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结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穴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推拿手法实施膝关节肌力平衡调整疗法。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结合疗法较单一针刺穴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更优,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冲击波治疗结合下肢肌力锻炼对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膝骨关节炎疼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运用冲击波治疗,以膝关节痛点为中心,冲击频率5~10 Hz,能量1.5~3.0 bar,3 000下/次,每次20 min,一日2次,连续治疗1周;联合组同时进行下肢肌力锻炼,包括直腿抬高锻炼、肌肉锻炼、牵引锻炼、站立锻炼以及步行锻炼;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NRS评分)、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膝骨关节炎严重度评价指数(Lequesne-Mery)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81.0%),P 0.05;联合组治疗后NRS、WOMAC、Lequesne-Mery的得分[(1.6±0.2)分、(15.5±6.1)分、(4.8±2.1)分]皆低于对照组[(2.9±0.4)分、(22.8±7.6)分、(7.0±3.5)分),P均0.05。结论冲击波治疗结合下肢肌力锻炼对膝骨关节炎疼痛有效,可减轻疼痛症状,降低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30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进行10次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经脉冲超声波导入、6次推拿手法治疗和每日1~2次的股四头肌肌力增强训练,并在治疗前、后完成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10 m步行速度测试、5次起坐时间测试和下肢等速肌力测试。结果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步行能力、起坐能力、下肢肌力均有改善(P<0.05或P<0.001)。结论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经脉冲超声波导入、推拿手法治疗联合股四头肌肌力增强训练对于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短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理疗、针灸、熏洗、按摩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运动疗法,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VAS和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均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运用运动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方法将53例脑卒中后膝过伸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28)和对照组(n=25)。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股四头肌0°~30°等速肌力训练。2组患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均采用Fugl-meyer(FMA)下肢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FMA)平衡量表、膝过伸次数及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8周后下肢FMA评分明显提高,膝过伸次数明显减少,峰力矩值和峰力矩/体质量比值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股四头肌0°~30°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恢复,并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针刀联合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与单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病(膝骨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关节炎顽固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组(A组),中西医结合针刀微创疗法治疗组(B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在疗程末、1个月、3个月、6个月的WOMAC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WOMAC评分,在治疗前、治疗末及治疗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B组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在治疗末及治疗后1、3和6个月各时间点的治疗有效率,A组分别为83.3%、78.3%、53.3%和48.3%,B组分别为90.0%、85.0%、81.7%和85.0%,随着治疗结束后时间的延长,A组治疗有效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1.377,P=0.000),B组治疗有效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χ2=0.458,P=0.498)。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B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微创疗法联合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顽固性疼痛的长效作用明显优于单纯非甾体类消炎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治疗(神经促进疗法、平衡功能训练、等张肌力训练、桥式运动、重心转移训练、步态训练、协调与运动控制训练等)、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疗法、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偏瘫下肢屈、伸膝肌群等速肌力训练,测试及训练模式为普通等速向心/向心模式。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峰力矩值(P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及改良Ashworth肌痉挛分级(MAS)对患者下肢肌痉挛及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0周后,2组患者膝关节伸屈膝肌PT、Fugl-Meyer评分、Berg评分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肌痉挛MAS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等速离心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运动Cybex-6000型等还肌力测试和训练系统对2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 量等速离心肌力训练,观察训练对患膝肌力、疼痛及下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周的训练,患膝 伸肌群各项测试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疼痛明显缓解,下肢功能显著改善。说明亚极量等速离心训练对膝关节骨关节炎2的近期疗效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纯手法推拿与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对比。方法 11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均给予手法推拿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手法推拿的基础上增加膝关节等长收缩训练等运动疗法。结果全部病例治疗1个疗程,随访12个月,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9.3%;对照组有效率53.6%,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在手法推拿治疗中增加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超短波、超声波治疗,治疗组在以上物理因子治疗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同时结合健康宣教。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治疗组2.09±0.97,对照组 4.17±1.04)和美国膝关节外科学全膝关节评分法(治疗组86.50±14.52,对照组73.40±12.90)总分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优良率85.0%,对照组优良率60.0%,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比组(P<0.01)。结论: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梁英  李鹏  肖良晋  胡燕 《中国康复》2005,20(2):106-10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63例,分为2组,均急性期休息并物理因子治疗,综合组同时配合CPM、运动疗法及肌力训练。