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究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血小板减少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风湿免疫科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9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血小板减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环磷酰胺静脉滴注、强的松口服、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观察组48例增加大剂量...  相似文献   

2.
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SLE继发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对照组口服1mg/(kg.d)强的松+静脉滴注0.8-1.0g/3-4周环磷酰胺,其余3组除予相同剂量的强的松和环磷酰胺外,分别给予连续3d的IvIg(20g/d)、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及IvIg+MP冲击。结果IvIg、MP冲击、IvIg+MP冲击联用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Iv Ig)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继发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研究 ,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 SL E继发血小板减少的疗效 :对照组口服 1mg/ (kg· d)强的松 静脉滴注 0 .8~ 1.0 g/ 3~ 4周环磷酰胺 ,其余 3组除给予相同剂量的强的松和环磷酰胺外 ,分别给予连续 3d的 Iv Ig(2 0 g/ d)、甲基强的松龙 (MP)冲击及 Iv Ig MP冲击。结果  Iv Ig、MP冲击、Iv Ig MP冲击联用组血小板达高峰时间分别为 (6 .2± 4.4)、(7.3± 4.9)、(3.8± 2 .4) d,均较对照组 (31.0± 17.8) d明显缩短 (P<0 .0 1) ;Iv Ig MP冲击联用组血小板达高峰时间亦显著低于单纯 MP冲击组 (P<0 .0 5 )。Iv Ig、MP冲击、Iv Ig MP冲击 3组血小板计数峰值分别为 175 .1± 89.2、12 6 .8± 10 7.4及 12 8.4± 78.6 (× 10 9/ 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97.1± 6 1.3(×10 9/ L) (P<0 .0 5 )。结论  Iv Ig对 SL E继发血小板减少有显著疗效 ,且与 MP冲击联用有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0.4g/(kg·d),3~5d]静脉注射治疗16例重症SLE,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同时了解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后,SLE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发热、皮损、关节痛等)明显改善,同时患者的狼疮活动积分、ds-DNA抗体、血沉明显降低(P均<0.01),补体、血小板明显增高(P<0.05),但24h尿蛋白改善不明显。3例患者使用IVIG后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较好的疗效,但应注意避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 Iv Ig)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研究 ,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 SL E血清学指标、临床表现及整个疾病活动度 ( SL EDAI)的影响及疗效 :对照组口服 1mg· kg- 1 / d)强的松 +静脉滴注 0 .8~ 1.0 g/ ( 3~ 4)周环磷酰胺 ,其余 3组除给予相同剂量的强的松和环磷酰胺外 ,分别给予 Iv Ig( 2 0 g/ d)连续 3天、甲基强的松龙 ( MP)冲击 ( 1g/ d)连续 3天及 Iv Ig+ MP冲击。结果  1联合应用大剂量 Iv Ig及 MP冲击治疗较单纯应用 MP冲击可更显著降低 SL EDAI( P<0 .0 5 ) ;2 Iv Ig、MP冲击、Iv Ig+MP冲击联用组血小板达高峰时间分别为 ( 6 .2± 4.4)、( 7.3± 4.9)、( 3.8± 2 .4)天 ,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后者为( 31.0± 17.8)天 ,P<0 .0 1。 Iv Ig+ MP冲击联用组血小板达高峰时间亦显著低于单纯 MP冲击组 ( P<0 .0 5 )。 Iv Ig、MP冲击、Iv Ig+ MP冲击 3组血小板计数峰值分别为 ( 175 .1± 89.2 )× 10 9/ L ,( 12 6 .8± 10 7.4)× 10 9/ L及 ( 12 8.4±78.6 )× 10 9/ L ,血小板计数升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3对于狼疮肾炎及其他的血清学改变 ,这几组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别。结论  Iv Ig对控制 SL E疾病活动度及 SL E继发血小  相似文献   

6.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周志宏温州市第三医院肾内科(温州,325000)关键词红斑狼疮,全身性;免疫球蛋白,静脉内;糖皮质激素类;环磷酰胺中图号R593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预后已有明显改善。而某些患者对...  相似文献   

7.
