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碳酸氢钠溶液和0.45%氯化钠溶液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 人工气道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以1.5%(A组)、2.0%(B组)、2.5%碳酸氢钠(C组)和0.45%氯化钠(D组)作为湿化液.观察气道湿化效果、气管黏膜出血水肿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4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日吸痰次数及气道出血相似.与D组比较,三个碳酸氧钠湿化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与0.45%氯化钠溶液比较,对人工气道患者实施碳酸氢钠溶液气道湿化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
徐玉芬  钟爱民 《中南药学》2011,9(11):867-869
目的了解人工气道湿化过程中,不同湿化液的选择对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气管切开患者以便利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6例、实验A组50例和实验B组44例。对照组采用0.45%氯化钠溶液为湿化夜,实验A组采用0.45%氯化钠溶液加盐酸氨溴索作为湿化液,实验B组采用1.5%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湿化液。观察3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A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阻次数、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B组患者痰阻次数、肺部感染等优于对照组(P<0.05),而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刺激性咳嗽及湿化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0.45%氯化钠溶液加盐酸氨溴索作为气管切开患者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液效果优于0.45%氯化钠溶液和1.5%碳酸氢钠溶液,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对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住院患者人工气道患者1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研究组采用持续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滴注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对肺部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内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痰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同对照组相比,气道开通前3 d,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5天、第7天、第14天,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可明显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为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预防应用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16例老年人工气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例,试验组采用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试验组痰栓、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吸痰时及吸痰后2min、5min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痰栓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16例老年人工气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例,试验组采用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试验组痰栓、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吸痰时及吸痰后2min、5min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痰栓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出血机械通气中吸痰时既避免加重肺出血,又能吸净痰液及血块的良好的气道冲洗法.方法 201例新生儿肺出血机械通气的患儿, 随机取A组102例,B组99例.A组:湿化液采用1.2 5%碳酸氢钠溶液,肺出血早期是血性分泌物多,注入的量约1~2ml/次,间隔时间是以听诊肺部有湿罗音,为可吸痰的指征,如有血性液体于气管插管涌出,随时迅速吸出气管内血性分泌物;后期容易并发相关性炎症黄色黏稠的痰液多,应用1.2 5%碳酸氢钠溶液注入的量及间隔时间主要根据痰液黏稠度而定.B组:湿化液采用生理盐水滴入量1~2 ml/次,余同A组.结果 A组:发生窒息1例.肺部感染7例.感染率6.9%;B组99例,发生窒息7例,肺部感染1 5例,感染率15.2%,A组窒息发生率及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1.25%碳酸氢钠气道冲洗法优于传统的生理盐水气管内滴药法.结论 1.25%碳酸氢钠气道冲洗法是及时清除血液,保证气道通畅,湿化,和预防肺部感染较为可靠的措施,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生理盐水气管内滴药法.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7,(8):618-620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1~3 d带气囊气切导管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50例喉癌术后早期带气囊气切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采用灭菌注射用水33 m L加5%碳酸氢钠17 m L,以每小时3~5 m L速度持续微量泵入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的方法。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预防导管堵塞、痰痂形成、痰液黏稠、刺激性咳嗽、下呼吸道感染方面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灭菌注射用水33 m L加5%碳酸氢钠17 m L持续微量泵入气道湿化法效果好,防止带气囊气切导管堵塞而危及患者生命,降低痰痂形成发生率,降低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和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舒适和术后康复,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人工气道病人的气道湿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病人的最佳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病人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两组病人均配合采用雾化吸入,在吸痰前先翻身拍背.治疗组采用气道冲洗法,对照组采用气道内滴液.从痰痂形成率、肺部感染率两方面,对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在130例病人中,对照组痰痂形成率、肺部感染率大于治疗组的痰痂形成率、肺部感染率.结论人工气道病人采用雾化吸入配合气道冲洗的方法,能有效防止痰痂的形成,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细辛脑联合碳酸氢钠注射液湿化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的疗效。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细辛脑和碳酸氢钠交替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α-糜蛋白酶和生理盐水进行气道湿化,用药后观察痰液粘稠度、痰液性状、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等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碳酸氢钠联合细辛脑湿化气道可提高湿化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种湿化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氧气罩吸氧所致肺部感染情况,以提高气道护理质量。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液湿化,试验组用50%乙醇溶液湿化。比较2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及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情况。结果2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均满意。试验组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氧气罩吸氧采用50%乙醇溶液进行气道湿化,能减少肺部感染率和痰痂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气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控制ICU内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观察我院125例行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ICU患者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总结细菌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并分析原因。