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乳腺病变C—erbB—2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改良GBI法检测观察乳腺癌,癌旁,乳腺增生性病变及其远离病变部位的正常乳腺小叶中C-erbB-2的表达情况,表达类型及意义。结果:28例乳腺癌C-erbb-2的阳性染色主要在细胞膜上,阳性率为100%;23例癌旁增生导管与乳腺增生性病变阳性染色大部分在细胞浆内,阳性率为86.96%,仅有少部分在细胞膜上,病变周围的正常乳腺小叶均未见到膜染色反应,三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C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单克隆抗c-erbB-2抗体PAb1对26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和一组癌旁肺组织非典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增生(ABH)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BAC确有c-erbB-2癌基因的过表达,其中clara细胞型阳性率为70%;Ⅱ型肺泡细胞型为50%;粘液柱状细胞型为50%c-erbB-2阳性表达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有否淋巴结转移均没有关系。根据目前所获随访资料看,c-erbB-2表达似与病人预后无明显关系。在10例癌旁ABH中有1例中度ABH呈c-erbB-2阳性和1例重度ABH显示可疑阳性。此种阳性表达意义尚不清楚,考虑到相应病例的癌细胞亦呈阳性表达,可提示该增生的、表达c-erbB-2癌基因的ABH细胞亦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可能成为BAC的癌前病变信号。  相似文献   

3.
乳腺肿瘤C-erbB-2表达及预后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101例乳腺肿瘤C-erbB-2癌基因的表达状况,13例良性病变全部阴性,88例乳腺癌中,阳性者48例(54.5%),阴性者40例(45.5%),两者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还发现C-erbB-2表达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18/33例)、单纯癌(22/34例)及浸润性小叶癌(3/10例)。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级无显著关系,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55例乳腺癌进行了随访,C-erbB-2阳性者,其死亡率(64.5%)显著高于阴性者(16.7%)。表明C-erbB-2表达和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技术对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瘤(HCC)患者的肝组织进行(C-erbB-2和EGFR染色,结果表明,38.89%(35/90)的慢性肝炎、肝硬变和HCC组织有EGFR表达,主要定们于血窦内皮。良、恶性病变肝组织之间在EGFR表达强度上无显著差别,提示EGFR可能与慢性肝脏病变中血窦内皮增生有关。在正常肝,仅少数标本(2/10)中见到C-erbB-2微弱表达;在H  相似文献   

5.
姚和瑞  李锦梅 《新医学》1997,28(7):352-353
目的:探讨癌基因erbB-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兔抗人erbB-2蛋白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组化)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癌基因erbB-2的表达产物。结果:60例肺癌中癌基因erbB-2蛋白阳性率为62%(37/60),其中腺癌67%(18/27),鳞癌52%(14/27),小细胞癌3/4、大细胞癌2/2。11例正常肺组织未见表达(P〈0.05),癌基因erbB-2蛋白主要定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cl-2和C-myc在阴茎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SABC)对49例阴茎癌组织和9例正常阴茎组织标本进行bcl-2和c-myc蛋白产物检测。结果 49例阴茎癌标本中26例bcl-2检测阳性(53.1%),25例c-myc检测阳性(51%),9例正常阴茎2例bcl-2检测阳性(22.2%),C-myc未见阳性染色。Bcl-2阳性率在高、中、低分化肿瘤中分别为83.3  相似文献   

7.
田辉  王善政 《实用医学杂志》1997,13(11):711-712
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Bcl-2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cl-2蛋白在75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进行对比,结合肺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肺组织、癌旁组织和肺癌组织中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83.3%和48.0%;Bcl-2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肺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中GA15—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抗原CA15-3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胃癌,癌旁组织,正常胃粘膜和30例胃溃疡组织中CA15-3的表达情况。结果:55例胃癌阳性表达者43例(78.2%)。其中胞浆胞膜均为阳性者30例(69.8%),而胞膜阳性13例(30.2%)。55例癌旁组织阳性表达者2例(3.6%),仅为胞膜阳性,溃疡及正常胃粘膜均为阴性,CA15-3阳性表达及胞浆阳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结肠癌细胞的浸润及转移与癌基因表达的关系,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0例结肠癌病例P53、NM23、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及NM23蛋白 阴性表达与结肠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关系: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结肠癌浸润及转移无相关;结肠癌组织学分级与癌浸润深度及转移亦有相关关系。研究提示,P53蛋白阳性表达、NM23阴性表达的结肠癌病例,且组织  相似文献   

