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在治疗角膜穿通伤后角膜散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角膜穿通伤术后散光22例22眼,稳定半年以上,瘢痕在瞳孔区以外,术前散光度数在-2.25D~-4.75D,随访1年以上,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裸眼视力均在0.1以下,术后均在0.5以上,术后12个月在0.8以上者85.32%.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角膜穿通伤术后的散光疗效令人满意,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疗效确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角膜穿通伤后炎症因子在眼球壁的分布特征及其在房水中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角膜穿通伤后眼内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清洁级成年雌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角膜穿通伤后6h、24h、48h、72h组,每组各10只.角膜穿通伤组大鼠制作角膜穿通伤模型,分别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损伤后各时间点眼球壁组织中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的组织定位;并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损伤后各时间点房水中上述因子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HSP90、IL-10、TNF-α和IL-1β在正常房水和眼球组织中含量较少.HSP90于损伤后6 h在房水中含量达到高峰,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后逐渐减少,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其主要表达于视网膜视锥和视杆细胞层;TNF-α、IL-1β于损伤后24 h在房水中达到高峰,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之后逐渐减少,主要表达于角膜、睫状体、视网膜;IL-10于损伤后72 h在房水中含量达到高峰,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主要表达于角膜和视网膜.结论 角膜穿通伤后应激反应可促使眼球局部炎症因子的表达,导致继发性炎症损伤角膜穿通伤后应早期局部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眼球壁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segment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S-OCT)对角膜穿通伤缝合术后的角膜伤口对合及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探讨AS-OCT在角膜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评价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我眼科中心因角膜穿通伤行角膜裂伤缝合术的46例(46眼)患者临床资料,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行裂隙灯显微镜和AS-OCT检查,对比观察角膜穿通伤缝合术后角膜伤口的最大厚度、角膜水肿的变化、角膜伤口内口的对合及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1dAS-OCT显示角膜伤口内口裂开15例(32.6%),角膜伤口内口出现高低错位17例(36.9%),角膜伤口对合良好11例(23.9%),伤口内口有眼内容物附着3例(6.5%)。所有患者术后1dAS-OCT显示角膜伤口不同程度水肿,角膜伤口内口裂开、内口高低错位、对合良好这三种伤口形态伤口处最大角膜厚度分别为(1224.1±193.5)μm、(1267.1±184.3)μm、(1086.3±117.1)μm,内口错位患者角膜伤口厚度最大,内口对合良好患者角膜伤口厚度最小,术后1d、1周、3个月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1周、1个月检查时,角膜伤口内口裂开、高低错位、对合良好患者角膜伤口处厚度与对侧眼对称部位角膜厚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合良好患者术后3个月时角膜伤口处厚度与对侧眼对称部位角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口裂开患者术后6个月时角膜伤口处厚度与对侧眼对称部位角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口高低错位患者术后6个月时角膜伤口处厚度与对侧眼对称部位角膜厚度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OCT能清晰地观察角膜伤口的对合及愈合过程,是评价角膜裂伤缝合术后角膜伤口愈合情况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紫外光A/核黄素角膜交联(ultravioletA/riboflavincornealcross-link-ing,UVARCXL)后兔角膜基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1的短期含量变化。方法 1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角膜交联后3d,C组为角膜交联后7d。B、C两组行UVARCXL。各组取角膜后去除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应用ELISA法检测角膜基质内MMP-1的含量。结果 A组角膜基质内MMP-1/总蛋白含量为(0.140±0.036)×10-6,B组为(0.242±0.059)×10-6,C组为(0.372±0.061)×10-6,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051,P=0.000)。UVARCXL后3d,兔角膜基质内MMP-1含量显著升高,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其含量进一步升高,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VARCXL后7d内,兔角膜基质内MMP-1含量持续增加,推测MMP-1可能对UVARCXL后的角膜基质重塑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于长江  段穆  洪晶 《国际眼科杂志》2008,8(9):1773-1776
