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调查无锡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取无锡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 193名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分73.47±12.96,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和护理专业及工作。结论:护士工作压力较大,自身工作满意度不高。护理管理者应针对工作压力源采取有效措施,应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维持护理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产科护士的压力源情况,并探讨相应的干预策略。方法采用护士压力源量表对福州市某医院135名产科护士进行压力源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压力源得分排名前5位的条目依次为经常倒班、病人突然死亡、担心工作出现差错事故、工作量太大和病区拥挤,得分分别为(2.73±1.00)分、(2.66±1.22)分、(2.65±1.03)分、(2.50±1.00)分和(2.42±1.04)分。所有护士得分均在35分以上,且重度压力所占比例最大,为52.59%。不同工作年限调查对象的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病人护理方面得分及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调查对象的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病人护理方面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科室是影响调查对象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病人护理方面得分的因素(P0.05)。结论产科护士尤其是产房护士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缓解产科护士压力,除了产科护士本人应以良好心态积极应对压力外,护理管理者和医院相关部门也应根据产科护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减压措施,帮助产科护士缓解压力,提高产科护士的抗压能力,从而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10):1385-1388
目的:调查三甲医院不同性别护士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对比分析,为护理管理者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无锡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 221名护士,其中男护士61名,女护士1 160名,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心理韧性量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护士总体幸福感和心理韧性无统计学差异,但男护士职业压力高于女护士(P=0.027),工作满意度低于女护士(P=0.044)。结论:男护士相对于女护士工作压力较大,自身工作满意度不高。护理管理者应针对男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男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男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维持男性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银川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寻求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的对策,为帮助管理者及护士正确认识并应对压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银川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151名护士进行压力源调查.结果 89.87%的护士感到中度至高度的压力;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来源于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等方面,其次为护理专业、工作环境及资源等,排在前3位的主要压力来源为工作量大、护士数量少、工资及福利待遇低.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护士在工作压力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从医院管理层、护士自身等方面共同努力减少护士工作压力源,采取应对措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护士的职业压力与身心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提高护理质量和肿瘤医院护士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整群抽取50名山东省泰安市肿瘤医院护士为研究组,综合医院50名普通护士为对照组,进行心身压力及身体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肿瘤医院护士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均高于普通护士(P<0.05);肿瘤医院护士身心健康状况均比普通护士差。结论肿瘤医院护士工作压力程度与其身心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建议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护士职业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赵华  孔燕 《现代保健》2011,(30):74-76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60名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妇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和护理专业方面,其发生的原因与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经常倒班、工作量大、护士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承认、人际关系紧张有关,其中不同岗位、护龄、学历的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妇产科护士压力,有利于保障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对确保护士身心健康和良好的护理质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军队三甲医院聘用制护士工作压力的程度和特点,为有效的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工作压力源量表,于2014年8月对某军医大学附属三甲医院的162名聘用制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军队三甲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处于较高水平;护士的压力源维度以“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得分最高,护士具体的工作压力前3位依次是;非护理性工作太多、护理操作会引起患者的疼痛、工资太低;不同月收入护士间的工作压力具有差异性。结论军队护理管理者应对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引起重视,并引导或采取措施帮助护士应对同工作压力,以期提高护士健康水平,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并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源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急诊室护士的职业压力来源进行探讨。结果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压力源依次为: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结论建议从管理角度减轻或消除护士职业压力源,并对护士进行减轻工作压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肿瘤科护士的压力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压力源,探讨减轻护士压力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1名肿瘤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主要的压力来源于病人多方面的刺激,担心化疗及放疗时身体的危害,业务要求多,经常面对濒死患者,工作无成就感等方面。结论:通过个体、团体调适,加强护患沟通,医院及护理管理者提供支持等措施可有效地应对压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压力源。方法: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75名NICU护士和75名普通病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NICU护士心理压力大于普通科护士,在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中6个因子显著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ICU护士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特殊,应激因素多,心理健康状况差,医院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NICU护士的心理压力,维护其身心健康,促进NICU护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临床护士的心理应激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2月,采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全国各省份三级甲等医院527名医院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并探讨临床护士心理应激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疫情期间,临床护士心理社会应激水平平均总得分为(33.69±20.46)分,各维度得分中,积极应对态度得分最高,其次为消极情绪体验、消极应对态度、积极情绪体验和生活事件得分。临床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99±0.80)分,高于全国常模,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28±0.56)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18~39岁、工龄>10年、来自其他医院、男性临床护士,40~59岁、工龄 < 10年、来自隔离医院、女性临床护士有更高的心理社会应激水平(β=0.052~0.353,P < 0.05或0.01);无宗教信仰的临床护士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较低(β=-0.170,P < 0.01);越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护士,其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越低(β=-5.433,P < 0.01),越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护士,其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越高(β=5.623,P < 0.01)。
