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异倍体有关,肿瘤细胞异倍体检测能显著提高临床病理学诊断的客观性、准确性,并能对疾病的预后提供可靠依据,对于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现从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光谱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染色体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以及流式或静态细胞DNA倍体分析技术等方面对肿瘤分子遗传学检测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肺癌印片标本X和Y染色体异倍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X和Y染色体特异着丝粒探针,用FISH技术检测46例肺癌印片标本中X和Y染色体异倍性。结果:80.43%(37/46)的标本中发现X和(或)Y染色体异倍体,主要特征为X染色体增多和Y染色体丢失。X染色体增多和Y染色体减少的发生比例分别为:71.74%(33/46)和54.05%(20/37)。结论:间期核FISH可以检测肺癌印片标本中X和Y染色体异倍体,应对X和Y染色体异倍性的临床意义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腺癌17号染色体倍性改变及TP53和拓扑异构酶Ⅱα(TOP Ⅱα)蛋白的表达在胃癌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胃癌中异倍体出现频率较高的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99例胃腺癌、18例癌旁组织及5例远端胃黏膜进行分析.复阅相应肿瘤患者癌和癌旁组织病理切片,构建组织微阵列,对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TP53和TOP Ⅱα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分析.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胃癌和癌旁组织的17号染色体异倍体发生频率及TP53和TOP Ⅱα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8.6%、45.5%、84.7%和0、12.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58例检测到17号染色体异倍体的胃癌组织中,TP53表达阳性26例,TOP Ⅱα表达阳性49例.TP53在伴有不典型增生的癌旁黏膜中的表达率高于无不典型增生的癌旁黏膜(P=0.009).高、中分化腺癌的17号染色体异倍体发生率(69.8%)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50.0%,P=0.048).贲门部胃腺癌的17号染色体异倍体发生率高于幽门部(P<0.05).肿瘤≥5 cm患者的TP53表达高于肿瘤<5 cm者(P=0.034).TOP Ⅱα蛋白在淋巴结转移数目≤6枚患者和pTNM分期早的患者中表达较高(P=0.010,P=0.003).17号染色体异倍体及TP53和TOP Ⅱα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17号染色体异倍体及TP53、TOPⅡα蛋白表达的检测对胃腺癌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改良的直接法分析了20例大肠癌新鲜瘤组织及4例大肠癌细胞系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发现瘤细胞多为异倍体,染色体众数以亚二倍体居多;核型分析发现,其杂色体数目畸变为,13号染色体增多;17号、1号和Y染色体的丢失,结构畸变最常累及1号染色体,断裂声、1q21出现率较高,其次为1p13区的断裂及末端丢失。提示1号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能为原发性大肠癌特征性染色体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血液病染色体三体8中的价值.方法 用荧光素直接标记的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77例血液病患者进行间期FISH检测,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CC)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ISH法三体8的检出率较传统吉姆萨显带高,或在吉姆萨显带无法分析时提供结果.结论 FISH检测三体8的敏感性高于常规核型分析,在小克隆检测方面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周俊  石为  翁立红 《肿瘤》2000,20(5):349-351
目的 检测20例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中第12号染色体三体畸变。方法 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结果 6例(30%)患者有12号染色体三体(+12),其中5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的+12均得到证实。在1例B-CLL中,染色体分析未发现任何分裂相,而FISH检测发现了+12克隆。在另1例B-CLL中,FISH不仅证实了染色体核型检查发现的存在于扁桃体的+12,同时还发现了染色体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肿瘤DNA倍体、异倍体和异质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FCM流式细胞术,对20例卵巢恶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10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了DNA倍体、异倍体和异质性的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DNA异倍体、异质性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卵巢恶性肿瘤DNA二倍体、同质性患者(P<0.01)。卵巢恶性肿瘤DNA二倍体、同质性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明显长于卵巢恶性肿瘤DNA异倍体、异质性的患者(P<0.01)。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DNA倍体、异倍体和异质性的测定是判断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已经证实传统意义上完全缓解(CR)的患者体内仍残留约1010 个肿瘤细胞,是疾病进展和复发的根源。为进一步了解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ic,FCM)检查细胞表面抗原及染色体异常倍体和荧光原位杂交(flu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ztion,FISH)分析染色体异常核型可用于临床以监测微小残留病的动态变化,判断预后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与大肠癌转移之间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仲毅  史桂英 《肿瘤》1998,18(3):145-148
目的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的有关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银染技术,检测15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使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8例有转移灶大肠癌病人中7例表现有p53基因的突变,而7例未转移大肠癌病人只显示3例有p53基因的突变。异倍体的9例病人中7例有p53基因突变,二倍体的6例病人中有3例有p53基因突变。结论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细胞染色体异倍性三者相互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用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英  李龙芸 《癌症进展》2005,3(3):249-251,248
流式细胞术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现代细胞分析技术.研究显示,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可以在92%的实体肿瘤上检测到DNA异倍体的存在.因此也被用到了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中.本文回顾了现有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用于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研究,评估其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为探讨染色体不稳定性与细胞恶性转化之间的关系,揭示化学致癌的机制,本研究以甲醛为诱导剂,研究化学致癌物甲醛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后,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用甲醛作为诱导剂,以液体染毒方式处理细胞,检测染毒后细胞的LC50,以低剂量(20% LC50)对细胞进行诱导并筛选诱导克隆。然后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G带染色法)考察染毒后甲醛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染色体畸变的情况。 结果: 甲醛作用后,诱导细胞的核型由2倍体转化为近2倍体、非整倍体和多倍体等核型同时存在。诱导细胞染色体稳定性降低,呈现大量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丢失、内复制、易位、断裂、双/三着丝粒,同时伴有大量非稳定性畸变。 