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例CCF患儿,按照病变累及范围分为单侧CCF组(10例)和双侧CCF组(8例),选取同期因其他原因就诊的10名健康婴儿作为对照组。行双足超声检查,测量自然位、内收位、外展位时内踝至足舟骨(MMN)距离,计算3组自然位-内收位、自然位-外展位、内收位-外展位MMN距离的差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超声发现CCF患足内侧骨排列异常,自然位时内侧斜冠状切面声像图显示距骨近端被内踝覆盖,舟骨半脱位跨于距骨远端上方;患足内侧软组织较厚,距骨位置较深,内收、外展活动受限。双侧CCF组与对照组、单侧CCF组患足与对侧健足自然位、内收位、外展位时MMN距离及自然位-内收位、自然位-外展位、内收位-外展位MMN距离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可直观显示CCF患足内侧骨异常排列,动态观察并评估患足内收、外展活动受限情况。  相似文献   

2.
马蹄内翻足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畸形,产前诊断主要是依靠超声检查。产前正确诊断有助于了解病情,做好心理准备及决定是否继续妊娠;产后准确评价畸形严重程度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等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马蹄内翻足的病因、病理、产前诊断与产后评价的方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前定量超声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V)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产科诊治的53例(62只患足)CTEV患儿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检查正常胎儿40例(80只足)为对照组,超声测量足长(FL)、足宽(FW),计算FL/FW比值。对比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以产后Dimeglio评分评估CTEV严重性,分析FL、FW、FL/FW与Dimeglio评分的相关性,ROC分析FL、FW、FL/FW对CTEV的诊断价值。结果 CTEV患足FL、FL/FW小于对照组(P0.05),FW大于对照组(P0.05),FL、FL/FW随着Dimeglio评分升高而降低(P0.05),FW随着Dimeglio评分升高而升高(P0.05)。FL、FL/FW与Dimeglio评分呈负相关(r=-0.306、-0.419,P0.05),FW与Dimeglio评分呈正相关(r=0.365,P0.05)。FL/FW诊断CTEV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95%CI:0.729~0.931,P=0.000),最佳截断值(cut-off)为1.93,此界值下诊断CTEV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达90.28%、90.16%。结论 CETV足与正常胎儿足部FL、FW、FL/FW值有显著差异,且FL、FW、FL/FW与产后Dimeglio评分显著相关,产前超声测量足底FL、FW、FL/FW可准确诊断CTEV。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产前多序列MRI诊断胎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V)的价值,并与超声诊断结果对比。方法 纳入26胎经出生后证实的CTEV胎儿。A组孕周≤28周,B组孕周>28周,各13胎,均于产前超声检查后3天内接受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快速反转恢复运动抑制(FIRM)序列胎儿足部MR扫描。观察CTEV胎儿足部信号特点,比较MRI与超声诊断CTEV的准确率。结果 MR SSFSE、FIESTA及FIRM序列图像中,CTEV胎儿足部骨组织均呈低信号、皮肤肌肉均呈等信号;DWI图像中,长骨骨干及皮肤肌肉均呈低信号,骨骺端呈高信号。产前MRI共误诊1胎CTEV为多趾畸形,漏诊2胎及1胎双侧病变中的1侧CTEV,诊断CTEV的准确率为88.46%(23/26);超声共漏诊5胎,诊断准确率为80.77%(21/26)。A组产前超声诊断CTEV准确率(100.00%)高于MRI(76.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前MRI诊断CTEV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超声(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序列MRI可用于产前诊断胎儿CTEV。采用快速扫描技术、反复采集胎儿足部位置变化后冠状位图像有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探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产前超声检查发现先天性心脏畸形,并行染色体检查的胎儿58例.结果 58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中复杂畸形39例(67.2%),心内畸形合并心外畸形26例(44.8% );染色体异常16例(27.6%),其中18 -三体综合征9例,21 -三体综合征4例,13 -三体综合征2例,47,XX,+8[16]/46,XX[44] 1例.结论 不同类型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不同;当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时,应仔细观察胎儿全身有无畸形及超声软标志,必要时行染色体检查以明确核型.  相似文献   

