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可行性,为剖宫产镇痛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9年1-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分娩的剖宫产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的剖宫产产妇7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镇静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舒适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术后2、12及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产妇术后6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2、6及12 h镇静程度评分(Ramsay)略高于对照组,术后24 h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产妇排便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脱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舒适状况量表(GCQ)总分,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静脉自控镇痛、镇静效果较好,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减轻不良反应,促进产妇康复,是安全可行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氢吗啡酮和吗啡用于剖宫产术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4月在该院ASAⅠ~Ⅱ级择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产妇5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术后分别使用氢吗啡酮和吗啡行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VAS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及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均少于B组,两组间嗜睡、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月在乐清市人民医院择期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术后均行盐酸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于剖宫产术毕时行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分别于剖宫产术后3、6、12、24、36、48 h行产妇切口痛和宫缩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Ramsay评分,并进行术后舒适度评价;记录产妇术后24 h内盐酸羟考酮使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实际按压次数比值。术后48 h随访记录产妇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产妇手术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中尿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24、36 h观察组产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3、6、48 h两组产妇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3、6、12、24、36、48 h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3、6、12、24、36、48 h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48 h盐酸羟考酮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实际按压次数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可有效缓解剖宫产术后切口痛和宫缩痛,降低术后盐酸羟考酮使用量,提升产妇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腰硬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泌乳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62例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腰硬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采取腰硬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产妇术后VAS和Ramsay评分,麻醉前、术后24h泌乳素水平,两组产妇术后和新生儿其他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5、10、24、48 h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产妇泌乳素浓度(384.32±37.98)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302.47±31.5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11.43±1.43)h显著短于对照组(27.87±2.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8 h内哺乳新生儿的次数(15.43±1.59)次显著多于对照组(11.87±1.3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头晕、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下肢麻木、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在剖宫产术后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增加泌乳素的分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负荷量+自控量(PCEA-LP)与硬膜外自控镇痛-负荷量+持续输注剂量+自控量(PCEA-LCP)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在云南省腾冲市中医医院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PCEA-LP方式给药,对照组采取PCEA-LCP方式给药。结果两组产妇术后1hVAS评分、宫缩时SpO_2、瘙痒发生率、面罩呼气末CO_2分压、负荷量后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产妇在术后5h、10h、24h的VAS评分和总药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活跃期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μg/ml芬太尼和0.2%罗哌卡因应用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属于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案。当分娩镇痛水平相同时,PCEA-LP镇痛模式用药较少,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对剖宫产术后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 ~Ⅱ级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和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其中试验组在取出胎儿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1.5 mg(用5ml 0.9%氯化钠稀释);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入等量0.9%氯化钠.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胎儿取出后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术后镇痛采用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液为地佐辛25 mg+0.9%氯化钠至100ml,输注速率2 ml/h.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镇痛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产妇术后48 h内哺乳次数.于麻醉前、术后24 h采静脉血2m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泌乳素浓度.结果 试验组术后6,12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1.2)分比(3.1±1.0)分、(2.5±1.3)分比(3.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2,24,48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尿潴留、下肢麻木、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术后48 h内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15.2±5.5)次比(11.6±6.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24h血浆泌乳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可以提高剖宫产产妇术后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有利于产妇哺乳,但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应用0.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2μg/ml产妇自控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成两组,镇痛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0.25%罗哌卡因加0.2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2 ml/h)持续48h镇痛;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阴道流血量、生命体征情况、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的体重变化。结果: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流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在出生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应用0.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2μg/ml产妇自控镇痛,术后切口镇痛效果明显且持久,可达到充分镇痛、促进泌乳的目的,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新生儿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于温岭市妇幼保健院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14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数字疼痛分级法(NRS),镇痛时间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不同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前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80,P>0.05);观察组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058、8.212,均P<0.05)。观察组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977、11.630,均P<0.05)。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565,0.363、0.639,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446、0.942,均P>0.05)。