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中药药动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在动物或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或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药药动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内容涉及生物利用度、毒动学、透皮吸收药动学、群体药动学、时辰药动学、证治药动学、活性成分在肠道的代谢处置和在体液中浓度的测定等。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对阐明和揭示中草药作用机制及其科学内涵,设计及优选给药方案,促进中药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及…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动学是用来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组分、有效单体及复方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和规律以及体内时量-时效关系的一门学科,以阐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并根据数学模型提供重要的药动学参数,为药物的初步筛选、剂型设计、质量评价及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药动学研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使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同时,药动学研究对复方的组方原理、药物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因中药药动学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对于复杂的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故使中药药动学研究面临许…  相似文献   

3.
殷锦锦  周本杰 《中国药房》2012,(47):4503-4505
目的:为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10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对其研究方法和存在困难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结果与结论: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体内药物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其研究有自身的特殊性,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运用相关技术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内在过程,建立符合中药复方特征的药动学研究与评价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解释中医药作用机制的基石,然而中药复方作为一个复杂体系,作用机制与体内效应过程不明确等问题长期桎梏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药动学-药效学(PK-PD)相关性研究是动态表征和定量描述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之间相关性的有效方法,将时间、浓度和效应结合起来,已经成为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技术策略,但是目前研究大都集中在结构明确的化学药物,缺乏符合中医药发展模式的相关策略。因此,非常有必要深入挖掘新的研究策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PK-PD模型,通过进行方法开发与技术重组,利用从化学物质基础、关键成分的筛选、整合PK-PD相关性的多维整合的研究思路,引入代谢组学等现代技术手段,全方位、及时灵敏地表征药效特点,评价药动学考察药物机制研究,旨在构建更易于发现药效物质的技术体系,为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是我国传统的治疗药物。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其药动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已成为中药领域一个新的重要研究方向;这对促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与成熟,使传统复杂方剂体系走向国际系统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中药药动学是结合中医中药理论特点,将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药,从方剂物质基础、方剂体内活性成分分析、及其药动学参数等方面入手,力图阐明君臣佐使组成原则及其科学内涵。1研究理论1·1证治药动学“证治药动学”是我国学者黄熙提出的将“…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聂继红  王萍 《中国药房》2007,18(6):470-472
中药药动学是近10余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药学新领域,主要研究中药单体、单方、复方在体内过程动态变化的规律,并将研究结果用数学方程和相关药动学参数来表达,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具有整体、综合、动态和定量的特点。影响其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差异、年龄、疾病和生理等方面。其研究对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组方原理、作用机制,指导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体内药物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两大类。体内药物浓度法主要适用于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  相似文献   

7.
中药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药效是其中多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中药药动学研究经历了从“单成分、单靶点”到“多成分、多靶点”的转变,相应的药动学评价模式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过程,从最初针对单体成分的药动学研究,到以单成分研究单味中药及复方的药动学,再到多组分整合药动学,以及之后的以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式评价复方药动学。对以上中药药动学评价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药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药效是其中多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中药药动学研究经历了从“单成分、单靶点”到“多成分、多靶点”的转变,相应的药动学评价模式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过程,从最初针对单体成分的药动学研究,到以单成分研究单味中药及复方的药动学,再到多组分整合药动学,以及之后的以药动学一药效学结合模式评价复方药动学。对以上中药药动学评价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概述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几种方法,包括生物效应法、血药浓度法、中药复方多效应成分整合药动学及中药复方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阐明各自的特征及优缺点,并对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药有效成分及单方药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医药学者们的重视。现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解决其中一些关键问题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卢芳  刘树民 《中国药房》2008,19(30):2396-2399
中药药动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一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边缘学科。阐明药物在体内经历的变化以及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有助于阐明药物的有效性及作用原理。黄连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已经有几千年的临床应用史,具有抗微生物、止泻、抗炎、抗溃疡、健胃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兆宏  满羽 《辽宁医药》2001,16(2):31-33
从机体对药物作用特征角度,探索川芎嗪在房室模式、药代学参数测定、体内分布、代谢以及伍用其它中药制剂的药动学方面的研究。阐述川芎嗪在近年来体内药动学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因中药及其复方本身存在各种多样性,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带来极大困难,而基于体内过程的研究方法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拓宽了思路。因此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现阶段基于体内过程进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谱效关系、代谢组学、中药药动学等,以期为后期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是我国传统的治疗药物。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其药动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已成为中药领域一个新的重要研究方向;这对促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与成熟,使传统复杂方剂体系走向国际系统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新的研究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复方药动学配伍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复方主要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动学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中药及现代复方中药研发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药动学研究方法。概述现有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提出了中药复方"总量"药动学的概念,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促进中药药动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药物转运体在中药及单体成分的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药及单体对药物转运体的功能和表达可产生诱导或抑制作用,从而影响这些转运体底物的体内处置过程。随着中药药动学的发展,基于转运体介导的中药及单体体内处置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对药物转运体介导的中药及单体药动学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剂因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问题日益凸显,而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是影响药物体内处置过程的重要因素,其表达和功能的改变常常引起药动学的变化,是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靶点。因此,开展中药注射剂与化学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十分必要,就CYP450酶介导的中药注射剂与化学药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以及常见的中药注射剂对CYP450酶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和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小燕  ;潘林梅 《中国药房》2009,(24):1919-1920
目的:加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近年来中药药动学、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思考与展望。结果与结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量化的数据和证据,深入开展该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癌泰德(cantide)是目前正在开发中的针对端粒酶(hTERT)的新型反义核酸药物。临床前研究表明,它能够选择性地抑制肿瘤活性并延长实验动物的生存期,通过抑制hTERT基因的表达来减少hTERT的活性,并能通过诱导Caspase依赖的凋亡起到快速的抑癌作用。现综述其毒理学和药动学的研究情况,包括体内和体外药效学、抗癌机制、急性毒性试验及药动学等。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癌泰德在体内和体外均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