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14例应用IABP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总结出一套较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 14例患者10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加强IABP的护理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成功抢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0岁。因发作性胸闷10 a余,加重10 d余,突发胸痛5 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病史5 a,未服药。入院时查体:T 36.8℃,P 76次/m in,BP 95/55 mm Hg。急性痛苦面容,神清,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HR 76次/m in,律齐,心音低,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下壁,右室、胸前导联ST段抬高0.2~0.4 mV,T波倒置。诊断为急性下壁、前壁、右室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邱丽  陶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7143-7144
急性心肌梗死(AM I)由于心肌缺血坏死易导致心泵衰竭,心源性休克,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治疗则可以有效改善心泵衰竭[1]。我科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施行该方法,治疗取得成功,护理体会如下。1病历摘要男,61岁。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持续胸痛6 h入院,结合心电图和肌钙蛋白特征性变化明确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患者入院时即有反应淡漠、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少,BP 80/50 mm Hg,HR 110次/m in。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冠脉三支严重弥漫病变,左前降支次全闭塞,考虑冠脉血运重建难…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救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3—02~2006—02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3例,经积极抢救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30例.女3例.年龄38~79(平均56.8)岁。广泛心肌梗死25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12例,冠状动脉造影示三支血管严重病变16例,全部患者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胸片、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查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及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失血性、过敏性、感染性休克。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及支架术29例,最后抢救成功31例,2例由于入院时反复出现室颤,住院后2~4h死亡。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3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6?07~2005—12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36例,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2002-2004年收住我院的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患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6~82岁。急性前壁心肌梗塞2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10例;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9例,陈旧心肌梗塞病史3例。  相似文献   

7.
高素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518-5518
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左心室大面积心肌梗死或缺血导致的泵衰竭,病死率高达70%。我院自2008年起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4-06/2007-09我科通过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均为24h内发病。观察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硝酸甘油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5例STEMI合并CS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给予大剂量硝酸甘油(100-300μg/min)静脉泵人。结果:3例患者经予大剂量硝酸甘油(100-300μg/min)静脉泵入约20min后,PCWP为10-14mmHg,CI3.0~4.5L/(min·m^2);1周内2例患者死亡。结论:STEMI合并CS在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条件下,积极给予大剂量硝酸甘油治疗,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中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2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22例患者术中无死亡,术中所有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20例血流达到TIMI3级,无相关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PCI术风险大、死亡率高,应用IABP支持后,能有效恢复梗死区心肌早期灌注,缩小心肌梗死范围,降低死亡率,同时熟练的医护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16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2例患者家属签字放弃抢救,自动出院。救治成功率为76.1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给予积极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因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入住我院行溶栓治疗的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IABP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的冠状动脉开通率、溶栓后2 h血流动力学指标、入院后8 h死亡率及院内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溶栓后冠状动脉开通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治疗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入院8h死亡率及院内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尽早选择应用IABP联合溶栓治疗,将有助改善此类高危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不同血管再通治疗中的疗效和短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0 8例接受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 ,分别分析了溶栓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和冠脉搭桥 (CABG)手术治疗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和血流动力学情况 ,并比较IABP治疗对住院病死率和 30d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患者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龄、冠心病的危险因子等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手术治疗组的男性患者显著少于其它两组 (P <0 0 5 ) ;IABP治疗前血流动力学状态各组间也无显著性意义 ,住院病死率和 30d病死率手术治疗组均显著低于溶栓组和介入组 ,分别为 18 9%、 6 2 8%和 6 0 7% ,16 2 %、 6 0 5 %和 6 0 7% ,P值均 <0 0 0 1。结论 IABP支持下进行CABG治疗可显著减低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近期死亡率 ,且显著优于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床边紧急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床边置入IABP的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球囊导管、反搏压力、并发症等的监测。结果患者在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表现为心率减慢,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量明显增加,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1);住院期间存活11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早期床旁应用IABP的患者,积极的术中配合和有效的术后监护能为冠脉血运重建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对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病人的住院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的28例病人,均安装IABP,其中20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13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心脏外科手术。结果 1例因急诊血管成形失败而行急诊CABG成功,11例急诊血管成形(直接PTCA)开通了梗死相关动脉(IRA),12例(42.9%)存活,16例死亡(57.1%);11例因休克死亡;4例心脏破裂因没有手术干扰的时机死亡;1例游离壁破裂因心肌坏死面积过大死于手术台上;还有1例病人在出院7d后死于室颤,在所有无心脏破裂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与接受PTCA和CABG的病人相比,未接受PTCA和CABG的病人的死亡率较高(81.8%vs16.7%)。所有心脏破裂的病人无一存活,死亡率100%。结论 使用IAB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有显著的效果。但仅使用IABP结合常规治疗而不开通IRA并不能提高这些病人的生存率。心脏破裂的病人若不能及时修补缺损,使用IABP仅能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不能改善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合并症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10 d住院心脏康复程序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51例AM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0 d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10 d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2周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出院前均以心脏彩超、Holter、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死亡、再梗死病例发生;两组患者在心功能、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焦虑指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d康复组可缩短住院天数.结论 10 d康复方案可缩短患者住院天数,而不增加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与再梗死率,未见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及心电稳定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了体外膜肺氧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的联合治疗。护理要点包括:严密的病情观察、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时的抢救配合,进行抗凝安全管理,积极处理并发症,重视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活动耐力。患者住院49 d,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1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的护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1例93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在23d的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过程中,由于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情逐渐恢复,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病程发展过程中,心源性休克是严重的合并症之一.因心肌坏死、收缩能力降低使心泵血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病人病死率极高,达80%~100%[1],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并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