6.
马蹄内翻足是新生儿足部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多为单侧,男孩较女孩为多。其特点为足前缘内收,全足内翻和下垂,患侧小腿肌肉萎缩。在检查被扳正时有不同程度的阻力。病因;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发病原因迄今未明,有人认为系胎儿在子宫内持续保持异常位置所致。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跟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3例CCF患儿,按照病变累及范围分为单侧CCF组(18例)和双侧CCF组(15例);选取同期20名健康婴儿作为对照组。行双足跟腱超声检查,测量自然位、背屈位、跖屈位下的跟腱长度(AL),计算3组自然位与背屈位、自然位与跖屈位、背屈位与跖屈位AL的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超声发现全部CCF患足跟腱形态及AL异常,自然位时跟腱不平直,中部不同程度凹陷,长度较健足短。双侧CCF组患足与对照组健足、单侧CCF组患足与对侧健足自然位时AL及自然位与背屈位、自然位与跖屈位、背屈位与跖屈位AL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背屈位、跖屈位时A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可直观显示CCF患儿不同体位下跟腱形态及AL改变,动态观察并评估患足背屈、跖屈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二维超声诊断本病简单、有效,而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则更直观。本组回顾分析我院检出的6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胎儿的超声资料,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者2015例,年龄20~42岁,平均29岁,孕18~32周,平均孕27周,共检出胎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6例。  相似文献   

9.
超声诊断胎儿足内翻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探讨胎儿足内翻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000例妊娠12-40周的胎儿,诊断足内翻畸形的标准为足底拇趾球和腓胫骨长轴切面在同一平面显示,不随胎儿下肢运动而改变,并将产前超声检查与胎儿尸体检查或分娩后新生儿科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产前超声检查发现17例足内翻畸形,其中14例合并其他复杂畸形,3例单纯足内翻畸形,14例引产后尸体检查证实产前超声诊断,其中包括1例胎死宫内后引产证实,1例产前诊断为双足内翻,引产后尸检为单足内翻;3例足月产后新生儿科检查证实,其中2例假阳性,结论:胎儿足内翻畸形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指导产科处理。  相似文献   

