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检远视力标准与近视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 2 0世纪 5 0年代末 ,我国开始统一实施严格的体检标准。由于远视力是体检中不可缺少且检测方法简便的定量指标 ,故其成为体检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 ,随着就业、升学等对体检要求的逐渐严格 ,恐惧近视的心理在我国日渐明显 ,近视问题开始成为社会医学问题 ,于是各种防治近视的方法应运而生。近年来 ,国外部分医疗机构和厂商 ,纷纷看好我国治疗近视的市场 ,将成熟或不成熟的治疗技术不断引入我国 ,使我国变成了世界性近视治疗的试验基地和“超级市场”。为何国外部分治疗近视的方法 ,如角膜塑型术(orthokeratolog…  相似文献   

2.
张静珠 《眼科学报》1994,10(2):121-124
近视是中小学生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调查天津市3884名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和视力三项指标,根据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不能断定视力与身高有相关关系,而与体重有正相关关系。指出身高和体重二者中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体重,影响体重的因素是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和营养供给不足。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也是近视发病率增高的众多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形觉剥夺(或视网膜的影像模糊)是近视发展的危险因素,但基本的模糊图像的视觉处理的机制还不很清楚.测试近视发展不同阶段儿童在不同对比度下的视觉分辨力,探讨学龄儿童近视发展的可能因素.方法 筛选年龄8~13岁的儿童78人,等效球镜-0.50-5.00 DS,矫正屈光不正,视标背景亮度为250 cd/m2状态下,检查四种对比度视力(100%、25%、10%、5%).根据前半年的近视进展情况是否重配矫正眼镜,研究对象被分为三组:(1)无进展未重配,(2)稍有进展未重配,(3)有进展重配.根据后半年的近视进展情况,研究对象被重新分为重配和未重配两组.对各组对比度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对比度从100%到5%,平均对比度视力明显下降(F=129.872,P<0.012).对比度视力的下降程度在三组不同近视进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8,P<0.032),无进展未重配、稍有进展未重配和有进展重配的平均LogMAR视力分别为0.225±0.098,0.243±0.095和0.266±0.118.后半年重配组相对于未重配组的四种对比度视力均下降(F=1.873,P<0.009),低对比度视力下降更明显(F=4.538,P<0.001).研究发现近视进展和对比度视力下降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不同对比度情况下,近视进展期儿童视觉分辨力相对较差,对比度视力与屈光不正程度数无相关.非光学系统的视觉神经系统改变可能是近视进展期儿童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6~14岁学生视力低常及其近视现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宝山区抽取学校11所,对其中的6~14岁学生进行视力普查,视力低常的学生予以电脑验光及托比卡胺扩瞳验光,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6~14岁学生视力低常率和近视眼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6岁学生中,有20.10%的学生视力低常,6.20%的学生近视,13~14岁学生视力低常率已达78.50%;近视眼率增辐尤其明显,从12岁的41.43%增至73.72%。6~8岁男女生视力低常率和近视眼率无显著性差异,9岁以后女生的视力低常率、近视眼率均高于男生,并且女生中、高、重度近视眼率均高于男生。结论:6~14岁学生视力低常率和近视眼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女生的近视眼患病状况比男生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唐山地区青少年儿童近视屈光度增加速度与季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自2017 年3 月20 日起,为期1 周,等距随机抽样法抽取唐山市眼科医院视光学诊疗中心就诊的青少年儿童近视患者212 例(424 眼),年龄8~16 岁。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散瞳验光,测量并记录客观屈光度,之后配戴单焦点框架眼镜;同年9月23日起,为期1周复查其客观屈光度;2018年3月21日起,再次复查记录其客观屈光度。进行整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8~10 岁、11~13 岁、14~16 岁)的冬季半年和夏季半年2 个时间段屈光度变化量比较,研究屈光度变化量与季节的关系。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唐山地区青少年儿童近视冬季半年[(0.46±0.12)D]近视屈光度增加速度快于夏季半年[(0.31±0.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P=0.009)。不管是男生(t=4.36,P=0.013)还是女生(t=4.87,P=0.012), 还是不同年龄组[8~10岁(t=2.31,P=0.042);11~13岁(t=5.25,P=0.010);14~16岁(t=4.72,P=0.011)]均是冬季半年近视屈光度增长快于夏季半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唐山地区青少年儿童冬季半年近视增加速度快于夏季半年。该地区的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工作应多关注冬季半年。  相似文献   

