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军  高丰 《医学综述》2013,19(10):1808-1810
1983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问世,开创了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的历史,从此治疗进入准分子激光"单纯表层手术"阶段。1991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出现,它很快取代PRK,成为一种主流手术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屈光手术进入"角膜基质手术"阶段。1999年诞生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2003年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以及2006年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等,标志着"表层切削"的回归,表层切削成为激光屈光手术的热点和新宠。  相似文献   

2.
随着屈光不正特别是近视眼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屈光手术方式多种多样,虽然目前仍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为主导方式角膜屈光手术为主,但角膜屈光手术改变了角膜的生物力学形态[1].增加了术后角膜病变的危险性,并有矫治屈光度数范围小、易回退、术后视觉质量差等[2]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进行再次手术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对18例(29眼)LASIK术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施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术后随防6月~1年.两次手术间隔3~11月.对再手术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及并发症以及再手术原因、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3眼(79.31%)裸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6眼(20.69%)低于矫正视力一行,22眼(75.86%)剩余屈光度≤±1.00DS,5眼再次出现欠矫及屈光回退.再手术原因与高度近视屈光状态不稳定、个体对激光反应的差异性、激光机能量不稳定及术者的操作技术有关.结论对LASIK术后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方法简单,疗效稳定,再次手术时机选择术后3~12月.  相似文献   

4.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角膜屈光手术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手术。手术原理是利用角膜板层刀在角膜上切割一平整的角膜瓣,角膜瓣掀开后,利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基质上照射,达到治疗屈光不正的效果。LASIK保持了角膜上皮、前弹力层及整个角膜的正常解剖状态,因此术后无明显的上皮增生和上皮下混浊,可缩短术后局部滴用激素  相似文献   

5.
钱婷丽  万奇  邓应平   《四川医学》2024,45(5):548-553
<正>近年来,近视屈光手术不断进步发展,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自2011年问世以来,已经逐渐成为目前最主流的屈光手术方式。相比于过往的屈光手术方式,SMILE术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优点,如:最小侵入性、无瓣、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完整角膜形态、促进角膜神经纤维更快愈合、更好的生物力学强度和更少的干眼症发生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院眼科吴明清(百色533000)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laser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是一种新型的角膜屈光性手术,为近视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真菌性角膜炎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铃英 《当代医学》2009,15(24):85-85
目前LASIK手术已经成为主要的角膜屈光手术。虽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术后角膜感染偶有发生,笔者遇到一例LASIK术后角膜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因术后疼痛度高、视力恢复及用药时间长等原因在临床上应用远少于角膜基质层手术。但随着现代激光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发展,表层屈光手术不断完善,并重新在屈光手术中占领主导地位,且其安全性、有效性也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和患者的认可。目前,最新的表层手术为德国阿玛仕准分子激光独有的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其因独特的优势已成为越来越多屈光不正或伴不规则角膜眼患者的首选,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增效手术。但表层手术存在的视力恢复慢、容易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术后疼痛度高等固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时角膜切削的数学模型。方法:从近视及远视的屈光状态出发,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的原理、角膜曲率的变化对屈光率的影响,着重建立屈光性近视和远视矫正的精确数学模型,给出屈光程度与手术直径及角膜切削程度的曲线关系图,并以此植入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机,进行指导屈光手术。结果:统计某眼科中心163只术眼,81.6%的术眼1个月后的裸眼视力达到0.8以上。结论:根据数学模型和曲线关系图指导的手术达到了临床的要求,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Pallikaris等(1990)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与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起来用于近视的矫治,即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d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矫治屈光不正的方法,而其中lasik手术又因设计合理,对角膜组织解剖结构破坏少,手术效果更加准确,视力恢复更加迅速等优点很快成为屈光手术的主流。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lasik手术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本文就LASIK手术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矫正屈光不正的新技术,它是用193nm波长准分子激光在角膜表面进行切削,以改变角膜表面的曲率,计算机控制其精确度达亚微米水平,该手术较其他屈光性角膜手术更具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故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及广泛的应用。手术时程短,损伤轻,作为门诊手术无须住院,但该手术需去除中央区角膜上皮这一自然屏障,故正确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维持正常的上皮愈合,防止术后感染至关重要。1 临床资料目前我院进行PRK手术150例,男82例,女68例,共296只眼,其中近视142例,282只眼,包括单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可行性,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2只实验兔(均右眼)采用联合经植片内皮面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的板层角膜移植术,结果:观察12周,实验眼的屈光状态改变值在预定的范围内;植片透明,病理组织学证明,植片,植床的交界面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炎症反应及排斥反应轻。结论:可以联合屈光手术及板层角膜移植术,有些问题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内近视眼手术矫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的RK术,至目前的LASIK,已作为常规的近视眼矫正手段应用。越来越多不愿配戴眼镜的年轻人接受了这些手术。但这些屈光手术,无论采用何种高科技技术,均比不上普通眼镜安全、精确和个性化,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替代戴镜矫正。许多手术接受者或多或少存在屈光不正,尤其是高度近视者残存近视度更多,术后仍需配戴眼镜。由于屈光手术是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达到降低眼球总的折射力,术后角膜变形打破了“角膜与晶状体散光原有的互抵平衡”,使术后散光增加。其中RK术后因角膜视区直径仅3.0~3.5mm,明显干扰了验光师观察视网膜的反光影。所以,屈光手术后裸眼视力欠佳的配镜者,其验光配镜的难度更大,对眼科医师和验光师的技术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因其伤口愈合快、视力恢复快、几乎不发生角膜混浊、术后不必长时间滴皮质激素、矫正屈光范围大和屈光回退少等优点受到广泛欢迎,是目前角膜屈光手术中理想的术式[1].随着 LASIK手术的普遍开展,其临床并发症也逐渐引起眼科医师的重视[2~5].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完整随访记录的LASIK治疗近视6 779例(13 172眼)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对角膜前表面屈光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后角膜前表面屈光性状改变的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30例(30眼)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接受巩膜环扎外加压术的患者在术前l d、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检测术眼的角膜前表面屈光度、散光度、散光轴向和不规则散光度,并分析不同手术因素对角膜前表面屈光性状的影响.结果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引起角膜前表面周边部术后1周屈光度显著减小(P<0.01);中央部散光度显著增加;散光轴向向加压块中点轴向偏移,术后1周中央部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规则散光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手术中环扎带的长度和加压块的宽度与各屈光参数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后的角膜前表面屈光改变以短期为主.医生在手术操作中应尽量减小对角膜形状的改变,以保证术后的视觉恢复.  相似文献   

