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同种异体冷冻干燥脱钙骨植入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病人,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骨融合问题。方法3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abb氏角42°~76°,矫形内固定后在植骨区域去骨皮质形成粗糙面,椎板及关节突,横突处植入长条状同种异体冷冻干燥脱钙骨。结果32例病人术后9~18个月随访,摄X线片显示植骨区域骨痂生长,未见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拆除术后3个月摄X线片,2例病人回复脊柱侧凸12°。结论同种异体冷冻干燥脱钙骨与植入自体骨一样产生相同的成骨效应。  相似文献   

2.
背景:同种异体骨被广泛应用于脊柱侧凸后路手术,大量研究显示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髂骨移植可取得相近的临床效果.目的:观察不同种类骨移植材料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植骨融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对比分析,病例来自2000-01/2005-1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对象:选择行后路钉-棒系统矫形手术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自体骨移植组21例,同种异体骨移植组23例,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27例.同种异体骨为冻干同种异体松质骨,由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方法:3组骨移植融合手术方法保持一致,按脊柱侧凸类型及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原则进行植骨床准备及植骨.自体骨移植组植入修剪成火柴状的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移植组植入经生理盐水浸泡30~40 min的冻干同种异体松质骨条;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植入髂骨碎块与经上述处理的冻干同种异体松质骨碎块.主要观察指标:比较术后第3,9,15,36个月的植骨融合率、Cobb角丢失率及各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7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自体骨移植组半均融合节段7个,同种异体骨移植组平均融合节段7.6个,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平均融合节段8个.术后第9个月,自体骨移植组融合率高于其他2组(P<0.05);Cobb角丢失率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3,15,36个月,植骨融合率、Cobb角丢失率3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螺钉及棒的松动、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其中自体骨移植组发生取骨处疼痛3例,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发生取骨处疼痛1例.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对维持矫形可取得相近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畸形,目前对其外观表现与畸变的内在规律所知甚少。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s角与顶椎多变量旋转畸形之间的内在规律。设计:采用非随机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地点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研究对象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9~32岁。方法:行脊柱正位X线摄片测量侧凸的Cobb’s角及顶椎cT扫描测量顶椎的旋转角度(Aaro法)和双侧椎根轴心线与椎体轴心线夹角。主要观察指标:正位X线摄片Cobb’s角,CT片顶椎旋转角度及双侧椎弓根与椎体轴心角度。结果:在38&;#176;~124&;#176;内,侧凸Cobb’s角每增加1&;#176;,顶椎旋转增加0.39&;#176;。凸凹侧顶椎椎弓根轴心线与椎体轴心线夹角分别为(4.72&;#177;6.02)&;#176;,(14.22&;#177;6.52)&;#176;。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s角与顶椎旋转之间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和线性关系,双侧顶椎椎弓根与椎体轴心角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徐爱花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366-1366
患者女,19岁,因发现腰部左侧偏斜,双侧臀部不等大3年,以“特发性脊柱侧弯”收入院。查体示:脊柱外观呈左侧偏斜,背部平坦,右侧腰际部皮纹皱褶较多,臀部较左侧大且位置偏高,臀沟偏向右侧,棘突无压痛。腰部活动范围轻度受限,前屈90&;#176;,背伸5&;#176;,左侧弯10&;#176;,右侧弯15&;#176;,压迫椎旁肌及双下肢放射痛。X线示:脊柱腰段向左侧凸,以L2为顶椎,约60&;#176;。经充分术前准备,于2005年2月28日在全麻下行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加腰椎植骨融合术,手术顺利,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术后一剧X线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于自体骨供区有限,采用中华长城系统内固定,自体骨与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干燥骨联合移植对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改善。