结论: 甲醛可影响BEAS-2B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使其发生畸变并最终使细胞向恶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检出不同类型的染色体核型异常,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检测出这些染色体畸形,由此发展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诊断,再结合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技术等,最终确定白血病的分型,以便更好的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以及检测微小残留病变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 7~ 8外显子进行PCR扩增 ,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SCP)和银染技术 ,检则 2 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 ;用流式细胞仪 (FACS)分析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 :在有淋巴结转移 10例大肠腺癌中 ,p53基因突变者占 6例 ( 60 % ) ;在无淋巴结转移的 12例大肠腺癌中 ,p53基因突变者占 1例 ( 8 3% )。在有p53基因突变的 7例大肠腺癌中异倍体者 6例 ( 85 7% ) ;无p53基因突变的 15例大肠癌中异倍体者 6例 ( 4 0 %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 10例大肠癌中 ,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 5例 ( 50 % ) ;无淋巴结转移的 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 1例。结论 :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1例确诊的γ/δ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系统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骨髓行常规的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分析、RT-PCR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结果临床上以肝脾显著的肿大最具特征;骨髓检查白血病细胞POX染色阴性;流式细胞分析CD33,CD7,CD3,CD56,CD16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见7号长臂等臂染色体且伴有8号染色体3体。结论患者经各项检查确诊为γ/δ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按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取得完全缓解,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多重巢式RT-PCR、荧光定量PCR、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17种基因异常表达及在各亚型的分布情况,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重巢式RT-PCR检测融合基因,PCR检测FLT3-ITD,荧光定量PCR检测NPM1的突变类型(A、B、D、I和R)及C-kit/D816V,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CEBPA.对140例初诊AML患者(APL除外)的骨髓进行17种基因异常分析,并与骨髓染色体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140例初诊AML患者中检出基因异常占69例(49.3%),其中包括FLT3-ITD、NPM1、C-kit/D816V、CEBPA、HOX11、CBFβ/MYH11、AML-ETO、MLL/AF6、MLL/AF10、dupMLL、EVI1.同时对140例初治AML患者采用G显带技术行染色体核型分析,128例获得可供分析的染色体核型,其中57例(44.5%)检出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PCR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检测中较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更高的检出率.结论:PCR协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初诊AML患者的基因异常,能提高临床诊断率、指导疾病危险度分组,为判断预后及监测微小残留病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7-8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和银染技术,检则2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1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6例(60%);在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1例(8.3%)。在有p53基因突变的7例大肠腺癌中异倍体者6例(85.7%);无p53基因突变的15例大肠癌中异倍体者6例(40%)。在有淋巴结转移的10例大肠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5例(50%);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1例。结论: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并结合血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数对其预后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和反带技术制备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49例MDS患者中有22例(44.9 %)检出异常克隆。核型异常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数目异常以-7,+8最常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1和RAEB2)较难治性贫血(RA)和难治性贫血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RARS)检测到更高的异常核型比例。MDS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鲁海珍  高巍  梁晶 《中国肿瘤》2013,22(3):223-228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胃腺癌8号染色体倍性改变,对比胃癌与癌旁组织的差异,探讨其与胃癌病理诊断及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文献报道的胃癌中非整倍体出现频率较高的8号染色体的着丝粒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127例胃腺癌、32例癌旁组织及5例远端胃黏膜组织进行了检测。复阅相应癌和癌旁组织病理切片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所测样本的非整倍体发生率及其临床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的8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为68.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6%),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8号染色体倍体改变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大体分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瘤栓、淋巴结转移及病理TNM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5例癌旁组织检测出8号染色体非整倍体(三体),病理组织学改变为轻度慢性炎症,其中2例伴有轻度肠上皮化生。远端胃黏膜组织8号染色体均表现为正常倍体数(二体)。[结论]8号染色体倍体改变为胃癌的诊断提供了候选分子细胞遗传学指标,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遗传学改变之一,对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并结合血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数对其预后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和反带技术制备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49例MDS患者中有22例(44.9%)检出异常克隆.核型异常包括数日异常和结构异常,数目异常以-7,+8最常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1和RAEB2)较难治性贫血(RA)和难治性贫血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RARS)检测到更高的异常核型比例.MDS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并结合血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数对其预后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和反带技术制备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49例MDS患者中有22例(44.9%)检出异常克隆.核型异常包括数日异常和结构异常,数目异常以-7,+8最常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1和RAEB2)较难治性贫血(RA)和难治性贫血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RARS)检测到更高的异常核型比例.MDS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