10.
髓母细胞瘤PCNA和c-erbB-2表达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曙  鞠延  毛伯镛  张尚福 《华西医学》2000,15(3):339-340
目的:探讨PCNA和c-erbB-2表达与髓母细胞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临床随访,检测PCNA和c-erbB-2在62例中PCNA和c-erbB-2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在62例髓母细胞瘤组织中,PCNA表达明显增强,且表达水平不一,其中45例PCNA表达阳性(增殖指数≥25%)。43例有c-erbB-2表达,其中22例c-erbB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探讨VEGF、MVD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8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MVD值以及C-erbB-2表达情况。结果 88例标本中VEGF阳性62例,阳性率为70.45%;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5);相对中晚期组(Ⅱb-Ⅲ)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相对早期组(Ⅰ-Ⅱa)(P〈0.05);C-erbB-2阳性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VEGF表达水平也有逐渐升高趋势(P〈0,05)。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高趋势(P〈0.01);MVD值随着VEGF表达水平增高而增高(P〈0.01)。结论 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VEGF和MVD值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治疗C-erbB-2阳性患者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乳腺导管占位病变的造影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提高乳腺导管占位病变的X线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占位病变造影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伴有乳头溢液,乳头状瘤23例,其中单发12例,多发11例,乳腺癌6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癌4例,导管癌2例,导管扩张伴炎症性肉芽组织增殖3例,术前定性准确率为81.3%。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是诊断导管占位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良性、恶性病变中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 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8 例乳腺增生组织(其中20 例普通型增生,8 例非典型增生)、8 例导管内癌、98 例浸润性癌组织Survivin 的表达。 结果非典型增生上皮和导管内癌的Survivin水平高于正常乳腺腺上皮(P<0.01);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Survivin表达率为49.0%高于正常乳腺腺上皮(P<0.05);与增生的乳腺组织和导管内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浸润性癌中的Survivin表达与分级、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与病人的年龄、肿瘤大小、ER、PR无关。 结论Survivin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不同表达,提示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C-erbB-2蛋白表达与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取经病理确诊的52例乳腺癌组织,分别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SP)、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erbB-2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C-erbB-2蛋白表达水平和C-er6B-...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基底细胞样癌的病理形态特点以及多种相关蛋白表达在其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6例乳腺基底细胞样癌CK5/6、CK14、Vimentin、P53及EGFR蛋白表达,对比20例管腔型乳腺癌病理形态,分析乳腺基底细胞样癌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乳腺基底细胞样癌大多为浸润性导管癌Ⅲ级(13/16),核分级MBNG多为Ⅲ级(15/16);肿瘤周边推挤式生长,有不同程度的片状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排列呈实性巢状、片块状及缎带状结构,肿瘤细胞膜不清晰,细胞质少,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异型性大,核浆比例高,核分裂象多见。16例乳腺基底细胞样癌CK5/6阳性13例,CK14阳性5例,EGFR阳性9例,P53阳性阳性12例,Vi-mentin阳性14例。结论乳腺基底细胞样癌做为一种新的乳腺癌亚型,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联合检测CK5/6、CK14、Vimentin、P53和EGFR等多项基底细胞蛋白表达,可以用于乳腺基底细胞样癌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14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ase,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份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包埋组织中CD147与MMP-9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8份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新鲜组织标本中CD147与MMP-9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147主要在癌细胞的胞膜及胞质中表达,在间质中不表达;MMP-9主要在癌细胞的胞质中表达,在间质中不表达;CD147与MMP-9表达在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肿块大小及临床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769,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与MMP-9表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且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CD147与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超声检查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乳腺原位癌的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乳腺原位癌患者(原位癌组)和30例乳腺增生(腺病)患者(良性组)的声像图特征,包括边界、内部回声、微钙化、后方回声、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并与钼钯检查结果、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原位癌的声像图特征表现为肿块型、片状低回声型、导管扩张型、单纯微钙化型,分别占55.81%(24/43)、30.23%(13/43)、9.30%(4/43)、4.65%(2/43).7例(16.28%)伴有微浸润,均为导管原位癌,其中1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超声正确诊断原位癌34例,乳腺增生 24例,其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9.45%、80.00%和79.0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0%和72.73%.原位癌组与良性组的微钙化数、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原位癌的声像图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高频超声检查对诊断乳腺原位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上皮病变中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及其与ER、PR、C -erbB - 2表达关系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和TUNEL法检测正常乳腺导管上皮 2 0例 ,增生性乳腺导管上皮 4 6例 ,导管原位癌 12例和 6 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增殖指数 (ProliferativeIndex ,PI)和凋亡指数 (ApoptoticIn dex ,AI)以及ER、PR、C -erbB - 2表达 ,分析乳腺导管上皮病变中细胞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及其与ER、PR、C-erbB - 2表达率的关系。结果 :正常乳腺导管上皮、增生性导管上皮、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及其随病理组织学分级愈高 ,细胞增殖指数 (PI)和C -erbB - 2阳性表达指数 (CI)逐渐增加 ,细胞凋亡 (AI)逐渐减少 ,且正常乳腺导管上皮与乳腺导管原位癌 (重度非典型增生 )细胞增殖指数 (PI)、细胞凋亡 (AI)、C -erbB - 2阳性表达 (CI)及ER、PR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乳腺导管上皮病变细胞增殖与ER、C -erbB - 2表达呈正相关 (r=0 5 4 ,r=0 79,P <0 0 5 ) ;乳腺导管上皮病变细胞凋亡与ER、C -erbB - 2表达呈负相关 (r =-0 6 2 ,r=- 0 73,P <0 0 5 )。结论 :细胞增殖和凋亡、ER、PR及C -erbB - 2在乳腺导管上皮病变发生发展和预后判断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且它们皆可能作为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腺癌中CD14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和正常乳腺中的CD146蛋白表达。结果:CD146在乳腺癌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9%(15/80),在正常导管上皮中为100%(10/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146与Ki67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ER、PR、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CD146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导管上皮,其表达可能对癌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