方法:选择2002-03/2004-0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骨科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8例,Cobb’s角48&;#176;~110&;#176;,旋转畸形2&;#176;-3&;#176;。按King分型,Ⅰ型5例。Ⅱ型6例,Ⅲ型6例,Ⅳ型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椎牵引2周,术前1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内固定物采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术前2h将异体皮质、松质骨片放人37℃庆大霉素生理盐水中浸润,将骨片周边的皮质骨去除后,将松质骨片剪成2-6mm的碎松质骨粒,用37℃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继续放人37℃庆大霉素温生理盐水中进一步浸润待使用。Ⅰ型患者经横突旁切口行侧前路胸、腹膜外松解,矫形椎体钉固定、自体骨、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干燥骨混合后椎体间植骨术。Ⅱ,Ⅲ,Ⅳ型患者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侧突变后突、分段撑开、剃刀背切除、自体骨、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干燥骨混合后椎板间植骨融合术。术后3周戴支具下地活动。结果:纳入患者18例,平均随访11.8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手术一般情况: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为400-800mL,手术时间为3-6h,平均4.6h,术中唤醒检测脊髓均未见异常,伤口均为Ⅰ类切口,甲级愈合。②手术前后cobb角矫正情况: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侧凸主弯、代偿弯cobb角均明显减小[(68.3&;#177;12.6)&;#176;,(30.1&;#177;10.4)&;#176;;(31.2&;#177;9.5)&;#176;,(16.8&;#177;11.4)&;#176;;P均〈0.05]。③顶椎旋转度矫正情况: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明显减小[(2.4&;#177;0.5)&;#176;。(1.8&;#177;0.6)&;#176;,P〈0.05]。④身高变化情况:与术前比较,术启1年明显增高[(146&;#177;19.2),(152&;#177;18.7)cm,P〈0.05]。⑤植骨融合情况:所有病例在术后4个月,植骨颗粒已经模糊,开始形成新骨:术后8个月左右,已经有大量新骨形成,使得脊椎的正常结构已显示不清。无1例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均未出现3周后晚期感染以及因使用同种异体骨而感染肝炎或艾滋病者。结论:实验过程18例患者均未见明显排斥反应,切口愈合良好,植骨区均达骨性融合。提示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及同种异体骨融合对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模仿天然骨的成分及结构特征,可为细胞提供与天然骨相类似的微环境。目的:观察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在成人特发性脊柱畸形矫正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9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移植36例,同种异体骨移植33例,植骨后第3,6个月拍摄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69例患者畸形明显矫正,3,6个月的影像学观测两组均可见骨小梁生长。植骨后6个月,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组明显融合33例,同种异体骨组26例。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组早期融合率高于同种异体骨组(P<0.05)。提示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是比较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在融合效果方面优于同种异体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前认为在脊柱侧弯的矫形治疗中最安全、融合率最高、临床应用最多的仍是自体髂骨.实验观察了脊柱畸形矫正融合术中应用原位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植骨的效果.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4-03/2005-12本院及北京协和医院骨科脊柱中心脊柱侧弯的患者128例,其中男35例,女93例,年龄7~24岁.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无神经系统症状.128例中特发性脊柱侧弯115例,先天性脊柱侧弯10例,间质病变合并脊柱侧弯(马凡综合征)1例,成人脊柱侧弯2例.本试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试验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矫形内固定、原位自体骨 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③术后第3,6,12个月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及前后位X线片,观察融合区域两侧的骨质融合情况.结果:12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所得数据均进入分析.①术后随访4~12个月,患者无免疫排斥反应,手术切口周围无红肿,无渗液,切口均甲级愈合.②X线片显示术后1个月有少量骨痂生长,同种异体骨密度稍低;术后3个月同种异体骨与宿主骨融合,并可见骨小梁通过;术后6个月大量骨痂生长,同种异体骨与宿主骨密度相同,无骨吸收.③植骨骨性融合121例,融合时间为3~6个月,未完全愈合7例,骨融合过程满意.结论: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及异体骨与宿主骨融合是临床上一种实用、简易、可靠的植骨方法.  相似文献   

8.
