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乳腺黏液腺癌(MBC)患者的超声影像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7月在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行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74例MBC患者,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患者可疑病灶处的内部回声、边界、象限、内部血流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等。结果 74例MBC中单纯型为38例,混合型为36例,混合型中为患者同时存在MBC和浸润性导管癌;其中MBC所占比例为2%~97%;乳腺单纯型的超声边界较为清晰,混合型超声声像图边界较为模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型MBC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混合型MBC肿瘤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此外单纯型和混合型MBC均有血流信号不明显、乳腺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增强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高毅  常才  陈敏  胡娜  王芬 《上海医学影像》2010,19(4):254-255
目的探讨乳腺单纯型黏液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形成的病理基础,以提高对乳腺单纯型黏液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46例(47个)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超声声像图与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个病灶超声显示边界清晰者45个,后方回声增强者22个,病灶内部出现小区无回声19个。以超声检查术前提示乳腺癌为正确诊断,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61.7%。结论单纯型黏液腺癌具有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病灶内部出现小区无回声的超声图像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声像特征及其与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之间的关系,提高乳腺黏液癌的超声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2例23个乳腺黏液癌病灶的声像特征,根据美国放射学会的超声BI-RADS要求分析肿块的声像特征等并于术前进行BI-RADS分类诊断;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进行超声声像图分析.结果 病理组织学分类包括15个单纯型和8个混合型,前者包括7个富细胞型,8个少细胞型.所有患者均存在无假包膜的实性肿块,86.7% (13/15)的单纯型病灶境界清楚,内部回声等于或略低于皮下脂肪回声;93.3%(14/15)的单纯型病灶后方回声增强.所有单纯型肿块方向平行于皮肤.75.0%(6/8)混合型肿块边界较模糊并细小毛刺边缘,内部回声更低(P<0.01),混合型较单纯型更具恶性特征.总体65.2%(15/23)的病例疑恶性,提示BI-RADS 4级或5级,其中单纯型9例(60.0%),混合型6例(75.0%).结论 乳腺黏液癌尤其单纯型不具备典型乳腺癌恶性肿块的声像特征,单纯型常表现良性肿块声像改变,但均无假包膜这一良性肿块声像特征,混合型肿块较单纯型更具有恶性声像特征,建议超声以BI-RADS4级来提示乳腺黏液癌以避免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X线、CT、超声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同时具有手术病理和影像资料的33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分析临床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结果及其相关性。结果 33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中,单纯型17例、混合型16例。单纯型黏液癌组13例X线表现为局限性边界清楚的结节,其余4例呈边界不清的不规则致密影(P<0.01)。所有混合型均为边界不清或毛刺状肿块(P<0.01),且簇状、沙砾样钙化多见。单纯型黏液癌组8例(80%)CT上呈边界清楚的局限性结节且无明显强化,所有混合型黏液癌均为边界不清弥漫性病灶且多为不均匀明显强化。单纯型黏液癌组多数(76%)为弱回声;而所有混合型黏液癌为不均匀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单纯型黏液癌淋巴结转移率(11.8%)较混合型黏液癌(50%)低(P<0.05)。结论单纯型与混合型乳腺黏液癌相比,淋巴结转移少,分期低。单纯型和混合型黏液癌因病理学基础不同而影像学特征不同,前者最常见为边界清楚的肿块,而边缘不规则实性占位多为混合型黏液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乳腺黏液癌的声像图特点及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方法对44例乳腺黏液癌的超声与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型:本组28例,超声呈低或等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均质,后方回声增强.病理黏液量多,部分边缘呈膨胀性生长.本组误诊率64%(18/28).混合型:本组16例,超声呈低或等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质,后方回声不增强.病理黏液量少,边缘均呈浸润表现.误诊率19%(3/16).结论单纯型黏液癌类似良性疾病,了解其声像图特点对提高诊断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68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45例,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23例)的临床及声像图资料,探讨不同类型乳腺黏液腺癌在肿瘤直径、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肿瘤血管性、峰值血流速度(PSv)、良恶性、阻力指数(RI)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单纯型黏液腺癌病例肿瘤边界清楚(31.1%,14/45)与边界不清(51.1%,23/45)均占有较大的比例;而混合型黏液腺癌多表现为边界不清(73.9%,17/23)。单纯型黏液腺癌肿瘤较多表现为边缘局限(31.1%,14/45)和边缘模糊(44.4%,20/45),混合型黏液腺癌则以边缘模糊(43.5%,10/23)和边缘毛刺(34.7%,8/23)多见。在肿瘤后方回声方面,单纯型黏液腺癌多表现为后方回声增强(88.9%,40/45),而混合型黏液腺癌肿瘤后方回声增强(60.9%,14/23)、衰减(26.1%,6/23)以及无改变(13.0%,3/23)都占有较高的比例。在本病的误诊方面,17例(37.8%,17/45)单纯型黏液腺癌病例误诊为良性肿瘤,而混合型黏液腺癌中仅有3例(13.0%,3/23)误诊。不同类型乳腺黏液腺癌上述特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isher确切概率法)。45例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病例中,40例(88.9%,40/45)病例病变内可检出不同程度的血流信号,其中25例(55.6%,25/45)可检出动脉血流频谱。23例混合型黏液癌病例中,21例(9113%,21/23)病例病变内可检出不同程度的血流信号,其中19例(82.6%,19/23)病例可检出动脉血流频谱。但不同类型乳腺黏液癌患者肿瘤内峰值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6、1.165,P=0.514、0.251)。结论单纯型黏液腺癌较混合型黏液腺癌多表现为肿瘤边界清楚、边缘局限或模糊、后方回声增强等类似良性病变特征,需引起临床及影像科医师的重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7.
