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沉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血沉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关系殷湛1方沁元1孙春华1严家生1徐建华2叶晓明2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治疗棘手。我院自1990年至1996年共施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556例,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7例,感染...  相似文献   

2.
张Zhe  龙相兆 《颈腰痛杂志》1995,16(3):145-145
椎间隙感染的激光治疗张,龙相兆椎间隙感染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0.8%─3.2%[1]我院自1985年以来共6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发生椎间隙感染11例,(占1.7%)我们采用氦氖激光治疗椎间隙感染,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01—2013-12手术治疗的3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感染组),320例未感染(未感染组)。31例感染患者中1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21例采用手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可能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1例随访时间平均5.8(1~11)年。治疗后6个月所有患者MRI检查提示炎症吸收,术后9个月行X线片检查提示椎间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未发现感染复发。末次随访时VAS评分(t=8.97,P=0.04)、ODI指数(t=8.69,P=0.04)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BMI27 kg/m2)、吸烟、糖尿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手术时间长、初次手术复杂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早期行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对于轻型椎间隙感染患者,在控制好基础疾病的前提下也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目的:介绍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的临床特点,讨论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术后椎间盘炎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常见诊治失误原因。依靠临床体征、血沉、C—反应蛋白、X线、CT或MRI建立早期诊断。非手术治疗治愈10例,手术治疗治愈3例。结果:术后11例随访6~36个月。9例恢复原工作,4例遗有慢性腰痛或腰椎活动受限,2例不能胜任体力劳动。结论:早期诊断应重视术后再发剧烈腰痛的特殊体征。血沉、C—反应蛋白是提示感染或观察疗效的指标。X线、CT、MRI有诊断价值。多数患者经严格卧床,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满意。保守无效,炎症扩散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者,应行病灶清除术。  相似文献   

5.
经皮微创技术治疗继发性腰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技术治疗继发性腰椎问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1月至2007年8月间施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6例.全部采取经皮髓核切吸术处理.术中留置双引流管作对冲引流,术后积极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结果经皮髓核切吸术双管引流治疗后,腰痛等临床症状获得明显的缓解。治疗3~5周后.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降至正常水平。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经皮微刨技术具有损伤性小、操作简便、疗效肯定的特点。不失为继发性腰椎间隙感染治疗的一种可靠、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合理掌握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比较本院2000年3月~2002年3月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56例(A组)与2002年3月~2005年3月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33例(B组)的于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大于B组(P〈0.05),而优良率则小于B组(P〈0.05):A组病例术中硬膜及神经根损伤7例.关节突咬除过多4例,椎间隙感染1例,B组病例术中无硬膜及神经根损伤,无切口感染及椎间隙感染病例:[结论]熟练的手术操作,合理选择手术适心址,充分发挥后路椎间盘镜的优势,是减少并发症、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病人行MRI检查,确诊后给予积极治疗,分析其MRI诊断结果,观察治疗前后所有病人的白细胞计数、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86例椎间盘感染病人的感染部位多数集中在L4~L5或L5~S1椎间隙,病变椎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碎裂、变小、消失、边缘不齐。MRI检查结果显示病变椎间盘间隙失去正常形态和信号。其中长T1低信号77例,T1等信号9例;长T2高信号82例,短T2低信号4例。86例椎间盘感染病人的病变椎间盘间隙上下的椎体软骨终板以及周围邻近的椎体松质骨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周围邻近椎体部分出现信号异常(75例),整个椎体信号异常(11例)。多数表现为长T1信号、长T2信号,少部分病变部位表现处以T2为主的混杂信号。椎体旁软组织表现出肿胀增厚,T1表现为等信号、稍高信号或混杂信号,T2表现为高信号。21例行MRI增强扫描,病变椎间盘及邻近椎体、椎旁软组织明显强化。随访6个月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的病人共计63例,占73. 26%,所有病人在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结论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上,MRI检查能够对其病变感染部位进行充分显示,对于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鉴别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的9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以及未感染组(898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回顾性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34例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感染率3.65%。其中25例患者在有氧条件下培养出病原菌26株,检出率最高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0.7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9.23%)和表皮葡萄球菌(15.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有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BMI)≥27 kg/m~2、营养不良、手术时间≥3 h、术后合并其他系统感染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隙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隙感染发生率较低,但临床仍应重视患者发生椎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可针对其病原菌分布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进一步规范相关诊疗和护理操作,减少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案,并探讨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①自2008-01-2017-01,共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其中7例予以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治疗;另14例予以感染间隙扩大清创、病灶清除,自体髂骨融合手术处理。②将此21例作为感染组,另按照1:4的原则选取同期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未发生椎间隙感染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感染组21例中,7例经非手术治疗、14例经手术治疗后,均获得痊愈。术后随访1-4年,予以自体植骨者均提示椎间植骨融合,截止末次随访时未见感染复发。②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BMI、吸烟与否、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复杂性等指标,在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呈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手术时间3 h、复杂手术、营养不良、肥胖人群,均为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轻症患者早期行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重症患者应予以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7~1995年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6例,其中发生手术失误及并发症共13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23~74岁;L4、5突出6例,L5S1突出5例,L4、5+L5S1突出2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症5例;随访时间6月~6.5年。2.手术方法;椎板间扩大开窗椎间盘切除4例,半椎板切除5例,全椎板切除4例。3.手术失误及并发症:术中定位失误1例,马尾神经损伤1例,椎间隙感染2例,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损伤2例,术后硬膜外血肿1例,术后复发2例,术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