肖丹  刘斌  曾时兴  王义生 《新医学》2006,37(10):661-662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矫形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对1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手术矫形,并观察术后脊柱侧凸角矫正情况、有否出现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及身高增加程度。结果全组病例脊柱侧凸角由术前平均56°改善为术后7°,矫正成功率100%。无发生脊髓损伤、血气胸、断钉、松棒、感染等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半年,均达到骨性融合,平均身高增加(1~5)cm。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良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应用Isola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畸形患者的术后功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脊柱科2001-03/2003-06应用Isola钉棒系统治疗脊柱侧凸患者22例.特发性侧凸18例,先天性侧凸4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45&;#176;~83&;#176;,平均62&;#176;,矢状面Cobb角12&;#176;~54&;#176;,平均34&;#176;,椎体旋转按Nash-Moe分型Ⅰ度6例,Ⅱ度13例,Ⅲ度3例.结果:术后冠状位矫正为20&;#176;~31 &;#176;,矫正率为62%~85%,平均69%,矢状位矫正为21&;#176;~32&;#176;,平均26&;#176;.椎体旋转矫正Ⅰ度.随访9个月~3年,平均2.4年,植骨融合良好,矫正角度丢失率<4.4%.结论:应用Isola钉棒内固定系统校正脊柱侧凸,利用悬臂技术产生的平移力获得冠状面良好矫正率的同时,可获得矢状面的矫正,并保持躯干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人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应用于上颌窦提升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人冻干脱钙骨作为植骨材料对20例患者共22侧上颌窦行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或延期行牙种植术。种植体修复后随访36~48个月。结果:植骨后6~8个月X线检查发现,移植物和正常骨组织界线逐渐变模糊,植入材料吸收少,新形成的牙槽骨高度符合牙种植要求。同期或延期植入的33颗种植体中有1颗骨结合失败,其余种植体均形成良好骨结合。观察期内种植义齿行使功能良好。结论:人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应用于上颌窦提升术中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善松  李明  朱晓东  陈语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80-281,T006
目的:观察鸡脊柱侧凸模型椎旁肌中肌梭结构、数量、密度及其分布,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刚孵育出的鸡行松果体切除,获得脊柱侧凸动物模型;将鸡脊柱侧凸模型分为Cobb角10&;#176;-20&;#176;组及Cobb角&;gt;40&;#176;组,椎旁肌取下后切片,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肌梭结构,对肌梭数量、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鸡脊柱侧凸模型椎旁肌中部分肌梭被囊呈“气球样变”,梭内肌纤维有异常改变;Cobb角10&;#176;-20&;#176;组肌梭密度为(25&;#177;5)个/g肌肉。Cobb角&;gt;40&;#176;组肌梭密度为(23&;#177;7)个/g肌肉。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鸡脊柱侧凸模型椎旁肌中部分肌梭结构异常,肌梭数量减少,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背景:采用前路内固定在重建脊柱前、中柱稳定性和支撑功能的同时,可给植骨床与植骨块之间提供压应力,促进植骨融合。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冻干骨植入内固定在治疗小儿脊柱结核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入内固定治疗小儿脊柱结核27例,内固定后继续抗痨治疗12~18个月,观察内固定疗效及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6个月~2年半。Bridwell判断标准:Ⅰ级,14例;Ⅱ级,11例;Ⅲ级,2例。伴有双下肢不全瘫5例,内固定前Frankel分级D级3例,E级2例,内固定后均恢复正常。27例中1例C6~7椎体结核,内固定后3个月伤口窦道形成行"病灶清除",6个月时因内固定松动、脱落、异体骨塌陷,再次内固定植骨。1例T9~11椎体结核患儿置入后6个月开始出现轻度后突,Cobb’s角:20°,行前路内固定取除,后路植骨融合骨生长阻滞。说明在全身抗痨治疗的基础上,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冻干骨植入内固定治疗小儿脊柱结核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压缩骨折。与单纯采用AF的治疗进行比较,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将56例胸腰椎骨折复位,同时行椎板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其中21例患者在骨折椎体中注入骨水泥,X线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56例患者照片示椎弓根钉位置满意,骨折复位良好。术后无神经根损伤及脊髓损伤加重情况,48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X线照片提示有骨水泥填塞比没有骨水泥填塞的患者胸腰椎矫正度的丢失明显减少。脊柱骨折复位效果:无骨水泥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分别是(3l&;#177;11)&;#176;和(4&;#177;4)&;#17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725,P&;lt;0.01);骨水泥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分别是(3l&;#177;13)&;#176;和(4&;#177;4)&;#17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62,P&;lt;0.01)。无骨水泥对胸腰椎骨折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是(26&;#177;9)&;#176;。骨水泥对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是(27&;#177;10)。