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老年妇女常见疾病,包括生殖器官脱垂、膀胱、直肠和小肠脱入阴道。随着女性寿命的延长,POP的发病率也在增加。因为盆底结缔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维持盆底韧带、腱膜和筋膜的强度和弹性。通过测量关节过度伸长(可作为反映胶原蛋白代谢的间接指标)了解POP与胶原蛋白代谢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发生与盆底组织结构及功能完整性被破坏有关。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是盆底筋膜和韧带的主要成分,纤维成分代谢异常可能是POP的发病机制之一。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或降解增加可能导致POP发生,盆底组织中含有极其丰富的弹性纤维,对生殖道组织调整自身去适应妊娠时的巨大伸展变化及产后修复非常重要。有研究发现,盆底组织中功能性弹性纤维数量减少及其平衡态紊乱可能是POP的病因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发生与盆底组织结构及功能完整性被破坏有关。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是盆底筋膜和韧带的主要成分,纤维成分代谢异常可能是POP的发病机制之一。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或降解增加可能导致POP发生,盆底组织中含有极其丰富的弹性纤维,对生殖道组织调整自身去适应妊娠时的巨大伸展变化及产后修复非常重要。有研究发现,盆底组织中功能性弹性纤维数量减少及其平衡态紊乱可能是POP的病因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较为薄弱,引起盆腔器官位置及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及女性性功能障碍。其中以盆腔脏器脱垂最为常见,据报道〔1〕50~79岁年龄段中老年妇女约40%有不同程度的脱垂。盆腔脏器脱垂又可分为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及阴道后壁脱垂,此病多发生在经产老年女性并且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Val762Al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型分析技术对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837例(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865例进行PARP-1基因单核苷酸位点Val762Ala基因分型。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I)评价各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数据均由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中TT、TC、CC和TC+CC 4种基因型的分布分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值分别为1、1.07(0.83~1.39)、1.03(0.70~1.36)、1.08(0.82~1.33)。结论 Val762Ala基因型与乳腺癌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PARP-1基因Val762Ala多态性在乳腺癌发病过程中无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子宫旁韧带组织中基质代谢相关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1)、弹性蛋白(elas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以及氧化损伤相关8-羟基脱氧鸟苷酸(8-hydroxy-2'-deoxyguanosine urine,8-OHd G)含量的变化,检测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在氧化应激作用下基质代谢相关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为研究氧化应激在PO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因盆腔脏器脱垂Ⅱ~Ⅳ度(POPⅡ~POPⅣ)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50例(POP组)和因其他良性妇科疾病行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的宫旁韧带(子宫骶韧带、子宫主韧带)组织中COL1、elastin、MMP-9、8-OHd G的表达;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处理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建立氧化应激细胞模型,Western blot检测该模型细胞中COL1、elastin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OP患者宫旁韧带组织中COL1、elastin表达均降低,MMP-9和8-OHd G表达升高;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具有相一致的结果。结论氧化应激可以引起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改变,可能参与PO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组由盆腔支持结构的损伤、退化或功能缺陷所引起的妇科疾病,主要包括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及性功能障碍(sexual dysfunction)等,其中以POP和SUI最为常见,多发于中老年女性[1]。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薄弱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引发器官位置及功能异常,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  相似文献   

