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 factor,NGF)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后伤口愈合及透明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新西兰白兔PTK模型,术后右眼滴用自制NGF滴眼液,左眼滴用人工泪液作为对照眼。于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裂隙灯、光学显微镜、722光栅分光光度计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2组均于术后3~7d角膜上皮全部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同波长的角膜透明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光镜观察发现对照组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较重。扫描电镜显示,术后4周NGF组角膜上皮细胞层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及微皱褶仍然相对较少。结论NGF通过改善伤口愈合的微环境,抑制角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调节伤口愈合,从而促进PTK后角膜透明度的恢复。[眼科新进展2007;27(2):110-112]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TPTK)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手术设计要点、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在重庆爱尔眼科医院采用德国阿玛仕准分子激光设备行TPTK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患者8例(8眼),其中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36.6±10.0)岁,观察角膜愈合速度,上皮糜烂有无再发,有无并发症尤其是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等情况。对患者未发病的间歇期、发作期及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眼压、TPTK计划切削深度、TPTK实际切削中央区深度及TPTK实际切削周边区最大深度等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8例患者术后随访期(6~16个月)内均未再发角膜上皮糜烂,间歇期、发作期与术后6个月的UCVA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65,P=0.015),间歇期UCVA与术后6个月的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haze发生,眼部刺激症状在术后4 d时均好转或消失。实际切削中央区深度与计划切削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1.000),但低于周边区最大切削深度(t=-18.63,P<0.001)。结论TPTK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安全有效,是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可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屈光状态回退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excimerlaser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后常见并发症 ,术后角膜上皮过度增生被认为是引起该并发症的原因之一[1] 。本研究通过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对PRK术后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变化进行观察 ,以探讨角膜上皮过度增生的发生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 :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 2 4只 ,随机分为 8组 ,每组 3只。第 1组为正常对照组 ,其余各组均为实验组 ,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对兔眼细菌性角膜溃疡愈合的影响,并探讨该方法用于临床上治疗细菌性角膜病变的可能性。

方法:24只新西兰大耳兔48眼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成功制作细菌性角膜溃疡模型。接种细菌后1~2d溃疡明显形成,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术前行双眼前节裂隙灯检查,双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并测量角膜溃疡中央深度。接种3d后所有实验兔右眼行PTK手术,左眼不予以处理作为对照眼。术后3、7d再行裂隙灯检查,并行OCT检查测量角膜溃疡中央厚度。术后7d处死实验兔,摘除双眼眼球取角膜组织行病理切片观察。

结果:经裂隙灯观察,随时间推移两组兔眼角膜溃疡均有愈合倾向,表现为溃疡面积缩小和表面变平坦光滑。观察组术前测量角膜溃疡深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6,P=0.484)。观察组术后3、7d角膜溃疡厚度与对照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TK能有效治疗兔眼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促进溃疡创面愈合,这可能为PTK应用于临床治疗患者细菌性角膜病变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浅层角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浅层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PTK治疗10例(12只眼)角膜浅层病变,术后随访观察1年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值作配对t检验,对数视力平均提高0.16(P〈0.001)。术后6个月,远视漂移度数平均为+1.6D。结论 PTK治疗浅层角膜病变安全有效,术后存在远视化和原有疾病复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方式去除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60只眼)近视及近视散光的连续性患者进行前瞻性、自身双眼配对的研究,一眼使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PTK)去除角膜上皮后行PRK手术(激光组),另一眼使用20%稀释酒精去除角膜上皮,然后行PRK手术(酒精组)。分别记录术后1、2、3 d患者的疼痛度、术后1、3、6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平均等效球镜度(MRSE)、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等情况。结果术后3 d两组术后疼痛感及不同时期UCVA (已转换为logMAR分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3个月,激光组的角膜haze值为0.35±0.23,酒精组为0.75±0.49,P <0.05。激光组术后1、3、6个月MRSE分别为(0.53±0.74)D、(0.52±0.75)D、(0.21±1)D,而酒精组分别为(-0.12±0.8) D、(-0.22±0.71)D、(-0.48±0.91)D(P <0.05)。结论两组方式达到相同的术后舒适度及视力结果。激光组早期有轻度远视漂移。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MRSE均值在正视范围(±0.5 D)内。