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肾法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古籍中虽未见有关女性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记载 ,但就与其相关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等方面的论述却屡见不鲜。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曰 :“肾主骨”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 :“肾者……其充在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肾生骨髓” ,“在体为骨” ,都是说明肾主骨生髓 ,即骨与髓均为肾之所生。《医经精义》亦云 :“肾藏精 ,精生髓 ,髓生骨 ,故骨者 ,肾之合也”。“精足则髓足 ,髓在骨内 ,髓足则骨强”。提出了肾脉精气充盈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骨骼的生长、壮健与再生。《素问·痿论》又云 :“腰者肾之府 ,转摇不能 ,肾将惫矣”…  相似文献   

2.
“肾主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相似文献   

3.
浅谈“肾主骨”与肾性骨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全国著名专家董德长教授,在河北省首届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上的《肾性骨病》专题讲座中。谈到古人有“肾主骨”之说,认为祖国医学有其深奥内涵及远见卓识,与现代医学密切相关。本人以此为启迪,颇有感受,今浅谈如下。 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记载了“肾主骨”之说。《素问·阴阴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指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认为“肾”能接受五脏六腑所传之精封而藏之,充实于骨,濡养于骨。《索问·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  相似文献   

4.
“肾主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经》提出了"肾主骨"的理论,《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指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认为"肾能接受五脏六腑所传之精封而藏之,充实于骨,濡养于骨。这一理论已逐渐被现代国内外医家所重视。现试从现代医学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和临床表现对"肾主骨"加以探讨。一、骨与钙和维生素丁(维生素 D)佝偻病、软骨病及肾性骨病的防治,中医根据辨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为特征 ,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 [1 ] 。本文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肾虚血瘀病机的相关性及补肾活血治法进行初步探析。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基础1.1 肾虚 :肾为先天之本 ,藏精 ,主骨 ,生髓 ,是人体元阴元阳闭藏之处 ,具有藏精化血之功效。《素问·六节脏象论》曰 :“肾主骨 ,生髓”,“肾者主蛰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其充在骨”。目前 ,绝大多数学者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归入“骨痿”的范畴 ,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是肾虚 [2 ] ,这与中医对骨…  相似文献   

6.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肾主骨生髓”,因为髓包括骨髓、脊髓和脑髓,所以肾主髓亦本应包括肾与这三者的关系。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讨论肾主骨(包括骨髓),即传统中医的肾与现代医学理解的骨骼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医学看“肾主骨”夏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361005)周叔平主题词肾疾病/病理生理学,骨疾病/病理生理学肾主骨,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素问》曰:“肾生骨髓”,“其充在肾”,“肾主身之骨髓”。因此,如肾之精气不足,骨髓空虚...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学理论基础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病名古虽未见,但关于肾与骨之间的生理、病理及肾虚导致骨病症状的描述,说明了肾虚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因病机,因而治疗上立足于扶助肾气。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如《素问·宣明五气》中“肾主骨”、《灵枢·本输》中“肾藏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无“骨质疏松症”病名,但《黄帝内经》有“骨痹”、“骨痿”等类似记载。如《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气至,名骨痹。”指出了肾虚外感,寒邪舍骨,发为酸痛者即为骨痹。《素问·痿论》云:“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系统,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细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其结果引起骨脆性及骨折率的增加。临床表现有骨骼疼痛、身高降低,以致体态变形甚至发生骨折,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老年疾病。由于妇女特殊的生理现象,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矿物质的丢失明显加快,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较男性明显增加,严重危害了中老年妇女的健康。   骨质疏松症当属中医“骨痿”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素问》中有“肾之合骨也”,“肾主身之骨髓”的记载,说明骨与髓均为肾之所主,肾之精气的盛衰关系到骨髓的盈亏及骨功能的状态。肾中精气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化生有源而强键有力;肾中精气虚衰则骨髓空虚,骨骼失其滋养而脆弱无力。《内经》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指出人的生、长、壮、老,已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同时也说明了肾精的盛衰与骨骼的生长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肾气未充之前,骨的发育也未成熟,如11岁左右尚未行经的女性儿童的骨密度约为成年女性骨峰值的75%左右,而女子49岁以后骨密度随年龄增长又明显下降,此时妇女肾中精气趋向衰退,天癸耗竭,冲任虚衰,性腺亦逐渐衰退,生殖能力下降以至消失,血海空虚月经断绝。由于肾精虚衰而使骨髓失充,骨骼失养,故出现以伎巧不灵,腰膝酸软,腰胯疼痛为主的见症,严重者“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素问·痿论》)  相似文献   

