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妊娠合并高血压,最多见有三种,原发性高血压、肾炎高血压,妊娠中毒症。 1病因(1)大多数为第一胎妊娠初产妇,尤期是高龄初产妇。(2)基因关系、生活习惯与环境影响。(3)有心血管病变,慢性高血压,高血压性肾脏疾病。(4)羊水过多,羊水过多与其它疾病同时存在双胎、畸形等。(5)多胎妊娠,常常病发高血压综合症。(6)营养不足,亦常并发高血压。(7)葡萄胎常并发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病及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特点,以能及时识别并指导护理。方法:比较高血压脑病与高血压危象的异同点。结果:护理人员对高血压急症有了明确且深刻的认识,高血压危象的特点是以植物神经损害为主,全身症状重,护理要着重观察病情变化。高血压脑病的特点是以中枢神经损害为主,护理着重有抽搐的患。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卫生宣教,生活指导,让患掌握与高血压相关的知识,有规律地用药,可降低高血压急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年龄的增高,血压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0名,其中半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95名的老年人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患高血压有下述几种因素: 1老年人喜食含钠高的食品,因为老年人味觉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众多的围手术期病人由于精神紧张、外伤、疼痛、手术创伤及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的疼痛刺激,可使高血压病人血压进一步升高,有的甚至发生高血压急症(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衰竭),因此,围手术期高血压病人行急症手术时,麻醉风险较大。严重高血压有引起各种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术前及术中有效地控制血压和麻醉处理,能够避免许多并发症的产生。我们结合20例高血压病人的麻醉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余莉 《现代护理》2004,10(6):502-50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有关高血压的知识、信念及行为。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填写。结果 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对高血压病的预后了解较少;患者对高血压治疗药物知识欠缺,对血压应控制在何种水平模糊不清;服药依从性较差,部分患者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结论 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知程度,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确立终生治疗理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急进型高血压是指病情一开始即为急剧进展,或数年缓慢过程后突然迅速发展。5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见。临床上表现血压显著升高,常持续在200/120mmHg以上。急进型高血压如不及时治疗可迅速转为恶性高血压,易并发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急性左心衰竭等症。我科对于老年急进型高血压患者20例,在口服(或舌下含)降压药物,其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采用静滴鲁南欣康,作用既迅速又安全,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影响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因素和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1.6亿,在每年以300万人的数量增加的高血压患者中,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我国的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很低,2004年10月的全国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平均仅6.1%。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青年高血压患者因疾病在其自身表现以及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自身心理状态等因素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血压的达标和控制。故应尽早积极干预影响因素,改善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8.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高血压及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MAL)的排泄量来分组,同时检测血清HCY、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结果HCY与MAL呈正相关、而与BUN、UA、CR呈轻度相关,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着尿中MAL增多而血清HCY浓度也相应增加。结论HCY是促进高血压及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腊梅  周兰姝 《现代护理》2007,13(3):666-667
年龄是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近年来,尽管人们对高血压的研究或认识已有很大提高,相应的诊断或治疗方法也不断进步,但迄今高血压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老年人而言,其影响更为突出,在相同的血压水平时,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明显增加,同时高血压也是终末期肾功能损害、老年人痴呆等老年常见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其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更高。因此,对老年人高血压的界定、特点、危险因素及护理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预防老年高血压带来的某些不良后果,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流行病学、老年人高血压的界定、危险因素及护理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通常简称为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例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做好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中前占95%,后不足5%。我国是高血压大国,据1991年的调查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为11.26%,推算目前高血压患已达1.5亿以上。众多的围手术期患由于精神紧张、外伤、疼痛、手术创伤均可使高血压患血压进一步升高.有的甚至发生高血压急症(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慢性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这无可非议。也有一种说法,一旦得了高血压,就需要终身服药,对这种认识我们表示怀疑。因此,对个别愿意与我们配合的高血压病人,做了一些特别的尝试,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可以治愈,即高血压患者能够停止服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教育,使患者明白高血压对人体危害的严重性,使之日常生活活动更有目的地有利于控制血压。方法:通过与就诊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相关的高血压知识讲授。结果: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高血压知识的缺乏和片面了解,经过对其进行相关知识讲授后,患者在其日常生活中按有利于防治高血压的方法进行,其血压控制有明显进步。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讲授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有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心率变异性是反映体内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活动的方法,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减低,从而发生心血管事件几率及猝死的危险性增大。因此,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具有重要意义。有报道有氧运动可使正常老年人心率变异性增高,亦有报道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有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有氧运动联合抗高血压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和愈后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知、形、态,探讨社区护理对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4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行为方式、态度、血压控制率明显优于干预前。结论 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和遵医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早在60年代,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率先开展了高血压临床试验。70年代以来,为解决高血压治疗中悬而未决的若干问题,国内外先后针对轻型高血压治疗是否必要,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治疗是否有益,以及抗高血压药物降压疗效等,开展了一系列大型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其病例数多自数千或数万例,至少几百例,包括阳性、中性和阴性的结果。著名的试验如《英国高血压研究》(MRC),  相似文献   

17.
肖海鹏  李进 《新医学》2004,35(7):438-440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等于或超过18.7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等于或超过12.0kPa(90mmHg)。原发性高血压意指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患。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病因明确并多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虽较低,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部分颈椎病变伴高血压(或低血压)的患,经对颈椎进行治疗后,患血压也随之好转;而一部分伴发颈椎病变的高血压患,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而行颈椎治疗后,血压也随之好转,均提示血压的异常与颈椎病变有关,国内有人将其称为“颈椎性血压异常”、“颈椎性高血压”、“颈性高血压”、“颈型高血压”、“颈源性高血压”、“颈椎病致血压异常等,我们亦称之为“颈椎性血压异常”。可见,颈椎病变可以引起血压异常,是继发性血压异常的原因之一,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就国内近10余年发表的有关颈椎性血压异常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等方面的报道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恶性高血压的诊断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楚材 《华西医学》1994,9(2):129-131
本文报告恶性高血压7例,其中4例尸检经过各项检查后,7例中,肾实质性改变3例;急进型高血压2例;肾血管性病变及嗜铬的细胞瘤各1例。为提高恶性高血压的正确诊断,应重视肾原性和嗜铬细胞瘤等的检查。  相似文献   

20.
年龄≥60岁,收缩压(SBP)≥140mmHg或(和)舒张压(DBP)≥90mmHg,称之为老年人高血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2/3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显著增加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左心室肥厚等疾病。然而,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治疗不充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临床应当显著改善老年人的高血压,重视老年人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