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间院内及院外急救的40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0例心跳骤停患者中,院内心肺复苏成功2例,院外无一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5%。结论 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与抢救人员抢救水平,抢救人员分开协调能力,抢救开始时间,抢救措施正确与否,能否早期除颤,有无先进的急救设备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临床特征和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科2008年6月~2010年9月急诊心肺复苏(CPR)患儿的临床资料、心肺复苏原因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38例患儿在我科急诊进行CPR.就诊时呼吸先停的18例(47.37%),复苏成功15例(83.33%),出院时存活12例(6...  相似文献   

3.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最紧急最危险的疾病。需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本文对我科2001年1月~2007年12月6年间院内及院外急救的96例心跳骤停患者,进行成败原因的临床分析。探讨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复苏率、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率及急救水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中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提高心肺复苏(CPCR)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透室40例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中心跳骤停后心肺脑复苏抢救.结果:23例(57.50%)病人经心肺复苏成功,10例(25.00%)苏醒并最终出院,8例(20.00%)生存>48小时后放弃出院,5例(12.50%)生存>48小时后死亡.结论:尽早判断心跳骤停启动抢救程序、尽早气管插管及连续有效胸外按压、早期除颤、早期使用碳酸氢钠有利于心跳恢复,复苏后继续进行透析及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监护治疗有利于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抢救经验,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初步心肺复苏成功的9例,最终康复出院的6例。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是最危急的临床状态,必须分秒必争。早期发现、快速准确地判断和CPR的及时正确抢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高效的团队协作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心肺复苏过程中加用尿激酶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急诊科及ICU病房中发生心跳骤停的6例心梗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6例患者中5例复苏后存活(包括1例脑死亡病例),1例抢救无效于急诊室死亡。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跳骤停的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积极尽快溶栓治疗,而不应等待自主心跳恢复后再溶栓,以争取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方燮韵 《浙江医学》1998,20(7):415-416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迫的急症,未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复苏,即意味着从临床死亡向生物死亡过渡,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尽快恢复循环和呼吸功能,临床上称为心肺复苏。本文通过对我科1994年1月~1996年12月收治的23例心肺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分析体会到,及时、正确、有效地进行复苏对提高复苏成功率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李亚杰 《大家健康》2013,(15):35-36
目的:通过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抢救,研究对心肺复苏患者的诊治方式,总结成功经验,以便在对患者进行急诊后能保证其复苏率。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9月抢救的心跳骤停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该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抢救,心肺复苏失败的患者有30例,有10例患者复苏成功,该10例患者中有7例经过后续治疗,顺利康复。而另外3例患者在8小时~10天后相继死亡,死亡原因为并发症和原发疾病的出现。结论:心跳骤停是临床常见现象,尤其在急诊抢救中是比较常见的,遇到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相关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对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患者存活,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抢救,研究对心肺复苏患者的诊治方式,总结成功经验,以便在对患者进行急诊后能保证其复苏率。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9月抢救的心跳骤停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该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抢救,心肺复苏失败的患者有30例,有10例患者复苏成功,该10例患者中有7例经过后续治疗,顺利康复。而另外3例患者在8小时~10天后相继死亡,死亡原因为并发症和原发疾病的出现。结论:心跳骤停是临床常见现象,尤其在急诊抢救中是比较常见的,遇到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相关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对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患者存活,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5年6月作者亲身参与救治的8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复苏技术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初步复苏成功9例,最终复苏(心肺脑均复苏)仅3例。复苏率分别为10%、3·4%。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与患者基础疾病是否可逆,抢救开始时间,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措施正确与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996年 5月~ 2 0 0 1年 2月 ,我院共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5 1例 ,其中心肺脑复苏成功 16例 ,心肺复苏成功 18例。本文结合临床抢救资料 ,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呼吸心跳骤停猝死患者 5 1例 ,分为 A、B两组。A组为心肺复苏成功者 18例 (35 .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2月-2011年3月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CA)患者158例作为试验组,2005年5月-2007年12月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11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复苏中患者CPR至心跳恢复时间、撤机时间、CPR成功率及存活率;比较两组复苏成功后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无论是心跳恢复时间、撤机时间、CPR成功率及存活率以及复苏成功后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恢复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克服了徒手CPR中因为医护人员或患者影响复苏效果的因素,使心肺复苏更趋标准有效,在CPR中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3.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是急诊科最重要的抢救工作。现对我科1998年10月~2003年10月12年间院内及院外急救的126例心跳呼吸骤停者,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程序化心肺脑复苏对心跳骤停后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客观、实用的心跳骤停后心肺脑复苏方法。方法:对治疗组33例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采用程序化心肺脑复苏,对照组回顾性分析采用常规心肺脑复苏术的47例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进行比较入院第1、3、5、7天Glasgow-Pittsberg昏迷量表评分和脑复苏率。结果:两组Glasgow-Pittsberg昏迷量表评分脑复苏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程序化心肺脑复苏有助于提高脑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对复苏后重症脑损伤治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紧急气管插管的技术在院前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及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期间在院前急救中抢救15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71例心跳、呼吸骤停成人患者采取现场气管内插管措施后对其抢救成功的影响。结果:现场实施紧急气管内插管可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早期、插管时间短,复苏成功率高。结论:院前急救人员应掌握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施行经口气管插管术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对住院患者的抢救,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救治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0例.分别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及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进行抢救,回顾性分析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开展前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实施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时间,并作统计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实施心肺复苏、除颤时间极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1),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能够改善医护人员的抢救工作的效果,提高挽救患者生命的几率,同时降低抢救患者所消耗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7.
杨小冶  黄永阳 《右江医学》2009,37(4):406-407
目的探讨影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急诊科3年多收治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多共收治院前或院内呼吸心跳骤停患者88例,其中院前58例,院内30例,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者,心血管疾病复苏成功率较高。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普及CPR知识,缩短复苏开始时间,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盘晓荣 《广西医学》2001,23(6):1456-1457
目前对心肺复苏术后意识障碍的病人主张高压氧治疗。近来我们采用高压氧疗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术成功后意识障碍 9例病人得到了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例病人均为近年因各种原因引起心跳骤停在我院行心肺复苏术成功后接受我科治疗的意识障碍患者 ,其中男 7例 ,女 2例 ;年龄最大 4 5岁 ,最小 18岁 ,平均 31岁 ;因溺水引起心跳骤停 2例 ,因电击伤引起心跳骤停 2例 ,因脑血管意外引起心跳骤停 2例 ,因风心二狭术后引起心跳骤停 1例 ,因粘连性肠梗阻引起心跳骤停 1例 ,原因不明引起心跳骤停 1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心跳呼吸骤停急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徒手进行心肺复苏)和观察组(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至心跳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患者存活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成功后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至心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复苏成功后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复苏率与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研究心肺复苏后预防肾功衰竭及其发生后的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并追踪某家医院中定期健康体检正常的78例患者,因溺水、电击、创伤等因素所致呼吸心跳骤停行心肺复苏,排除患者心肺复苏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所有患者呼吸心跳骤停至复苏开始时间1-10分钟,复苏时间为1-40分钟,对其进行抢救后的肾功衰竭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这选取的78例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后治疗一段时间,有49例心肺复苏后进行各种常规治疗和检测并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无异常,有29例肾功发生衰竭后进行药物治疗后得到一定的好转。结论: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后对肾功是否发生改变的检测是心肺复苏后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