骨水泥组与无骨水泥组在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t=1.65。P&;gt;0.01)。结论:采用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有效维持椎体的高度,更好地防止后期脊柱后凸畸形的复发。减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骨代谢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该类患者存在着低骨量及骨质疏松症,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参与骨代谢的调节,是强有力的骨吸收因子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骨密度变化及与血清IL-6含量的相关关系。设计:以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脊柱外科。对象:2003—07/1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6例,男6例,女30例,年龄12.18岁,Cobb角34&;#176;~109&;#176;,且均为胸弯者;健康青少年志愿者36例为对照,男7例,女29例,年龄13~18岁。方法: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吸收仪分别对所有研究对象L2-L4和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的骨密度进行测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6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比较;②血清中IL-6浓度比较。结果: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L2-L4和股骨颈、大转子、ward’s角的骨密度分别为(0.79&;#177;0.12),(078&;#177;0.12),(0.65&;#177;0.10)和(0.69&;#177;0.13)g/cm^2,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9&;#177;0.11),(0.95&;#177;0.11),(0.78&;#177;0.10)和(0.88&;#177;0.11)g/cm^2](P&;lt;0.001),血清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lt;0005),且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腰椎和股骨所测的3个部位的骨密度变化与血清IL-6浓度呈明显负相关(P&;lt;0.001),而正常对照组腰椎及股骨所测的3个部位的骨密度变化与血清IL-6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gt;0.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着骨密度的降低,且细胞因子IL-6过量分泌,可能是引起特发性脊柱侧凸低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背景: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容易出现植骨块滑移、骨折、吸收或突入椎管引起神经症状,从而导致脊柱不稳.钛网为强度非常高的圆桶状,其边缘以锯齿状与椎体接触,具有显著防滑移作用.目的:探讨钛网植入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椎结核患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3~55岁.采用一期病灶清除,前和/或后路椎弓根系统置入内固定,钛网及同种异体骨联合应用植入治疗,术后观察伤口愈合、结核中毒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固定融合及复发情况.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获得1~3年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结核中毒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无移动、折断、吸收,无后突畸形发生,固定融合情况良好,无结核复发迹象,6~12周带支具下床活动,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证实脊柱结核病灶一期清除后,应用钛网及同种异体骨植骨结合内固定置入治疗能使脊柱获得即刻及远期的稳定,纠正后凸畸形,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是目前治疗脊柱结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胸椎椎弓根的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其形态变化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2000-10/2004-10解放军总医院骨科需要手术矫正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8例,男4例,女14例,年龄14~19岁。18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矫正内固定治疗,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①患者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脊柱侧弯的Cobb角。②根据1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CT断层扫描DICOM数据,采用Mimics和3D View软件进行脊柱数字化三维重建和显示,直接在计算机上观察胸椎椎弓根的形态,测量胸椎椎弓根的横径、椎弓根-肋骨头结合体横径、椎弓根矢状径。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8例患者全部纳入实验。①脊柱侧弯度数测量结果:18例患者主胸弯凸向右侧,X线和CT均未发现椎体和肋骨畸形。Cobb角45&;#176;~125&;#176;,平均68.3&;#176;。②椎体形态观察:随着脊柱侧弯和椎体旋转的变化,上下关节突、横突、椎板及椎体都出现不对称变化,一般凹侧关节突和横突小于凸侧。从冠状面断层可观察到椎弓根内侧壁皮质骨厚度明显比外侧壁皮质骨厚。③胸椎椎弓根的横径、椎弓根-肋骨头结合体横径、椎弓根矢状径测量结果:椎弓根横径为3.27~7.94mm,T4左侧最小,凹侧椎弓根横径小于凸侧;胸椎椎弓根-肋骨联合体横径为11.32~15.91mm,T5右侧椎弓根-肋骨联合体横径最小;双侧椎弓根矢状径自T1-12逐渐增大,双侧无明显差异。T1右侧矢状径最小,为7.97mm,而T12左侧矢状径最大,为12.92mm。结论: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精确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患者椎弓根的各项径线。一般情况下凹侧关节突和横突小于凸侧,凸、凹侧椎弓根各个节段的形态变化存在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7.
