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CD56抗原在新发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免疫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新发成人APL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流式细胞术测定的患者骨髓CD56抗原的表达情况,将患者分成CD56阳性组与CD56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的免疫特点及预后差别。结果:64例患者中CD56阳性者12例,阴性者52例,阳性率为18.75%。2组患者的CD9、CD11b、CD15、CD19、CD117、HLA-DR抗原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阳性组CD2及CD34表达率较阴性组高(分别25.00% vs. 3.85%,P=0.042;41.67% vs. 3.85%,P=0.001)。预后方面,2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中位总生存期及3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56阳性组髓外复发率较阴性组高(27.27% vs. 4.55%, P<0.05),3年无病生存率也低于阴性组(54.55% vs. 86.36%,P<0.05)。结论:CD56抗原阳性是新发成人AP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钙粘素(E-CD)、CD44V6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58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标本和25例正常食癌组织应用SP法检测E-CD和CD44V6的表达,对其中42例进行了术后3年随访。结果 E-CD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癌患者癌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有关(P〈0.01),与食管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E-CD表达阳性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4.12%、88.24%和58.82‰阴性组分别为83.81%、56.00%和12.00%(P〈0.01);CD44V6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食管鳞癌患者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有关(P〈0.01),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分期有关(P〈0.05),CD44V6表达阳性存活率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60.00%和16.67%,阴性组分别为100%、91.67%和66.68%(P〈0.01)。结论 E-CD和CD44V6表达与食管癌转移、预后密切相关,且该两项指标表达方式相反;当E-CD阴性、CD44V6阳性时,可能说明患者预后差,有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和急性白血病胞质(Brain and acute leukemia cytoplasmic,BAALC)蛋白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检测BAALC蛋白在58例AML患者(初诊24例、完全缓解28例和复发6例)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的表达水平。1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以及AML细胞系KG1a和HL-60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KG1a和HL-60细胞BAALC均为阳性高表达,非恶性血液病对照者BAALC表达均为阴性。BAALC阳性率在AML初诊组(83.3%)与复发组(100%)均高于完全缓解(CR)组(7.1%)和阴性对照组(0)(P〈0.001);AML初诊组和复发组的BAALC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高于CR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且CR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BAALC表达阳性率和相对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ALC蛋自在AML中表达水平异常增高,提示BAALC可能与AM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牛彦辉  王臻  郑修存  吴作栋  沈强  张立明 《医学争鸣》2005,26(24):2283-2285
目的:探讨骨纤维结构不良(FDB)病变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98例FDB患者手术治疗、病理确诊并获随访.收集初次手术切除的标本,随机从治愈和复发病例中各抽取24例.对复发组(n=24)与治愈组(n=24)、小儿组(n=26)与成人组(n=22)进行对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病变组织进行ER和PCNA检测.结果:ER总阳性率为56.25%(27/48).复发组70.83%(17/24)明显高于治愈组41.67%(10/24)(P〈0.05).小儿组69.23%(18/26)明显高于成人组40.91%(9/22,P〈0.05).复发组PCNA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治愈组(P〈0.01),而小儿组PCNA阳性表达高于成人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DB的雌激素相关性表现为ER异常表达而导致骨发育及代谢调节紊乱;PCNA阳性表达强度与骨纤维结构不良的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其预后估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水平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分成AML初治组40例,缓解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抽取骨髓液2ml,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单克隆抗体(CD16+/CD56+)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NK细胞数量的检测。结果:初治组患者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较缓解组显著降低(P〈0.01)。缓解组患者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仍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间原始细胞数量和AML患者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可以作为AML的预后指标,亦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surv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VEGF—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淋巴管密度(LVD)、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复发情况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有45例VEGF-C蛋白表达呈阳性(58.4%1;有41例survivin蛋白表达呈阳性(53.2%)。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组肿瘤大小和LVD均高于阴性组(P〈0.05),VEGF-C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组的LVD高于阴性组(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r=0.324,P〈0.05)和临床复发呈正相关(r=0.233,P〈0.05),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VEGF-C和survivin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性f,=0.266.P〈0.05)。