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仍然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但这些方法仅限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又能损伤机体的正常细胞.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免疫基因治疗策略治疗肿瘤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免疫基因治疗肿瘤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或其他免疫效应细胞,使其在机体表达分泌细胞因子或利用其基因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或)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及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人类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的研究突飞猛进。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对晚期大肠癌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基因治疗的问世,为大肠癌防治开辟了新途径,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有的已进入临床试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就大肠癌基因治疗的几种方法作一撇。1细胞因子基因治疗其原理是将细胞因子基因导人受体细胞回输机体或直接将细胞因子基因注射导人体内,使目的基因在体内表达并发挥抗肿瘤作用。受体细胞现在只是体细胞,主要有免疫效应细胞、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人腺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Rosenberg等把Neo~R、TNF基因导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对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进行治疗以来,肿瘤基因治疗开始问世并多集中于对细胞因子基因(IL-2,TNF,IFN-α,GM-CSF等)转导后抗肿瘤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是选择适当载体把细胞因子基因导入抗肿瘤的免疫效应细胞(TIL,LAK,CTL)或肿瘤细胞中,回输或接种机体,直接或间接杀伤肿瘤细胞,增强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IL-2基因转导小鼠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以制备能用于肿瘤治疗的新型瘤苗.是近几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研究的热门课题。该方法通过基因修饰以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可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同时由死亡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激活免疫效应细胞,以改变肿瘤局部的微环境,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自杀基因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的策略主要有:(1)基因替换和基因补充,转换突变的癌基因或补充肿瘤细胞中缺失的抑癌基因;(2)基因导入以增强免疫效应细胞的抗癌效能。如:导入细胞因子基因和(或)免疫共刺激分子基因以增强免疫效应细胞的杀癌能力;(3)基因导入以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如:导入MHCI类抗原基因;(4)肿瘤药物敏感基因治疗——自杀基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与小鼠IL-2基因联合转移,研究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理。方法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后3天,肿瘤局部注射表达IL-2的重组腺病毒AdIL-2和表达CD的重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天给予5-氟胞嘧啶(5-Fc)300mg/kg进行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小鼠存活期明显长于AdIL-2、AdCD/5-Fc、AdlacZ/5-Fc或PBS组。经联合治疗后,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和CTL杀伤活性明显增强;肿瘤瘤体内CD4、CD8细胞浸润增加;肿瘤细胞表达H-2Kb和B7-1分子明显增加。结论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IL-2基因治疗,一方面可以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增加机体的抗肿瘤作用,是肿瘤基因治疗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与小鼠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tn)基因体内联合转染,观察了其抗肿瘤效应并分析了免疫机理.小鼠皮下接种结肠腺癌CT26细胞后3天,肿瘤局部注射表达Ltn的重组腺病毒AdLtn和表达CD的重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天给予5一氟胞嘧啶(5-FC)300mg/kg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小鼠存活期明显长于单用AdLtn治疗组或单用AdCD/5-FC治疗组.经联合治疗后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和对(37结肠腺癌细胞的CTL杀伤活性明显增强.瘤体细胞FACS分析结果表明,经联合基因治疗后,肿瘤组织CD4~ 、CD8~ 细胞浸润增加,结肠腺癌细胞表达H-2Kd和B7-1分子明显增加.提示经CD自杀基因和Ltn基因联合治疗后,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Ltn基因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的应答,增加机体的抗肿瘤作用,是肿瘤基因治疗中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单用自杀基因疗法或单用细胞因子基因疗法抗肿瘤效果不理想,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胺酶(CD)基因与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联合转移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抗肿瘤免疫的诱导作用。复制荷瘤小鼠模型后在荷瘤部位注射表达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D)及表达小鼠I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IL2),并连续10天、每天1次腹腔注射5氟胞嘧啶(5FC)对荷瘤小鼠进行治疗。结果表明,AdCD/5FC/AdIL2联合基因治疗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的生长,并明显延长其生存期(P<0.01)。联合基因治疗组小鼠肿瘤细胞发生明显的坏死,瘤内及瘤周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瘤内CD4~ 和CD8~ T细胞明显增加,脾细胞NK和CIL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单用AdCD/5FC、对照病毒AdLacZ/5FC或PBS组。实验结果表明,联合应用自杀基因与细胞因子基因治疗可更有效诱导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更显著地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增强免疫基因治疗瘤菌诱导机体抗肿瘤系统免疫效应,我们应用逆病毒中介基因转移技术,将IL-2、IL-4、IL-6、IL-7、IFN-α、B7-1、TNF-α、GM-CSF等多种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证实了这些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由于多种细胞因子基因的导入,诱导宿主抗肿瘤系统免疫能力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我们为了开发增强宿主免疫的肿瘤基因治疗新方案,构建了可以表达双价细胞因子GM-CSF、TNF-α、IL-4的逆病毒载体的基因修饰瘤苗.通过接种放射线灭活的分泌GM-CSF和IL-4细胞因子的肿瘤细胞即细胞因子肿瘤疫苗,来诱导有效地抗肿瘤系统免疫功能.应用构建的双价逆病毒载体和逆病毒中介基因转移技术,对肺癌、脑肿瘤小鼠模型进行了双价细胞因子基因瘤苗的抗肿瘤免疫增强效果和  相似文献   