目的:研究热烧伤后人角膜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的表达与分布,探讨其含量的变化与角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铁水烫伤后行角膜移植患者病变角膜19例,正常角膜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MMP-2、MMP-9在角膜各层次中的分布与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MMP-2、MMP-9在正常角膜组织中均未见阳性表达,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17.8188±3.7967,119.1902±0.9679。热烧伤后角膜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角膜基质层,平均灰度值为94.4197±5.8327;MMP-9的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角膜上皮层和基底膜附近,平均灰度值为115.0188±0.7149。将正常角膜组织中和病变角膜组织中两种酶的平均灰度值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P值均<0.05。随着病程的发展,在病变角膜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先呈现逐渐增高趋势14d后逐渐下降,角膜基质层溶解达高峰时阳性表达的量最高;MMP-9在患病初期角膜基底膜病变明显时表达较高,后期逐渐下降。结论:MMP-2、MMP-9对热烧伤后的人角膜组织病变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MMP-2主要参与角膜基质层的损害,MMP-9主要参与角膜上皮层和基底膜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小鼠角膜碱烧伤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及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的表达情况,探讨角膜碱烧伤后HIF-1α及AQP1在其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雌性昆明系小鼠48只,左眼为对照组,右眼用1 mol·L-1 NaOH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并随机分为碱烧伤后1 d组、4 d组、7 d组、14 d组,每组12只,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碱烧伤后角膜HIF-1α、AQP1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中HIF-1α在角膜上皮基底膜弱表达,碱烧伤后1 d HIF-1α在角膜上皮层表达开始增强,4 d在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均表达,至7 d时HIF-1α表达达到峰值;对照组中AQP1在角膜内皮层弱表达,碱烧伤后1 d,AQP1在角膜内皮层表达开始增强,4 d和7 d时AQP1在角膜内皮层和基质层均表达,且表达更强。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188.70±33.99)相比,碱烧伤后1 d组(269.70±15.68)、4 d组(350.50±67.26)、7 d组(272.10±6.88)的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36.43±3.95)相比,碱烧伤后1 d组(61.90±5.45)、7 d组(48.34±1.33)的AQP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碱烧伤引起了角膜病理性变化,HIF-1α和AQP1参与碱烧伤后角膜损伤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株(Hxo-Rb44)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Hxo-Rb44)内分别加入含0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LN的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h后,分别利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和PT-PCR检测每个实验组Hxo-Rb44表达MMP-2,MMP-9及其mRNA的含量,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实验组Hxo-Rb44表达MMP-2,MMP-9及其mRNA的差异。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经LN刺激后,细胞内MMP-2和MMP-9及其mRNA表达均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μg/ml、10μg/ml、20μg/mlLN处理组MMP-2和MMP-9的染色灰度值分别是178.1±11.7和167.0±15.7、147.9±13.4和140.3±12.0、114.4±13.6和104.0±10.6,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LN浓度越高,其表达越强。5μ/ml、10!g/ml、20!g/mlLN处理组的MMP-2/β-actin、MMP-9/β-actin灰度值比值分别是0.181±0.016和0.254±0.023、0.201±0.021和0.287±0.020、0.243±0.019和0.320±0.02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随着LN浓度增高而增高,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LN可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中表达的MMP-2和MMP-9及其mRNA增加,并呈剂量依赖型。提示LN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侵袭和转移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和常规缝线对兔角膜穿孔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在24只新西兰白兔的双眼近角膜缘处作一长5 mm的切口,左眼用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伤口,右眼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利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测术后7、15、30、60 d穿孔伤处兔角膜的愈合情况,并比较2组角膜新生血管(CNV)的生长。结果术后7 d内2组兔角膜伤口均闭合。实验组上皮细胞沿伤口表面胶膜边缘生长,对照组角膜伤口表面上皮细胞覆盖。术后15 d,实验组部分胶膜脱落,伤口上皮化。术后30 d,2组角膜基质层瘢痕增生,部分角膜见CNV。术后60 d,2组伤口处基质胶原连接成网状,前弹力层瘢痕愈合。术后7 d实验组的上皮细胞密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实验组角膜伤口的各层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d,记录2组CNV长入的兔眼数,利用Robert电脑公式对2组角膜CNV面积进行计算,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CNV的出现率和平均CNV面积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兔眼角膜穿孔伤口,对角膜伤口的愈合无明显的长期影响,可抑制CNV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塞来昔布与羊膜匀浆提取液对兔角膜热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m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面积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为临床上塞来昔布治疗CNV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36只兔角膜热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羊膜匀浆提取液组、塞来昔布组,每组12只,8只用于观察,4只用于取材.