结果导致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为基础疾病免疫力差,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口咽部定植细菌下移,生理屏障作用和无菌操作不严格等。结论有针对性地对气道的温、湿化,清除气道分泌物,加强气道、气囊的管理,控制口咽部细菌定植及误吸,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改进,可有效降低ICU患者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程序化气道管理在护理人工气道患者中的作用,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人工气道患者,采取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程序化气道管理,分析比较2组患者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痂形成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肺部湿化情况、痰液黏稠度Ⅲ级情况,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采取程序化气道管理后,研究组患者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痰痂形成时间、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Ⅲ级的比例和肺部感染比例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肺部湿化率高于对照组,二者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程序化气道管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ICU监护时间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减少痰痂形成时间,降低痰液黏稠度Ⅲ级情况,提高肺部湿化比例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气道湿化,对照组用常规灭菌用水湿化液气道湿化,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气道湿化可以提高临床疗效(P<0.05),减少痰痂形成(P<0.01),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P<0.01),减少气道出血(P<0.01),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P<0.001)。结论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灭菌用水湿化液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4.
李杰  唐勇  樊永忠  孙夕峰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02+1804-1802,1804
目的 研究大剂量沐舒坦在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以静脉滴注沐舒坦(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15 mg/(kg·d),对照组静脉滴注2mg/(kg·d).两组其他用药均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胸部X线片.结果 静脉滴注大剂量沐舒坦,可以使肺部痰液易于变得稀薄,痰液更易于咳出和吸出,胸部X线片显示治疗组肺部感染征象控制好于对照组(x2=5.07,P<0.05).结论 大剂量沐舒坦有助于改善气管切开患者痰液黏调度,促进排痰,控制肺部感染,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道管理分级评估表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意识清楚、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采取气道管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气道分级管理。观察两组气道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平均带管时间、日吸痰次数、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道管理分级评估表在人工气道患者的管理中应用效果好,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延长患者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机械通气患者中联合应用碳酸氢钠和氨溴索(沐舒坦)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机械通气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使用0.45%氯化钠加沐舒坦,采用微量注射泵在不脱机的状态下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及采用碳酸氢钠进行气道冲洗;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在脱机的状态下进行间断的气道湿化。观察2组的痰液黏稠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VA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并联合应用碳酸氢钠气道冲洗能有效的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气道湿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李苗 《中国药师》2016,(12):2277-2279
摘 要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疗效。方法: 行气管切开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或定时湿化法,观察组采用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观察时间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满意情况,痰液黏稠度情况,肺部感染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湿化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黏稠度I度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疗效满意,且可降低肺部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行持续雾化吸入的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64例脑外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4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患者气道开放后行持续雾化吸入观察组32例和患者气道开放后未行持续雾化吸入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用湿化液行24h的持续雾化吸入,对照组患者用相同湿化液行每日4次,每次20min的雾化吸入。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肺部感染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在痰液黏稠度上,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痰液黏稠度在同时间点的比较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痰痂形成上,对照组的痰痂形成率为46.88%,观察组的痰痂形成率为3.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肺部感染上,对照组的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7.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血氧饱和度上,对照组的血氧饱和度为(92±0.5)%;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为(99±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行持续雾化吸入能提高气道湿化效果,降低痰液黏稠度,降低痰痂形成率,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呼吸顺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用于脑梗死患者气管切开的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气管切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以输液泵持续滴注0.45%氯化钠溶液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以注射器间断滴入0.45%氯化钠注射液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输液泵持续滴注0.45%氯化钠溶液气道湿化法能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及痰痂形成,预防刺激性咳嗽与气道黏膜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减少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气管内给药途径。方法 4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临床上常用的3种气道湿化法(超声雾化组13例,间歇气管内滴药组17例,持续气管内滴药组14例),定时测量血药浓度,观察复方氧氟沙星溶液的治疗效果。结果 持续气管内滴药组治疗效果明显大于其他组(P〈O.005),且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O.05)。结论 采用经内套管持续气管内滴药可充分湿化气道,促进患者气道痰液稀释、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