6.
视力与屈光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视光及眼科工作者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视力、恢复视力及保护视力。除了由于疾病引起的视力障碍可通过治疗使之恢复外 ,所有增进视力的办法主要是物理性 (光学矫正 )及心理性 (主觉测定 )的。正确了解视力与屈光特点以及两者间的关系 ,是科学、合理验光配镜的基础。长期实践表明 ,在视力与屈光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认识与盲目导向 ,是造成目前屈光不正防治研究工作混乱局面的关键 ,也是影响视光配镜事业顺利发展的原因之一。以下特就视力与屈光关系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实用知识作一介绍 ,供讨论参考。由于视力已常规作为诊断屈光不正性质…  相似文献   

7.
早于 1980年上海市的调查统计 ,中学生的近视发生率为2 5 %~ 3 7% [1] 。我们于 1990、1991年和 2 0 0 2年 3次对我市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了近视及近视发生率的调查 ,1990年 15 5 0人次 ,1991年 14 60人次 ,2 0 0 2年 3 15 7人次 ,1990年和 1991年的近视发生率分别为 2 8 5 8%、2 4 45 % ,平均为 2 6 5 2 % ,2 0 0 2年的近视发生率为 67 5 7%。 (表 1~ 12 )表 1  1990年 15 5 0人视力情况视力人数 %~ 0 0 4 1 0 0 70 0 5~ 0 2 5 1 7 1 10 3~ 0 4 85 5 480 5~ 0 8341 2 21 0~ 1 1 0 6 71 35表 2  1990年 44 4人轻、中、…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学生视力不良十分普遍,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为进一步探讨近视防治的有效措施,我们对中小学生958人的视力与屈光状态进行了调查,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为临沂市4所学校的小学一、三年级,初一、高一年级学生,以教学班为单位每校上述年级各随机抽取了2个班,共计16个班,958人1916眼。男545人,女413人;年龄7~16a,平均10.92a。因各年级年龄高度集中,统计时未再按年龄分组。视力检查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灯箱(光照度500lx),常规检查5m距离裸眼视力,≥1.0为正常视力,<…  相似文献   

9.
邓军  保金华  陈浩 《眼科研究》2011,29(1):78-81
背景光学离焦对静态视力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对动态视力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研究近视性离焦对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影响的差异及其机制。方法研究纳入40名志愿者,包括20名平均年龄(27.40±1.64)岁的成人和20名平均年龄(11.70±1.49)岁的儿童。受检眼排除眼科疾患,最佳矫正视力≥1.0D,散光≤0.75D,双眼屈光参差〈1.50D。受检眼在远用屈光全部矫正的基础上分别加戴+1.00、+1.50、+2.00、+2.50D的正透镜进行离焦,使用自制的DVA-I动态视力测试仪和静态视力表测试受试者的动态视力和静态视力。结果成人组和儿童组的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均随着离焦度的增加而下降,4种离焦度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6.907,P=0.000);成人组和儿童组在各离焦度的动态视力与静态视力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静态视力或动态视力与离焦度间均呈阳性相关(R2=0.819,t=26.720,P=0.000;R2=0.826,t=27.420,P=0.000);离焦度与静态视力的斜率和截距均明显陡于离焦度与动态视力的斜度和截距(F=34.180,P=0.000;F=1005.560,P=0.001)。结论等量离焦对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的影响不同,推测动态视力不仅与屈光系统有关,还可能与其他影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郑州市某区9621名高三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近视患病率情况。方法 采取整体抽样法对9621名高三学生体检视力和近视度数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眼别间视力不良检出率、近视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受检者共9621人19 242眼,其中女生4720人9440眼、男生4901人9802眼;处于病理状态3眼(具体表现为角膜斑翳、人工晶状体眼和弱视)。正常视力4445眼,占受检眼的23.10%;视力不良14 797眼,占76.90%。右眼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左眼(χ2=30.024,P<0.001),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χ2=27.490,P<0.001)。本调查19 242受检眼中共发现12 339眼近视眼,占64.13%(其中高度近视563眼,占2.93%;中度近视6049眼,占31.44%;轻度近视5727眼,占29.76%)。右眼近视患病率高于左眼(χ2=38.533,P<0.001),女生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χ2=17.107,P<0.001)。结论 郑州市某区高三学生有较高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近视患病率,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近视患病率中女生高于男生、右眼高于左眼。  相似文献   

