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2.
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克服办法。方法:取生后1周SD大鼠的小肠上皮细胞,经分离纯化后进行原代培养。结果与结论:胶原酶Ⅺ型和中性蛋白酶Ⅰ型配合使用,可以分离到形态完整、容易贴壁生长的小肠绒毛细胞团。进一步利用离心技术纯化得到95%以上的小肠上皮细胞。结果显示,常规体外培养的肠上皮细胞是否增殖分化最终决定于用酶消化后的结构完整性,如果用0.25%胰酶消化,则细胞受损程度较大,不易贴壁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紫芪方对失血性休克Wistar大鼠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Wistar大鼠,按照改良Wigger’s法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然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紫芪方组、参附组及蒸馏水组(各组n=6)。除正常对照组和休克组,其他组在给予2倍失血量液体复苏后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干预药物,观察肠道黏膜组织结构变化,并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肠道细菌移位情况、血浆D 乳酸含量和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含量。结果紫芪方组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失血性休克组。紫芪方组血浆内毒素含量、血浆细菌移位菌落数、肝脏细菌移位菌落数和血浆D-乳酸分别为(177.0±45.0) EU/L、(29±8) CFU、(31±16) CFU、(0.39±0.04) mmol/L,较失血性休克组显著降低(P<0.01)。紫芪方组血浆DAO含量为(0.40±0.06) kU/L,较失血性休克组降低(P<0.05),且紫芪方在降低血浆细菌移位菌落数、肝脏细菌移位菌落数和血浆DAO 3个方面的效应强于阳性对照药物参附(P<0.05)。结论紫芪方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通透性有保护作用,为紫芪方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对IEC-6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抗休克复方中药-紫芪方对IEC-6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EC-6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给药剂量获取的“紫芪方”药物血清(分别以10、20g·kg-1分为1次给药和间隔1h、2次给药,DJ-1,SJ-2);参附药物血清(间隔1h,2次给药20g·kg-1SF)及生理氯化钠血清(S)。采用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以及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结果IEC-6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可致细胞LDH的漏出量明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紫芪方药物血清明显减轻上述损伤,与对照组比较,SJ-2组制备的药物血清能明显减少IEC-6细胞LDH的漏出量(P<0.01);并具有保护IEC-6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P<0.01)。结论缺氧复氧可导致IEC-6肠上皮细胞LDH漏出量升高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紫芪方”药物血清可减少细胞LDH漏出量及保护线粒体膜电位,从而发挥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紫芪方对失血性休克模型Wistar大鼠重要器官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休克组、复苏组、紫芪方组、参附组、蒸馏水组,采用改良wigger’s模型制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参照文献各组分别灌胃给药,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监测技术测定器官血流量的方法检测不同实验组大鼠的肠黏膜、肝脏、肾脏及颈动脉血流量。选择直径1 mm激光多普勒微循环监测仪光纤探头轻触脏器表面,取连续测得10个读数的平均值为即时测得的微循环血流量值,血流计每隔0.2 s取信号1次,由仪器数码管自动显示。结果紫芪方有效提高失血性休克导致的小肠黏膜、肝脏、肾脏及颈动脉微循环血流量下降,效应强于阳性对照药物参附汤(P<0.05)。结论紫芪方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修复及肝肾功能的保护有重要作用,为紫芪方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的有效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氧复氧损伤后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 2细胞刷状缘二肽转运载体 (PepT1)生物学功能的变化及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PepT1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Caco 2细胞单层培养模型和缺氧复氧损伤模型 ,比较常规培养的Caco 2细胞单层及缺氧复氧损伤后Caco 2细胞模型对底物头孢氨苄转运和摄取功能的变化 ;用rhGH对两种细胞模型进行干预 ,比较两者对底物的转运和摄取能力改变 ;同时分别比较各种情况下PepT1mRNA的变化。结果 缺氧复氧损伤后Caco 2细胞PepT1mRNA水平明显下降 ,对底物的摄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正常培养的Caco 2细胞经rhGH孵育后对底物的转运和摄取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 (P <0 0 5 ) ;缺氧复氧损伤后的Caco 2细胞用rhGH孵育后对底物的转运和摄取能力明显提高 ,与单纯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缺氧复氧损伤后PepT1mRNA下降 ,在基因水平下调了肠上皮细胞刷状缘PepT1对二肽的转运和摄取能力 ;rhGH对正常培养的Caco 2细胞和缺氧复氧损伤的Caco 2细胞的二肽载体转运和摄取功能均有上调作用 ;rhGH是在基因水平调节PepT1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迟复苏对烫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百分率(ap%)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立即复苏组(ER)和延迟复苏组(DR);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采用DNA片段百分率测定、电泳和RT-PCR 观察伤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ap%和ICE、bcl-2基因表达。