1+1"组合签约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对签约居民的影响,分析签约服务的政策效果。方法:对长宁区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检验签约与非签约人群在认知、慢性病服务利用和服务评价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有2 886位居民参与研究,其中621人(21.52%)已经签约。签约集中在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群,签约组居民在服务认知、评价方面显著高于非签约组,签约的慢性病人群在社区就诊、慢性病管理防治、慢性病医疗费用控制方面均优于非签约的慢性病人群。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效明显,签约有利于引导居民有序就医、控制医疗费用、改善慢性病防治、提高服务评价和依从性,为推动签约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已签约和未签约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差异,为进一步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2018年江苏省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家庭健康调查表中数据,采用2周患病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其他慢性病患病率反映卫生服务需求情况,采用2周就诊率、住院率、自我治疗率、自行购药率、医疗费用及就诊和住院机构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结果  签约居民2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非签约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签约居民住院率、自我治疗率、自行购药率均高于非签约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在首诊机构和住院机构的选择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签约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更高,同时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也更高;签约居民更倾向于去基层就诊;签约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尚未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