11.
近视性屈光参差与双眼视功能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林  孙省利  卢炜 《眼科》2006,15(5):324-326
目的探讨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成人双眼视功能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00例,不伴有斜视和弱视。方法测定屈光参差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矫正前后同视机双眼视功能和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近立体视功能,分析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主要指标屈光参差度及双眼三级视功能。结果(1)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戴镜后双眼视功能明显好于裸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2)具有正常立体视功能者的屈光参差度小于(3.329±0.137)D;具有次正常立体视功能者的屈光参差度小于(4.145±0.217)D;无立体视功能者的屈光参差度大于(5.271±0.351)D。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有显著性影响,屈光参差度越大,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也就越大。(眼科,2006,15:324-32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力损伤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612例1111眼的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WHO制定的盲和低视力标准,分析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高度近视患者612例1111眼,其中达到盲标准的共86眼(7.7%),达到低视力标准的共172眼(15.5%);年龄、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均是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家族遗传史与患者盲和低视力无显著相关性(P>0.05);6~20岁组(232眼)、21 ~ 40岁组(407眼)视力损伤眼分别有21眼(9.1%)和51眼(12.5%),其中弱视是两组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分别有17眼(81.0%)和30眼(58.8%);41 ~60岁组(323眼)、>60岁组(149眼)视力损伤眼分别有105眼(32.5%)和81眼(54.4%);其中眼底病变是两组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分别有86眼(81.9%)和75眼(92.6%).结论:高度近视对视力的损伤严重,年龄、眼轴长度及后巩膜葡萄肿是独立危险因素.弱视是青少年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眼底病变是中年以上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小学初中学生视力及屈光状态,为近视防控提供科学±据。
  方法:整群抽取深圳市5所小学学生(6737名)和3所中学初中学生(1925名)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视力、眼前节、眼底、眼位和屈光状态检查。运用卡方检验分析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对不同性别和年级的近视率进行比较。
  结果:深圳市5~16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7.0%,其中女性、高度近视家族史,连续看近时间过长和户外活动时间过短为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8662例学生中正视眼、远视眼、散光眼和近视的检出率分别为15.1%、11.3%、11.0%、62.6%。随着年级增长,正视、远视、散光的检出率逐渐减小,近视检出率逐渐增多。其中小学6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的近视增长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每相邻两个年级近视增长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38~45.018, P<0.05);男生近视检出率为61.0%,女生的近视检出率为65.5%,且两者有统计学意义(χ2=17.180,P<0.05)。
  结论:深圳市5~16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近视是主要原因。近视患病率随着年级逐渐上升,且发展越来越快,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LASIK术后双眼视功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亮  胡琦  康杨  黄磊  王珂萌 《眼科》2012,21(3):187-190
目的 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双眼视功能的变化,探讨LASIK手术矫治近视性屈光参差对三级视功能的影响,从双眼视觉的变化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36例(72眼)行LASIK手术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屈光参差 ≥ 2.50 D)。 方法 对36例行LASIK手术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进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和同视机双眼视功能的检测,并对双眼视功能的变化进行随访研究。 主要指标 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同时视、融合功能、远立体视和近立体视。 结果 术前72眼的裸眼视力在0.01~0.2之间,术后3个月时均达到1.0。双眼屈光参差由术前的(5.01±1.96)D( 2.50~9.00 D),降低到术后3个月的(0.28±0.22)D(0.00~0.75 D)。手术前后的屈光参差度的改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6例屈光参差量≥2.50 D且≤6.00 D的高度屈光参差者术前戴框架眼镜下近立体视正常的12例,术后3个月增至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屈光参差量>6.0 D的重度屈光参差者手术前后均没有正常近立体视。术前戴框架眼镜下三级视功能(同时视、融合功能、远立体视)正常的分别为33例、18例、13例,LASIK术后3个月三级视功能正常的分别为34例、33例、23例,手术后获得融合功能和远立体视者较术前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LASIK矫治近视性屈光参差,不仅可提高患者裸眼视力,而且可通过减小患者双眼间的屈光差异,增加双眼物像的融合,改善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238例屈光矫正后的屈光参差者和30例正常者进行近立体视和同视机三级视功能检查,并记录其结果。

