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筛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方法对52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严密观察其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52例患者中阳性30例,占57.7%;基础倾斜试验阳性5例,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倾斜试验阳性25例;其中,心脏抑制型5例(16.7%),血管抑制型8例(26.6%),混合型17例(56.7%)。结论直立倾斜试验能简捷、有效地把血管迷走性晕厥从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筛查出来,明确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不明原因晕厥患者366例,均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结果直立倾斜试验阳性252例,阳性率68.9%;直立性不耐受综合征类型中以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其次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血管迷走性晕厥中血管减压型比例女性高于男性(P〈O.05);年龄≥60岁15例患者中直立倾斜试验阳性10例,均表现为血管迷走性晕厥;13例发生假性晕厥。结论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者并非为反射性晕厥,直立位3~45min发生晕厥的阳性患者,须结合年龄、性别及病史确诊是体位性晕厥或反射性晕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性别与血流动力学模式分布的相关性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14例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114例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阳性反应69例(男36例,女33例),其中血管抑制型34例(男女各17例)、心脏抑制型8例(男女各4例)、混合型27例(男15例,女12例)。血管抑制型患者晕厥时与晕厥前相比,血压从(120.86±13.02)/(67.71±13.59)mmHg下降到(79.36±12.59)/(45.86±7.51)mmHg(P<0.01);心脏抑制型患者晕厥前心率为(93.80±11.99)次/min,晕厥时下降至(52.40±7.47)次/min(P<0.01);混合型患者晕厥前心率为(102.83±15.70)次/min,晕厥时下降至(61.91±14.21)次/min(P<0.01),血压从(112.17±14.81)/(69.08±10.29)mmHg下降到(79.25±6.00)/(46.00±6.32)mmHg(P<0.01)。结论: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血流动力学模式分布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直立倾斜试验检查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诊断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12月4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行基础试验或药物激发试验,持续监测心率和血压,记录阳性反应率。结果本组23例阳性,总阳性率为47.92%,其中基础试验阳性7例,药物激发试验阳性16例。分型:混合型13例,占56.52%;血管抑制型6例,占26.09%;心脏抑制型4例,占17.39%。对阳性患者给予普萘洛尔10 mg每日3次短期口服,其中2例心脏抑制型植入具有频率骤降功能的起搏器进行治疗,随访3年均未再发晕厥。结论直立倾斜试验有助于阐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的机制.方法 2003-06~2008-04在我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的患者50例,年龄7-53岁[平均(14.82±8.55)岁],男性15例,女性35例,HUTT检查为阳性,诊断为VVS.经健康教育与药物干预治疗后,随诊并追踪复查HUTT.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比较初诊检查与重复检查的HUTr反应类型.结果 第一次HUTT复查50例中有5例(1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第二次HuTT复查10例中有2例(2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见于心脏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血管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混合型转变为心脏抑制型、混合型转变为血管抑制型.结论 VVS患者随访过程中HUTT反应类型可发生转变,HUTT反应类型转变的机制受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干预治疗方法及患者的耐受性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晕厥患者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进行直立倾斜实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儿中阳性23例,占71.88%,基础实验阳性9例,占28.12%,异丙肾上腺素诱发14例,占43.75%。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可提高试验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耿霞 《护理研究》2004,18(21):1937-1938
晕厥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综合征。血管迷走性晕厥在不明原因的晕厥中约占 70 % [1] ,直立倾斜试验已逐渐成为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手段。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直立倾斜试验前后的护理干预较为重要。现就本院收治的 12 8例病人的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与  相似文献   

8.
耿霞 《护理研究》2004,18(11):1937-1938
晕厥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综合征。血管迷走性晕厥在不明原因的晕厥中约占70%,直立倾斜试验已逐渐成为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手段。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直立倾斜试验前后的护理干预较为重要。现就本院收治的128例病人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成年人直立性心动过速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年人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直立性心动过速疑似患者,利用改良的基础倾斜试验方案予以确诊,随后进行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若出现晕厥,口服心得安后再行倾斜试验全过程。结果93例疑似患者中78例发生直立性心动过速,阳性率83.65%;在随后的硝酸甘油倾斜试验中有63例出现晕厥,阳性率80.77%;上述两种阳性患者于第4天口服心得安30mg后再行试验无1例出现直立性心动过速和晕厥。结论改良的基础倾斜试验是诊断直立性心动过速的最佳方案,成年人直立性心动过速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对不明原因晕厥(UPS)的诊断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186例临床已排除器质性病变的UPS患者行HUT,包括基础倾斜试验和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药物激发试验.结果 186例UPS患者中HUT阳性者124例(66.7%),其中血管抑制型82例(66.1%),心脏抑制型24例(19.4%),混合型18例(14.5%).结论 HUT对UPS患者诊断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彦梅  赵娓  李兴杰  韩红霞  张贺  刘庆说 《临床荟萃》2012,27(15):1329-1331