远期的效果需要更长期的随访、视觉质量的评估,详细的按年龄及屈光度的分组等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绷带式隐形眼镜配戴、术后局部使用不同药物及手术切削深度诸因素对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 2 5 8例实施PRK术病人 (393只眼 )进行前瞻、随机、双盲、设立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 不同年龄、性别、术后配戴隐形眼镜及手术切削深度诸因素对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术后使用双氯灭痛滴眼液、透明质酸钠及安慰剂组角膜上皮愈合的时间分别是 :3 78天± 1 37天、2 86天± 1 44天、3 31天± 1 5 0天 (P <0 0 5 )。结论 年龄、性别、术后配戴隐形眼镜以及手术切削深度对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不构成影响 ,而双氯灭痛可延长角膜上皮愈合 ,透明质酸钠可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 PTK )在浅层角膜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 PTK治疗 8例 ( 10只眼 )角膜浅层病变,术后随访观察6~12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及术后 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值作配对t检验,对数视力平均提高0.15 ( P < 0.001).术后 6个月,远视漂移度数平均为 + 1.6 D.结论 PTK治疗浅层角膜病变安全有效,术后存在远视化和原有疾病可能复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Liu H  Xie L  Hu L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4-27,W00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后兔角膜组织的修复情况,探讨PTK的临床疗效,适应证和治疗参数。方法:(1)实验组采用8.17%硫酸烧灼法制作兔角膜浅层瘢痕模型,2周后行PTK;于术后不同时间进行角膜活体共焦显微镜,神经染色,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2)根据临床治疗组26例(30只眼)角膜浅层病变患者的病变种类,分别行去除上皮和非去除上皮PTK。观察术后不同时间患者的视力,屈光状态和角膜曲率变化情况,以及角膜雾状混浊(haze)的程度,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1)实验组兔角膜切削区PTK术后早期多形 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浅基质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新生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疏松;术后6个月趋于正常,组织修复稳定。(2)临床治疗组PTK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21只眼提高,5只眼不变,4只眼下降;其中PTK治疗角膜营养不良和角膜带状变性的效果最佳;术后6个月haze 0级23只眼,0.5级5只眼,1级2只眼,平均远视移动度数+1.52D。结论:兔角膜PTK术后6个月组织修复趋于稳定;临床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患者,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其中以治疗角膜营养不良和角膜带状变性的效果最佳,采用PTK治疗的角膜病变以不超过角膜前1/3厚度为宜。  相似文献   

10.
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角膜上皮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眼科刘翔,戴超,张啸峰,陈玉珍,蒋伦珍角膜上皮缺损是多种角膜疾病和外伤的共同表现,在很多情况下,这种缺损修复非常缓慢,或者反复发生,传统方法如双眼包扎、点人工泪液、素高捷疗、自血等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滴眼液时兔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35只中华大耳白兔双眼接受近视性LASIK术.术后左眼用配置的100μg/ml NGF滴眼液.右眼滴平衡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BSS)作为对照,1滴,次,3次,d。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1周、第2周、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各取5只兔,在观察双眼前后节反应后处死兔,摘除双侧角膜.进行角膜神经氯化金染色。光镜下观察LASIK术后角膜神经修复过程,分别比较角膜上皮、浅基质层,深基质层NGF组与BSS组LASIK术后不同时期角膜神经的数量。结果LASIK术后角膜深基质层、角膜瓣连接处的上皮下和浅基质层神经未受损,瓣切削处上皮下和浅基质层神经消失。术后不同部位的角膜神经再生程度不同.术后第6个月周边部角膜神经形态已接近正常,角膜中央仍无神经分布。NGF组与BSS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上皮、浅基质层神经数量比较.NGF组大于BS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深基质层神经数量比较,NGF组大于BSS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NGF滴眼液对LASIK术后不同部位、不同时期角膜神经的修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姚涛  何伟  黄鹤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6):1130-1132
目的:探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辅助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 PTK)治疗非Ⅱ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1-04/2013-01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门诊诊断为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患者8例12眼,接受PTK手术,术前以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均排除了Ⅱ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即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术前均进行眼前节OCT检查,辅助判断病变形态和深度,指导PTK术中切削深度等参数的设定。对手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视力恢复等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12(平均9)mo。所有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角膜浅层混浊病灶均得到了有效的切削,术后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角膜混浊灶复发或严重haze情况的发生。