乳腺黏液腺癌超声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归纳其声像图特征,总结导致误诊的原因。结果:乳腺黏液腺癌病灶均呈低回声,分布不均匀75.0%,表现为分叶状75.0%,边界清晰81.3%;肿块内部出现无回声区者占31.3%,后方回声增强者56.3%。病灶周边或中央显示线状或分枝状彩色血流者12例。超声诊断恶性肿瘤12例,准确率75.0%;超声诊断良性病变4例,误诊率25.0%。结论:乳腺肿块边界清楚,内部出现无回声区和后方回声增强是黏液腺癌的声像图特征,充分认识其超声表现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腺癌与纤维腺瘤在MRI上的影像诊断不同点,提高乳腺黏液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收集解放军第307医院均经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其中单纯型黏液腺癌20例,混合型黏液腺癌11例)和50例纤维腺瘤患者的资料,比较并分析两者的MRI表现特点。结果乳腺黏液腺癌与纤维腺瘤T2WI均为较高信号影。①病变形态学:黏液腺癌多边界不清楚不规则,纤维腺瘤多边界清晰。②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单纯型黏液腺癌平均ADC值为(1.8±0.5)×10-3 mm^2/s,混合型黏液腺癌平均ADC值为(1.0±0.6)×10-3 mm^2/s,纤维腺瘤ADC值为(1.4±0.30)×10-3mm^2/s。③病变内部强化特征:单纯型黏液腺癌多表现为延迟不均质强化(45%,9/20)和边缘强化(45%,9/20),混合型黏液腺癌多表现为不均质强化(91%,10/11)。纤维腺瘤的内部强化特点:不均质强化(44%,22/50)、均匀强化(40%,20/50)、内部暗分隔(14%,7/50)、边缘强化(2%,1/50)。④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intencitycurve,TIC):单纯型黏液腺癌及纤维腺瘤以Ⅰ型曲线多见,混合型黏液腺癌以Ⅲ型曲线多见。上述各组黏液腺癌与纤维腺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黏液腺癌与纤维腺瘤在MRI上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正确认识MRI特点,可以提高黏液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腺癌(MBC)的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BC的声像图,分析MBC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37例MBC中,单纯型19例,混合型18例,混合型全部是MBC与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存在,其中MBC所占比例范围为2%~98%。(2)78.4%的MBC肿块超声表现为边界清,43.2%的肿块形态欠规则,8.1%的肿块纵横比≥1,51.4%的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21.6%的肿块内部可见无回声区(或液化区),24.3%的肿块内部可见点状钙化,75.7%的肿块后方回声增强,62.2%的肿块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13.5%的肿块出现腋下淋巴结转移。(3)乳腺单纯型MBC与混合型超声声像图比较,除边界(χ2=6.741,P=0.019)外,其余超声表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BC因所含组织成分的不同,超声表现有所差异,但因其含有黏液,超声声像图常常表现为乳腺肿块内部回声欠均匀、后方回声增强、血流信号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图像特点及超声误诊原因,以提高超声检查准确率。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共60个病灶(单纯型36例,共36个病灶;混合型22例,共24个病灶)的声像图做回顾性分析,超声表现包括肿块数量、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肿块内部是否伴微钙化灶、肿块内部血流情况及腋下淋巴结受累情况。 结果58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中有44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9%(44/58);9例单纯型乳腺黏液癌术前超声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2~3级,其中1例误诊为脂肪瘤,2例误诊为囊肿,5例误诊为纤维腺瘤或腺病,1例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另外5例混合型乳腺黏液癌术前超声BI-RADS分级为5级,误诊为浸润性导管癌。 结论超声检查对乳腺黏液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单纯型黏液癌具有良性乳腺肿块的一些声像图特征,应特别注意与乳腺良性肿块鉴别;混合型黏液癌具有浸润性导管癌的部分声像图特征,应特别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1.