【结论】VEGF—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相关性.它们的高表达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患者尿CD62P表达和内皮素-1(Endothelin,ET-1)的变化,研究肾脏局部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损伤在DN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90例2型DN患者为实验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albuminexcretionrate,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另选择20例未合并DN的糖尿病患者作为DM组,2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及尿中CD62P阳性表达及尿ET-1水平。结果:(1)血CD62P阳性表达率:DN组高于健康对照组、DM组,DM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DM组与正常蛋白尿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尿CD62P阳性表达率:DN组高于健康对照组、DM组(P〈0.05),健康对照组与DM组无明显差异(P〉0.05);DM组与正常蛋白尿组间差异显著(P〈0.05)。DN患者尿ET-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正常蛋白尿组、微白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尿CD62P阳性表达率及尿ET-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尿CD62P阳性表达率与尿ET-1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CD62P阳性细胞率呈明显正相关;尿ET-1与UAER呈明显正相关。结论:(1)肾脏局部的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损伤参与了DN的发生和发展;(2)尿CD62P阳性表达率及尿ET-1水平可能较UAER更早提示DN的发生,尿CD62P阳性表达及尿ET-1水平升高可能成为DN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胃腺癌中抑制基因-1 (kangar 1,KAll)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对2001--2004年间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腺癌患者8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胃腺癌中KAll的表达情况;运用统计软件SPSSl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1例胃腺癌中KAll的阳性表达率为55.6%(45/81)。KAll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在转移阴性组表达率高于阳性组(P〈0.05);KAll的表达与病理学分级有关,高、中分化组表达高于低分化组(P〈0.05);KAII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二者呈负相关关系(r=-0.375,p〈0.01)。KAll蛋白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56%)高于阴性组(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ll蛋白表达情况对胃腺癌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但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P〉0.05)。结论KAll蛋白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长径、浸润深度无关。蛋白表达阳性提示高生存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阳性及阴性之间是否存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表达的差异。方法RA患者43例.根据RF测定分为RF阳性组和RF阴性组,健康体检者18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D25+T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的表达。结果RF阴性组CD4+CD25+Foxp3+/CD4+T细胞为(2.58±1.68),与对照组(4.23±2.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阳性组CD4+CD25+Foxp3+/CD4+T细胞为(1.25±1.1),与对照组(4.23±2.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阴性组与RF阳性组之间CD4+CD25+Foxp3+/CD4+T细胞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RF阳性与阴性RA患者之间存在调节性T细胞Foxp3表达差异,RF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存在免疫应答的不同,可能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CD147)在人前列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56例(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6例(前列腺增生组)病灶组织中的CD147表达情况;分析前列腺癌患者CD147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运用 Cox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前列腺癌组CD147表达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的14.3%(P<0.05);前列腺癌组CD147的表达与Gleason 评分、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关系(P<0.05),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147表达阳性、Gleason 评分高是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CD147的高表达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研究肿瘤发病机制、判断肿瘤进展及临床预后的有效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动态检测92例初治AL患者WT1基因的表达。结果初治AML各亚型中M5基因表达阳性率最高,为91.7%,其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最高,达1308.6,显著高于其他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ALL各亚型(L1,L2,L3)之间WT1基因表达阳性率及中位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中,WT1基因表达阳性组CR率显著低于阴性组,阳性组缓解后半年内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治组、复发组及未缓解组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T1基因在AL患者骨髓细胞中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疾病的发生发展、判断预后及检测微小残留病(MRD)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的监测对疾病预后和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正规治疗的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液,利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MRD检测,从首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第14天开始,每1~3月检测1次,并动态监测,分为阴性(MRD〈10-4)、阳性(MRD〉10-4),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性、阳性2组3 a的复发率分别为0、80%,2组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形态学完全缓解时,MRD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0.05).