结果:近视性屈光参差远、近立体视及融合功能正常者的例数高于远视性屈光参差者。远视性屈光参差组有正常立体视者少,低度屈光参差组以亚正常立体视者为主,而高、重度屈光参差组多无立体视; 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多有正常立体视或亚正常立体视。

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双眼视功能总体优于远视性屈光参差,但屈光参差与立体视的关系应按性质分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视觉剥夺对不同发育期鸡近视性眼球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林  刘晶  徐冰 《眼科研究》2001,19(6):500-502
目的 研究未成年期视觉剥夺引起鸡眼球近视性发育的变化,从中探讨与人类近视相似的机制。方法 新出生小鸡分3组:1组孵出第2天缝合左侧眼睑后再分I线生长到2周(鸡龄2周),Ⅱ组生长到8周(鸡龄8周);另1组为Ⅲ组生长到第8周后缝合左侧眼睑,经8周后(鸡龄16周)打开缝合眼睑,测量屈光度,眼球径(前后及赤道径)。结果 近视程度:I组>Ⅱ组>Ⅲ组;3组缝合眼眼球前后径的增长大于赤道径,3组眼球径增长率的比较,差异并不明显。结论 成年前期的不同发育期鸡视觉剥夺均可引起眼球生长近视化,但易感程度不同,生长早期视觉干扰对眼球生长影响明显高于少年期,如早期长期干扰视觉,肌体可能有部分代偿性机制的发生。这一结果提示鸡近视动物模型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人类青少年近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兰小川  石春和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356-2358
目的: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双眼视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观察配戴前和配戴3 mo 后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屈光参差度、同视机双眼视功能、近立体视功能的变化。结果:配戴前平均UCVA为4.0±0.2,BCVA为4.96±0.2,屈光参差度-4.64±1.52D;配戴3mo后平均UCVA为4.97±0.07,BCVA为4.99±0.1,屈光参差度为0.23±0.12D;配戴3mo后与配戴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前拥有同时视者36例、融合功能21例、远立体视功能13例。配戴3 mo后分别为40例、36例、23例。配戴后获得融合功能和远立体视者较配戴前增加,与配戴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前,框架眼镜矫正后近立体视正常者14例,近立体视异常者26例(13例黄斑立体视,7例周边立体视,6例立体盲)。配戴3 mo后近立体视正常者27例,近立体视异常者13例(7例黄斑立体视,3例周边立体视,3例立体盲)。配戴后3 mo的近立体视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3 mo后,不仅裸眼视力得到提高,而且可以改善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及可能的预防和术后处理。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年资料完整的成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998例,回顾分析术后随访3mo后视力<0.3的原因。结果:术后3mo随访视力<0.3的患者有130眼,发生率为13.0%。结论:成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术后出现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眼部原有的疾病,常见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所致的视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63例(87眼)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测量患者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检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为<0.3和≥0.3两个等级,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近视病史时间、术前眼轴长度、术前角膜散光度、术前角膜屈光度、玻璃体后脱离、后巩膜葡萄肿及黄斑病变多种因素对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结果 术后2周视力:裸眼视力:<0.3者45眼(51.72%),≥0.3者42眼(48.28%);最佳矫正视力:<0.3者32眼(36.78%),≥0.3者55眼(63.22%)。术后3个月视力:裸眼视力:<0.3者38眼(43.68%),≥0.3者49眼(56.32%);最佳矫正视力:<0.3者23眼(26.44%),≥0.3者64眼(73.56%)。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和≥0.3组比较,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黄斑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0.05)。黄斑病变(OR:8.06,95%CI:1.75~37.07)、角膜散光度(OR:3.87,95%CI:1.20~12.48)和眼轴长度(OR:1.50,95%CI:1.09~2.06)是术后矫正视力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有黄斑病变者术后矫正视力预后差;随着角膜散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增加,术后矫正视力恢复差;其他因素尚不能认为是术后视力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地,伴随黄斑病变、角膜散光度过大和眼轴过长是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独立影响因素,影响强度:黄斑病变>角膜散光度过大>眼轴过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