乳腺黏液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乳腺黏液癌的超声、X线等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癌患者(22个病灶)的超声、X线特征及与病理组织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理组织学分类包括14个单纯型(6个富细胞型,8个少细胞型)和8个混合型病灶.超声:所有病例均存在实性肿块,85.71%(12/14)的单纯型肿块境界清晰,回声等或略低于皮下脂肪,92.86%(13/14)的单纯型病灶后方回声增强;75.00%(6/8)的混合型和14.29%(2/14)的单纯型肿块边界较模糊并细小毛刺,内部回声较脂肪回声低.超声和X线片术前怀疑恶性的比例均为63.64%(14/22).恶性X线表现包括肿块(10个)、局限性不对称致密影(2个)、结构扭曲并恶性钙化和单纯不定性钙化(各1个).肿块主要为高密度,单纯型边界清楚或呈浅分叶状,混合型边界不规则和毛刺改变.81.82%(18/22)的病灶被超声或X线之一疑诊恶性,45.45%(10/22)的病灶术前超声和X线均疑为恶性.结论 乳腺黏液癌尤其单纯型影像学特征不典型,超声和X线诊断均可能诊断为良性病变;肿块边缘特征是鉴别良恶性的重要依据,混合型肿块较单纯型更具有浸润性特征;超声和X线联合诊断有利于避免误诊,两者之一怀疑恶性时,即应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乳腺黏液癌(MBC)各病理亚型的声像图差异,探讨超声对其诊断的意义及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8例MBC临床、超声声像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30个病灶中单纯型(A组)19个,混合型(B组)11个,其中MBC伴导管内癌(B1组)4个,MBC伴浸润性导管癌(B2组)7个。A组黏液成分90%者多为等及混合回声,形态规则,界清,无钙化,后方回声增强或不变,血供无或少;B组中黏液成分50%者多为低回声,形态不规则,界不清,A/T接近1,部分见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血供丰富。三组超声诊断灵敏度分别为21.1%、25%、71.4%。结论MBC黏液成分越多,病灶内回声越高,后方回声多增强。浸润性导管癌成分越多,病灶回声越低,更具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恶性征象。超声对单纯型MBC诊断灵敏度低,影像学发现可疑恶性者,建议行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学诊断的关系。方法:分析11例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包括细胞内有无黏液、分布形态(多发细小囊泡、较大黏液湖、较大黏液湖伴印戒细胞)及细胞外黏液与细胞面积比值(30%、30%~90%、90%),并对照研究超声内部回声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图像上肿块均呈实性团块,5个肿块为高回声,2个为等回声,4个为低回声;8个形态不规则;8个边界模糊;10个见中等或丰富彩色血流信号。8例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5个弹性超声评分为2~3分。病灶细胞内黏液为多发细小囊泡时,超声均表现为高回声;病灶细胞内黏液为黏液湖或无细胞内黏液时,超声表现为等回声或低回声。超声内部回声与细胞外黏液无明显关系。超声均诊断为BI-RADS 4类。结论: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的高回声,血流丰富,弹性评分低。其内部回声与细胞内黏液有关,与细胞外黏液无明显关系。超声有助于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的术前良恶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其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4例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黏液癌患者的超声图像及其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乳腺黏液癌术前超声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8例,可疑恶性肿瘤5例,误诊为良性结节1例。14例黏液癌超声表现为纵径与横径比值均<1,多数单纯型黏液癌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增强,单纯型黏液癌很少出现微钙化及晕征。混和型黏液癌形态多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CDFI示9例肿瘤周边或内部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脉冲波多普勒显示血流阻力指数(RI)均>0.7。术后病理诊断单纯型黏液癌11例,均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混合型黏液癌3例,其中2例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不同病理类型乳腺黏液癌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乳腺黏液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高频超声对乳腺黏液腺癌的诊断及病理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腺癌的声像图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8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乳腺黏液腺癌(50个病灶)声像图表现及血供特点(包括大小、边界、大体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血流灌注等),并与病理学对照.