背景:传统评价脊柱侧凸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仰卧位像、牵引像、俯卧位推压像以及侧方弯曲像等。近年来,支点弯曲像已成为术前评价脊柱柔韧度的新方法。目的:比较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对脊柱侧凸矫形的预测作用与价值。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该科收治的胸椎侧凸畸形患者27例,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龄15.4岁。干预:全部病例术前行脊柱正侧位、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检查,采用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植骨融合术,第3代节段性内固定系统固定。主要观察指标:脊柱正侧位、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以及术后正位像的Cobb角。结果:①术后平均Cobb角为31&;#176;,较术前胸弯(平均Cobb角为61&;#176;)明显改善(t=1.706,P&;lt;0.01),平均矫正率为51.6%。②3种检查方法均与术后胸弯Cobb角呈正相关(P&;lt;0.01)。③Fulcrum像与术后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他两种方法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①Fulcrum像可以用于评价胸弯的柔韧度,其效果优于站立位Bending像和悬吊牵引像。②分析脊柱侧凸畸形及预测脊柱侧凸的矫形需联合应用3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156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8个月,未有结核病灶复发.结论 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脊柱结核手术成功的前提,坚强内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抗结核药物和病灶彻底清除是内固定安全植入的前提.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应该是病灶清除、减压矫形、植骨融合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19.
叶宏  郭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6):1436-1437
目的:评价跟骨解剖钛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40足关节内跟骨骨折使用跟骨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其中14例植入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髂骨。结果:40足获得18~26个月随访,术后8~12周X线检查骨折均愈合,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为90%。结论: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固定结合选择性植骨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异体冷冻干燥松质骨移植治疗脊柱结核的中长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将异体冷冻干燥松质骨装填于钛网内,用于胸、腰椎结核手术前路支撑植骨,在完成脊柱重建和促进骨愈合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1999-01/2005-03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接受胸、腰椎结核病灶根治性清创,并采用冷冻干燥异体松质骨进行植骨融合的胸、腰椎结核患者24例进行信件和电话随访,其中19例患者完成随访。胸椎结核11例,腰椎结核8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前方经胸腔入路或前方经胸膜外人路(用于T12的显露)进行病灶清除,钛网加异体骨植入,前路内固定。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方经腹膜后入路,钛网加异体骨植入,前路或前、后联合内固定。采用钛网菱形网格沉入终板的相对比值来表示钛网的沉降值,钛网菱形网格高度的测量值为9mm。分别测量钛网在头侧和尾侧终板上的沉降值。评估异体骨的融合情况:Ⅰ级为骨质融合,并有骨小梁影像;Ⅱ级为植骨完好,未见完全的骨质重塑和融合,但交界面没有透光区;Ⅲ级为植骨完好,但在移植骨的上、下端与受区骨的交界面处有透光区;Ⅳ级无任何骨融合迹象,移植骨吸收。结果:19例患者接受至少30个月的随访(30~73个月),平均随访51.2个月,随访率79.2%。①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26d(平均10.1d)。②最终随访患者的X射线片显示钛网在头侧终板的下沉为(0.60&;#177;0.06)个菱形网格高度,在尾侧终板的下沉为(0.40&;#177;0.06)个菱形网格高度,钛网平均总下沉高度为1.0个菱形网格高度,即绝对高度为9mm。③19例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观察到骨融合现象,X射线片显示在钛网旁可见骨桥形成,或者钛网两端与椎体的交界面模糊。胸椎骨融合Ⅰ级9例,Ⅱ级2例;腰椎骨融合Ⅰ级6例,Ⅱ级2例。结论:异体冷冻干燥松质骨装填入钛网或人工椎体可有效地应用于脊柱结核的前路椎体重建术,为了使植骨达到良好的再生和重塑,应进行稳固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