10.
抗肿瘤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为从基因水平上寻找抗肿瘤治疗新途径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综述了抗肿瘤基因治疗中几种常用的目的基因选择,如抗癌基因表达的反义基因、抑制基因、病毒基因、核酶的基因以及淋巴因子的基因等。通过基因治疗技术将这些目的基因导入到肿瘤细胞或正常细胞中,直接或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使肿瘤遗传表型发生变化,对抗肿瘤化疗更为敏感,或激发抗肿瘤免疫等,以达到抗肿瘤基因治疗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肿瘤的基因治疗就是应用基因操作方法纠正肿瘤细胞基因的结构或功能缺陷,或通过增强危主对肿瘤的杀伤能力和机体的防御机能以治疗肿瘤。一、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肿瘤基因治疗的目的是消除肿瘤,为达到此目的有如下三种治疗策略。1.直接修复肿瘤细胞的基因缺陷,此时靶细胞为肿  相似文献   

12.
恶性血液病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血液病的基因治疗研究大多处于体外实验阶段,有的已进入I期临床试验,本文就近几年基因治疗的现状作一简要综述。根据导入的治疗性目的基因的不同分为三类:①直接作用于肿瘤生长的基因,如将针对白血病或淋巴瘤特异性基因的反义核酸导入细胞内使细胞死亡或改变其生物学特性;将野生型p53导入细胞或导入突变型p53的反义核酸使细胞凋亡或分化;②免疫分子的基因,如将B7,MHC、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可增强其免  相似文献   

13.
肿瘤的细胞因子基因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其中疗法之一是将细胞因子基因转至肿瘤细胞中使之表达,从而有效地提高肿瘤免疫原性.降低其致瘤性后作为新型“瘤苗”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我们利用脂质体介导,在体外成功地将人α-干扰素基因转入人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Tca8113)中并证实有人α-干扰素基因存在及表达,  相似文献   

14.
肿瘤抗原靶向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肿瘤抗原基因通过合适的途径在体内表达,打破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耐受状态,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功能,有助于机体清除肿瘤,目前较成功地用于体内表达肿瘤抗原的途径有通过重组病毒载体、利用成纤维细胞介导、直接注射多核苷酸疫苗等。通过这些途径表达的肿瘤抗原增强了肿瘤细胞原先低下的免疫原性,使机体重新建立起对肿瘤的免疫监督功能,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肿瘤细胞靶向的细胞因子基因治疗是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γ干扰素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免疫的作用。本研究探讨利用γ-干扰素(IFN-γ)基因治疗对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利用BALB/C小鼠成瘤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株制备小鼠结肠癌腹腔转移瘤模型,用携带鼠IFN-γ基因的重组缺陷型腺病毒AdIFN-γ进行治疗,同时利用携带LacZ(β—galactosidase)基因的腺病毒AdLacZ和PBS(phosphate—buffered saline)作空白对照,检测经基因治疗后小鼠体内IFN-γ基因的表达情况、脾脏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变化、肝转移的发生及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结果:经IFN-γ基因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FN-γ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脾脏的CTL活性明显增强(P〈0.05),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肝转移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结论:利用IFN-γ基因治疗大肠癌具有明显的疗效,并对其肝转移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IL-2、IL-4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接种至体内后致瘤原性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是由于所染的细胞因子基因、肿瘤细胞、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动物模型等方面的差异这些细胞因子基因修饰的肿瘤致瘤原性下降的免疫学机理也有不同,但均与这些肿瘤细胞体内接种后,机体肿瘤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占祥  章翔 《肿瘤》1998,18(6):436-438
将细胞因子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导入细胞,使其在宿主体内或肿瘤局部持续产生、分泌一定量的细胞因子而达到治疗目的治疗方法称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该方法克服了过继性免疫治疗需连续、大剂量应用细胞因子而产生机体难以耐受的毒副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抗瘤效果。一、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8.
Fas系统与肿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s系统是肿瘤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肿瘤的非手术治疗手段如细胞因子治疗、化疗、放疗等除直接或间接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外,还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Fas、FasL表达而诱导其凋亡,特别是近几年Fas、FasL基因治疗的研究,开创了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肝癌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命与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基因治疗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第五种模式。本文针对肝癌的基因治疗现状做出如下综述。一、免疫基因治疗 肿瘤细胞没有表达特异性抗原或有抗原表达但缺乏免疫原性 ,以及肿瘤细胞表面缺乏MHC抗原和 /或B7分子的表达。这些自身缺陷使肿瘤细胞不能给免疫系统提供足够的免疫信号。因此把免疫原性相关分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并使其表达便可弥补这些自身缺陷以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袁爱力[1] 等以脂质体包裹法将B7基因及PSV2Neo共转染至HepG2肝癌细胞株中 ,取B7基因转染阳性、阴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已试用于临床治疗晚期肿瘤.我们的实验也曾表明,IL-4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所制备的瘤苗对于实验性肺转移荷瘤小鼠具有一定疗效,该作用可能与IL-4基因的转染与表达对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增强及IL-4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尤其是T细胞功能的激发有关;关于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