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心脏再次瓣膜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施行心脏再次瓣膜手术的患者67例,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正确准备仪器设备、手术器械及抢救用物等;术中做好环境及患者的管理,熟练配合麻醉师及外科医生,及时、准确传递手术器械,术后安全、及时转运患者.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例,因出血二次开胸止血6例,经抢救治疗后均好转,66例患者均于2~11周出院.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发生,所有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准确、充分的环境用物准备,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技巧与专业技能,是协助术者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巨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巨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79例巨大风湿性心脏患者 ,心胸比 >0 7。根据心脏大小分为四型 :Ⅰ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 11例 ;Ⅱ型全心扩大 ,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 (LEVDd) 4 5~ 6 9mm 14例 ;Ⅲ型双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 ,小左心室 ,LEVDd <4 4mm 19例 ;Ⅳ型左心房扩大或 加右心扩大及大左心室 (LVEDd≥ 70mm) 35例。术前心功能Ⅲ级 5 4例 ,Ⅳ级 2 5例。二尖瓣置换术 (MVR) +三尖瓣成形术 (TVP) 32例 ,MVR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TVP 4 7例。结果 :早期死亡率为 5 1%。发生低心排 39例 ,心律失常 4 1例。术后随访 3个月~ 4年 ,长期生存 75例 ,心功能Ⅰ级 2 1例 ,Ⅱ级 32例 ,Ⅲ级 19例 ,Ⅳ级 3例。晚期死亡 3例。Ⅲ型术后早期低心排发生率高 (P <0 0 2 )。Ⅳ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P <0 0 0 1)。大左室远期效果较差。结论 :巨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非都是危重病人 ,但是小左室 (Ⅲ型 )和大左室 (Ⅳ型 )手术风险大 ,应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和置换适宜的人工瓣。术后加强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当发生瓣膜性心肌病者 ,是否换瓣手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机械瓣膜置换后的起搏器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瓣膜置换后为防止血栓并发症须终身抗凝 ,其中少数患者因缓慢心律失常需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而长期抗凝治疗为起搏器植入手术带来一定风险。现报告 1 6例机械瓣膜替换者植入永久起搏器的体会。资料和方法  1 6例均因风湿性心脏病进行了机械瓣置换 ,其中男性 1 0例 ,女性 6例 ,年龄 42~ 57(46 6± 1 1 1 )岁。置换的瓣膜为二尖瓣 1 2例 ,三尖瓣 1例 ,主动脉瓣 3例。起搏器植入术前心率低于 35次 /min者 1 1例 ,RR间期大于 3s4例 ,三度房室阻滞 1例。抗凝药物应用情况  1 6例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 ,凝血酶原时间 (PT)维持在正常值 …  相似文献   

4.
心脏机械瓣置换后血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机械瓣膜、置换部位、心脏自身因素(如房颤、心功能状态、心脏大小)等,抗凝治疗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对抗凝强度做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5.
心脏机械瓣置换后血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机械瓣膜、置换部位、心脏自身因素(如房颤、心功能状态、心脏大小)等,抗凝治疗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对抗凝强度做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19岁.因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5年,孕31周,胸闷、气喘进行性加重7 d于2008-11-19-20点入院.查体:端坐呼吸,下肢轻度水肿;双肺闻湿性罗音;心率103次/min,律整,心脏机械瓣音消失;腹膨隆,宫底于剑突与脐之间,肝脾触诊不满意.  相似文献   

7.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175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对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诊断标准和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1980年 1月至 1998年 2月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 175例 ,其中男性 80例 ,女性 95例 ,年龄 12~ 6 6岁 ,术前心功能Ⅲ级 40例 ,Ⅳ级 135例。二尖瓣置换 111例 ,其中 40例为再次手术 ,主动脉瓣置换 2例 ,二尖瓣 +主动脉瓣置换 6 2例。全组置入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 32例 ,左房血栓清除 17例 ,左房成形12例 ,冠状动脉搭桥、经主肺动脉内关闭未闭动脉导管及异常传导束切割各 1例。结果 :早期死亡 10例(5 6 % )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室颤为最常见原因。结论 :注重术前准备 ,适当选择手术时机 ,合理纠正病变 ,避免手术不当并发症及加强术后并发症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8.
风显性心脏瓣膜疾患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换瓣的效果。方法本组59例患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后58例,扩张性心肌病左室减容术同时行二、三尖瓣替换术后1例。因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出现瓣膜功能缺失者急症行再次换瓣手术,其中5例急症手术时行股动脉插管灌注。换瓣术后瓣周漏6例,4例行再次瓣膜置换术,2例限期直接采用带垫片褥式缝合修补术。生物瓣衰败43例中,23枚猪瓣及25枚牛心包瓣多为不同程度的瓣叶增厚、钙化,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瓣叶撕裂、穿孔,择期行再次瓣膜替换术及附加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4例,晚期死亡2例,失访5例。50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严重瓣膜功能缺失者行再次换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侧开胸瓣膜置换手术的临床意义,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27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取右侧开胸瓣膜置换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者经右胸肋间进路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3%;左房室瓣置换加右房室瓣形成术的总有效率低于单纯左房室瓣置换术及双瓣膜置换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开胸瓣膜置换手术由于其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美观效果均较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由于其相应手术适应证要求较高,需要医生对于治疗对象的选择应该慎重,以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氨力农对双瓣置换病人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氨力农对双瓣置换病人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3例风心病双瓣主病人,术后持续应用氨力农8-10μg.kg^1.min^-1,测定用药后体循环压和肺循环压及其阻力、心排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以23例同期风心病双瓣置换术病人作对照,结果:氨力农用药后心脏指数(CI)显著升高(P〈0.05),平均升高33.3%,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均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再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 对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再次手术治疗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22 d~16 a;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分别为二尖瓣位18枚、主动脉瓣位7枚、三尖瓣位5枚;均行人工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24例;死亡4例,均为急诊手术者.结论 对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患者均应行人工心脏机械瓣膜替换,并强调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人民医院:2006年12月20日,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年少时不幸得了当时几近被视为绝症的严重心脏病,30年前接受了国际上新兴的以及瓣膜置换术,术后几十年来,每逢危急时刻,她总是得到医生护士的鼎力相助,一次次化险为夷,从而成为由国内专家主刀施行的心脏换瓣(双瓣)国内最长寿者。  相似文献   