结果:大鼠烫伤后小肠上皮ap%显著高于伤前(P<0.01);DR组肠上皮ap%显著高于ER组(P<0.05-0.01)。DNA电泳可见明确梯形条带。烫伤后肠上此ICE基因表达明显增强,DR组ICE基因表达显著高于ER组(P<0.01)。Bcl-2基因伤前在肠粘膜不表达,伤后极弱表达,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烫伤延迟得苏后小肠上皮凋亡显著增加;促凋亡基因ICE和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失衡可能是其凋亡剧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成年Wistar健康大鼠 2 4只随机均分为 3组 :对照组(A组 ) ,缺氧复氧组 (B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 (C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肝组织 8 异前列腺素F2α(8 iso PGF2α)水平 ,硝酸还原法测定其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力和NO含量。结果 缺氧复氧后 ,B组肝组织中 8 iso PGF2α水平明显升高 ,而NOS活力和NO含量则明显降低 ,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C组与B组相比 ,肝组织中 8 iso PGF2α水平明显下降 ,而NOS活力和NO含量明显上升 ,差异亦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异丙酚能明显降低缺氧复氧后肝组织中的 8 iso PGF2α水平 ,提高内源性NO生成 ,提示对大鼠肝脏缺氧复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缺血所致小肠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再灌注时生成氧自由基(oxygenfreeradical,OFR),OFR直接和多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细胞死亡。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glutathione,GSH)是机体抗OFR损伤的重要物质。谷氨酰胺(giutamine,GLN)是合成GSH的必需物质,肠上皮通过代谢GLN生成大量合成GSH的前体物质谷氨酸,因此,GLN可能是通过维持细胞内GSH水平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为了探讨谷氨酰胺(GLN)对缺氧复氧损伤人小肠上皮细胞(IEC)…  相似文献   

10.
己酮可可碱对内毒素休克家兔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内毒素休克时肠道损害的可有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内毒素休克模型28只,随机分成手术对照组、内毒素休克组和PTX治疗组,观察PTX对血浆D-乳酸、小肠微循环灌注量及肠组织生物喋呤、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Ⅰ(GTP-CHI)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 PTX治疗可显著降低门静脉血D-乳酸含量(P〈0.05 ̄0.01),小肠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胡黄连提取物对缺氧复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别缺氧0.5、1、2 h),取缺氧2 h组分别用不同浓度胡黄连提取物(10、100、1000μg/ml)进行预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细胞凋亡及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正常情况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非常低,可见极少量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缺氧复氧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提高(P〈0.05),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逐渐升高(P〈0.05),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多(P〈0.05)。与单纯缺氧复氧组相比,不同浓度胡黄连提取物呈剂量关系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P〈0.05),同时呈剂量关系减少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的数量(P〈0.05)。结论胡黄连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后细胞凋亡和坏死。  相似文献   

12.
烧伤血清对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系统观察烧伤血清对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作体外大鼠肠上皮细胞IEC-6 烧伤血清刺激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和烧伤血清组,采用生化检测、图像分析、细胞ELISA、放射免疫等技术,动态观察肠上皮细胞活性、细胞Ca^2 浓度,细胞通透性以有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 肠上皮细胞经烧伤血清作用后,细胞活性即开始降低,而乳酸脱氢酶升高,胞浆Ca62 浓度增高2.43倍,单层细胞通透性显著增加,细胞骨架成分肌动蛋白(F-actin)、角蛋白(keratin)、微管蛋白(β-tubulin)表达减少或状态改变。结论 烧伤血清刺激后肠上皮细胞活性降低,通透性增加,细胞骨架表达减少,从而导致肠黏膜细胞屏障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缺氧条件下肠上皮细胞自噬的变化。方法将培养的人肠上皮细胞株Caco-2分为常氧处理组(正常对照组)及缺氧组,缺氧组细胞分别缺氧培养0.5、1、2、6、12及24h。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P62蛋白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镜观察细胞自噬溶酶体变化,绿色荧光蛋白(GFP)-LC3B融合蛋白示踪肠上皮细胞自噬体形成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较,肠上皮细胞Beclin1和LC3的蛋白表达水平在缺氧0.5h即开始逐渐增加,12h达高峰,24h仍显著高于正常; P62蛋白表达则逐渐降低,24h降至最低;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缺氧后肠上皮细胞自噬溶酶体显著增多; GFP-LC3B融合蛋白示踪也显示缺氧后肠上皮细胞自噬体形成非常明显。