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对新发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寻找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分类进行心理辅导,使患者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结果 当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时,沟通交流和心理护理更容易取得成功。结论 坚持综合治疗,改变异常心理,能有效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新发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寻找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分类进行心理辅导,使患者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结果 当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时,沟通交流和心理护理更容易取得成功.结论 坚持综合治疗,改变异常心理,能有效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3.
孙卫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4):362-362,36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侵犯全身各个系统的器官及组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患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绝对人数已居世界各国之首。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有一定的影响,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常规治疗效果。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护理和干预,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萍 《中国厂矿医学》2006,19(2):181-181
糖尿病肾病是终身疾病。因病程长,医疗费用高,患者往往失去信心。又因为糖尿病肾病需胰岛素治疗及监测血糖,病人痛苦多,因此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甚至自暴自弃、放弃治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并与之沟通,让患者了解1种良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够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苦。只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合理治疗,他们也会像健康人一样愉快工作、享受生活。1临床资料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3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血糖(16±3·6)mmol/L,平均年龄5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2心理问题分析2·1悲观失望糖尿病肾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分析与患者愈后之间的关系,分析护理对策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2年3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结果:对病人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护理和干预,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心理治疗及护理在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外界心理护理对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和100例老年患者交谈、询问及观察分析三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结果:自身情绪及外界不良影响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医护人员的良好心理护理对治疗有利。结论:了解掌握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具体心理状况和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对238例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的分析,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各种不良心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在不同程度上达到良好的自控水平,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马兰 《吉林医学》2010,31(28):5044-5045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探讨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02例糖尿病患者有针对性地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分析,102例糖尿病患者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药物、饮食、运动治疗,不同程度缩短了住院时间,收到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心理护理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新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80-1780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观察,较全面地分析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经过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仅密切了护患关系,而且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比较常见。由于两病互相影响,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观点,也是提高疗效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转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 在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建立护患关系.亲切而又耐心的解释并尽可能地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鼓励患者自觉配合各种治疗,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血糖.结果 患者由最初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异常到引导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良好的护理指导对控制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糖尿病患不仅需终生服药治疗,而且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还会出现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给患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伤害。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235例糖尿病患中,大多数病人都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为此我们对患心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郭利武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7):813-814
目的探讨分析新发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结果伴焦虑急躁、悲观失望等心理失衡表现较为普遍。结论治疗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不良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葛艳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145-146
通过对264例脑卒中患者现状的观察,分析患者不良心态的原因及给身心带来的影响,从而探讨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使患者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及时恢复,大大减轻功能障碍程度,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所起的作用非常关键,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导致患者血糖反复波动,影响糖尿病病人的康复。目前已公认,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部分病人的常规治疗效果,对病人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护理和干预,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延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370-137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特点,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68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制基本情况问卷、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对象的不同婚姻状况RSA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基本资料RAS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婚姻状况及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心理弹性均有较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的防治中,应关注他们的生活环境及心理健康,增加社会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7.
资料与方法 2003年3月~2005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55~80岁;其中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65例,糖尿病性心脏病42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2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29例。糖尿病病史6个月~33年。  相似文献   

18.
郭利武 《中原医刊》2011,(10):108-108
目的探讨新发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出护理对策。方法一般采取问卷式调查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结果伴焦虑急躁、悲观失望等心理失衡表现较为普遍。结论治疗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病人心理应激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春红 《黑龙江医学》2006,30(10):776-777
目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日重返社会。方法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应激因素:如疾病的诊断、住院、躯体不适、消极性质的生活事件打击。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共性化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如消除应激源或降低应激源的强度、增强个体对应激源的抵抗能力、心理治疗及药物应用。结果糖尿病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的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结论糖尿病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其发生、发展和转归,都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关注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并提供相应的心理行为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素珍 《吉林医学》2010,(33):6132-613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况、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两组治疗后的心理状态,两组在焦虑、抑郁等因子上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三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8.3%,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合理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