14.
1998年6月,我院对1例风湿性心脏病(下称风心病)患者同时行三瓣膜置换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2岁。活动后心慌、气短14年,有咯血史。7年前曾因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衰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术后症状明显减轻。2年前患者因病情恶化,不能平卧,行走困难而来我院。查体时于心尖区闻及双期收缩期杂音,以收缩期杂音(SM)为主,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舒张期杂音(DM),胸骨旁<5听到Ⅲ级SM。肝大,腹水征(+)。X线拍片示心脏明显增大,心胸比例67%。肺瘀血,两肺门阴影扩大,右肺下野可见数条K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的原因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5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接受瓣膜置换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初次换瓣到再次换瓣时间为0.5~15(10.5±1.5)年;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心脏停跳10例,心脏不停跳15例;置换的瓣膜有二尖瓣13例,主动脉瓣10例,三尖瓣2例。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5~158(89±34)min;体外循环时间为80~204(112±32)min;无一例住院死亡,住院天数15~30(20.5±2.5)d;出院时心功能改善至Ⅰ级16例,Ⅱ级9例。结论再次换瓣手术应恰当掌握手术时机,可应用传统的心脏停跳法及不停跳法,手术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风湿性心脏病三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病变患者72例.实施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恰当的瓣膜手术治疗。术后早期死亡3例,其余69例恢复满意。认为对风湿性心脏病三瓣膜病变实施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和适宜的瓣膜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瓣膜置换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2002年5月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63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7例(11.1%),2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9.7%),56例存活出院者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肝、肾功能已恢复正常,术后近期效果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管理,彻底纠正三尖瓣反流和适当缩小巨大心房,术后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机械通气,尽早处理肝、肾功能不全及围术期的营养支持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细小主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手术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瓣膜外科常见的手术,对于细小主动脉瓣环的主动脉瓣置换办法亦有多种,我们1 999年5月~2 0 0 3年5月对6例细小主动脉瓣环的患者行主动脉根部拓宽,主动脉瓣置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6例中男1例,女5例,年龄2 6~5 7(平均42 )岁,均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并发主动脉瓣狭窄5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1例;心功能(NYHA)Ⅲ级2例,Ⅱ级4例;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环1 5~1 8(平均1 6.5 )mm ;心电图示心房颤动4例,左心室肥厚2例。本组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5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行主动脉…  相似文献   

19.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改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病变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表达的改变。用斑点杂交法测定9例风心病人和3例尸检中除外心血管病与胶原系统疾病者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中Ⅰ型胶原α1链[α1(Ⅰ)]mRNA、Ⅲ型胶原α1链[α1(Ⅲ)]mRNA、TGF-β1mRNA的含量。结果显示:以对照组值为1.00,风心病人二尖瓣α1(Ⅰ)mRNA为2.31±0.48(P<0.01),α1(Ⅲ)mRNA为1.59±0.17(P<0.01),TGF-β1mRNA为1.57±0.21(P<0.01);主动脉瓣的结果分别为2.10±0.49(P<0.01),1.66±0.27(P<0.01),1.52±0.18(P<0.01)。结论:提示风心病病变瓣膜成纤维细胞胶原基因表达增强,使胶原合成增加,导致瓣膜纤维化。TGF-β1基因表达增强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38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1980年至 2 0 0 0年施行心脏瓣膜置换 4 33例 ,早期死亡 2 7例。术后获访 389例 ,获访时间为 2 16 8病人年 ,平均 5 92病人年。结果 :晚期死亡 35例。晚期死亡率为 1 6 1%病人年。机械瓣和生物瓣晚期死亡率分别为 1 17%和6 10 %病人年 ,15年生存率分别为 89 3%和 4 3 1%。结论 :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晚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心功、年龄和心房纤颤。机械瓣置换术后晚期死亡原因主要与抗凝有关并发症、心室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心衰有关 ,而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死亡原因则为生物瓣衰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