观察组产妇对分娩镇痛总满意率(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χ2=8.101,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对分娩产妇镇痛效果优于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法,且产妇对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的满意度高,且两种方式间的分娩结局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盐酸纳布啡对足月剖宫产产妇疼痛评分、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浙江新安国际医院住院的92例足月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盐酸纳布啡进行镇痛,对照组产妇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泌乳素(PRL)浓度、泌乳始动时间、镇痛效果、Ramsay镇静评分、产后抑郁情况、寒战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观察指标,评估不同镇痛方案对足月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6、12、24、36、48 h的VAS评分[(9.05±2.35)分、(8.12±2.08)分、(3.09±1.56)分、(2.46±1.54)分及(1.89±1.3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76±3.28)分、(8.86±2.86)分、(4.26±2.54)分、(3.25±1.98)分及(2.65±1.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5、4.298、5.369、7.372及7.458,均P<0.05)。两组产妇术前血清PRL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24、48 h的血清PR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清醒时间、首次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时间、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总按压次数、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有效镇痛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在产前的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12、24、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产后EP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寒战总发生率(13.46%)显著低于对照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3,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31%)显著低于对照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0,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盐酸纳布啡镇痛可减轻产妇术后疼痛,镇静效果较好,同时可缩短术后清醒时间,降低产后抑郁、寒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联合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剖宫产术后镇痛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毕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QLB联合PCIA,对照组给予PCIA。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宫缩疼痛评分及术后疼痛管理指标,快速康复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12 h、24 h、48 h静息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术后8 h、12 h、24 h、48 h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术后4 h、8 h、12 h、24 h、48 h宫缩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各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48 h内PCIA给药总量、术后48 h内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首次按压PCIA泵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补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行走时间、首次进食普通食物时间和首次哺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联合PCIA的多模式镇痛相比单纯PCIA对切口痛及宫缩痛的镇痛效果更佳,可促进产妇术后快速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作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补充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择2014年6~12月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并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42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自愿选择的分娩镇痛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159,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与对照组(n=268,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本组427例产妇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Ⅰ~Ⅱ级、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及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经阴道试产产妇。研究组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泵液为20 μg/mL瑞芬太尼,首次剂量为0.4 μg/kg,背景剂量为0.04 μg/(kg·min),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为0.4 μg/kg,镇痛泵锁定时间为3 min。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选择L2~L3椎间隙正中入路硬膜外穿刺置管,泵液为0.3 μg/mL舒芬太尼+0.068%罗哌卡因,首次剂量为6~8 mL,背景剂量为6~8 mL,PCA剂量为5 mL,镇痛泵锁定时间为20 min。两组产妇娩出胎儿时,即刻抽取胎儿脐动脉(UA)血1 mL进行血气分析。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起效时,镇痛1、2及3 h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指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Ramsay评分,两组镇痛起效时间,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是否为产钳助产或转为剖宫产,新生儿出生1及5 min时Apgar评分,UA血气分析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产妇及其家属对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度评价。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和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两组产妇年龄、体重、身高、人体质量指数及孕龄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起效时,镇痛1、2及3 h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为(1.0±0.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7±1.9)min,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408,P=0.000)。研究组产妇镇痛起效时Ramsay评分为(2.4±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0.4)分,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99,P=0.000);镇痛1 h后,研究组产妇Ramsay评分为(2.3±0.4)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0.4)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10.722,P=0.000);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2及3 h后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起效时,镇痛1、2及3 h后,研究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1 h后,研究组VAS评分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相对稳定。④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总产程,第一、二及三产程时间,产钳助产率,转剖宫产率及催产素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头晕发生率为22.0%(31/1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4/228),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5,P=0.000);研究组产妇下肢麻木发生率为0.7%(1/1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15/228),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07)。⑤两组产妇所产新生儿出生1及5 min时Apgar评分、出生1 min时Apgar评分≤8分所占比例、UA血pH值及剩余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妇总满意率分别为94.3%(150/159)与95.1%(255/26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714)。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妇家属总满意率分别为95.0%(151/159)与96.3%(258/268),二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42,P=0.518)。 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起效快的优势。瑞芬太尼背景剂量为0.04 μg/(kg·min),PCA剂量为0.4 μg/kg分娩镇痛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安全,虽然分娩镇痛效果不如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确切及稳定,但产妇及家属满意度较高。在加强产妇和胎儿持续监护下,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可作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CEA-LP与PCEA-LCP两种给药方式对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及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9月在该院进行分娩镇痛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行硬膜外导管镇痛泵自控镇痛,A组用PCEA-LP模式给药,负荷后自控量为4 ml/次,锁定时间15 min;B组用PCEA-LCP模式给药,在负荷后0.5 h,持续进行4 ml/h的输注,自控量为4 ml/次,锁定时间15 min;镇痛药物均使用0.894%的罗哌卡因和50μg的舒芬太尼。