王胜  杨清 《吉林医学》2011,32(16):3214-3214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ic lupus erythem 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ELISA)法对55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患者血清IgA、IgG、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清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清中IgA、IgG、IgM、IgE水平,可为进一步探讨SLE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免疫异常.重症SLE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重症SLE首选药物,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联合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疗效已肯定.但大剂量MP引起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我们尝试使用中等剂量MP联合大剂量IVIG冲击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明显减少大剂量MP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剂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南辉  许赤多  赵玲 《医学综述》2014,(7):1288-1290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合理剂量。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88例SLE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皮质激素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血清血Ca、甲状旁腺激素(PHT)的水平以及骨密度变化。结果高、中剂量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中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患者血清Ca水平及Wards三角骨密度显著低于中、低剂量组(P<0.05),血清PHT水平显著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的骨损率显著高于中剂量组(χ2=4.504,P=0.034)和低剂量组(χ2=5.431,P=0.020),而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P=0.730)。结论中剂量组的疗效近似于高剂量,但骨损伤率显著低于高剂量组,因此临床上可以以泼尼松累计剂量14 g作为SLE治疗的指导用量。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以多脏器损害为主的以自身免疫为特点的全身结缔组织病。小儿重症SLE(SSLE)在短期内可出现肾功不全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 ,预后差。我们采用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 (MP)合并大剂量环磷酰胺 (CTX)联合冲击治疗SSLE 8例 ,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8例病人为 1996至 2 0 0 0年住院患儿。均符合美国风湿学会[1] 1982年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术会议修订的SLE诊断标准。 8例中男性 4例、女性 4例。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13岁 ,平均 7.5岁。 4例狼疮脑损害中偏瘫 2例 ,癫痫大发作 1例 ,高血…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受累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hen M  Wang Y  Xu WB  Zeng XJ  Zhang FC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8):3392-3395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EE)肺部受累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SLE住院患者肺部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320例SLE患者中肺部受累142例(发病率为44.4%)。有肺部受累者死亡10例(7.0%),无肺部受累者死亡2例(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狼疮性肺炎4例,发病率为1.3%,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影像学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弥漫、以肺底为主的斑片状实变影,存活率100%。弥漫肺泡出血6例,发病率为1.9%,咯血、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咳嗽、贫血、血性肺泡灌洗液是其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为新出现的双侧弥漫斑片影或实变影。其他肺部表现包括:胸膜病变80例(25%),慢性间质性肺病22例(6.9%),肺动脉高压49例(15.3%),肺栓塞6例(1.9%),肺部感染61例(19.1%)。结论(1)SLE可以累及呼吸系统的任何部位,可以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出现。(2)SLE肺部受累中危重症并不少见,肺部受累提示预后不良。(3)SLE肺部受累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以相互重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的情况,以探讨SLE患者易发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6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091例SLE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的情况,以及当时SLE活动情况(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磷脂抗体(APA)、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低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等因素。血栓/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同位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CT、核磁共振(MRI)、血管彩超、核磁共振血管显像(MBA)、血管造影及病理学等检查方法。结果 1091例SLE患者中59例(5.4%)并发血栓/栓塞;死亡5例,占并发血栓/栓塞者的8.5%。血栓/栓塞最常累及的器官包括下肢深静脉(34.4%)、中枢神经系统(29.5%)和肺(21.3%)。并发血栓/栓塞的患者其SLE疾病活动度明显高于无血栓/栓塞者(SLEDAI:16.6±7.02 vs 9.7±5.9分,t检验,P<0.05);同时,并发血栓/栓塞者抗磷脂抗体(AP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2%vs 29.5%,卡方检验,P<0.001)。胆固醇(TC)增高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者在合并血栓/栓塞者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血栓/栓塞组(P<0.01)。结论 SLE并发血栓和/或栓塞是SLE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为SLE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SLE疾病明显活动、APA阳性、胆固醇及LDL增高是血栓/栓塞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大剂量环磷酰胺及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两种方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的耐受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全国17个省份24家医院就诊的1 022例SLE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及伴随疾病等。根据静脉输注环磷酰胺的治疗方案分为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组(short-interval low-dose intravenous cyclophosphamide therapy, SILD IV-CYC,每次400 mg,每2周1次)和大剂量环磷酰胺组(high-dose intravenous cyclophosphamide therapy, HD IV-CYC,每次500 mg/m2体表面积,每月1次),有256例接受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506例接受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停药原因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另有260例患者因没有规律应用环磷酰胺未纳入两组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的比较。此外,377例接受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和214例接...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应用小剂量环磷酰胺(CTX)和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对其方法和疗效进行评价.方法44例狼疮性脑病患者分别应用大剂量CTX+MP和小剂量CTX+MP进行冲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变化及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小剂量CTX+MP组近期疗效有效率82.6%,死亡率17.4%,大剂量CTX+MP组有效率52.4%,死亡率47.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剂量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小于大剂量组(P<0.01)长期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CTX+MP组对狼疮脑病有良好疗效,副作用明显少于大剂量CTX+MP组,长期疗效两组相同.  相似文献   

15.