8.
<正>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结缔组织薄弱致使女性盆腔内器官位置下移,功能异常。主要包括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及直肠膀胱的脱垂等。目前普遍认为其病因为盆底结缔组织、肌肉和神经的损伤,但与POP发生发展相关的遗传及易感基因、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鉴于此,本文就POP的流行病学、遗传及易感基因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今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产妇女阴道分娩半年后盆腔器官和肛提肌状态的动态和静态磁共振特点,为临床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0例行产后MRI盆底检查的初产妇女以及同期行MRI盆底检查的产前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列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女性分娩半年后的盆腔器官情况以及两组女性肛提肌动态与静态磁共振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中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者23例(57.5%),其中子宫脱垂5例,阴道前壁脱垂11例,阴道后壁脱垂4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3例;POP产妇用力相LH相、LPA水平均较正常组增长,观察组MRI检查用力相H线、M线、LH以及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产妇女阴道分娩半年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提肛肌损伤级功能减退,并发盆腔脏器脱垂;可能与肛提肌裂隙增宽以及提肛板角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多由妊娠和分娩所导致,包括尿失禁(SUI)、膀胱过度兴奋(OAB)、肛门失禁(AI)、盆腔器官脱垂(POP)、盆腔疼痛综合征及性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盆腔压力增大时发生漏尿和脏器脱垂,可引起患者自尊心下降、社交生活减少或体力活动减弱,导致生活质量下降[1-2].美国约23.7%的女性至少患有1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全盆底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4月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中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5例,应用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悬吊,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并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并定期随访。结果:25例患者手术全部经阴道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发生。患者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改善。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无复发,相关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主观和客观治愈率均为100.0%。结论:保留子宫全盆底悬吊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中老年妇女盆腔脏器脱垂微创手术方法,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正女性盆底承托和支持子宫、阴道、直肠、膀胱等盆底脏器,并能控制排尿、排便,与性快感以及阴道紧缩度等密切相关。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由于盆底支持组织薄弱或缺陷等造成盆腔器官下降或移位,引发盆底器官位置或者功能异常,临床上表现为一组疾病症候群。PFD最常见表现为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同时还包括PFD相关临床不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盆底网片悬吊术在治疗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35例不同缺陷的盆腔器官脱垂的老年女性患者,应用聚丙烯材质制成的网片,对阴道前后壁、子宫主韧带和膀胱宫颈韧带、骶韧带,采用全盆底网片悬吊术进行悬吊治疗.结果?35例患者阴道前后壁膨出和子宫脱垂情况均得到纠正,院内未发现其它并发症和感染.术后随访12~15个月,所有患者相关症状均消失,盆底结构恢复正常.结论?全盆底网片悬吊术疗效稳定,适合老年女性多部位缺陷的盆腔器官脱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在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检查有POP表现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POP-Q评估及盆底超声检查,均由同一个高年资的盆底专家及超声医师开展各项检查工作,进行双盲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OP-Q评分及盆底超声诊断POP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与前盆腔、中盆腔及后盆腔脱垂的相关性。结果 POP-Q评分与盆底超声诊断POP具有较高相关性,在诊断前盆腔方面相关性最好(r=0.389,P=0.000),其次为中盆腔(r=0.362,P=0.002),最差为后盆腔(r=0.264,P=0.008);肛提肌裂孔与前盆腔、中盆腔脱垂呈正相关(r=0.233,0.218;P=0.011,0.013);肛提肌裂孔与后盆腔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超声在诊断POP中具有较高价值,与POP-Q评分存在良好相关性,可作为POP重要辅助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盆腔脏器脱垂(POP)是妇科的常见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盆底支持结构损伤而引发的一种复杂的疾病,发病人群以中老年女性为主,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生活质量。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作为治疗POP的一种重要的微创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种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满意,该术式特别适合相对年轻、性生活活跃的患者。目前该术式  相似文献   

16.
肖玢  魏鸿麟  李晓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6003-600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及其抑制物TIMP-1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子宫主韧带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SP法)检测MMP-1及其抑制物TIMP-1在25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POP组)以及20例因妇科良性肿瘤行阴式子宫全切术且无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非POP组)子宫主韧带中的表达。结果:POP组中MMP-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非POP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POP组TIMP-1阳性表达率高于P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1和TIMP-1参与了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和发展,其中MMP-1/TIMP-1比例失衡可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中Wnt经典信号通路(Wnt/β-catenin通路)、WNK 1基因的表达变化及两者相关性,初步探讨POP发生发展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因POP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27例(POP组),及同期因妇科良性疾病行腹式或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21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术中取子宫两侧主韧带组织,HE染色观察平滑肌束及成纤维细胞,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WB及PCR检测通路相关蛋白(Wnt16、β-catenin、FZD 5)、WNK 1及Ⅰ型胶原蛋白(COL 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POP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分析WNK 1基因与Wn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①HE染色显示POP组平滑肌束萎缩断裂,成纤维细胞排列紊乱;②Masson染色可见胶原纤维明显受损、含量减少;③Western-blot及Real-TimePCR显示POP组Wnt 16、β-catenin、WNK 1、COL 1等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FZD 5 mRNA水平表达上升,蛋白水平表达无差异;WNK 1基因与Wnt通路表达趋势呈正相关;随着绝经时间延长及脱垂级别增加,β-catenin、WNK 1及COL 1表达下降。结论 POP的发生发展可能与WNK 1激酶水平及Wnt经典信号通路表达下降有关,β-catenin、WNK 1及COL 1的表达与绝经时间、脱垂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组织缺损或松弛而引起的盆腔脏器脱离正常解剖位置,进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POP可由妊娠、分娩及产后盆底康复不良等因素引起,也可由慢性咳嗽、便秘及绝经等诱因或综合因素引发[1].POP的传统手术方式为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具有术后复发率高等缺点.本研究应用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38例老年POP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女性盆底松弛(RPFS)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下腹坠胀疼痛、性交痛、尿失禁、膀胱排空障碍及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不同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研究发现[1],10%~20%患有RPFS的成年妇女出现上述症状,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OP)常同时存在,50%的POP患者伴有SUI,80%的SUI患者伴有POP。两者在病理、生理方面均存在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亦有不同的病因及  相似文献   

20.
王珂  魏勇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414-4416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损伤、盆腔脏器移位,继而引发其他盆腔脏器的位置、功能的异常,它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等[1].它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在我国已婚已育的女性中,有45%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妊娠和分娩对女性的盆底肌肉的损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产科的因素如分娩次数的增加、第二产程的时间过长、胎儿体重过重、胎儿的头围偏大以及会阴的裂伤等情况都可以导致产妇盆底肌肉的损伤和尿道横纹肌的部分去神经作用,导致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2].而在产后早期开展盆底康复训练,可以提高盆底肌肉的张力、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并有改善阴道前壁脱垂的作用,能够较好的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