结论缺氧后肠上皮细胞自噬作用显著增强,可能参与缺氧引起肠上皮细胞损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黄芪百合颗粒对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肠黏膜及肠道菌群稳态的保护作用.方法 使用高压氧舱建立高原低氧模型小鼠.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黄芪百合颗粒制剂低、中、高剂量[1.75、3.5、7g/(kg.d)]组.常规饲养3d后灌胃给药,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量双蒸水,1次/d,连续17d.除空白组外,第15天起各组小鼠每日灌胃30min后于低压氧舱中模拟高海拔环境进行低氧暴露,连续3d.第18天出舱后取小鼠新鲜粪便抹片观察菌群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肠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lα(HIF-lα)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肠道球菌及革兰阴性菌百分比(分别为65.2%±2.4%、56.7%±3.3%)明显高于空白组(分别为24.7%±1.2%、23.2%±1.5%,P<0.05),小肠和结肠肠黏膜坏死水肿病理评分(分别为3.10±0.99、3.30±0.67)及炎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5.93±3.30、16.40±3.97/HP)明显高于空白组(分别为0.70±0.67、0.80±0.78、4.07±2.12、4.28±2.16/HP,P<0.05),肠组织HIF-l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百合颗粒中、高剂量组肠道球菌百分比(分别为46.7%±2.0%、32.0%±2.6%)及革兰阴性菌百分比(分别为34.2%±1.6%、28.0%±2.8%)明显下降(P<0.05),小肠和结肠肠黏膜坏死水肿病理评分(小肠分别为2.30±1.33、2.10±0.94,结肠分别为2.50±1.08、1.90±0.99)明显降低(p<0.05),炎性细胞计数(小肠分别为13.26±2.34、10.93±3.67/HP,结肠分别为14.40±2.02、11.33±2.96/HP)明显降低(P<0.05),肠组织HIF-1α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l).结论 黄芪百合颗粒制剂对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肠道微生态及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永红  李建华 《武警医学》2009,20(7):640-643
 目的 研究缺氧复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ICAM-1的表达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其影响.方法 选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不同浓度(1 mmol/L、5 mmol/L、10 mmol/L)NAC干预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细胞ICAM-1 mRNA表达.结果 缺氧复氧后HK2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细胞ICAM-1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逐渐升高,ICAM-1蛋白和mRNA表达逐渐增强;NAC呈剂量关系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同时呈剂量关系抑制ICAM-1蛋白和mRNA表达的上调.结论 缺氧复氧诱导细胞内氧化应激的产生,诱导ICAM-1表达上调;NAC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抑制ICAM-1的上调.  相似文献   

16.
杨永红  李建华 《武警医学》2009,20(4):337-340
 目的 研究缺氧复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表达及Apocynin对其影响.方法 选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不同浓度(0.05、0.25、0.5 mM)Apocynin干预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缺氧复氧后HK2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提高,HK2细胞凋亡和死亡细胞数量增多,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逐渐升高,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多;Apocynin呈剂量关系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同时呈剂量关系减少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的数量.结论 缺氧复氧诱导细胞内氧化应激的产生,诱导HK2细胞凋亡和死亡;Apocynin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和坏死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这种适应性反应将有助于细胞对抗缺氧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核素乏氧显像是一种可以为肿瘤乏氧程度提供定性及定量信息的显像,方法简便、安全、无创伤性。常用的乏氧组织显像剂有硝基咪唑类和非硝基咪唑类,前者进入细胞后,被还原的有效基团(-NO2)在乏氧细胞中不能再氧化而滞留于肿瘤细胞中,后者在乏氧组织中的滞留机制因显像剂的不同而不同。运用核素乏氧显像了解肿瘤组织的乏氧状态,对临床制定合理的放疗方案、评估放疗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甘氨双唑钠对乏氧胰腺癌细胞放射增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在乏氧环境下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的放射增敏效果.方法 在乏氧和加不同浓度CMNa环境下对体外培养的人胰腺癌Panc-1细胞进行单次大剂量的γ射线照射,通过微孔板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死亡率来研究放射增敏作用.CMNa在乏氧环境下的选择性增敏效果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胰腺癌Panc-1细胞30 Gy照射后的细胞死亡率在乏氧环境下随CMNa浓度的增加显著增高;而在常规环境下CMNa却无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CMNa在乏氧环境下的选择性增敏作用具有时间相关性.结论 CMNa在乏氧环境下对人胰腺癌细胞大剂量γ射线照射具有明显的增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