结果 乳腺黏液腺癌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包括边界清楚但无包膜、形态尚规则、内部回声低而后方回声增强、血供不丰富等,上述特征相应的病理基础为:包块生长缓慢,约半数呈膨胀性生长,境界清楚,甚至假包膜形成,肿瘤富含黏液,质地较软等.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对本病与乳腺良性肿瘤及其他类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超声造影的定性特征。方法分析经病理确诊的乳腺黏液癌病灶的超声造影的定性特征。结果入组病例13例,其中单纯型11例、混合型2例,12例(92.31%)增强水平为高增强;10例(76.92%)增强方向为向心性增强;10例(76.92%)增强形式为不均匀增强;9例(69.23%)增强后病灶边界清晰;10例(76.92%)病灶的增强后范围增大,该10例病灶的左右径均不同程度增大,其中7例(53.85%)同时伴有前后径增大;8例(61.54%)病灶内可见灌注缺损,仅1例(7.69%)病灶周边见蟹足样增强。结论乳腺黏液癌的超声造影表现与其他乳腺良、恶性病灶间均存在一定重叠,对造影后边界清晰、范围向两侧及后方增大并伴有灌注缺损的实性或混合性病灶应警惕黏液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乳腺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SA)的X线、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结合病理结果,探讨影像检查术前诊断硬化性腺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1例(43个病灶)病理证实为乳腺硬化性腺病的X线、超声、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以BI-RADS分类≥4B诊断为恶性,计算误诊率和准确率。结果 43个硬化性腺病病灶中,29例单纯硬化性腺病,5例伴大汗腺化生,4例伴纤维腺瘤,4例伴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伴灶状钙化。(1)X线表现:39例SA患者X线钼靶检查表现为不规则结节(23.1%)、不对称致密(20.5%)、结构扭曲(20.5%)、肿块合并钙化(20.5%)、单纯钙化(7.7%),其中3例未见异常。(2)超声表现:38例患者超声检查,35例为结节,3例未见异常。大多病灶呈低回声(92.1%),无或少量点线状血流信号(92.1%),回声不均匀(71.1%),边界清晰(76.3%)。(3)MRI表现:29例患者MRI检查,65.5%(19/29)呈不均匀长T2WI信号;所有病灶均有强化;37.9%(11/29)病灶呈条片状、区域性强化,62.1%(18/29)呈肿块样强化,其中7例病灶伴有星芒状改变;病灶时间信号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Ⅰ型11例,Ⅱ型16例,Ⅲ型2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13例呈等信号,16例呈稍高信号。根据BI-RADS分类,乳腺X线摄影、超声及MRI诊断SA的误诊率分别为19.4%(10/39)、17.1%(6/35)和17.2%(5/29),3种检查结合,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3.1%(27/29)。结论乳腺硬化性腺病在X线摄影多为不规则结节、钙化,超声多为回声不均匀的无或少血流信号的低回声结节,MRI多T2序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为界限不清的团片状或星芒状小肿块。病变形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及DWI图像对鉴别病变良、恶性有较大参考价值。3种检查结合,有助于提高SA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结果 20例原发甲状腺淋巴瘤后方回声均可见增强(100%),17例(85%)甲状腺腺体增大.13例(65%)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结节,边界不规则,肿瘤后方同声增强,归为结节型.3例(15%)表现为甲状腺一侧腺体增大.回声减低,后方回声增强,归为弥漫型.4例(20%)表现介于前两类表现之间,与桥本氏病表现相似,回声不均匀,片状减低,后方回声增强,归为混合型.结论 原发甲状腺淋巴瘤超声表现多样,甲状腺增大、淋巴瘤病灶后方回声增强是其主要超声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超声对乳腺黏液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边缘形态、内部回声、血流显像等.结果 乳腺黏液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边缘清(93%,28/30),形态较规则(67%,20/30),低回声不均质团块(90%,27/30),纵横比≤0.77(83%,25/30),内部血流稀少(0级22例,1级8例),后方回声轻度增强21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16例(53%);病理为乳腺黏液癌,而超声诊断为其它良性病变5例(17%);超声诊断为未定性实质团块,而病理为乳腺黏液癌9例(30%).结论 乳腺黏液癌恶性特征不明显,超声容易漏诊误诊,尤其是单纯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超声BI-RADS评估指标,回顾性分析29例乳腺黏液腺癌超声表现,随机抽取的同期浸润性导管癌50例为对照组,并对比超声、钼靶、磁共振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乳腺黏液腺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后方回声增强是乳腺黏液腺癌不同于常见乳腺恶性肿瘤所特有的超声图像特征.超声诊断乳腺黏液腺癌,准确率逊于磁共振,优于钼靶.结论 乳腺黏液腺癌具有一定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