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中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方法:检测72例肝硬化患者及7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硬化组血小板4项参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hildB组明显低于ChildA组,ChildC组明显低于ChildB组,肝硬化出血组血小板4项参数亦明显低于非出血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出血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及凝血因子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出血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因子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肝硬化出血患者出血前第13、7、d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进行动态检测,同时将患者初入院的相应指标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PLT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出血患者出血前1 d3、d、7 d具有明显下降的趋势,PDW、P-LCR、PT则明显升高。PCT、MPV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及凝血功能障碍易合并消化道出血,动态监测其综合测定值有助于作为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的预警,指导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比较乙肝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血小板参数,了解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8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并进一步检测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以及肝硬化Child分级A级、B级、C级组的PLT、MPV、PWD。结果发现乙肝肝硬化患者PLT、MPV显著降低,PDW显著升高(P〈0.01和P〈0.05)。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其PLT、MPV、PWD亦有明显差异(P〈0.01),随着肝功能的下降,PLT、MPV随之下降。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4项参数的改变,间接评估肝脏受损情况,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方法:用Bayer 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各项参数,并对其中39例合并消化道出血者、89例未出血者和40例正常体检者血小板4项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PLT、MPV、PCT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0.005),PDW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5)。其中消化道出血组血小板各项均低于未出血组。结论:随着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PLT、MPV、PCT明显减低,PDW明显增高,故血小板4项参数的测定对肝病患者出血倾向及功能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2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凝血指标(PT、TT、APTT、FIB),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肝功能分级后组间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也进行了比较。[结果](1)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升高;肝功能B、C级与A级比较,C级PLT和PCT下降显著,MPV、PDW显著升高。(2)肝硬化患者PT、T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异常,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继伟 《健康天地》2010,4(8):150-150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9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并将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血小板压积(PCT)则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加,血小板4项参数异常程度逐渐加重。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值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SF-30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62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积分法)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PLT、MP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PDW升高(P<0.05),肝硬化A级组PLT,B级、C级组PLT、MPV显著降低,B级、C级组PDW显著升高。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肝功能损害可能是血小板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肝脏是凝血因子合成的主要场所,人体内14种凝血因子有12种是肝脏参与合成的,肝脏在体内的止凝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病时往往发生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0例肝硬化病人和4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下降,血小板压积(PCT)则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值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春芹 《职业与健康》2004,20(3):107-108
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已为医学界公认,据文献报道,73%慢性活动性肝炎,67%未做脾切手术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数目<100×109/L,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下降最为明显.我们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2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小板(PLT)计数,平均体积(MPV)和分布宽度(PDW)参数测定,并与健康人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进行比较,分析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血清新喋呤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新喋呤浓度与肝硬化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2例肝硬化患者及30名健康人血清新喋呤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新喋呤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炎后肝硬化组血清新喋岭水平明显高于非肝炎后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合并感染组血清新喋呤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无感染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表达增高,与其病因及有无合并感染密切相关,观察该指标对肝硬化病因判断及继发感染早期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RBC)参数和血小板(PLT)参数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40例健康者RBC参数(RBC计数、RDW、MCV)和PLT参数(PLT计数、PDW、PCV),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肝炎重度RBC、RDW(P<0.05)、PLT(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RBC、RDW、MCV、PLT、MPV,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BC参数和PLT参数可反映慢性肝病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RBC)参数和血小板(PLT)参数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40例健康者RBC参数(RBC计数、RDW、MCV)和PLT参数(PLT计数、PDW、PCV),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肝炎重度RBC、RDW(P<0.05)、PLT(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RBC、RDW、MCV、PLT、MPV,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BC参数和PLT参数可反映慢性肝病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4.
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性激素与垂体激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剑英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04-1105
目的探讨男性肝硬化患者性激素与垂体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男性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睾丸酮(T)、雌二醇(E2)、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T、E2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SH、LH、PR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级肝硬化组之间及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E2降低和FSH、LH、PRL升高可作为估计男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载脂蛋白AI、B的临床检测意义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65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其中19例并发肝性脑病)以及6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液样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载脂蛋白AI、B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并发肝性脑病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B水平及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19例并发肝性脑病病情好转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上升明显(P〈0.01),病情恶化血清载脂蛋白AI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清载脂蛋白AI、B进行动态检测可以帮助预测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结合临床判断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使疗效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何伟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603-1604
目的 探索肝穿刺活检对肝硬化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疑似肝硬化患者进行B超检查,采取B超定位,组织切割针获取肝脏标本,进行细胞学及病理组织检查.比较病理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检出率并观察肝穿刺活检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26例疑似患者中,67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其中临床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7例(40.30%),病理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9例(43.28%),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为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1例(46.27%),病理诊断为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2例(47.76%),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患者58例(86.57%),病理诊断为肝硬化患者61例(91.24%),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穿刺活检术术后局部疼痛14例(20.90%),血压一过性下降5例(7.46%),局部过敏3例(4.48%),局部轻度红肿1例(1.49%).结论 肝穿刺活检对肝硬化诊断符合率高,不良反应少,适应性好,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C4)及血清高敏CRP(hsCRP)的变化。[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到我院住院的7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gG、IgM、IgA、C3、C4、hsCRP.同时以50名到我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6例肝炎后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IgM、IgG、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1),C3和C4低于对照组(P〈0.01、P〈0.05)。IgA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hsCRP与肝炎后肝硬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检测结果不仅对肝硬化的分期,而且对判断病情、衡量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估计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肝硬化病人Hp感染及其在外科围手术期处理中的意义。方法 对 32例肝硬化病人进行Hp检查以及血氨浓度的测定。结果 ⑴肝硬化病人的Hp感染率为 6 2 1% ;⑵Hp阳性者与阴性者的空腹血氨浓度分别是 (186 3 6± 142 4 ) μg/L和 (16 98 4± 156 7) μg/L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Hp阳性者抗Hp治疗后的血氨浓度 (136 7 6± 152 9) μg/L ,较治疗前 (186 3 6± 142 4 ) μg/L明显降低 (P <0 0 1)。 结论 Hp感染在肝硬化高血氨症发生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肝硬化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时应常规进行Hp检查 ;抗Hp治疗应作为预防肝性脑病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赛  曾亚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211-12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以2006年1月-2010年6月487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感染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 73例肝硬化合并医院肺部感染,感染率14.99%,病死率28.77%。显著高于无感染患者的病死率6.76%(P〈0.01)。该类患者临床表现早期不典型,主要危险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是:Child-pugh C级和低蛋白血症、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基础疾病、年龄≥60岁、白细胞计数〈4.0×109/L,病毒性肝炎是相对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务人员在临床中应予重视并规范治疗,减少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