结论采用FCM检测AL患者的MRD,MRD〉10-4患者复发率高于MRD〈10-4患者,MRD阳性比传统骨髓形态学复发出现早,连续对完全缓解AL患者进行MRD监测对指导治疗及早期预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水平的变化规律,为APL临床诊治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及掌握血小板输注时机与频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7例APL患者及20名健康人RP%,并计数得出其相应的网织血小板绝对值(RPC)。结果初诊时(3.43±1.47)及治疗中(7.03±3.61)患者的RP%均较正常对照组(1.37±0.52)升高(P〈0.05),而RPC(0.11±0.04,0.27土0.11)较正常对照组(0.35±0.10)明显降低(P〈0.01);经化疗缓解时,其RP(3.87±1.08)及RPC(0.56±0.2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的RP%较初诊时无明显变化(P〉0.05),RPC较初诊时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APL病程中连续检测RP及RPC的变化,有助于判断骨髓造血情况,同时为血小板输注与否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追踪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变化的临床预后应用。方法应用FCM以骨髓瘤细胞(MC)特异分化抗原为标志检测48例初治MM患者MRD,并与传统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FCM检测显示124份标本中共有108份标本MRD阳性,其中21份标本MC≥0.05,有87份标本MC≥0.0001且〈0.05,有16份标本MC〈0.0001(MRD阴性),其中骨髓确诊复发的有10例,其中7例患者MRD持续阳性于4~28个月后出现骨髓复发,比骨髓象诊断复发平均提前10个月,预测各组患者复发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完全缓解(CR)1~12个月组为22.2%(2/9),CR13~24个月组为66.6%(2/9),CR〉25个月组为66.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P〈0.05)。结论利用FCM能够对MM进行MRD监测预测复发,治疗初期患者MC〉0.0001,复发的危险性高,连续定期动态观察对提示复发、预测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的临床特点,并分析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对患者机体及CNSL的影响。方法从武冈市人民医院2007年4月~2013年3月收治APL患者中随机抽取1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实施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分为2组,非鞘内注射组仅实施常规化疗,鞘内注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鞘内注射化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复发及并发CNSL情况;并根据是否并发CNSL分为实验组(并发CNSL)、对照组(未并发CNSL),对比观察2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鞘内注射组患者复发率及CNSL并发率显著低于非鞘内注射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WBC(white blood cell)水平明显较高、PLT(blood platelet)水平明显较低,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L并发CNSL后患者机体状况较差,病情明显较为严重,且预后与单纯APL患者相比较差,在临床上需加强对CNSL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对APL患者实施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能够有效降低复发及并发CNSL,具有较理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ABCG2、CD44、CD24及CD44+/CD24-细胞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CD24-细胞的表达并应用单染方法检测ABCG2、CD24、CD44的表达情况,同时以60例癌旁组织及3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作对照.结果 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癌旁及乳腺增生症组织中均有表达.CD44+/CD24-细胞与CD44表达呈正相关(r=0.304,P<0.05),与ABCG2、CD24表达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 ABCG2表达与无瘤生存期相关(P<0.05).CD24在复发及间质无淋巴反应者中阳性表达高于无复发及间质有淋巴反应者(P<0.01及0.05).结论 CD44+/CD24-细胞表达并非乳腺癌组织特异性,其与CD44表达呈正相关;ABCG2阴性患者无瘤生存期长;CD24高表达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谷氨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毒性损伤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四甲基氮唑蓝(Mrrr)法检测分别经10、30、50mmol/L的谷氨酸作用24h后的BMSCs存活率,并用PI/Annexin—V双染法流式细胞仪计算各组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显示CD29、CD44、CD105表达阳性,CD45、CD14、CD34表达阴性,符合BM-SCs的特点。谷氨酸诱导组较多细胞呈凋亡改变,BMSCs的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也相应增加。结论谷氨酸可诱导BMSCs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董军  李俊生 《湖南医学》2014,(2):298-30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骨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乳腺癌组织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同时抽取相应的骨髓血标本,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细胞角蛋白19(CK19) mRNA 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 VEGF-C 阳性表达率62.71%(37/59)及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表达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P <0.05)。VEGF-C表达水平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级、雌激素受体(ER )水平、孕激素受体(PR )水平无关,但其表达水平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显著相关( P <0.05)。CK19 mRNA在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骨髓标本中未见表达,在乳腺癌患者骨髓血中有34例57.6%(25/59)阳性表达,乳腺癌骨髓微转移阳性组VEGF-C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均高于骨髓阴性表达组( P <0.05)。骨髓CK19 mRNA表达水平与VEGF-C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P <0.05)。【结论】乳腺癌患者VEGF-C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骨髓微转移密切相关,提示V EG F-C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