不明原因晕厥已成为患者苦恼的一大问题,直立倾斜试验(TTT)为目前诊断不明原因晕厥最重要的方法,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在TTT中最主要的反应类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国内外制订了试验方法及结果判定方法.本研究就患者血压对TTT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试验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不明原因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情况。方法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n=35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晕厥发作时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明确诊断。结果①31例(8.8%)患者有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HUTT阳性患者中19例(11.5%)存在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②晕厥致躯体意外伤害大多较轻,少数患者会发生严重伤害;③发生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者男性较多,年龄段以9~13岁居多;④躯体意外伤害患者HUTT反应类型以血管抑制型为主,混合型次之,心脏抑制型最少。结论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大部分患者伤害较轻,个别患者会发生严重意外伤害。强调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重视HUTT检查,对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实施早期干预,将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直立倾斜试验是目前确诊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重要手段.其原理是利用体位由低平突然倾斜而激发自主神经的调节反射,诱发心血管系统异常变化致晕厥发作来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本文总结了对5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施行的直立倾斜试验的护理配合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 (NT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不明原因性晕厥患者进行倾斜试验并以 2 2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结果 晕厥组基础倾斜试验 (BTTT)阳性 8例 (2 2 .86% ) ,对照组基础倾斜试验无 1例阳性。舌下含服 0 .3mg硝酸甘油后有 1 9例阳性 (70 .37% ) ,对照组阳性 1例 ,假阳性率为 5% ,两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晕厥组两种试验阳性率仍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NTTT敏感性为 77.1 4 % ,特异性为95.45% ,诊断价值为 81 .63%。结论 倾斜试验采用 80°角 ,持续 45min,含服 0 .3mg硝酸甘油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直立倾斜试验(HU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方法67例原因不明的晕厥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行HUT时,并采用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的静滴异丙肾上腺素重复试验。观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结果43例阳性患者中,血管抑制性晕厥31例(31/67),混合性晕厥12例。患者组,基础早搏时与阳性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静滴异丙肾上腺素敏感性64%,特异性85%。结论静滴异丙肾上腺素重复倾斜试验对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龄和性别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诊断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UPS患者149例,年龄4~70岁,平均(26.78±16.34)岁;男57例,女92例.采用电动倾斜床取头高脚低位直立倾斜70°后,每5 min自动测量血压和心电变化,评价HUTT结果.用SPSS 11.0软件微机数理统计.结果:HUTT阳性率38.26%(57/149例),女性占82.46%(47/57例).直立倾斜(22.74±14.07)min时出现晕厥发作,≤18岁与>18岁两个亚组间[分别为(20.07±14.10)min与(25.31士13.10)min]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反应类型中血管抑制型为66.67%(38/57例),心脏抑制型为22.81%(13/57例),混合型为10.52%(6/57例),且与年龄无关(P>0.05).血管抑制型在女性较常见(57.9%,P<0.005).阳性组较阴性组HUTT结束时终末心率、终末收缩压及终末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阳性组男性患者终末心率、终末收缩压及终末舒张压较女性降低明显(P均<0.05).将≤18岁亚组与>18岁亚组进行比较,阳性组前者起始收缩压及起始舒张压均降低(P均<0.01),终末收缩压与终末舒张压亦降低(P均>0.05),起始与终末心率稍增加(P均>0.05);阴性组的两个亚组间起始、终末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HUTT是诊断VVS的有效方法,中国人在年龄组间差异不存在显著性,女性阳性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血管抑制型,男性心率及血压较女性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蔡全云  李洁 《临床荟萃》1998,13(22):1038-1039
晕厥是常见的综合征,30%~60%经各方面检查不能明确病因,可能属于神经介导的反射性的,短暂的低血压及心动过缓所致.神经介导的晕厥中常见的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有人认为是心源性猝死的一种潜在原因.有报道心源性晕厥一年病死率为30%,非心源性晕厥者为12%,而不明原因者为6%.为了估价这种可能性和检测血管迷走性心源停搏的特征,本试验对32例原因不明晕厥者采用直立倾斜试验方法作诱发试验,以识别恶性血管迷走性晕厥,并进行药物治疗评价.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涛 《临床医学》2011,31(12):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特点及其对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对72例因晕厥就诊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其心率、血压变化。结果试验阳性率为87.5%,其中血管抑制型9例,心脏抑制型51例,混合型3例,阴性9例。实验开始后各型心率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心脏抑制型的峰值提前出现,在晕厥前各型心率均明显上升而后在晕厥时快速回落。结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晕厥主要为心脏抑制型,晕厥前心率变化可以作为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晕厥教育基础上的药物治疗及直立训练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疗效。方法不明原因晕厥患者215例,将其中148例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单纯晕厥教育组(对照组)、晕厥教育+美托洛尔组、晕厥教育+福辛普利组及晕厥教育+直立训练组,药物治疗组服药第1周内复诊,服药3个月后终止治疗,四组均在3个月和12个月时电话随访。结果剔除中途退出和失访的28例,其余120例患者完成了原定的治疗。在3个月的治疗组随访中,晕厥教育+美托洛尔组、晕厥教育+福辛普利组及晕厥教育+直立训练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82.1%和83.3%,与单纯教育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个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随访时三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5.6%、21.4%和23.3%,与单纯教育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复发的患者在15个月时再次随访,主观症状好转率100%。结论在晕厥教育的基础上分别联合美托洛尔、福辛普利、直立训练治疗均可作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GTTT)的安全性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 67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及20例无晕厥史的健康人行基础倾斜试验(BTTT),BTTT阴性者连续2天随机作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ITTT)和GTTT.结果晕厥组BTTT阳性20例,阴性反应的47例中GTTT阳性30例,ITTT阳性31例;对照组BTTT、GTTT和ITTT分别有1、1和2例阳性,ITTT和GTT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9%对63.8%和89.4%对94.7%.结论 GTTT是诊断VVS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与ITTT相似,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