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在过去的10年间明显增加了一倍,根据1995年WHO的报告,全世界有心力衰竭患者约2500万,每年新诊断的患者约200万以上。目前,慢性心力衰竭(CHF)的5年病死率是50%左右,与恶性肿瘤相近。除了泵衰竭引起死亡外,CHF患者的心性猝死率是正常人的6~9倍。最近,尽管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病死率正在下降,但CHF的患病率和病死率负担却呈增加趋势。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轻-中度CHF的预后。而对重症心衰患者的疗效正在临床观察中。CHF的新治疗方法包括:新药治疗、手术和辅助装置治疗、基因治疗以及细胞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内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华 《海南医学》2007,18(5):153-156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致死率和医疗花费高的疾患.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心肌梗死(AMI)存活率的升高,CHF已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心血管疾患,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数近100万,而且整体预后不佳.在过去的25年间,心力衰竭(HE)恶化住院率增加了3倍,首次住院后5年内的死亡率上升为75%.然而,HE治疗的前景尚好.在一些国家HE的死亡率正逐渐下降,这主要归功于最近HE治疗和心脏性猝死(SCD)预防方面的进展,例如药物治疗,细胞移植和植入性装置等.下面就HE的研究进展简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何世聪 《医学综述》2012,18(23):3983-398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老年CHF合并贫血的临床病例逐渐增多,尽管进行积极的抗心力衰竭治疗,但临床疗效尚不满意。CHF可引起贫血,进而加重心力衰竭。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HF合并贫血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贫血与预后、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β-受体阻滞剂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那开宪  余平 《中国医刊》2008,43(7):15-17
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力衰竭时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及或强心剂基础上应用可使慢性心力衰竭(CHF)总死亡率下降34%~35%,使CHF猝死发生率下降41%~45%,确立了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有广泛的神经内分泌异常,目前研究较多的有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心钠素(ANF)等.近年来,CHF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面引起了关注.本文就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乐理 《吉林医学》2011,(30):6360-6360
目的:分析N末端脑钠肽(NT-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及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选取160例CHF患者为心力衰竭组,根据心功能分级进一步分为4组: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每组40例。CHF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浆NT-BNP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治疗后血浆NT-BNP水平显著降低。结论:NT-BNP在CHF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1)检测顽固性CHF患者的血清甲状腺功能,如确有甲减或亚临床甲减者入组。(2)观察联合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顽固性CHF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结果:联用小剂量用状腺素治疗4周后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4例。结论: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美托洛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结果:治疗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脏射血分数增加,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美托洛尔可作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常规药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多部位心脏起搏(MCPT)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初步效果。CHF是一常见、难治的心脏疾病,治疗方法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中,1994年法国Bakker第1次将双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93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及90例健康人的血清尿酸水平,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越明显.结论 血清尿酸检测可用于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治疗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11~2010-05在我科住院的常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的CHF病人共30例,其中4例病人接受并同意BM-MNCs治疗,其余病人继续常规治疗,并形成对照组。治疗组完善术前准备后,在无菌条件下行骨穿,抽取骨髓夜50mL,将骨髓液试剂处理后分离获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皮经导管由冠状动脉注入血管远端。实验组所有病人均术前及术后3、6、12、24 mo顺利完成随访,对照组相应完成随访内容并继续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病人随访显示移植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ISM)、6 min-walk、BNP均明显改善,PET-CT提示缺损心肌有所恢复,没有1例病人因心衰加重住院,随访期内病人未发生心律失常,无心源性猝死,与对照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BM-MNCs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可行,能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但由于本实验例数较少,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是一种类似于胚胎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组织干细胞,又有胚胎干细胞不可比拟的优势。iPSC移植到受损区域后,经病损部位神经源信号的引导,可分泌修复损伤必需的营养因子,帮助无髓或新生轴突形成髓鞘,为轴突生长提供基质等物质,参与神经立体空间结构的重建,恢复神经系统功能,对周围神经的再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用iPSC治疗延缓失神经性肌肉萎缩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再生育继发不孕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不同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评估各影响因素对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对重要性, 为妇女再生育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因再生育继发不孕行IVF-ET的1 099例妇女1 129个IVF-ET治疗周期的临床、实验室及随访资料。