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在临颍县人民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7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麻醉方法分为A组(37例)和B两组(40例)。A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B组患者接受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和唤醒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结果 B组患者拔管时间和唤醒时间均短于A组,患者术后2、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2/37),B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24、48 h的MMSE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较好,患者术后清醒更快,疼痛感更轻,认知功能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期行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48例,ASA Ⅰ-Ⅱ级,年龄60-78岁,体重51-83 kg.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16):全麻组(Ⅰ组)、股神经阻滞组(Ⅱ组)、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组(Ⅲ组),均在气管插管下行静吸复合全麻.Ⅱ、Ⅲ组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神经阻滞.记录术前(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术毕(T4)各时点HR和MAP,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记录术后6h、12 h和24 h患者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及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 结果 T2、T3、T4时Ⅰ组HR和MAP较Ⅱ、Ⅲ组升高明显(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组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少(P<0.05).术后6h及12hI组VAS(静息痛和活动痛)评分高于Ⅱ、Ⅲ组(P<0.05);Ⅲ组VAS评分(活动痛)低于Ⅱ组(P<0.05).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Ⅰ组明显多于Ⅱ、Ⅲ组(P<0.05). 结论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采用全麻复合下肢神经阻滞与全麻相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早期镇痛满意度更高;但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仅减轻术后活动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法对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择期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法。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在麻醉前(T0)及术后6 h(T5)两个时间点上,两组患者的MAP值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MAP值在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成功后1 min(T1)、使用止血带60 min(T2)及拔出喉罩或气管导管后1 min(T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松开止血带5 min(T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术后6 h及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MMSE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POCD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25.58%,观察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采用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相较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其围手术期生理指标影响更小,同时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更小,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POCD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全身麻醉和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岁,ASA分级Ⅰ~Ⅱ级)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均分为2组。A组给予全身麻醉,B组给予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 h、24 h、72 h、5 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两组MMSE评分、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MMSE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S-100β蛋白水平均开始呈现上升趋势;术后第5天,B组患者基本恢复正常,而A组患者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MMSE评分、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恶心呕吐及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相对于全身麻醉醉,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对其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POCD的发生率较低,是老年患者适宜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麻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86例接受全麻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观察组给予术前股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48 h镇痛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8%(P<0.01)。结论:术前股神经阻滞用于全麻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超前镇痛,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在糖尿病患者膝关节以下截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膝关节以下截肢手术的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椎管内麻醉,试验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麻醉前,两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囊肿摘除时、术毕,试验组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24 h,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在糖尿病患者膝关节以下截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麻醉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情况,缩短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隐神经+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nterspace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the knee,iPACK)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麻醉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隐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隐神经+iPACK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等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12h、术后24h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膝关节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行走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曲马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隐神经+iPACK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提高了该类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有助于开展早期功能锻炼,而且安全性高,临床中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和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行全息关节置换手术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观察组采用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分别于术后6、12、24 h进行疼痛VA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 h术区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52例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镇痛处理,实验组接受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整体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6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组32例),对照组采用喉罩置入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组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各时刻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疼痛程度等。结果联合组的舒芬太尼追加剂量、总量,静脉镇痛自控用药总量分别为(5±5)μg、(15±5)μg、(66.2±3.8)μg,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10)μg、(50±10)μg、(92.2±5.8)μg,P﹤0.05;联合组t2~t4时刻的MA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2、t3时刻的HR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2 h、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0.6±0.2)分、(2.1±0.7)分,对照组分别为(2.2±0.6)分、(4.2±1.1)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2.50%(4/32)、3.13%(1/3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方式,能够较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少术中、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并且不会增加麻醉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从2013年4月一2016年1月,于该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麻醉,在全麻诱导后观察组行复合超声定位下股神经阻滞。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A)。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时(T3)和术毕拔管即刻(T4)的MAP和HR,术后2、4、8 h VAS评分以及PCA按压次数,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T3、T4时观察组MAP值为(82.6±2.9)、(80.4±3.2)mmHg,HR值为(77.8±6.3)、(76.3±6.8)bm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4±3.6)、(87.1±3.5),(90.3±5.7)mmHg、(85.6±6.9)bmp。观察组患者术后2、4、8 hVAS评分和PCA按压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能有效减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全麻药用量,循环更加稳定,并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12.
正老年股骨颈骨折常需要髋关节置换术等外科手术治疗,但围手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及术后疼痛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1-2])。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老年术后患者常见的中枢神经系并发症,患者常常出现精神错乱、焦虑、记忆损害及人格改变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入院的111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喉罩全麻,B组患者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监测指标、术后疼痛、舒适度、镇静、炎性指标、丙泊酚维持药量与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B组患者T2、T3与T4时期的SBP与MAP水平组间比较均低于A组,T3与T4时期的HR水平低于A组;术后24h与48h的VAS评分组间比较低于A组,BCS评分与RSS评分高于A组;12h、24h与48h的CRP水平低于A组;8h、2h、24h与48h的IL-6水平低于A组;丙泊酚维持药量低于A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各药物不良反应率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全麻复合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股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7.04%)高于对照组(64.71%)(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观察组:t=29.308,对照组:t=9.885,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5.334,P<0.05)。两组治疗后HSS评分增加(观察组:t=26.566,对照组:t=13.591,P<0.05);观察组治疗后HSS评分高于对照组(t=7.710,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增加(观察组:t=16.517,对照组:t=7.718,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t=10.805,P<0.05)。结论: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效果显著,镇痛效果显著,且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自控静脉镇痛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将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0例,术毕时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行自控静脉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2组镇痛效果,并观察术后恢复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前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48,72 h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直腿抬高45 °时间、主动屈曲膝关节达90 °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明显低于对照组(46.00%)(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骨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则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进行60 min(T2)、手术进行90 min(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以及感觉及运动阻滞时间、术后疼痛程度(VAS).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T1、T2、T3时点MAP水平分别为(102.53±9.56)mmHg、(100.32±8.26)mmHg、(99.91±6.35)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92.10±8.73)mmHg、(88.74±7.42)mmHg、(89.07±6.28)mmHg,HR分别为(79.02±6.49)次/min、(80.19±7.42)次/min、(76.48±6.82)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92.28±7.28)次/min、(93.42±5.83)次/min、(82.37±7.28)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3.25±1.08)min、(9.68±3.18)min,均长于对照组的(1.78±0.49)min、(2.35±0.89)min,且感觉及运动持续时间分别为(268.36±27.28)min、(245.37±30.26)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15.23±22.37)min、(190.59±21.3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h及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VAS分别为(2.49±0.78)分、(3.09±0.9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8±1.13)分、(4.92±1.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的优点,更适用于老年膝关节镜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