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和AD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综合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常规运动疗法治疗配合MRS-FS和MOTOmed下肢智能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均在治疗室接受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后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组患者均在治疗室接受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后增加MRS‐F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共连续治疗6周。通过站立位患侧单腿负重情况下的膝过伸疗效评定、50m步行膝过伸次数评定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指标评价2组患者膝过伸的情况和步行能力。结果:治疗组站立位患侧单腿负重情况下的膝过伸疗效总有效率为82.14%,显著高于对照组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50m步行膝过伸次数(次)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运动疗法治疗配合MRS-FS训练和配合MOTOmed训练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和步行能力,但是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手法治疗,1d1次;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75mg,1d1次;2组均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3.6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适应证广,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分为2组,综合组40例51膝,采用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38例50膝,接受单纯推拿按摩治疗。治疗前后参照日本三大医学院制订的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结果:20次治疗后2组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综合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结合肌力训练能显著提高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疗法联合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2001年1月-2017年8月的Pub Med,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搜集运动疗法联合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比较的对照研究。制定入选和剔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有17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1306例患者,其中接受运动疗法的患者770例,接受外治法的患者9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疗法联合外治疗法与对照组的疗效[MD=3.86,CI(2.40,6.21),P0.00001]、VAS评分[MD=0.64,CI(0.40,0.88),P0.00001]、Lysholm评分[MD=19.80,CI(18.00,21.60),P0.00001]、肌力[MD=8.06,CI(5.31,10.81),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不良反应[MD=0.22,CI(0.03,1.83),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疗法联合外治法组在疗效、VAS评分、Lysholm评分、肌力增强上都要优于非联合对照组。安全性/不良反方面,2组之间的比较并无差别。应鉴于纳入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势必影响结果的论证强度,因此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穴位注射与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膝骨关节炎 (KOA)的治疗国内尚无可靠有效的方法 ,本研究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观察穴位注射与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探索一种确切的有效方法。方法 KOA患者 5 0例 ,分为治疗组 (试验组 ) 30例 ,对照组 2 0例。试验组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和运动疗法 ,对照组用超短波治疗 ,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功能活动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t检验 )。 结果两组疗效综合评估 ,治疗后治疗组显著进步 6例 ,进步 13例 ,总有效率 87% ;对照组分别为 3例 ,8例 ,5例 ,4例 ,总有效率 83%。两组膝关节的活动痛和关节痛都有显著改善 (P <0 .0 0 1) ,但在关节功能改善方面 ,试验组远远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穴位注射和运动疗法不仅能缓解KOA患者的疼痛而且能显著改善其功能活动 ,因而是一种防治KOA的有效疗法 ,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尪痹胶囊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住院及门诊的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0例,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60例给予尪痹胶囊并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的疗法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末,采用国际膝关节Lequesne指数评分进行评定,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2组Lequesne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静息痛、膝关节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行走能力,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尪痹胶囊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测定方法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的协调性改变。方法3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和34名膝关节健康者在膝关节屈曲10°、60°、100°等长伸膝和等速60°/s、180°/s伸膝运动测试模式下,进行股内侧肌(VM)、股直肌(RF)和股外侧肌(VL)的表面肌电图和股四头肌肌力的评测,包括肌肉激活启动顺序和VM/VL神经肌电比值。结果与正常人对比,膝骨关节炎患者在等速180°/s伸膝运动时VM相对于VL启动延迟(P<0.05);在膝屈10°等长伸膝运动时,VM/VL神经肌电比值降低(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患侧股四头肌的协调性减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下肢体位振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迈步振动组、后伸振动组、屈膝运动振动组,每组18例。三种振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不同体位下的振动治疗,20min/次,1次/天,5天/周,持续6周。在基线、振动训练6周、随访12周时评估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膝屈伸肌等速肌力峰力矩。结果:共66例患者完成该研究。各组6周及12周时Fugl-Meyer、TUG、双侧伸膝及屈膝肌峰力矩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振动治疗组6周及12周时Fugl-Meyer、TUG、患侧伸膝肌峰力矩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屈膝运动振动组6周时患侧伸膝肌峰力矩显著高于迈步组及后伸组(P<0.05)。四组健侧伸膝肌、双侧屈膝肌峰力矩在6周与12周差异不具备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身振动疗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患侧膝关节伸肌肌力与下肢整体运动功能,且屈膝运动振动治疗在提高患侧伸肌力量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化治疗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1例脑卒中中后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病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等速肌力训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伸肌、屈肌的峰力矩(PT)、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BBS)、膝过伸次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2组患者伸肌PT、屈肌PT、FMA及BBS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2组患者膝过伸次数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减少,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针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膝过伸,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