10.
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小腿肌肉超声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小腿肌群声像图改变的特点。方法对3组128例小儿(单侧CCF组44例患儿、双侧CCF组19例患儿和对照组65例小儿)小腿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胫骨前肌肌肉的厚度行超声测量,采用目侧法观察肌肉内部回声变化。结果 (1)对照组5块肌肉(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胫骨前肌)超声测值分别为(5.30±1.00)mm、(8.50±1.11)mm、(7.26±0.95)mm、(6.45±1.03)mm及(9.88±1.15)mm;(2)单侧CCF组5块肌肉超声测值分别为(4.28±1.28)mm、(7.64±1.25)mm、(6.06±1.81)mm、(5.11±1.31)mm及(9.53±1.16)mm;(3)双侧CCF组5块肌肉超声测值分别为(4.27±1.45)mm、(6.96±1.26)mm、(6.01±1.26)mm、(4.70±1.03)mm及(8.24±1.71)mm;(4)单侧CCF组患儿患侧小腿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4块肌肉厚度的超声测值小于对照组;双侧CCF组患儿两小腿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胫骨前肌5块肌肉厚度的超声测值均小于对照组;单侧CCF组患儿患侧小腿后肌群肌肉、双侧CCF组患儿两侧小腿肌肉超声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单侧CCF组患儿患侧小腿胫骨前肌厚度的超声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单侧CCF组44例患儿中检出肌肉回声增强16例,双侧CCF组19例患儿中肌肉回声增强7例,肌肉回声呈均一弥漫性增强,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的中心肌内腱膜结构模糊。结论与对照组小儿比较,CCF患儿患侧小腿肌肉的厚度变薄,肌肉内部回声增强,超声测量肌肉厚度比超声目测肌肉回声改变对评估CCF患儿小腿肌肉萎缩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冷萍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9):906-907
目的探讨连续顺序追踪法和三维超声体表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足内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2000例胎儿系统筛查中,利用连续顺序追踪法检查胎儿四肢,选取15例可疑足内翻者,再进行小腿及足部三维重建,如果胎儿足底平面与小腿的长轴切面在同一平面显示,并且这种关系不因胎儿下肢的运动而变化,即可诊断为足内翻。结果 15例超声诊断足内翻的胎儿,经随访8例合并其他复杂畸形引产。出生7例中,4例足月产足内翻胎儿经石膏固定后恢复正常;1例足月产足内翻胎儿经石膏固定后未见好转,需择期手术治疗;1例足月产足内翻胎儿合并单心房出生1周后死亡;1例单侧单纯足内翻生后检查正常。结论胎儿足内翻畸形的主要诊断方法是连续顺序追踪法,三维彩超更能立体地显示胎儿踝部结构,2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足内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小儿矫形外科的常见畸形,发病率约为1/1000,男∶女为2∶1,依据年龄可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恢复足与踝关节的外观和功能,使患足达到跖行,柔软和无痛.现对本病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胎儿马蹄肾的产前超声诊断方法和技巧,提高产前诊断率.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科室诊断为胎儿马蹄肾和漏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胎儿马蹄肾病例肾脏各切面超声表现特征,并总结出超声诊断线索及要点;对所有病例加以追踪.结果 诊断22例胎儿马蹄肾中4例为单一马蹄肾畸形,出生后均证实;其余18例均伴发其他畸形,除1例家属拒绝尸检外,其余均尸检证实;2例漏诊,因其他畸形进行尸检时意外发现.胎儿马蹄肾时双肾横切面显示双肾肾盂角较正常胎儿明显缩小,双肾冠状面扫查发现双肾下极融合形成峡部,腹部横切面显示峡部横跨于腹主动脉前方.结论 胎儿马蹄肾并不罕见,产前超声检查时胎儿双肾肾盂角的观察及常规双肾冠状面及肾脏上下极间的腹部横切面腹主动脉前方的观察可提高产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脉络丛囊肿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脉络丛囊肿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的58例脉络丛囊肿胎儿的超声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58例脉络丛囊肿胎儿中,双侧20例,占34.48%;单侧38例,占65.52%。囊肿直径3.0~18.4mm。胎儿仅有脉络丛囊肿(孤立性脉络丛囊肿)48例随访至出生后6个月未发现异常;胎儿除脉络丛囊肿外还伴有其他结构异常(复杂性脉络丛囊肿)10例,其中9例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例为18三体,6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结论胎儿孤立性脉络丛囊肿与染色体异常无明显相关性,若合并其他结构异常,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则明显增高,此时应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诊断胎儿足内翻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先天性足内翻是胎儿骨骼畸形中的一种,超声可在产前提示诊断,单纯足内翻生后可以通过矫正治疗,但当与其他多种畸形并存时则需对畸形的临床处理提供相关信息。足内翻是一种较常见的胎儿先天性畸形,以往对其认识不足,常造成漏诊。随着超声仪器性能的改进和超声检查者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对该畸形的产前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回顾分析6例足内翻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并与产后比较,旨在探讨足内翻的声像图特征,进一步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正> 作者对偏瘫伴马蹄内翻足畸形进行详细的研究.对象为1979年12月31日以来在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进行检查的偏瘫病人.该组病人足畸形的发病比例为7.6:1.每个病人由理疗人员和医生共同进行问诊与估计.每个对象都进行物理检查,并询问中  相似文献   

17.
何涛贞  刘敏 《华西医学》2009,(8):2215-2217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足部功能的畸形,发病率约为1‰,主要畸形包括前足内收、踝跖屈、跟骨内翻以及继发性胫骨远端内旋。病因目前还不清楚,有多种学说,如:神经肌肉病变,血管发育异常,骨骼发育异常,软组织异常,遗传基因学说以及宫内发育阻滞学说等。在某一领域部分学者达成共识,如:神经肌肉病变学说,但尚无定论。Carroll认为要揭示神经肌肉病变的根本原因,还有待于CCF基因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手法与矫形足托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6例,接受1个月手法治疗及1年的矫形足托治疗,治疗后评定足部畸形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按疗效评定标准,4例达优,2例达良,达优率为80%。结论: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早期行手法与矫形足托治疗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孕妇 32岁 ,孕 2产 1,1996年生育第 1胎女婴 ,患先天性右足内翻。现第 2胎妊娠 ,孕 32周要求检查。常规查体未发现异常 ,B超检查 :胎儿头位于耻骨联合上 ,BPD8.1cm ,胎心搏动规律 136次 /min ,颅骨光环完整 ,颅内结构清晰 ,颈、胸、腰、脊柱光点排列整齐 ,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骨科常见的下肢畸形之一,严重影响足部外观和功能。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发病机制的复杂性,迄今为止尚未阐明,依然是国内外骨科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从遗传基因、神经肌肉病变、血管、骨骼发育异常、宫内压力改变学等方面综述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研究进展,旨对其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