各组兔均于造模后第1天开始球结膜下注射,至造模后第14天;阴性对照组注入90g· L-1生理盐水0.1 mL,羊膜匀浆提取液组注入羊膜匀浆提取液0.1 mL,塞来昔布组注入8 mg·mL-塞来昔布溶液0.1 mL.对比热烧伤后4d、7d、14 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各组角膜的组织形态及新生血管的生长状况,并测算CNV面积;各组均于热烧伤后第7天随机取4只兔完整角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MMP-2、MMP-9的表达.结果 角膜热烧伤后第4天,阴性对照组、羊膜匀浆提取液组、塞来昔布组都可见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角膜缘血管充血扩张,新生的小血管芽呈毛刷状,垂直角膜缘切线向内生长.热烧伤后4d、7d、14 d,CNV面积阴性对照组为(11.32±1.11)mm2、(38.49±4.64)mm2、(43.30±4.39) mm2;羊膜匀浆提取液组为(9.69±1.30) mm2、(31.15±4.85) mm2、(37.19±5.27) mm2;塞来昔布组为(8.47±1.20) mm2、(30.31±4.93) mm2、(36.69±3.54)mm2.热烧伤后4d、7d、14 d,阴性对照组的CNV面积均明显大于羊膜匀浆提取液组和塞来昔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羊膜匀浆提取液组的CNV面积与塞来昔布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热烧伤后第7天MMP-2和MMP-9表达阴性对照组大于羊膜匀浆提取液组和塞来昔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羊膜匀浆提取液组与塞来昔布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塞来昔布与羊膜匀浆提取液均能有效抑制角膜热烧伤后新生血管的生长,可能与其抑制MMP-2、MMP-9在热烧伤后角膜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Fu YH  Xu J  Zhang JS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5):435-442
目的探讨L型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对大鼠视网膜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Wistar大白鼠95只,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空白)对照组5只,B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组(实验对照组)30只,C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尼莫地平组(实验组)30只,D组低压灌注组(假手术组)30只,以前房灌注升高眼压的方法制备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发生后2、6、12、24、72、168h各处死5只大鼠,石蜡包埋后切片。以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时间点视网膜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P38MAPK)mRNA表达情况,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于Metamorph软件上处理,取平均吸光度值作统计分析。结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38MAPK和caspase-3表达增强。视网膜P38MAPK mRNA原位杂交信号位于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的细胞核内,正常视网膜只有少量表达。P38于B组缺血-再灌注后,6h表达即明显增加,至12h达到顶峰,持续至24h,72h后逐渐下降。C组使用尼莫地平后,P38表达趋势与B组相同,但表达水平下降。caspase-3表达情况与P38相似。2h开始见内核层细胞核散在阳性,6h后节细胞层内核层细胞核阳性数增加,至24h达到顶峰。C组caspase-3表达趋势同B组,阳性细胞数及着染深度均小于B组。对平均吸光度值行统计学分析表明:P38MAPK mRNA表达,在6、12、24、72h,B组与A、C组,C组与A、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3表达,除0h、168h这两个时间点外,其他各时间点A、D组与B组,A、D组与C组,B组与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38 MAPK和caspase-3均参与了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视网膜神经细胞信号的转导,尼莫地平通过下调P38MAPK和caspase-3的表达而实现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中华眼科杂志,2006,42:435-44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l reperfusion injury,RIRI)后神经调节蛋白-1β(neuregulin-1β,NRG-1β)对其的保护作用及对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rein 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实验性RIRI大鼠模型.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只)、假手术组(1只)、对照组(15只)、实验组(15只).于再灌注开始时给予对照组大鼠玻璃体内注射平衡盐溶液5 μL,实验组大鼠玻璃体内注射NRG-1β 5 μL,光镜下观察各组视网膜内层厚度及浸润视网膜的中性粒细胞数目、神经节细胞数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视网膜内层组织中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RIRI后6 h视网膜内层厚度均较对照组厚,早期视网膜内层水肿增厚,晚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及视神经纤维层萎缩变薄,神经节细胞数目多于对照组,而视网膜中的中性粒细胞数目少于对照组;HSP70于再灌注后24 h达到高峰,但各时间段实验组表达强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实验组阳性细胞数在RIRI 6 h后各时间段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 NRG-1β对RIRI有保护作用;大鼠RIRI能诱导HSP70表达,NRG-1β能增强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