  结论  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临床护士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较高,但能采取积极对应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心理社会应激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须密切关注临床护士特别是一线抗疫护士的心理应激状况,采取适当方法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普外科护士在医院上承受大量的工作压力,而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能帮助护士改善精神状态。本文旨在探讨普外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应对策略、主观幸福感的评分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案,以本地区普外科护士为主要母群体,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出2家医院普外科护士人员为研究对象。结果 普外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对应策略呈低度正相关;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呈低度负相关;对应策略与主观幸福感呈中度正相关。普外科护士工作压力、对应策略与主观幸福感各年龄群及教育程度皆有统计学意义,大学教育程度普外科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对应策略最低,幸福感最低。不同护龄的对应策略与主观幸福感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应策略以6~10年护龄护士高于11~20年护龄护士;主观幸福感得分在1~5年护龄及超过21年护龄的护士高于6~10护龄者。结论 创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合理的护理人力配置、加强自我的肯定,提供面对压力的对应策略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普外科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现状,明确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减轻ICU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0月对唐山市工人医院13个ICU 204名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简易应对方式、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总分为(2.36±0.42)分,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其护士最主要工作压力源(2.95±0.67)分。ICU护士积极应对方式为(1.78±0.46)分,与全国常模无差异;消极应对方式为(1.16±0.54)分,低于全国常模;ICU护士情感枯竭为(26.60±10.23)分,个人成就感为(26.20±9.78)分,去人格化维度为(6.99±5.3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 ICU护士职业压力愈大,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愈重,积极应对方式可提高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消极应对方式易使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职业压力源及核心能力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量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等,对493名执业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均值为3.55±0.71,职业压力源均值为2.66±0.51,评判性思维及科研能力均值为2.616±0.62。核心能力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龄、职业应对自我效能、班次、职业压力源的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基于职业应对自我效能的核心能力培训,合理安排护士排班,保证护士配置,可以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妇产科护士压力源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我县2家二级医院妇产科共7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问卷包括:基本社会人口学资料,护理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1)妇产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来源以程度高低排序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2)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职称、工作时间、人事性质的护士压力源总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士压力源总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压力源总得分与积极应对及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P<0.05);(4)积极应对、主观支持、护师及以上职称是护士压力保护性因素,而本科及以上学历、消极应对是护士压力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管理者应多关注年青及高学历护士的心理健康,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应对系统及社会支持系统,从而缓解其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莉  李慧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625-626,630
[目的]调查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应对方式,帮助他们有效使用积极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42名河南省县、乡、村三级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的艾滋病医护人员进行测试,采用SPSS11.5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高级职称艾滋病医护人员的积极应对显著多于初级职称人员。有子女者的积极应对方式多于无子女人员。男性、40岁以上和高收入艾滋病医护人员的消极应对方式分别多于女性、30岁以下和低收入人员。(2)一般医护人员的积极应对方式显著多于艾滋病医护人员,消极应对方式显著少于艾滋病医护人员。[结论]职称、性别、年龄和收入影响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应对方式。应改善年轻、低职称和低收入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应对方式,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In the oncology specialty, many factors can result in occupational stress in nursing professionals. As an attempt to controlling this situation, individuals may use coping strategies. Coping is a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effort one uses to face a stressful situation.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dentify the stressful factors regarding oncology nurses, and to verify what coping strategies they use. Two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a demographic data inventory,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and the Folkman and Lazarus coping strategies invent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stressful factors for oncology nurses are patient death (28.6%), emergency situations (16.9%), relationship issues with the nursing team (15.5%), and work-process situations (15.5%). In the studied population, the main coping strategy used was positive reappraisal.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科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进行循证团体心理干预寻找理论支持。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临床科室护士11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82%的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筛查阳性,比中国常模高(χ2=4.36,P<0.05)。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解决问题型的压力应对方式均与SCL-90总分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r值分别为-0.27、-0.38、-0.24、-0.40,均P<0.01);自责型及幻想型的压力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7,P=0.00;r=0.26,P=0.02);解决问题型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三维度均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44、0.26,均P<0.01),求助型应对方式与支持利用度显著正相关(r=0.32,P=0.00),而退避型应对方式与主观支持显示负相关(r=-0.28,P=0.02)。结论不同的压力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程度与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相关,尤其是解决问题型应对方式及主观支持水平高的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主观支持程度能显著预测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运用便利抽样,调查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工作至少1年的护士143名。结果①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发生率为86.7%,言语暴力是主要形式;②工作场所暴力可发生在各个班次,以前夜班和正常白班居多;主要的发生地点为护士站/分诊台,其次是注射室/治疗室和病房:施暴者特征为:男性,31~40岁;③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是:施暴者素质太低、施暴者粗暴无礼、候诊时间太长、施暴者饮酒及不合理要求被拒绝;④急诊护士在遭受暴力时的主要应对措施有:耐心解释、忍让回避以及求助保安和同事等,25%会报警,仅0.8%争锋相对;⑤急诊护士在遭受暴力后产生委屈、气愤、工作热情下降、精神无法集中以及转行等负性情绪.甚至有人产生自杀念头。结论急诊护士面临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日益严峻,应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stress coping style in a group of female subjects in a public hospital. A self-administrated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questions on nursing work,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 as well as the Stress and Stress Coping questionnaire (SSCQ) was used.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225 female nurses. The subjects' age and working experience (mean +/- SD) were 34.0 +/- 10.3 and 10.6 +/- 8.3 year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as follows: 1) Either of the following determinants was related to negative mental health: experience of 1-2 years; working in the operating room or in-patient department. 2) The subjects whose working experience was < 5 years or > or = 10 years had higher scores in the SSCQ. These subjects were among those who did not have higher scores in the GHQ.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se subjects need to receive a guidance in stress coping.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ecause working conditions have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system for both inexperienced and experienced nurses is needed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stress-coping style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