16.
LASIK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燕一 《微创医学》2007,2(3):190-191
目的观察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385例(761眼)LASIK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进行记录、观察.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角膜瓣边缘出血、角膜瓣偏中心、角膜瓣下异物残留;术后并发症为角膜瓣皱褶、弥漫性层间角膜炎、屈光过矫、欠矫、屈光回退、眩光和干眼症。结论LASIK手术治疗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其并发症应予以重视。提高手术技巧、完善手术方案、熟练掌握机器性能和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龙曙光 《华夏医学》2008,21(1):189-190
准分子激光技术的发展为治疗各种屈光不正开辟了新途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已成为治疗各种屈光不正的主导手术。该手术需要做一个厚度130~160μm的角膜瓣,由于术后角膜瓣与角膜基质的愈合反应轻微,即使经过数年时间,两者组织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王文战  霍银平 《中原医刊》2007,34(11):17-18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术后眼眼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通过对37例玻璃体切除术合并硅油填充术前双眼屈光状态相同的患者行硅油取出手术前/后视网膜复位且屈光介质透明的眼进行检影验光、角膜曲率测量,及A型超声检查,研究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状态。结果A型超声检查,硅油取出术后有晶状体眼眼轴长度为(23.3±1.4)mm,对侧未手术眼为(23.0±1.6)mm,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角膜曲率为43.2±2.1,对侧未手术眼为42.6±2.0,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取出术后眼晶状体厚度平均为(3.97±0.34)mm,而对侧未手术眼的平均晶状体厚度为(3.39±0.02)mm,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填充眼的屈光度平均为(+7.5±3.0)D,硅油填充眼屈光度和未行硅油填充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度比行玻璃体切除术前平均改变了(-3.4±2.9)D,硅油取出术后和患眼玻璃体切除术前屈光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状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近视改变。研究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状态有助于预测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疗效与中心角膜厚度及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德国keracor 116型准分子激光仪,采用多步分区切削法治疗近视,术后随访1年。按术后1年疗效分为两组:不回退组(Ⅰ组):术后1年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行以内22例40眼;回退组(Ⅱ组):术后1年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42例52眼。每眼手术前后均测量中心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角膜实际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相比较,Ⅰ组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疗效与中心角膜厚度变化有关,与眼轴长度无关。提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控制中心角膜厚度的增加是保证术后疗效,防止视力回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主要的屈光手术方法之一,有疗效好、恢复快、可预测性强等优点。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瓣皱褶和移位、角膜上皮内生、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干眼、角膜扩张、屈光回退等,此外还有较少见的丝状角膜炎。2002年6月~2003年10月,我们对476例病人(931眼)行LASIK手术.术后出现丝状角膜炎2例(3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