按是否临床妊娠分为两组, 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再生育继发不孕妇女行IVF-ET治疗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比较各年龄阶段不同胚胎移植数的临床妊娠结局; 并分析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长方案、GnRH激动剂短方案、GnRH拮抗剂方案等3种常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治疗≥40岁高龄再生育继发不孕妇女的助孕效果。结果1 129个治疗周期中临床妊娠376例次(33.30%), 未临床妊娠753例次(66.70%), 这两组女方年龄、女方体质量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窦卵泡数、移植胚胎数和男方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 OR=0.900, 95% CI:0.873~0.928, P < 0.001)、移植胚胎数( OR=2.248, 95% CI:1.906~2.652, P < 0.001) 是再生育继发不孕妇女行IVF-ET治疗临床妊娠是否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30~40岁移植双胚胎与 < 30岁移植多胚胎妇女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40岁再生育继发不孕妇女应用GnRH激动剂长方案、GnRH激动剂短方案和GnRH拮抗剂方案三组妇女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年龄和胚胎移植数是预测再生育继发不孕妇女行IVF-ET治疗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30~40岁妇女建议移植胚胎数不超过2个。年龄≥40岁再生育继发不孕妇女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降低, 应用GnRH激动剂长方案、GnRH激动剂短方案、GnRH拮抗剂方案对其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脏内科急危重症疾病,发病率高。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挽救缺血而濒临死亡的心肌,降低临床死亡率。谷胱甘肽是体内抗氧化的一个重要化合物,对AMI的诊断及治疗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谷胱甘肽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椎间盘退变(IDD)是引起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导致的下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IDD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而不是从其病理机制入手,尚缺乏有效的生物学治疗手段。微RNA(miRNA)是一种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RNA,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如脂类代谢和细胞凋亡、分化及器官发育。研究表明,miRNA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呈高表达或低表达,参与IDD的多种病理过程,包括髓核细胞增生和凋亡、细胞外基质合成、炎症反应及软骨终板退变。本文总结了miRNA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谱及其在ID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对miRNA研究的深入,miRNA可能成为IDD生物学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糖皮质激素受体(GR)是核受体家族中的一员,结合配体后的受体会从细胞质中转位进入细胞核,通过对相关基因转录信号的调控发挥生物学作用。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产生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几乎都是通过GR信号通路实现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GR信号通路与膀胱癌的增殖、侵袭性和预后密切相关,而新一代GR选择性激动剂在提升糖皮质激素抗肿瘤作用的基础上,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有望成为膀胱癌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通常由基因突变致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该病的致病基因是人类最大的基因,位于Xp21.2区,编码抗肌萎缩蛋白。目前,DMD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DMD的基因突变及分子机制研究可为其治疗研究打下基础,而后者的进行又需建立在DMD疾病模型之上,如mdx小鼠模型等。随着研究的深入,DMD基因治疗策略不断提出,并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除此之外,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可提供患者特异的细胞来源,为DMD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脉冲电场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 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微秒脉冲电场和纳秒脉冲电场肿瘤消融的特点, 主要阐述了脉冲电场肿瘤消融激发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指出了脉冲电场不仅能够导致肿瘤局部彻底消融, 还能激发机体保护性免疫反应, 进而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这些独特优势对于肿瘤治疗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 脉冲电场消融所激发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机制及肿瘤疫苗的研发是未来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异质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急性哮喘、持续性哮喘特别是一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哮喘亚型中,中性粒细胞引起的气道炎症起主导作用。中性粒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比较复杂,它可以通过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参与哮喘的病理过程。大量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是由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和Th1细胞所调控,而不依赖于Th2细胞。现就中性粒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以及针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在新型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制剂领域的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抗病毒治疗不仅将HIV感染从一个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同时减少了HIV在人群间的传播,近年来“治疗即是预防”的观念已被人们所认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HIV暴露前预防(PrEP)能有效减少HIV在高危人群间的传播。临床试验显示PrEP是安全的,可以有效预防HIV感染。目前,欧美国家及WHO指南均推荐对男男性行为者、感染HIV高风险的异性性行为者、HIV单阳伴侣中的HIV阴性者以及静脉吸毒者等高危人群进行PrEP。推荐使用的药物和方法是每日口服替诺福韦和恩曲他滨合剂,部分人群也可使用替诺福韦。PrEP应结合其他预防措施如安全套使用、静脉吸毒的处理以及抗病毒治疗来进一步降低HIV感染的风险。目前,PrEP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伦理学、药物可及性、服药依从性以及使用率等问题,应该针对高危人群大力推行PrEP,让更多的人群受益减少HIV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