11.
安鹏  张飞 《陕西中医》2010,31(5):640-640,F0003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人体阴阳之源。《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类证治裁·卷二·喘症论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说明肾的主要功能有藏精、主水、纳气。而肾脏的功能失衡,会影响生长、发育和骨髓、脑髓的充盈,并可出现水肿、尿少或小便清长、尿量增多、气喘、呼多吸少等诸多病理现象。针灸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和协调阴阳的功能。而对肾病的治疗针灸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纵观古今历代医家,治疗肾病的重要穴位大有可观。可大致分为本经穴五腧穴、足太阳经背俞穴及任脉腧穴。  相似文献   

12.
一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三宝:精、气、神。四海:出《灵枢·海论》。包括水谷之海(胃)。气海(膻中)、血海(冲脉)、髓海(脑)。五主:出《素问·宣明五气论》,为五脏所主的简称。即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六奇恒:即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七冲门:出《难经·四十  相似文献   

13.
骨痿治验二则江苏省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医院陈琪儿关键词:骨痿,中医药治疗《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素问·痿论》也说:“肾气热,则腰背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所以祖国医学认为,骨痿是因肾热内盛或邪热伤肾...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路昕  蔡辉 《河北中医》2009,31(3):467-469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医学古籍中,虽无骨质疏松症病名记载,但在《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有类似的描述。《素问·痿论》云:“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日骨痹。”  相似文献   

15.
老年痴呆从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河南中医》2000,20(1):25-25
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和转归均与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关系,脑为奇恒之腑,由髓汇聚而成是为髓海;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素问》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放精足则令人能力坚强,智慧灵活。又如金希云:“人之灵机记忆皆在于脑,小儿精少脑本满,老人精虚脑渐空,故记性皆少。脑原于肾,非明证乎。”《医方集解畔}养之剂》谓:“人生精与志,皆藏于紧,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通于心,则迷惑善忘也。”“脑髓纯者灵,杂者钝。”故肾精衰败则脑髓不充,而出现精神思维活动的异常,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思维丧失,神志呆钝…  相似文献   

16.
赵祯 《中医研究》2010,23(4):52-53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中医学的一个特色,脏腑辨证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五脏之中,肾与骨的联系最为密切,对于肾与骨、髓的关系,《医经精义》有精辟的论述:“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说明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才能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若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濡养骨骼,  相似文献   

17.
<正> 脏腑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揭示其本质是发展中医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仅从现代医学角度试论中医脏腑学说“肾主骨、生髓”的科学性,探讨中医肾的物质基础。 1 肾主骨的科学性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主生育和生殖”。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有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说明  相似文献   

18.
《素问·上古天真论》谓“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说明人体毛发与肾关系密切。毛发的营养虽来源于血,而生机则根于肾气;肾主精,精血互为资生,精足则血旺,毛发荣泽,精衰则血衰,发白而脱。故《素问·五脏生成篇》明确指出“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老年发白,这是因为肾气亏虚,属正常生理规律,而青少年发白或未老须发早白者,其原因虽然很多总不外乎虚,而肾气虚为  相似文献   

19.
骨关节炎以肾虚为病理基础,以软骨下骨重建异常为重要的病理表现,与增龄衰老密切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从女子以七与男子以八为基数的角度,论述了肾与筋骨盛衰的关系。肾虚髓亏,骨髓化生乏源,则筋骨失充,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归巢能力下降,引发软骨下骨形成-骨吸收耦联失衡,导致骨关节炎。BMSC是骨髓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其归巢重塑软骨下骨是髓充骨的功能体现,为肾所主。因此,基于“肾藏精生髓充骨”的理论,以BMSC归巢为切入点,以骨关节炎软骨下骨重建异常为研究对象,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BMSC归巢是补肾法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作用靶点,为进一步诠释“肾藏精生髓充骨”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祖国传统医学并无骨质疏松症的记载,从其临床症状分析,骨质疏松症归属于中医学的“骨痿”、“骨枯”、“骨脾”等范畴。该病与中医理论的肾、脾、肝等脏器有关。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气足,肾精充实则骨髓化生有源,骨骼坚固,强健有力齿固。若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则骨髓乏源,骨骼失养,脆弱无力,牙齿松动,咬食无力,齿髓不固。齿为骨之所终,髓弱骨枯,骨枯则不能固齿,从而使牙齿松动,而不能承受正常的咬牙合力。中医以肾主骨理论为指导,认为肾虚为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故治则以补肾为主。人到老年机体功能减退涉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