周红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560-1562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9(TLR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分析TLR9与疾病活动和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确诊的SLE患者和25例健康人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上TLR9的表达情况,比较活动期治疗前后、非活动期和健康对照组B细胞上TLR9的表达差异。结果:活动期SLE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19+B细胞TLR9的表达率高于治疗后、非活动期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经治疗B细胞TLR9表达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非活动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TLR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正相关(P<0.05)。结论:TLR9在外周血B细胞可作为判断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和药物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于35岁者占90%。以皮肤、关节损害为首发表现者占58%,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者占17%。入院后都给予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环磷酰胺(细胞毒药物)。显效21%,有效75%,总有效率约96%。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年龄高峰在15—35岁,首发表现以肾外损害多见。规范化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肾盂输尿管积水临床分析 (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肾盂输尿管积水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7例SLE合并肾盂输尿管积水(除外结核、结石及横贯性脊髓炎所致肾盂输尿管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17例患者发病到检查发现肾盂输尿管积水的时间平均为25.8个月.4例肾盂输尿管积水治疗后复查B超积水情况明显改善,2例手术病人积水情况亦改善;4例无改善;6例临床情况改善,但无影像方面资料;1例死亡.合并假性肠梗阻13例(76.5%).结论SLE合并肾盂输尿管积水并不罕见,主要发生于成人,但亦可发生于儿童;SLE合并肾盂输尿管积水的患者易出现消化道的症状特别是合并慢性假性肠梗阻,两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通常对激素治疗有一定反应,但应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对发生早期梗阻性肾病肾功能不全者手术治疗仍有逆转肾功能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率、发生变态反应的药物种类及变态反应的严重程度.方法 对426例在本院风湿科住院的SLE患者及204例在本院内科住院的慢性病患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脏疾病、冠心病和其他慢病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用药史、药物变态反应种类、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结果 426例SLE患者中有121例患者(28.40%)发生了药物变态反应,204例普通内科慢性病患者组中有26例患者(12.75%)发生了药物变态反应(P<0.05).在SLE组,最常见的易发生变态反应的抗生素是青霉素类56例(13.15%),其次是头孢类抗生素54例(12.68%),中药注射剂25例(5.87%),大环内酯类16例(3.76%)和喹诺酮类16例(3.76%).皮疹是药物变态反应最常见的临床表现.SLE组中对6种药物均发生变态反应的有2例患者,对5种药物发生变态反应者3例,4种药物者5例.结论 药物变态反应在SLE患者中较常见,SLE患者可以同时对多种药物发生变态反应,青霉素是最常见的变态反应药物,中药注射剂也易发生变态反应,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总结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患儿中,男20例,女78例,男女比例为1:3.90;年龄1~18岁,平均(11.52±3.47)岁;﹤5岁患儿男女比例为1:1,5~10岁男女比例为1:3.75,10~18岁男女比例为1:4.62。首发症状以皮疹最为常见,41例,占41.84%;其次为发热,40例,占40.82%;关节痛13例,占13.27%。系统损害中最常受累的是血液系统,79例,占80.61%;肾脏69例,占70.41%;神经系统占53例,54.08%。血液、肾脏、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表现分别为贫血63例(64.29%),蛋白尿64例(65.31%),头晕、头痛10例(10.20%);实验室检查ANA阳性率最高,占98.98%,其次为抗dsDNA抗体,占64.89%。女性抗rRNP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掊2=9.00,P﹤0.005),男性多种病原学阳性率高于女性(掊2=7.45,P﹤0.01)。男女在发病年龄、首发症状、系统损害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样,为多系统受累,不同性别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