结论:对于非Ⅱ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患者,眼前节OCT辅助的PTK术可准确、有效的去除角膜病灶,获得较好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对LASIK术后角膜瓣神经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丹丹  陈辉 《眼科研究》2009,27(5):420-424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不同时期中央角膜神经的再生情况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滴眼液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前瞻性对照研究,将35例(70眼)行LASIK的青壮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NGF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查术前、术后10d、1、3、6个月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及中央角膜神经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0d、1、3、6个月角膜知觉、BUT、泪液分泌量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角膜神经密度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NGF组神经密度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滴眼液对LAISK术后角膜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鼠角膜碱烧伤行培养角膜上皮移植后VEGF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角膜上皮培养移植后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角膜碱烧伤CNV大鼠行培养角膜上皮移植,观察术后CNV程度,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24、48、72、168 h角膜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角膜上皮移植后14 d CNV接近瞳孔区,之后逐渐减退.移植后24 h角膜VEGF mRNA的相对含量为1 20±0.09;48 h为1 91±0.03;72 h为2.34±0.11;168 h为1.83 ±0.14.角膜上皮和基质均表达VEGF蛋白,以上皮层表达为主,并随时间推移表达量增加.结论 培养角膜上皮移植后24 h角膜可表达VEGF,72 h表达量最高.VEGF表达与培养角膜上皮移植后CNV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神经生长因子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5U/ml,50U/ml和500u/ml的NGF,加药后第3,7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在酶标仪上测定57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来观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加药后第3,7天,3组的NGF对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均促进作用(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50U/ml组及500U/ml组作用强于5U/ml(P<0.05),而50U/ml组和500U/ml组比较作用无差异(P>0.05)。结论 外源性NGF对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兔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15只(30眼)薄瓣LASIK术后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NGF组(NGF治疗)、阳性对照组(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与阴性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滴眼),每组各5只(10眼)。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中央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SND)、上皮下神经数量及浅基质神经密度、浅基质神经数量,并进行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及3组之间各神经参数的差异。结果术前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NGF治疗组SND分别为(10 801±3 331)µm/mm2、(11 619±3 932)µm/mm2、(12 299±2 622)µm/mm2,上皮下神经纤维数量分别为12.2±3.4、11.6±2.7、13.1±2.7,浅基质神经密度分别为(7 258±1 242)µm/mm2、(8 148±2 462)µm/mm2、(8 984±1 526)µm/mm2,浅基质神经数量分别为8.5±1.4、8.9±2.6、10.1±2.1。与术前相比,3组所有的神经参数在术后1周均明显减少(P<0.01)。与术后1周相比,NGF治疗组SND、浅基质神经密度在术后1个月均上升,而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的SND、浅基质神经密度在术后3个月才开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上皮下神经数量在术后3个月开始上升(P<0.05);NGF组和阳性对照组的浅基质神经数量在术后1个月上升(NGF组P<0.01,阳性对照组P<0.05),并且NGF组的浅基质神经数量在术后1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NGF滴眼液对LASIK术后角膜神经的损伤再修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早期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通过观察术后反应,评价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组对照试验,治疗组58例采用金因舒 0.1%氟美瞳 0.3%泰利必妥,对照组60例单用0.1%氟美瞳 0.3%泰利必妥,术后观察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混浊6项指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术后第1、第2、第3、第5天观察术后反应并评分,术后第1、第2、第3周检查视力,术后第1、第2、第3个月观察角膜雾状混浊(Haze)发生情况。第5天开始根据指征尽早取镜。结果术后第1天和第2天治疗组术后反应评分为7.02±3.33和4.98±3.30,对照组为8.28±3.77和6.45±3.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平均取镜时间为5.5d,对照组为6.2d,治疗组早于对照组。两组恢复最佳视力的时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术后Haze的发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8眼和31眼,均不超过0.5级,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能减轻LASEK术后早期反应,缩短术后绷带镜片的佩戴时间,安全、无毒副作用,有助于LASEK术后角膜上皮化学性和机械性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研究角膜上皮下混浊形成的发生机制,检测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和基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施行PRK后1,2,3月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haxe形成情况,并用原位酸分子杂交方法,检测角膜上皮和基质PDGF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角膜上皮细胞有PDGF mRNA表达,基质层无表达;PRK后角膜上皮细胞PDGFmRNA表达增加,术后2月表达最强,且基质中亦有轻微表达。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激光角膜光学切除术后(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伤口愈合过程中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对6只兔双眼分别行P.R,激光切削参数为一8.0D、156μm深,消隔直径5.6mm。将兔分别于PRK后1mo、3mo处死,取下角膜进行冰冻切片,用的位标记检测法(TUNEL法)分别检测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兔角膜可见上皮上皮浅层有少量细胞亡,PRK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