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宫口开放3 cm、5~6 cm、10 cm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和镇痛前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宫口开放后,VAS评分较镇痛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在宫口开放3cm、5~6cm、10cm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均无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现象发生,A组恶心、呕吐、瘙痒、背痛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PCEA-LP和PCEA-LCP两种给药方式均具有令人满意的镇痛效果,对胎儿影响较小,PCEA-LP模式由于用药量较少,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于剖宫产产妇镇痛效果、睡眠质量、泌乳、产后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0月间来济南市章丘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A组行PECA,B组术后肌注盐酸哌替啶,比较两组产妇术前、术后各时间的镇痛效果、睡眠质量、泌乳等反应及与血清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产妇术后24和48h的VAS评分、PRL水平和睡眠时间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术后3h及24h血清CRP、IL-6、TNF-α、IL-10水平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除了镇痛效果明显外,还能够增加泌乳量,改善睡眠质量及产后炎性应激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泌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收集西安航天总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择期剖宫产术产妇90例,随机分为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组(ND组)、纳布啡组(N组)及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各30例。三组术后接电子镇痛泵实施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分别记录术后6h、24h、48h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h内PCIA按压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镇痛失败补救情况;镇痛不良反应和镇痛满意度;记录术前、术后24h、术后48h血清泌乳素浓度和初次泌乳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术后6h、24h、48h切口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031、20.491、12.900,均P<0.05)。三组术后6h、24h、48h宫缩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222、35.582、14.934,均P<0.05)。三组术后6h、24h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65、11.840,均P<0.05),而术后48h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48h内的PCIA按压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874、5.430,均P<0.05)。三组产妇术前、术后24h、术后48h的血清泌乳素(PRL)含量、初次泌乳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5、0.044)。ND组术后镇痛满意率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8,P<0.05);ND组与N组、N组与S组术后镇痛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产妇术后镇痛满意度高,对产妇PRL分泌和泌乳时间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娩球联合自控式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初产妇NRS评分、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7月在该院分娩的196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分娩球镇痛。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10 min和30 min后NRS评分,临产时胎方位衔接情况,生产方式,产程,产妇失血量及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10 min及30 min后的NRS疼痛评分、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第一产程及总产程均低于对照组,枕前位、枕横位衔接率、自然分娩率及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产妇镇痛前的NRS评分、分娩过程失血量及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在自控式硬膜外镇痛的基础上联合分娩球镇痛可有效降低初产妇的NRS评分、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而对出血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应激激素和疼痛介质表达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0月的96例剖宫产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肌内注射镇痛,观察组则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然后将两组产妇产前及产后12 h、24 h及48 h的血清应激激素与疼痛介质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产前两组的血清应激激素与疼痛介质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产后12 h、24 h及48 h两组产妇的血清应激激素与疼痛介质指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观察组的检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显著改善剖宫产妇产后应激激素与疼痛介质表达情况,因此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分娩的初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组产妇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组分析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疼痛程度、各产程时间、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状况。结果两组产妇器械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缩宫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及第三产程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产后2 h阴道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及10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能够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作用时间较长,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了剖宫产率,在临床分娩镇痛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硬膜外麻醉方案对足月初产妇分娩镇痛NRS评分、麻醉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率,为足月初产妇分娩镇痛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行阴道分娩的108例足月产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采用连续输注麻醉药物行硬膜外麻醉设为连续用药组,行间断给予麻醉药行硬膜外麻醉设为间断用药组。对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1 h、2 h、3 h、4 h、分娩时、分娩后2 h NRS评分、宫缩力进行测评,并行组间比较。统计两组产妇分娩期间所用麻醉药物用量、产程时间并行组间比较。收集整理两组产妇镇痛分娩不良反应并行组间比较。结果①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1 h、2 h、分娩时、分娩后2 h 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3 h、4 h间断用药组产妇NRS评分低于连续用药组产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两组产妇宫口开2指前10 min宫缩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宫口开2指后25 min、35 min、45 min间断用药组宫缩力较连续用药组高,而在宫口开2指后100 min、120 min时连续用药组产妇宫缩力较间断用药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间断用药组产妇所用麻醉药物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用量均较连续用药组低(P0.05);④连续用药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较间断用药组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两组产妇催产素使用率、产时发热率、尿潴留率、中转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间断给药方案可有效降低初产妇第一产程期间部分时间段疼痛感受,降低麻醉药物用量,改善初产妇宫缩力及缩短产程时间方面较连续用药初产妇更具优势,且不增加产妇分娩镇痛不良反应,是更为适合足月初产妇的一种硬膜外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产妇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胃肠动力及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该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产妇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睡眠质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睡眠水平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在术后24 h内比例,排气时间在术后24 h内比例、在术后48 h外比例,排便时间在术后24~48 h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产妇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胃肠动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后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永珍  黄永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539-2540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剖宫产后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92例剖宫产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照组40例采用肌肉注射哌替啶,比较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对泌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初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日哺乳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泌乳素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PCEA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镇痛效果良好,同时可以减少因疼痛引起的泌乳功能下降,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新生儿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