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金霞  江玉  魏薇萍 《护理研究》2008,22(26):2433-2434
[目的]通过开展入科培训提高护生在急诊科临床实习质量。[方法]将152名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75名进行简单入科介绍,观察组77名在护生进入急诊科第1天即开始以急救技能小讲课、环境教育、专科素质教育、急诊规章制度、法律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入科培训。对两组护生的出科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综合素质考核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科时理论、操作、综合素质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入科培训的实施有助于使护生尽快进入最佳状态,取得良好实习效果并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急诊科实施入科教育对护生实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开展入科教育提高护生在急诊科临床实习质量。方法护生对照组(75名)进行简单入科介绍。观察组(77名)在护生进入急诊科第一天便开展以环境教育、急诊规章制度教育、专科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入科教育。对2组护生出科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综合素质考核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科时理论、操作、综合素质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7.89、11.13、21.81;均P〈0.05),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诊入科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尽快进入最佳状态,取得良好实习效果并确保了护理安全。关键词护生;急诊;教育  相似文献   

3.
实习护生入科前集中培训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入科前集中培训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效果.方法 将2007年实习护生176名列为对照组,将2008年实习护生320名列为实验组.对照组护生在接受常规的入科前教育后即安排进入临床实习,实验组护生除常规入科前教育外,再进行为期1周的集中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者进入临床实习,未合格者继续培训至考核合格,再进入临床实习.比较2组护生在第一阶段掌握操作技能时间、出科操作考核成绩和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质量的效果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护生比较,实验组护生在第一阶段掌握操作技能的时间缩短,出科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上升,带教老师对实验组护生实习质量效果评价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集中培训考核,可缩短护生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时间,提高护生操作能力,促进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胡恩梦  杨绍平 《全科护理》2016,(26):2785-2786
[目的]观察妇产科引导式教学对护生临床实践的影响.[方法]将80名实习护生按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2名)和观察组(3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即言传身教,一对一跟班次实习模式,观察组由带教老师实施引导式带教,进行以护生为中心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护理查房及出科考核,比较两组护生出科各项考核成绩和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护生理论、操作、综合素质、护理查房4项出科考核成绩及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提高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理论水平及护理实践能力,同时可提高护生对临床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儿科临床护理应用多维度教学法的效果。[方法]将122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多维度教学法,实习结束时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并自行设计问卷,对两组护生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操作及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优于对照组。[结论]多维度教学法应用于儿科临床实习中,可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更为适合护理本科生急诊护理的临床带教方法.[方法]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生62名为研究对象,按抛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进科前通过创设急救情景、进行模拟急救训练后才进入临床跟班,对照组以传统的带教方式(即直接跟班),分别于急诊科实习结束出科和整个实习阶段结束时进行急救理论、急救技能考核,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出科和实习结束急救理论及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情景教学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巩固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情境教学法在手术室少数民族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手术室少数民族实习护生86名按入科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带教,试验组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对手术室少数民族实习护生的学习成绩与情境模拟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少数民族实习护生的理论成绩、技能考试。[结果]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法能提高手术室少数民族实习护生的理论学习成绩和手术室实习期间的综合素质能力,试验组的理论成绩和综合素质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少数民族实习护生的培训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手术室少数民族实习护生的培训效果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急诊创伤外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入选的临床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行由带教老师带领下进病房示教常规入院注意事项及用药注意事项的宣教,实验组进行由护生独立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干预。所有护生均在出科前进行理论考核及健康教育评价量表[1]填写,以对比两组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入科考核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干预护生的出科理论成绩明显干预组护生(p<0.01),干预组护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护生。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不但培养了护生个人的健康教育能力,也有益于了其综合素质及理论知识等各方面的培养,提高了其护理实践能力,在护理临床带教上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习日志及心得教学方法在重症监护室(ICU)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将64名ICU实习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名,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取实习日志带教方法,比较两组护生出科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成绩与教学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出科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成绩及对教学的满意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带教采用护生书写实习日志及体会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肖艳艳 《当代护士》2016,(3):130-131
目的分析新教学模式在急诊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2013年期间急诊科166名实习护生随机分成两组,各83例,对照组按以往没有计划随机讲解的老方法教学;观察组制定学习计划进行教学,最后护士长进行出科理论、操作现场考核。结果实习护生对实习科室的满意率对照组为65.00%,观察组为93.97%;出科成绩合格率对照组为80.72%,观察组为96.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可行的实习护生教学模式,值得在临床实习护生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