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评估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行走步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下肢运动功能、肢体痉挛状态、平衡能力及步态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临床痉挛指数(CSI)、计时起立-走测试(TUG)和步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长、步频和最大步行速度(MW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平衡状态,患者行走步态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用绳带疗法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中的站立及平衡训练、迈步及行走等训练时加以绳带对偏瘫患者的躯干、髋、膝、踝进行捆绑,来保持整体的对称和抗重力伸展。治疗前后分别用步态参数、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BBS)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步态参数、下肢的运动功能及整体的平衡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BI、下肢的Fugl-Meyer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应用绳带疗法可以显著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彩霞 《当代医学》2021,27(22):139-141
目的 探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态训练中应用下肢康复固定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9例.对照组行常规步态训练,实验组行下肢康复固定器辅助步态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肢功能、运动能力及下肢肌力.结果 实验组FMA-LE评分与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4、12及24周,实验组最快10 m步行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MT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行步态训练期间,辅助应用下肢康复固定器,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功能与下肢肌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6),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结束后进行运动想象疗法(15 min/次,1次/日).两组均经过3个阶段:1 ~3周为第一阶段,4~5周为第二阶段(治疗间歇期,即不进行系统正规的康复训练及运动想象疗法),5~8周为第三阶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部分和功能独立性测定(FIM)中运动功能部分的转移和行走评定治疗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MA和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3个阶段治疗后上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第二阶段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个阶段实验组FMA和FIM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功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包拓  郭伯文  刘非  唐小冬  叶益均 《中外医疗》2012,31(35):84+86-84,86
目的研究运动康复疗法防治脑卒中致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步态1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运动康复组(运动康复疗法)和常规按摩组(按摩疗法)各90例,比较组别间疗效。结果连续治疗2个月后,运动康复组患者的痊愈率26.7%、显效率40.0%及总有效率86.7%显著高于常规按摩组,无效率13.3%显著低于常规按摩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锻炼在脑卒中致偏瘫步态防治上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对运动康复疗法防治脑卒中致偏瘫步态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收集经过运动康复疗法的脑卒中患者160例与未采用运动康复疗法而选用按摩治疗的101例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2个月的运动康复疗法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正规的运动康复疗法是防治脑卒中致偏瘫步态的较佳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弹力带与运动想象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观察该疗法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主观的治疗意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弹力带结合运动想象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分别比较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行走时步长和步行速度.结果 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和平衡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行走时步长长于对照组,步行速度快速对照组,以上各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力带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有效改善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MOTOmed对改善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从而确定其临床治疗意义。方法对治疗组20例患者进行针对性MoTOmed的下肢训练(2次/d,30min/次)加常规PT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的PT训练。治疗1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价法;FugI-Meyer评价法;步行功能性分级及最大步行速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下肢肌张力、步行速度较对照组亦明显改善(P〈0.01);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治疗组为(2555±752),对照组为(20.53±3.45),FugI—Meyer平衡功能评分治疗组(10.43±2.99),治疗后为(8.98±3.18);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偏瘫患者进行针对性MOTOmed的下肢训练加常规PT训练,可以提高下肢灵活性、缓解痉挛;有助于下肢运动、平衡功能的明显改善,促进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我院康复治疗部就诊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两组均酌情予以控制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基础疾病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间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各临床评价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2组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可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72-75
目的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6 年11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83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piInfo 2000 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 例与观察组42 例。对照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 周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简式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10 m 步行最大速度及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FMA-LE 情况及10 m 步行最大速度: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LE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10 m 步行最大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AC 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FAC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AC 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 痉挛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痉挛程度,操作简单,临床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107-111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Wii游戏训练方案结合常规物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7例,随机分成实验1组(n=19)、实验2组(n=19)和对照组(n=19)。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实验1组另外增加虚拟现实Wii游戏训练;实验2组增加常规作业疗法,共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UE)和Brunnstrom分期评定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表面肌电图测定患者肱二、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并计算相应的共同收缩率(CR),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FMA-UE评分、Brunnstrom评分及患肘屈曲肱二头肌CR、伸展肱三头肌CR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Brunnstrom评分、患肘屈曲肱二头肌C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实验2组与对照组FMA-UE评分、患肘伸展肱三头肌C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实验2组均高于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FMA-UE评分、患肘伸展肱三头肌C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Wii游戏训练结合常规物理治疗能更好地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改善患肘屈伸运动协调性。  相似文献   

15.
罗晓萍 《西部医学》2012,24(6):1115-1116
目的探讨强化屈髋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曲髋训练组(强训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强训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屈髋训练。治疗前后两组进行下肢简式运动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FM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康复训练后下肢功能运动评分均较训练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强训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化屈髋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99-102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 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 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平衡及步行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前BBS、FA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BBS、FAC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BBS、FAC 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96-99+102
目的探讨运动表象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中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均给予药物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动表象训练,患者均进行3个月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肢和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FMA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TXA2、TXA2/PGI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PGI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运动表象训练结合作业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有助于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上肢、手功能及生化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4周后采用Fugl-Mayer(FMA)量表、STEF和Barthel(BI)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治疗2周、4周后FMA评分分别为36.37±16.36、44.36±14.58,STEF评分分别为58.75±7.57、73.32±8.81,BI评分分别为57.33±15.26、67.50±13.48,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有提高,且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手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强化平衡训练联合心理治疗在中青年卒中后抑郁患者平衡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康复科PSD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治疗和常规平衡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后再进行强化平衡训练,以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91-94
目的探讨自我意念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及综合性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自我意念法。应用Fugl-Meyer(FMA)评分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抑郁自评量表(SDS)、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价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68.00%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应用自我意念法进行心理治疗后,FMA上肢和下肢总评分显著上升,SDS总评分显著下降,ADL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患者FIM评定结果(32.00%)相比,观察组患者FIM评定显著升高至6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意念法配合综合性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